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名句佳句摘抄,《禮記》10句千古名句
1. 不興其藝,不能樂學。——《禮記·學記》
如果對那種技藝沒興趣,就不可能快樂地去學習它。
2.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
在大道施行的年代,天下為全體人民所共有。選取那些賢能之人來治理天下,人們相互講求誠信,和睦相處。
3. 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禮記·祭義第二十四》
逆:觸犯。父母有了過錯,子女能夠勸諫但不能觸犯他們。
4.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禮記·坊記》
君子通常先去做事情,而不會先去說話,而小人卻恰恰相反,往往先去講話,然后再去做事情。
5.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禮記·學記》
通過不斷學習九年后,能夠觸類旁通,明辨不疑,這就稱得上大成了。
6. 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禮記·表記第三十二》
在嘴上向別人許下的好處卻不能夠兌現(xiàn),這樣就容易招致別人的怨恨和責備。
7. 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禮記·曲禮上》
作為君子不能毫不收斂地盡情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歡迎款待,同時也不能過分地要求別人對自己無限的忠誠,這樣才能保全交情。
8.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住亦非禮也。——《禮記·曲禮上》
此句主要講述的是封建社會人們在禮節(jié)上的往來。 這是中華***幾千年來培養(yǎng)的優(yōu)良美德。人與人的交往,團體與團體的交往,國家與國家的交往,在禮節(jié)上應(yīng)該注重有來有往,即彼此之間應(yīng)該以相同的禮數(shù)和接待標準來對待對方。別人以高規(guī)格對己,自己也應(yīng)該以高規(guī)格待人,不可失了禮數(shù)。
9.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禮記·祭義第二十四》
說出的話應(yīng)當要有根據(jù),做的事情應(yīng)當講求原則,活著便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死后也不會去失去好的名聲。
10.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
不可以滋長傲慢,不可以放縱自己的欲望,也不可以使得志意自滿,也不可以過度的享樂。
千古名句有哪些
千古名句有很多,以下是部分名句。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句話出自《莊子·大宗師》,意思是彼此瀕臨死亡時以沫相濡能夠暫時減緩死亡,卻難以擁有相忘于江湖的自由與寧靜。表達了在困境中放手彼此、追求各自自由的思想。二、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句話強調(diào)了人生在世應(yīng)該有所成就...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名句
(《禮記禮記》) 56.一切聽起來都不平坦。(《唐漢余致孟冬野序》) 57.不歸之河,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念奴嬌赤壁之戰(zhàn)》) 58.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唐王偉,駐要塞大使) 59.大漠沙似雪,燕山月似鉤。(唐李賀馬史) 60.大鵬當天飆到9萬里。(唐力白尚禮勇) 61.小琴弦像秘密一樣低語,大琴弦像雨聲一樣...
誰有十句千古名句
7.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8.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9.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10.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杜牧《遺懷》以上為前十句千古名句的潤色內(nèi)容,每句名句后均標注了出處。潤色時注意保持了...
古代人生名句
5、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6、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茍子》 7、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8、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趙翼 10、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古文名句摘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我為大家整理了古文名句摘抄,希望大家喜歡。古文名句摘抄經(jīng)典10句好句段:1、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4、鍥而不舍,金石可鏤。5、落霞與孤鶩...
誰能幫我總結(jié)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千古名句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禮記·中庸》[解讀](如果自己不如別人聰明,那么)別人花一分力氣就能學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氣學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氣能學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氣學好它.這句話說明人要自強,不甘落后.有了自強的心態(tài),必然會勤奮,“勤能補拙”,原本不夠聰明的人也會聰明...
古詞名句千古絕句摘抄古詞名句千古絕句
關(guān)于古詞名句千古絕句摘抄,古詞名句千古絕句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古詩詞千古絕句匯總?cè)缦?.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3、——佚名《關(guān)雎》2.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4、所謂伊人,在水一方。5、——佚名《蒹葭》3. 路漫漫...
中庸名言名句及翻譯,四書五經(jīng)之《中庸》精華10句
四書五經(jīng)之《中庸》精華10句,那些流傳千古的智慧名言。1. 無征不信。——《禮記·中庸》沒有證據(jù)不足以使人相信。2.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真誠,是天道的根本原則,而追求真誠,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法則。3.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古人十大名句,句句經(jīng)典傳誦千年
9、自古驅(qū)民在誠信,一言為重百金輕。《商鞅》10、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北山》蘇軾十大經(jīng)典名句 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3、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4、橫看成嶺...
古代人生名言
《茍子》 10、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曹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11、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秋瑾《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12、望上國,山呼鰲抃,遙爇爐香。——柳永《送征衣·過韶陽》 13、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于謙《立春日感懷》 14、窮則獨善其身,...
相關(guān)評說:
進賢縣全跳: ______ 《禮記》中告誡我們有疑惑時要創(chuàng)根問底的名句: 1、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譯文:別人讀一遍就會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百遍去掌握它;別人讀十遍就能理解的內(nèi)容,自己讀一千遍去體會.果真能做到這一步,即使是愚蠢之人也會變得聰明起來,即使是柔弱之人也會由此變得堅強起來. 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出自漢·王充《論衡·實知》)
進賢縣全跳: ______ 《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jīng)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三條綱領(lǐng),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八個條目是實現(xiàn)三條綱領(lǐng)的途徑.在八個條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條,“自天子以至...
進賢縣全跳: ______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庸)
進賢縣全跳: ______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譯文: 如果學習中缺乏學友之間的交流切磋,就必然會導致知識狹隘,見識短淺. 啟示: 好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橋梁,也是你不斷完善自己的標尺.一個人學習,而不接觸外部環(huán)境,好比“閉門造車”,是行不通的,只有與朋友共同學習,“察納雅言”,才能彌補自身的缺憾,并獲得更多知識,則不“孤陋寡聞”了!
進賢縣全跳: ______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夏天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進賢縣全跳: ______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禮記·學記》 意思是說:雖有精美的食物,如果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雖有很好的道理,不學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禮記·雜記下》) 《禮記·學記》:“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 孔丘 (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
進賢縣全跳: ______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進賢縣全跳: ______ “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離婁下》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進賢縣全跳: ______ 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長幼有序.——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進賢縣全跳: ______ 【孝悌】1、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2、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4、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