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一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董小宛和冒辟疆有什么故事啊?
董小宛(明末“秦淮八艷”之一)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董小宛結(jié)識復(fù)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為妾。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冒辟疆
冒襄(1611年4月27日-1693年12月31日),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家,南直隸揚(yáng)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謚潛孝先生。
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陳圓圓(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
陳圓圓(1623―1695),原姓邢,名沅, 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jìn)(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yōu),“秦淮八艷”之一。
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后被轉(zhuǎn)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guān)。
擴(kuò)展資料
結(jié)緣才子故事
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里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yīng)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小宛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講說冒辟疆,知道復(fù)社中有這樣一位負(fù)氣節(jié)而又風(fēng)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這年秋天,二十九歲的冒辟疆來南京參加鄉(xiāng)試,特意前往造訪,不料董小宛卻已賭氣離開了秦淮河。后來鄉(xiāng)試發(fā)榜,冒辟疆又一如既往地名落孫山,他沒有失望。只是暗嘆自己生不逢時,收拾了行裝,便轉(zhuǎn)往蘇州閑游去也。
在蘇州,冒辟疆一邊訪勝探幽,一邊打聽董小宛的下落,得知她已在半塘待客,便又興致勃勃地專程拜訪。偏不湊巧,董小宛已受人之邀游太湖去了。之后又接連去了好幾次,都無緣見到董小宛,直到準(zhǔn)備離開蘇州的前夕,沒抱多大希望地來到半塘,卻終于得以與她相晤。
這是一個深秋的寒夜,董小宛剛剛參加酒宴歸來,正微帶醉意斜倚在床頭。見來了客人,她想掙扎著起身,無奈酒力未散,坐起來都有些搖晃。
冒辟疆見狀忙勸她不必多禮,讓傳婢在小宛床頭擺了個坐凳,便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冒辟疆自我介紹后,董小宛稱贊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臉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
冒辟疆沒想到一個風(fēng)塵女子竟然對他們這劻扶正義的行為大感興趣,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細(xì)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妝,眉清目爽,果然與一般歡場女子大相徑庭,此時雖醉意朦朧,嬌弱不堪,卻依然思路清晰,談吐不俗,縱談時局,頗有見地。
憐惜伊人酒后神倦,冒辟疆坐了不到半個時辰就匆匆離去,就是這半個時辰的交談,已使他對董小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董小宛
冒襄(公元1611-1693年) ,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私謚潛孝先生,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讀書,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yùn)”。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 ,名白,又字青蓮,南京人,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16歲時,已是芳名鵲起,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鄉(xiāng)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一見傾心,連稱:“異人!異人!”雖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并于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xiāng)試途經(jīng)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后從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結(jié)成伉儷。小宛才藝出眾,能詩善畫,尤其擅長撫琴。今水明樓內(nèi)的古琴,就是她當(dāng)年心系之物。
冒襄與董小宛的故事
冒襄,字辟疆,南直隸揚(yáng)州府泰州如皋縣人,生于明萬歷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三月十五日。明清時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輩出,是當(dāng)?shù)氐拿T望族,也是一個文化世家。 當(dāng)時的明王朝已成潰亂之勢,東北在清兵的鐵蹄之下,川陜湖廣是“流寇”馳騁的戰(zhàn)場,而江浙一帶的士大夫依然過著宴安鴆毒、驕奢淫逸的生活。秦淮河畔,妓家所居的河房開宴沿賓,樽酒不空,歌姬的翡翠鴛鴦與書生的烏巾紫裘相交錯,文采風(fēng)流,盛于一時。辟疆也沾染了一般豪貴子弟的浪漫風(fēng)習(xí)。一方面,他年少氣盛,顧盼自雄,主持清議,矯激抗俗,喜談經(jīng)世大務(wù),懷抱著報效國家的壯志;另一方面,又留戀青溪白石之勝,名姬駿馬之游,過著腦滿腸肥的公子哥兒的生活。
冒辟疆最早從方以智那里聽說秦淮佳麗之中有位才色雙絕的董小宛。吳應(yīng)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嘖嘖稱道小宛。而小宛時時在名流宴集間,聽人講說冒辟疆,知道復(fù)社中有這樣一位負(fù)氣節(jié)而又風(fēng)流自喜的高名才子。
崇禎十二年鄉(xiāng)試落第,冒辟疆聽說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訪尋,小宛卻逗留在太湖洞庭山。蘇州歌姬沙九畹、楊漪炤名氣與小宛相當(dāng),辟疆便每天來往與沙、楊之間。在離開蘇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臥在家,與辟疆相會于曲欄花下。辟疆見小宛秋波流轉(zhuǎn),神韻天然,只是薄醉未消,懶慢不發(fā)一言。
崇禎十五年春,小宛從黃山歸來,母親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搶奪佳麗的驚嚇,患了重病,閉門不出。辟疆到時小宛已奄奄一息。小宛支撐著起身,牽著他的手說:“我十八天來昏沉沉如在夢中。今天一見到君,便覺神怡氣旺。”她吩咐家人具辦酒菜,與辟疆在床前對飲。辟疆好幾次要告別,小宛都苦留辟疆。在與冒辟疆的戀愛嫁娶中,董小宛處處主動,煥發(fā)出向往自由、尋覓真情的個性光彩;而冒辟疆事事舉步躊躇,顯露出一個大家公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弱點。
小宛入冒氏之門后,與冒家上下相處極其和諧。馬恭人(辟疆母)和蘇元芳(辟疆妻)特別喜歡小宛,而小宛也很恭敬順從。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
小宛初進(jìn)冒家,見董其昌仿鐘繇筆意為辟疆書寫的《月賦》,非常喜愛,著意臨摹。接著到處找鐘繇的字帖。后來覺得鐘繇的字體稍稍偏瘦,又看到他的《戎輅表》將她推崇的關(guān)羽稱為賊將,便廢鐘帖而改學(xué)曹娥碑,每天幾千字,從不錯漏。
小宛曾替辟疆給親戚朋友書寫小楷扇面,也為蘇元芳登記柴米油鹽的用項及銀錢出入。小宛畫的小叢寒樹,筆墨楚楚動人。15歲時作品《彩蝶圖》現(xiàn)收藏在無錫市博物館,上有她的題詞,到如皋后,她保持著對繪畫的特殊愛好,時時展玩新得長卷小軸或家中舊藏。后來逃難途中,仍把書畫藏品捆載起來,隨身帶走。
小宛最令人心折的,是把瑣碎的日常生活過得浪漫美麗,饒有情致。小宛天性淡泊,不嗜好肥美甘甜的食物。用一小壺芥茶溫淘米飯,再佐以一兩碟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餐。辟疆卻喜歡甜食、海味和臘制熏制的食品。小宛為他制作的美食鮮潔可口,花樣繁多。她不僅在中間加上適量的食鹽和酸梅調(diào)味,還采漬初放的有色有香的花蕊,將花汁滲融到香露中。這樣制出的花露入口噴鼻,世上少有。其中最鮮美的是秋海棠露。海棠本無香味,而小宛做的秋海棠露獨獨是露凝香發(fā)。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幾十種花露,不要說用口品嘗,單那五色浮動,奇香四溢,就足以消渴解酲。
小宛腌制的咸菜能使黃者如蠟,綠者如翠。各色野菜一經(jīng)她手都有一種異香絕味。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風(fēng)魚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蝦如龍須,油鯧如鱘魚,烘兔酥雞如餅餌,一匕一臠,妙不可言。
小宛經(jīng)常研究食譜,看到哪里有奇異的風(fēng)味就去訪求它的制作方法。現(xiàn)在人們常吃的虎皮肉,即走油肉,就是她的發(fā)明,因此,它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和“東坡肉”相映成趣。小宛還善于制作糖點,她在秦淮時曾用芝麻、炒面、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長五分、寬三分、厚一分的方塊,這種酥糖外黃內(nèi)酥,甜而不膩,人們稱為“董糖”,現(xiàn)在的揚(yáng)州名點灌香董糖(也叫寸金董糖)、卷酥董糖(也叫芝麻酥糖)和如皋水明樓牌董糖都是名揚(yáng)海內(nèi)的土特產(chǎn)。
歌妓都能豪飲。崇禎十五年,鑾江汪汝為在江口梅花亭宴請辟疆和小宛。也許是洶涌的長江白浪激發(fā)起小宛的豪情逸致,她“轟飲巨叵羅,觴政明肅,一時在座諸妓,皆頹唐潰逸”。這種情景辟疆只見過一次。因為小宛見辟疆飲酒很少,量不勝蕉葉,也就不怎么喝。在喝茶方面,小宛和辟疆都愛喝芥片。這種芥片煮好后有一股嬰兒肉香。煮茶當(dāng)然是小宛的拿手好戲。他們常常是一人一壺,在花前月下默默相對,細(xì)細(xì)品嘗茶的色香性情。
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夏夜納涼,小宛喜歡與辟疆的兩個小孩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lǐng)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半夜回到室內(nèi),她仍要推開窗戶,讓月光徘徊于枕簟之間。月亮西去,她又卷起簾櫳,倚窗而望,戀戀不舍,反復(fù)回環(huán)地念誦李賀的詩句“月漉漉,波煙玉”。小宛曾對辟疆說:“我書寫謝莊的《月賦》,見古人厭晨歡,樂宵宴。這是因為夜之時逸,月之氣靜,碧海青天,霜縞冰靜,比起赤日紅塵,兩者有仙凡之別。人生攘攘,至夜不休。有的人在月亮出來以前,已呼呼大睡,沒有福氣消受桂華露影。我和你一年四季當(dāng)中,都愛領(lǐng)略這皎潔月色,仙路禪關(guān)也就在靜中打通。”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lǐng)略精微雅致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小宛和辟疆都喜歡靜坐香閣,細(xì)品名香。小宛最珍愛東莞人視為絕品的“女兒香”。小宛使用沉香的方法和俗人不同。俗人是把沉香放在火上燒,煙撲油膩,須臾即滅。不僅體察不到香的性情,而且煙氣沾染上襟袖還帶有焦腥味。小宛采用的是隔紗燃香法,講究品香時的情調(diào)。寒夜小室,玉幃四垂,點燃兩三枝紅燭,在幾只宣德爐內(nèi)燃沉香,靜參鼻觀,就好像進(jìn)入了蕊珠眾香深處。
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入關(guān)南下,江南一帶燃起熊熊戰(zhàn)火。清軍肆虐無忌,冒家險遭涂毒,家產(chǎn)丟得一干二凈。小宛隨夫一路南逃。順治五年的七夕那天,小宛看見天上的流霞,忽然有了興致,要摹天上流霞制作一對金釧。她叫辟疆寫了“乞巧”和“覆祥”的字樣,鐫摹在金釧上。這對制作精妙的黃跳脫在第二年七月忽然從中斷開。他們又重新做了一對,辟疆寫了“比翼”、“連理”四個字鐫上去。足見董小宛是把這對金釧兒看作愛情的信物。
小宛最愛晚菊。有個朋友送給冒辟疆幾盆名為“剪桃紅”的菊花,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小宛見到“剪桃紅”,非常喜愛,特意將花放在床邊。每天晚上,高燒綠燭,用白色屏風(fēng)圍起三面,放一張小椅子在花間,調(diào)整好菊花,讓菊影具有參橫妙麗之態(tài),然后身入花間,使人在菊中,菊與人都在影中,此情此景,淡秀如畫。在董小宛的生命最后時刻,她還叫冒辟疆把“剪桃紅”搬到床前給她看枝葉是否茂盛,可有蟲害。
小宛和辟疆曾住嘉興海鹽水繪閣。她在南北湖畔雞籠山上面對暮春凄涼景致,感嘆江河破碎,一家流離,淚葬殘花。據(jù)說《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即改編自小宛葬花。
日子剛剛安穩(wěn)不久,冒辟疆又病了兩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進(jìn),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藥煎湯,緊伴枕邊照料了六十個晝夜;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難忍,不能仰臥,小宛就夜夜抱著丈夫,讓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寢,自己則坐著睡了整整一百天。 辟疆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小宛共處的九年中享盡。
艱難的生活中,飲食已是難飽,小宛的身體又十分虛弱,加上照顧辟疆連續(xù)幾場大病,使得小宛身體頃刻間垮了下來,連續(xù)二十多天喝不進(jìn)一口水。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來名醫(yī)診治,終難湊效。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通徹心扉的哀哭聲中,小宛仙逝,年僅28歲。臨終之時,她手中緊握著冒辟疆鐫有“比翼”、“連理”四字的那對金釧。 冒家上下恍惚傷痛,葬之于如皋影梅庵。歷代文人多有憑吊。
清道光以后有人妄言小宛當(dāng)年未死,被洪承疇計取,送入皇宮,以博帝歡,得順治寵愛,辟疆恐懼,謊稱小宛已死,其實董鄂妃即董小宛,全屬虛談。董小宛死時28歲,順治才14歲,小宛與辟疆崇尚氣節(jié),誓死不肯降清。小宛厭惡宮廷的奢侈生活,何況滿漢不通婚,小宛無入宮邀寵之理。順治所忠愛的是棟鄂妃也非董鄂妃。棟鄂妃武臣鄂碩之女。18歲入宮(而小宛19歲嫁辟疆)。棟鄂妃生得美慧異常,且端靜溫柔,寵冠后宮。順治十三年8月冊為賢妃,12月進(jìn)為貴妃。順治與她形影不離,賦詩作畫,研究佛法。順治十七年棟鄂妃的兒子不滿百日夭折。她悲傷過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順治帝追封她為端敬皇后,罷朝五日,治喪禮儀碑極隆重。至于傳說順治因董小宛之死看破紅塵到五臺山出家更是謬傳。
董小宛從名妓到賢妾,清宮有四大疑案,第一個是順治出家,據(jù)說順治出家是為了一個漢族女子——董小宛。而董小宛原又本是大名士冒辟疆的小妾,據(jù)說冒辟疆因順治從他手中奪走董小宛而悲痛欲絕。說道:
“夢幻塵緣,傷心情動,鶯鶯遠(yuǎn)去,盼盼樓空。倩女離魂,萍蹤莫問。揚(yáng)鉤海畔,誰證前盟;把臂林邊,難忘往事。金蓮舞后,玉樹歌余,桃對無蹤,柳枝何處?嗟嗟,萍隨水,水隨風(fēng),萍枯水盡;幻即空,空即色,幻滅全靈。能所雙忘,色空并遣;長歌寄意,缺月難圓。” 并寫下了一閡《金人捧露盤詞》,寄托悲思。
但疑案畢竟是疑案,真實的情況卻與之頗有出入。
明朝“復(fù)社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風(fēng)流瀟灑,飽讀詩書,而且難能可貴的是他正直不阿,敢于向閹黨叫板。那個時代的江南名妓節(jié)氣頗高,仿佛達(dá)成一種共識,都喜歡有才學(xué)、有膽識、有正義感的文人。冒辟疆正是這樣一個人,據(jù)說當(dāng)時無數(shù)女子寧愿給冒辟疆當(dāng)小老婆,也不愿做貴人的正妻。
在愛上冒辟疆的女人中,就有讓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明末第一美女、“亂世佳人”陳圓圓。陳圓圓曾對他一見傾心,冒辟疆在懷念董小宛的文章《影梅庵憶語》里記述過這段擦肩而過的緣分。
他在文中并未直接道出陳圓圓的姓名,稱她為“陳姬”。說他初見陳圓圓時,“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衣椒繭,時背顧,湘裙,真如孤鶯之在煙霧。”
當(dāng)時陳圓圓穿著一套淺黃色的裙子,如暮靄中孤單的黃鶯,惹人憐愛,而她的咿咿呀呀的唱腔,如珠玉在盤。才子動心,佳人含情,兩人情投意合,談話一談就到了四更時分,忽然風(fēng)雨驟起,陳圓圓急著要回家,冒辟疆拉著她的衣角相約佳期。陳圓圓說:“過半個月后,一起到光福看那‘冷云萬頃’的梅花吧!”冒辟疆說半個月后要去接母親,于是再次約定,索性等到八月,兩人一起到虎丘賞桂。
等到冒辟疆接母親回來,路過蘇州,卻聽說陳圓圓被豪強(qiáng)搶走了。他跟朋友談起陳圓圓,惋惜自己沒艷福,一再嘆息“佳人難再得”,朋友則告訴他一個驚喜:被搶走的是假陳圓圓,真陳圓圓現(xiàn)在所藏的地方離這里很近,他可以帶路,陪冒辟疆去看她。
于是冒辟疆與陳圓圓再次相逢,按照冒辟疆的敘述,陳圓圓見到故人后,十分驚喜,由于她剛剛逃脫虎口,驚魂未定,寂寞凄涼,很想與他作一番徹夜長談,說有事相商。
冒辟疆當(dāng)然知道陳圓圓要商的是何事,陳圓圓雖艷麗無雙,是獵艷的最佳對象,然而要談婚論嫁,他可沒有思想準(zhǔn)備,于是找借口說放心不下母親在船上的安全,連夜回去了。
陳圓圓硬是十分看好冒辟疆,第二天早上化了淡妝去拜訪冒辟疆的母親,準(zhǔn)備搞曲線愛情攻關(guān),并且執(zhí)意邀他再去她家。月光如水的夜晚,陳圓圓再次向他表白托付終身的愿望。他則很煞風(fēng)景地委婉回絕了,理由是他父親正陷于起義軍包圍,他沒心思考慮這事。并且說,他兩次找她,只是無聊消遣罷了,她的要求過于唐突,令他驚訝,必須趕快打消念頭,以免耽誤了她的終身大事。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jīng)是相當(dāng)不客氣了,擱平常的女子身上,立馬掉頭就走。然而陳圓圓的臉皮厚得可以,說對方如果沒有完全關(guān)死那道門的話,自己可以等。美人無怨無悔的癡情讓冒辟疆再也無法拒絕,只是有些敷衍的順口答應(yīng),陳圓圓就“驚喜申囑,語絮絮不悉記”,冒才子詩興大發(fā),還寫了絕句贈給她。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冒辟疆的父親沒有危險了,他才有心情再去找陳圓圓,沒想到陳圓圓這次是真被人搶走了,搶他的人是崇禎皇帝寵妃的父親田弘遇。
冒辟疆悵然若失,郁悶無比,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遇上紅顏知己董小宛的,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吧。不然,那篇深情款款的《影梅庵憶語》就不會問世了。
冒辟疆自述的這段艷遇顯得頗為自戀。表面上看,陳圓圓對冒辟疆鐘情得很,其實這里面真有愛情可言嗎?我猜想,陳圓圓只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找一根值得托付的救命稻草而已,這不過是弱女子的生存法則罷了。
冒辟疆即使后來娶了董小宛,還對陳圓圓念念不忘,有惆悵也有炫耀:天下第一美人曾經(jīng)愛過我,我卻沒怎么當(dāng)回事,我冒辟疆風(fēng)流公子的名聲,不是虛的吧!
是陳圓圓主動離開冒辟疆
去問冒辟疆吧~~
| | |
)_) )_) )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http://baike.baidu.com/view/19881.htm
這里介紹 非常清楚
請介紹一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董小宛,字小宛,是明末清初蘇州的才女,因家道中落而寓居秦淮河畔,與陳圓圓等齊名,被稱作“秦淮八艷”。1639年,在南京教坊司,董小宛與復(fù)社名士冒辟疆相識,后成為其妾室。明亡后,兩人共同經(jīng)歷了顛沛流離的歲月,直至董小宛香消玉殞。冒辟疆,字辟疆,號巢民,是南直隸揚(yáng)州如皋人,才情橫溢...
請介紹一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冒辟疆,也是明末清初的人物,是一位著名的才子。他學(xué)識淵博,才情橫溢,與董小宛相識于江南的煙雨之地。冒辟疆不僅文才出眾,更有著高尚的人格和堅定的信念,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接下來,詳細(xì)介紹董小宛和冒辟疆。董小宛生于亂世之中,雖身為歌妓,但她對詩詞歌賦有著極高的熱情。...
董小宛的原名叫什么?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故事是怎么樣的?
董小宛的原名叫董白。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故事如下:才子佳人的浪漫相遇:董小宛在秦淮一帶以才貌雙全著稱,而冒辟疆在進(jìn)京趕考失利后,特地前往江淮希望能見到董小宛。經(jīng)過多次尋找,兩人終于相見,并迅速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嫁入冒家做賢妻:董小宛決定脫離青樓,贖身嫁給冒辟疆。在冒府,她與上下相處...
請介紹一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董小宛與冒辟疆是明末清初的一段傳奇佳話,董小宛,字小宛,蘇州人,因家道中落而淪落秦淮河畔,與陳圓圓等并稱為“秦淮八艷”之一。1639年,董小宛在南京教坊司與復(fù)社名士冒辟疆結(jié)識,后來成為他的妾室。在明朝滅亡后,他們一同經(jīng)歷了逃難的艱辛,直到董小宛去世。冒辟疆,字辟疆,號巢民,是...
請介紹一下董小宛和冒辟疆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董小宛結(jié)識復(fù)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為妾。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冒辟疆 冒襄(1611年...
董小宛故事梗概
在眾多男子中,她的心中只有金陵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然而,三年的相思之情,卻僅僅只與他見過一面。歲月如梭,清兵入關(guān),董小宛為母退隱姑蘇,意外與冒辟疆重逢。這一刻,她決定將自己的終身托付于他。時光荏苒,董小宛與冒辟疆的故事,猶如秦淮河畔的煙波畫意,充滿了傳奇與浪漫。她雖身處風(fēng)塵,...
明朝一代名妓董小宛的愛情故事
不負(fù)所望,在蘇州的時候,我們的才子終于見到了董小宛。冒辟疆在見到董小宛的第一眼就喜歡上了她,果然跟傳聞的一樣,是位奇女子。后來在董小宛母親的晚年期間也一直陪伴在她的身邊,母親去世之后,董小宛就嫁給了冒辟疆,兩人一起去了冒辟疆家生活。因為董小宛的體貼懂事,冒家的人都非常喜歡她...
董小宛嫁給了誰
”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冒家多方請醫(yī)診治,但是都沒有奏效。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初二,也是董小宛嫁入冒家后的第九年,在冒辟疆痛徹心肺的哀哭聲中,董小宛離開了人世,年僅28歲。41歲的冒辟疆痛不欲生,寫下了《亡妾董小宛辭》,說自己一生的清福都在和董小宛共同生活的九年中享盡。董...
秦淮名妓董小宛是怎樣追求愛情的?
董小宛和冒辟疆的愛情是一段典型的才子與佳人的愛情故事,作為名妓,董小宛是幸運(yùn)的,因為她最終擺脫了青樓生活,和心愛的人光明正大在一起,但同時她也是不幸的,這位才子并不值得她的真心,她的愛情是一場一廂情愿的飛蛾撲火,始終有瑕疵在。董小宛自小聰穎,通詩達(dá)詞,精琴工畫,昆曲唱得頂頂好...
名姬:董小宛如何從秦淮名妓成為冒辟疆的賢妾?
冒辟疆見狀忙勸她不必多禮,讓傳婢在小宛床頭擺了個坐凳,便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冒辟疆自我介紹后,董小宛稱贊說:“早聞‘四公子’大名,心中傾佩已久!”臉上果然露出欣喜的神色。冒辟疆沒想到一個風(fēng)塵女子竟然對他們這扶正義的行為大感興趣,不由得對她肅然起敬,細(xì)打量董小宛,素衣淡妝,眉清目爽,果然與一般歡...
相關(guān)評說:
平順縣方箱: ______ 由于體質(zhì)已極度虧虛,最終病死.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 1639年,董小宛結(jié)識復(fù)社名...
平順縣方箱: ______ 明末清初人,著名才女,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麗,善書畫,通詩史,后來嫁給清代著名文學(xué)家冒襄為妾.
平順縣方箱: ______ 冒辟疆
平順縣方箱: ______ 這段話的意譯是(括號內(nèi)為補(bǔ)充說明或原文省略的內(nèi)容,譯成現(xiàn)代文需要補(bǔ)上):家住鑾江的朋友汪汝為,(他的私人)園林亭臺規(guī)模相當(dāng)大,而位于長江邊的小園(這里應(yīng)理解為“小園是園林的一部分”),特別能把長江和江邊大山的興盛美...
平順縣方箱: ______ 董小宛是冒辟疆的女人.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年),字小宛,一字青蓮,明末“秦淮八艷”(亦稱“金陵八絕”)之一. 順治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的年號,通常一般是指清世祖,即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 你看看,順治比董小宛小12歲.其實董鄂妃另有其人,是順治的弟弟的老婆,順治把她從自己弟弟的手中搶過來的.
平順縣方箱: ______ 當(dāng)然有,給你一點資料.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江南地區(qū)八位才藝名妓.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qū)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妓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最先見于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
平順縣方箱: ______ 據(jù)說是董小宛苦苦哀求的 因為根據(jù)冒襄的>中說 他一開始看上的是陳圓圓
平順縣方箱: ______ 其實董小宛與董鄂妃,是不同的女子. 董小宛名董白,除了“小宛”,她還有一個號“青蓮”.她和陳圓圓、柳如是、李香君、顧眉、朱無瑕、趙令燕、馬湘蘭等等,都是明末舉世艷稱的名妓.她出生在明天啟四年(1624年),到崇楨十七年...
平順縣方箱: ______ 董小宛 千里--重.南紫--小.“菀”開分成“艸宛”.組成“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字小宛,號青蓮,江蘇蘇州人,因家道中落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與柳如是、陳圓圓、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董小宛結(jié)識復(fù)社名士冒辟疆,后嫁冒為妾.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平順縣方箱: ______ 董糖吧. 古邑如皋,人文薈萃一代名士冒辟疆與金陵八艷之一董小宛的傳奇故事更是千古絕唱.相傳明末如皋愛國名士冒辟疆素喜甜食,愛妾董小苑精心創(chuàng)制,選用飴糖熬糕、芝麻、白糖碾粉,切成方塊,形成名絕一時的美食.以其酥松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