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大誥》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發(fā)布《大誥》,也就是整理這一年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誥文的形式向全國發(fā)布,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包括《大誥》《大誥續(xù)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部分,統(tǒng)稱《御制大誥》。洪武中期,官吏貪贓枉法、豪強兼并、脫避糧差日趨嚴重。
朱元璋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遂將“官民過犯”典型案例輯錄成帙,仿周公《大誥》之制,于洪武十八年(1385)冬刊布《大誥》七十四條,十九年春刊布《大誥續(xù)編》八十七條,十九年冬刊布《大誥三編》四十三條,頒行天下,誥戒臣民。反映了明太祖治亂世用重典的思想。因為過于嚴酷和過多體現(xiàn)明太祖?zhèn)€人特征,故《大誥》在洪武之后基本不再行用。
大誥內(nèi)分十種項目,頒之學宮以課士,令人人習之。不久又頒布續(xù)編﹑三編。參閱《明史·太祖紀三》﹑《明通鑒·太祖洪武十八年》。
內(nèi)容概述
《大誥》所列罪案,誹謗皇帝、結黨亂政、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抗糧、抗差、抗租約占百分之八十,這類罪過主要有官吏玩忽職守、濫設吏卒、貪贓受賄、科斂害民侵吞錢糧、逃避糧差等。懲處貪污的罪案占全部罪案的一半左右,細目中有郭桓案;酷斂百姓,貪污稅糧案;放賣官差,私役丁夫案;妄取擾民,私吞商稅案;謊報災情,侵沒賑濟案;及其他形形色色的貪贓受賄案。這類罪犯皆處以重刑。
起解官物,賣富差貧者,族誅;貪贓納賄、說事過錢者,凌遲處死;盜賣倉糧者,墨面文身,挑筋去膝蓋,仍留本倉守支;驛丞科斂驛夫,斷趾枷令驛前。有的貪污罪株連甚廣,如郭桓案系死者達數(shù)萬人。
次于官吏貪污罪案的是懲治侵吞錢糧和豪右逃避糧差的罪案。如糧長交結官吏、團局造冊、虛出實收、就倉盜賣、巧立名色、妄起科征,飛灑糧差、接受贓私、包攬詞訟、吊打細民,豪強劣紳買囑官吏、詭寄田糧、灑派包荒、攬納私吞、脫逃夫役、貪污賑濟、說事過錢、起滅詞訟等。對這類罪案的處理也較重,如灑派糧差,詭寄田糧者全家遷發(fā)化外,灑派詭寄之田賞給被害之民;攬納糧物,隱匿入己,虛買實收者,處死,籍沒其家;說事過錢者,處死。
《大誥》所列凌遲、梟首、族誅者成百上千,棄市以下萬數(shù)。所誅殺者以貪官污吏,害民豪強為主。懲形律極嚴酷,超出《大明律》的量刑標準,許多遭族誅、凌遲、梟首者多屬尋常過犯。從《大誥》中可知,明初復用刖足、斬趾、去膝、閹割等久廢之刑,創(chuàng)設斷手、剁指、挑筋等古所未有之刑;又有或一身而兼數(shù)刑,或一事而株連數(shù)百人,皆出于常律之外。“寰中士夫不為君用”之科,則為前代所未有。
明太祖規(guī)定:《大誥》每戶一本,家傳人誦。家有《大誥》者,犯笞、杖、徒、流之罪減一等;無《大誥》者,加一等;拒不接收者,遷居化外,永不令歸。學校課士和科舉策試也以《大誥》為題。據(jù)說其時各地講讀《大誥》的師生來京朝見者達十九萬余人。
明朝皇帝
弘治十三年(1500)定《問刑條例》。十五年,《大明會典》成。執(zhí)政期間,社會矛盾有所緩和,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亦較穩(wěn)定,外患平定,史稱弘治中興。編輯本段明武宗(正德) 明武宗(1491~1521) 中國明代皇帝。即朱厚燳。1505 ~1521 年在位。年號正德。明孝宗長子。即位之初寵信宦官劉瑾等 明武宗毅皇帝人,使劉瑾掌司禮監(jiān),...
大明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關于朱元璋的歷史經(jīng)歷有哪些?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今江蘇南京)。1367年命徐達、常遇春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舉兵北伐。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年...
朱元璋手下都有哪些謀士武將?
太祖親自寫文致祭,追封李文忠為岐陽王,謚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位列第三。4、傅友德(—1394年),明朝開國將領。漢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遷居碭山(今屬安徽)。元末參加劉福通義軍,隨李喜喜入蜀。后率部歸朱元璋,從偏裨升為大將。藍玉案后,傅友德因為跟藍玉走的很近...
有關于校園法律知識出一期手抄報,都該寫些什么內(nèi)容?
法治的優(yōu)越性是相對于人治而言的,而這種優(yōu)越性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法律是集體智慧和審慎考慮的產(chǎn)物;第二,法律沒有感情,不會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會說話,不能象人那樣信口開河;第四,法律借助規(guī)范形式,具有明確性;第五,實行人治容易貽誤國家大事,特別是世襲制更是如此;第六,時代要求實行法治,不能實行人治;...
請問商周之變是什么事情呢? 商周之變的內(nèi)容和意義是什么?
其四,“自殷以前,天子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當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世稱王。湯末放桀之時,亦已稱王。當商之末,有周之文武亦稱王。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誥》,皆稱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未全定也。”這也就是說,中國歷史上的...
《尚書》是什么?它都講了什么內(nèi)容?
《尚書》即上古之書,是儒家經(jīng)典《六經(jīng)》之一,故又稱為《書經(jīng)》,也簡稱《書》。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史書,其體裁屬史料選輯,它的內(nèi)容主要是商、周二代的政府檔案,如政府報告、公告、誓詞、命令之類,因而能說它是一部遠古的政治論文集。在《漢書?藝文志》和《隋書?經(jīng)籍志》...
朱元璋是什么樣的人
次年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閏三月初一日,投郭子興部下,子興見元璋狀貌奇?zhèn)?異于常人,遂留置為親信兵,屢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興大喜,署為鎮(zhèn)撫,復將養(yǎng)女馬氏給與元璋為妻,后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興病逝,其子郭天敘代領其眾,時韓林兒出詔封天敘為都元帥,張?zhí)煊訛橛腋痹獛?朱元璋為左副元帥。朱元...
舟山古代是狀元的叫什么名字
朱元璋撰《大誥》、《洪范注》,皆命三吾為序;敕修《省躬錄》、《書傳會撰》、《寰宇通志》、《禮制集要》諸書,亦皆命三吾總其事,賜赍甚厚。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減,往往不能稱元璋意,禮遇而漸輕。 這次,八十四歲的他和紀善白信蹈等主考會試(“紀善”是白信蹈的官銜。明代,稱東宮太子的老師為...
《大誥》的主要內(nèi)容
反映了明太祖治亂世用重典的思想。因為過于嚴酷和過多體現(xiàn)明太祖?zhèn)€人特征,故《大誥》在洪武之后基本不再行用。大誥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發(fā)布《大誥》,也就是整理這一年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誥文的形式向全國發(fā)布,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
大誥的介紹
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公元一三八五年)十一月,發(fā)布《大誥》,也就是整理這一年審判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誥文的形式向全國發(fā)布,告誡官吏們,不要重蹈覆轍。包括《大誥》《大誥續(xù)編》《大誥三編》《大誥武臣》四部分,統(tǒng)稱《御制大誥》。洪武中期,官吏貪贓枉法、豪強兼并、脫...
相關評說:
洛扎縣節(jié)圓: ______ 為防止法外遺奸,朱元璋親自編纂了《明大誥》,而且還大量刊印發(fā)行,當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本,同時在地方建起了“申明亭”進行法制宣傳教育,以貫徹“明刑弼教”的立法知道思想.
洛扎縣節(jié)圓: ______ 《大誥》是朱元璋采集一萬多個罪犯的案例,將其犯罪過程、處罰方式編寫成冊,廣泛散發(fā). 朱元璋正確的認識到,要老百姓去背那些條文是不可能的,而這些案例生動具體.個個有名有姓,老百姓吃完了飯可以當休閑讀物來看,就如同今天我...
洛扎縣節(jié)圓: ______ 秦朝是由于殘暴統(tǒng)治而迅速覆亡的,繼之而起的漢王朝從本質(zhì)上看也好不了多少.宮刑在漢朝更為普遍.漢景帝時,就雖規(guī)定某些死刑可由宮刑代替,漢武帝生性殘酷,在他的統(tǒng)治時期,正史上有記載的大臣受宮刑的就有司馬遷、張賀、李延年...
洛扎縣節(jié)圓: ______ 《大明律》 “輕輕重重” 朱元璋很重視立法工作,早在政權初建的吳元年(1367年),就命令李善長等人修訂法律,當年修成,又派大理寺卿周楨等人訓釋含義,定名《律令直解》,頒行吳國控制的長江中游下地區(qū),這是明代立法的開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