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半農到底是哪里人?
劉半農(1891.5.29—1934.7.14)
劉半農原名劉復,江蘇汀陰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
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
科預科教授,并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積極役身文學革命,反對
文自文,提倡白話文。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
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
《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1925年秋回國,
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
1926年出版了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
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fā)表《憶劉半農君》一文表示悼念。
著作書目:
《瓦釜集》(詩集)1926.北新
《揚鞭集》(上中卷,詩集)1926,北新
《半農談影》(攝影漫談)1927,北京真光攝影社
《半農雜文》(第l冊) 1934,北京星云堂書店
《半農雜文二集》 1935,良友
《劉半農詩選》 1958,人文
回答者:光陰與寸金 - 秀才 二級 5-23 14:28
劉半農(1891.5.29~1934.7.14)原名劉復,江蘇汀陰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并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積極役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自文,提倡白話文。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 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1925年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1926年出版了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fā)表《憶劉半農君》一文表示悼念。~~~劉氏三兄弟是指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 "劉氏兄弟故居"座落在江陰澄江鎮(zhèn)西橫街49號,現(xiàn)已改為劉氏兄弟紀念館。劉天華(1895-1932)原名壽椿,半農二弟,中國現(xiàn)代民族音樂事業(yè)的開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國現(xiàn)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國樂。他不僅創(chuàng)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國現(xiàn)代音樂史上專業(yè)二胡學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納入高等音樂教育課程。他是民族樂器的革新者,將傳統(tǒng)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現(xiàn)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將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為世界通用的音律十二平均律樂器。賦予這兩件古老的民族樂器以新的生命。 劉北茂(1903-1981)原名壽慈,半農三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劉天華事業(yè)的忠實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獨奏曲和大量練習曲,是我國現(xiàn)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被譽為“民族音樂大師”。
劉半農個人簡介
劉半農(1891.5.29—1934.7.14)
劉半農原名劉復,江蘇汀陰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曾參加辛亥革
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
科預科教授,并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積極役身文學革命,反對
文自文,提倡白話文。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
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
《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1925年秋回國,
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
1926年出版了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
魯迅曾在《青年界》上發(fā)表《憶劉半農君》一文表示悼念。
著作書目:
《瓦釜集》(詩集)1926.北新
《揚鞭集》(上中卷,詩集)1926,北新
《半農談影》(攝影漫談)1927,北京真光攝影社
《半農雜文》(第l冊) 1934,北京星云堂書店
《半農雜文二集》 1935,良友
《劉半農詩選》 1958,人文
江蘇汀陰人.祖籍南沙。
江蘇
劉半農是現(xiàn)代人嗎?
是。劉半農(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江蘇江陰人,原名壽彭,后名復,初字半儂,后改半農,晚號曲庵。劉半農是現(xiàn)代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
劉半農到底是哪里人?
劉半農(1891.5.29~1934.7.14)原名劉復,江蘇汀陰人。出生于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教授,并參與《新青年》雜志的編輯工作,積極役身文學革命,反對文自文,提倡白話文。1920年到英國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
民國大師發(fā)明一個字,曾被女性痛罵3年之久,如今卻人人都在用?
劉半農,原名壽彭,初字半儂,后來改為了半農,他是江蘇江陰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也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無法想象,就是這么一位出色的語言學家,卻發(fā)明了一個漢字,被很多女權主義者痛罵了三年之久,這個給他帶來麻煩的漢字,就是指第三人稱女性的"她"。在以前,中國本無區(qū)分男女和第...
培養(yǎng)出三個民國文化名人的落魄秀才是哪一位?
劉半農(1891-1934)劉半農,劉氏三兄弟的老大,原名壽彭,后名復,初字半儂,后改半農,晚號曲庵,江蘇江陰人,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近代知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半農從小酷愛讀書,文才出眾,十分聰明。1907年,他進入常州府中學堂就讀,1911年,他被翰墨林小學聘任為教師,并于同年參加了革...
人的別名叫半農是什么意思?
你好,你可以理解為半個農民。有一些學者或者有一些名人,都喜歡給自己起一個別名。象征著自己并未忘本,屬于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雖然說現(xiàn)在沒有干農活,心還是農民。
蘇州名人
父惠士奇(1671—1741),字仲儒,一字天牧,號半農,人稱“紅豆先生”。惠棟傳祖、父之學,搜集漢儒經說,加以編輯考訂,評贍博識,集“吳派”經學之大成,為“吳派”經學的奠基者與領袖。 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著名詩人、詩歌批評家。長洲縣(今蘇州市)人。初學詩于吳江葉燮。中年以前授徒為生,并以...
契丹人是現(xiàn)在哪里人
1、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qū),采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契丹人的風俗習慣與漢人不同。契丹人髡發(fā),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褲腳放靴筒內。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后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
半農半牧人口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1、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地區(qū),比如高寒和草原地帶等,居民更多的是以畜牧業(yè)和漁獵為主要生產方式,形成了半農半牧人口的集中現(xiàn)象。2、文化習俗的傳承:在一些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的影響下,居民往往會選擇采取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例如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藏、蒙等民族,半農半牧是他們長期以來...
契丹人來自哪里
1、現(xiàn)在的達斡爾族是契丹族后裔,另外居住在云南的“本人”也有契丹人的血統(tǒng)。契丹族起源于我國東北地區(qū)、內蒙古的西拉木倫河流域。2、契丹族(英語:Khitay)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采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大賀氏聯(lián)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
契丹族是現(xiàn)在的什么人?
契丹族是現(xiàn)在的達斡爾族。契丹族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發(fā)源于中國東北地區(qū),采取半農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 唐初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大賀氏聯(lián)盟。唐太宗以后,唐置松漠都督府,賜姓李。大賀氏聯(lián)盟瓦解后,契丹人又建立了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依附于后突厥汗國。天寶四年(745年),后突厥為回紇所滅,此后百年...
相關評說:
大竹縣出碴: ______ “她”她字專指女性,是劉半農(1891-1934)的發(fā)明,此前一律作他,臺灣至今不用(不知近幾年改變否).
大竹縣出碴: ______ "劉半農"創(chuàng)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而用“它”代稱事物.開始時雖遭到一些守舊者的攻擊,但很快流傳開來,廣泛使用.這在當時的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反對的人說,“她”字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觀念,男性用“他”,...
大竹縣出碴: ______ 劉半農1918年,劉半農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號首次發(fā)表了《她字的研究》一文,在此文中他最先把“她”字專作女性第三人稱代詞
大竹縣出碴: ______ 《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劉半農先生于1920年在倫敦時寫的一首白話詩,1926年趙元任先生將此詩譜曲,在30年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中廣泛流行. 這首詩歌還首創(chuàng)了“她”字. 天上飄著些微云, 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發(fā),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 燕子你說些什么話?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里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 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 倫敦
大竹縣出碴: ______ 榮毅仁、劉天華、王莘、劉半農、阿炳、王選、錢鐘書、徐悲鴻,太多了.
大竹縣出碴: ______ 報章上有文說,劉半農于一九二三年創(chuàng)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這是不確切的.“她”字確實是劉半農首創(chuàng),但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他一九二0年寫的一首詩中.半農原名...
大竹縣出碴: ______ 《叫我如何不想她》是劉半農1920年在倫敦時寫的一首白話詩,這是劉半農創(chuàng)造了作為女性第三人稱代詞的“她”字后,在日常文學作品中進行實驗的例子之一. 從這首詩的用詞造句來看,表達的情感更接近于男女愛情之“情”,不過后來的譜曲者——趙元任先生認為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想念祖國之“情”. 作為一首抒情詩篇,不必硬性地界定每個細節(jié)的具體意義,應該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想象、意會詩歌的內涵.《教我如何不想她》的祖國之情、男女愛戀之情、是她、是他,這些都可以讓演唱者、聽歌者自己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