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誠信的整首古詩 關(guān)于水整首古詩
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譯文:
從古以來統(tǒng)治人民在于信誠,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立法嚴(yán)明。現(xiàn)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詆毀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堅決施行。
擴展資料:
《商鞅》是王安石頌揚先秦法家商鞅的一首七言詠史絕句。商鞅在秦國推行了一條比較完整的法家路線,他所領(lǐng)導(dǎo)的變法運動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開始實行變法時,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商鞅采取措施,先“立木”取信于民,以嚴(yán)明法令。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二句,對商鞅令出必行的做法給予高度的贊揚。商鞅開始變法,就遭到?jīng)]落奴隸主貴族的反對,商鞅根據(jù)“法不阿貴”“刑無等級”的規(guī)定,堅決鎮(zhèn)壓了奴隸主貴族復(fù)辟勢力使變法得以繼續(xù)推行。
“商鞅能令政必行”,就是對商鞅能取信于民和堅決鎮(zhèn)壓復(fù)辟勢力使變法勝利推行的進一步頌揚。王安石寫了這首詩,對商鞅作了高度的評價,肯定了商鞅的歷史功績,粉碎了頑固派的破壞陰謀。
特別是:“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兩句直言不諱地表明了王安石的尊法反儒立場,針鋒相對地回答了頑固派對革新事業(yè)的咒罵,表明了王安石要繼承和發(fā)揚商鞅的法家精神,堅決推行新法的決心。
“抱柱之信”“信如尾生”“徙木立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與國人交,止于信”,“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朱熹說:“誠者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誠是自然底實,信是人做底實”
成語:一諾千金
典故:尾生抱柱。尾生和一個姑娘約會在橋下,姑娘未到而水漲了起來。尾生抱柱等待姑娘不肯離開,終于被水淹死。
名人名言: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曾子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qū)馬出關(guān)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fù)論。
出自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述懷》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
全詩描述了魏征獻計唐高祖,自告奮勇招降李密舊部。其間路途艱險,但魏征報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
譯文:
如今是一個群豪并起爭奪天下的時代,男兒當(dāng)棄文從武成就一番事業(yè)。我曾經(jīng)向李密獻計但不被他采納,但我心中的壯志并沒因此喪失。我拿著自己的計謀獻給天子,領(lǐng)命縱馬西出潼關(guān)。終軍當(dāng)年請纓縛南越王,我乘車東去招降李密舊部和各路豪強。盤旋在崎嶇的山路間,放眼望去山下的平原時隱時現(xiàn)。山林間寒鳥悲鳴,深山中不時傳來猿啼。遠望去一片荒涼,不知前途幾何,兇吉難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怎么會不擔(dān)心個人的人身安全,但一想到唐王以國士之禮相待,不敢不盡心以報其知遇之恩。季布、侯嬴都是千金一諾的人物。人活在世上意氣當(dāng)先,又何必在意那些功名利祿。
藝術(shù)特色:
《述懷》是唐代名臣魏徵的代表詩作,全詩共二十句,一百字,是一首言志抒情的古詩。
全詩描述了魏征獻計唐高祖,自告奮勇招降李密舊部。其間路途艱險,但魏征報唐高祖知遇之恩的心更切。
這首《述懷》還保留著前代古詩的影響,不帶韻律的表達方式,充分抒發(fā)魏征個人的情感,用典雖多但絲毫無堆砌之感。
賞析:
前四句“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主要表現(xiàn)的是詩人在這之前的胸襟懷抱。那時候作者先后投到元寶、李密帳下,自以為胸有珠璣,頻頻向故主獻策,但都不為故主所用,很有些懷才不遇的感慨。
“中原”等二句,表明了天下紛擾,各地豪強并起,爭奪天下。正是投筆從戎的時機,與其做個刀筆之吏,還不如從軍,謀定天下。《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后漢書·班超傳》:“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縱橫句,魏徵借此指自己曾向李密獻下策,但不被李密所采納,反被其恥笑為老生常談。頗有蘇秦不得志時的情景,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慷慨志猶存"一句充滿了轉(zhuǎn)折之意,表明了自己雖然屢遭挫折,但心中熱血未滅、壯志依舊還在。
“杖策謁天子,驅(qū)馬出關(guān)門。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四句,主要勾勒詩人遇到明主,頗受唐太祖重用,為報太祖的知遇之恩,自告奮勇出潼關(guān)去招降山東的群雄,并表現(xiàn)所負使命之重大。“杖策”句指出作者果斷為李淵獻策,并義無反顧去實現(xiàn)這條計謀。“驅(qū)馬”表達出作者奉命安撫山東時的豪邁、敏捷和急迫之態(tài)。“請纓”等二句,則用漢終軍和酈食其的故事比擬自己的山東之行,表明所負使命的性質(zhì)之非同凡比。“系”、“下”二動詞輕捷活脫,生動地表現(xiàn)出其安邦定國的宏圖大志,蘊含著大唐江山的辟建就在此行之意,顯示了詩人卓越的政治遠見。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四句,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艱險景況。“郁紆”等二句,是寫因為山路縈回,崎嶇不平,行跡在群山中放眼望去,那些平原時隱時現(xiàn)、時出時沒,反襯出作者心情因任務(wù)艱巨,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古木”等二句,從聽覺的角度來渲染旅途的荒涼凄楚。古老的叢林里寒鳥悲啼,深山夜間猿猴哀鳴,構(gòu)成了一幅荒無人煙,戰(zhàn)亂留給人民的是一片凄涼。詩人把復(fù)雜的心情,都融匯到生動的旅途景物描寫中,做到意境兩渾,情景交融,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艱難和詩人心情的沉重。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四句,既有對出關(guān)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既傷”二句既表現(xiàn)作者不但知道前途的艱險,個人也擔(dān)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傷千里目:是說遠望心里傷感的意思。《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九逝魂:屈原《哀郢》中有“魂一夕而九逝”的詩句。“豈不”二句的自問自答,更顯示出詩人胸襟的坦蕩。“豈不憚”意為有所憚,如同不掩飾自己對未知危險的恐懼,這不但無損于主人公的高大形象,反而更真實的展現(xiàn)了人性,更為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突現(xiàn)了他重意氣、報太祖的知遇之恩。
最后四句“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fù)論”,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這里,詩人以季布、侯贏自比,表達了自己既然請纓就決不負使命的決心。“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fù)論”,明確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觀、價值觀。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的顯著特色是氣勢雄偉,意境開闊,詩人善于抓住在歷史進程中的巍峨奇觀,以粗獷的筆觸,一掃漢魏六朝綺靡浮艷的詩風(fēng),成功地展示了詩人急欲建功立業(yè)的感情世界。魏徵后來在《隋書·文學(xué)傳序》中提倡一種將南朝的清綺與北國的氣質(zhì)合一的“文質(zhì)彬彬”的雅體,《述懷》就基本上實踐著這一主張。它一方面措語樸素,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與聲色大開的南朝詩風(fēng)相異。另一方面又融匯典語,自鑄新辭,對仗妥貼,與理勝其辭的河朔詩風(fēng)不同。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wǎng):http://www.gushiwen.org/
李白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jīng)。 “抱柱之信”“信如尾生”“徙木立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與國人交,止于信”,“以信接人,天下信之。”
朱熹說:“誠者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誠是自然底實,信是人做底實”
成語:一諾千金
典故:尾生抱柱。尾生和一個姑娘約會在橋下,姑娘未到而水漲了起來。尾生抱柱等待姑娘不肯離開,終于被水淹死。
名人名言:誠信者,天下之結(jié)也——曾子
李白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jīng)。
其中“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這句詩出自李白的《俠客行》,詩人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說的是“誠信”分量比大山還重。
我國古代儒家文化有一個最基本理念:誠信是天地之道與為人之本,相信人存在著潛在美德和道德的力量,并能以此架構(gòu)人際交往中的相互信任的橋梁。即,只有用自己真誠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而又由于他人的信任又贏得他人的真誠,這種微觀上的個體間相互信任的累積便形成宏觀上的社會信任,“崇尚誠信”便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和長治久安的最重要保證。
誠信有關(guān)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guān)誠信的古詩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結(jié)《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
講誠信的古詩5首
有關(guān)誠信的古詩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結(jié)《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 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
關(guān)于誠信的古詩句大全
有關(guān)誠信的古詩有:宋·王安石《商鞅》、三國·曹植《君子行》、唐·盧照鄰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唐·李白《酬崔五郎中》,唐·元結(jié)《自箴》等。 1、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白話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
古人關(guān)于誠信的古詩句
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yán)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才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誠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碼...
關(guān)于誠信的整首古詩
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譯文:從古以來統(tǒng)治人民在于信誠,一言為重百金為輕立法嚴(yán)明。現(xiàn)今的儒士不可任意詆毀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堅決施行。
關(guān)于真誠相待的古詩句
心地剛直:可以光明磊落地自立于世。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唐·孟郊《游終南山》山中的隱士,自身純正,雖然艱險,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fēng)三十二首》難為桃李顏:很難具有桃紅李白的鮮艷色彩。比喻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謅容媚色取悅權(quán)貴。 3.關(guān)于誠信的詩句 看夜宴了嗎?
有關(guān)誠信的古詩詞
有關(guān)誠信的古詩詞:1、韓嬰漢朝詩論家: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2、南北朝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
關(guān)于誠信的古詩
1、無信人之言,人實不信。《詩經(jīng)·鄭風(fēng)·揚之水》無誠信品德的人說的話,人是不應(yīng)當(dāng)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須做誠實之人。2、君子之言,信而有規(guī),故怨遠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無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傳·昭公八年》君子之言,誠實而有證據(jù),所以怨恨遠于其身。小人...
關(guān)于誠信的成語或古文詩句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5.關(guān)于誠信的詩句 要古詩的 看夜宴了嗎? 現(xiàn)代葛優(yōu)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 近代魯迅先生...
關(guān)于誠信的古詩<四句的>
《君子行》 曹植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相關(guān)評說:
枝江市凸面: ______[答案]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誠是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誠信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誠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們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誠信是文明社會的基石.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
枝江市凸面: ______ 至誠如神. 《禮記·中庸》真誠的最高境界有如神靈. 忠誠是人生的本色. 清·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忠誠應(yīng)是人生的本來面目. 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
枝江市凸面: ______ 李白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jīng). 白居易 促織不成章,提壺但聞聲.嗟哉蟲與鳥,無實有虛名.與君定交日,久要如弟兄.何以示誠信,白水指為盟.云雨一為別,飛沉兩難并.君為得風(fēng)鵬,我為失水鯨.音信日已疏,恩分日已輕.窮通尚如此,何況死與生.乃知擇交難,須有知人明.莫將山上松,結(jié)托水上萍.
枝江市凸面: ______ 來來往往講誠信, 熙熙攘攘靠誠信, 從我做起立誠信, 法制德制塑誠信. 二 人無誠信難自律, 事無誠信亂秩序. 國無誠信軟法制, 家無誠信失規(guī)矩. 三 口是心非假君子, 見利忘義真小人. 假冒偽劣尋常見, 坑蒙拐騙幾度聞. 四
枝江市凸面: ______[答案]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誠是為人之本,信乃立身之道,誠信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誠信是一切成功和渴望成功的人們必須具備的道德品質(zhì),誠信是文明社會的基石. 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
枝江市凸面: ______ 贈汪倫 ---李白 離思 --元稹 《錦瑟》 --李商隱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朱熹說:“誠者自然,信是用力,誠是理,信是心,誠是天道,信是人道”
枝江市凸面: ______ 誠信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枝江市凸面: ______ ●樹深不怕風(fēng)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深:指樹的根扎得深.比喻為人正直、行為端正,就什么也不懼怕. ●無愧于事,不如無愧于身;無愧于身,不如無愧于心.清·石成金《傳家寶》為人處世最要緊的是問心無愧....
枝江市凸面: ______ 曾子殺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①還,顧反②,為女殺彘③."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④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xué)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枝江市凸面: ______[答案] 1、白頭吟 李白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