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雅量全部翻譯
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翻譯及原文
世說新語雅量王夷甫原文及翻譯如下:1、原文 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jīng)時未行。遇于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舉樏擲其面。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2、翻譯 王衍拜托族中一個人辦事,結(jié)...
世說新語雅量一翻譯及原文
2、翻譯:徐彥伯與曹子建交往,曹家府中發(fā)生了一起盜竊事件。曹子建曾說:“如果事情成功,那么功勞歸于我;如果事情失敗,責(zé)任歸于徐彥伯。”結(jié)果事情果真如曹子建所言,于是世人猜測曹子建和徐彥伯串通起來策劃了這起盜竊案,但事實卻并非如此。世說新語·雅量相關(guān)知識 1、世說新語·雅量是南...
求世說新語雅量的翻譯
“東床坦腹”的故事,不僅講述了王羲之的坦蕩和雅量,也體現(xiàn)了郗太傅的慧眼識才。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成為了中華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激勵著后人追求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
世說新語雅量文言文翻譯
譯文: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兒子。顧劭死在任內(nèi),當(dāng)時顧雍正大聚下屬飲酒作樂,他親自下圍棋。外面稟報說豫章有送信人到,卻沒有他兒子的書信。顧雍雖然神態(tài)不變,可是心里已明白其中的緣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緊掐手掌,血流出來沾濕了座褥。直到賓客散去以后,才嘆氣說:“已經(jīng)不可能有延陵季子那么高尚...
世說新語·雅量文言文翻譯
豫章太守顧劭,乃顧雍之子。顧劭在任上去世,當(dāng)時顧雍正在宴請下屬,飲酒作樂,親自對弈圍棋。忽聞豫章有信使來,卻未見其子的信件,顧雍雖面不改色,心中已知一二。他痛心疾首,指甲掐入掌心,鮮血染紅了坐墊。賓客散盡后,他才嘆氣道:“非延陵季子之德,豈可哭瞎雙眼,招致非議。”于是釋然,化悲痛為...
《世說新語 王戎》全文 翻譯
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實(品嘗)確實是這樣的。魏明帝在宣武場上包著(一說砍掉)老虎的爪子和牙,舉行人、虎搏斗表演,任憑百姓觀看。王戎當(dāng)時七歲,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柵欄大吼,吼聲震天動地,圍觀的人全都嚇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卻平平靜靜,一動不動,一點也不害怕。
世說新語雅量原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雅量》是南朝宋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的第四門,主要記載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在語言、行為、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平常的故事,反映了人物的不同性格、氣度、修養(yǎng)等。下面是一則原文及翻譯:原文: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dāng)朝,未入,頃已在床下。人語之曰:“府君熱如烘,揚州有...
世說新語雅量翻譯及原文謝太傅
世說新語雅量翻譯及原文謝太傅如下:1、原文: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zé)!”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2、翻譯: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
世說新語 雅量 (顧和始為楊州從事) 整篇意思
顧和的鎮(zhèn)定自若,不僅展現(xiàn)了他非凡的雅量,也彰顯了其深不可測的內(nèi)心世界。周侯的這一舉動,顯然被丞相看在眼里,他對顧和的評價,不僅是對才華的認可,更是對其人格魅力的贊賞。顧和的從容不迫,既是對周侯的回應(yīng),也是對他自己的肯定。在那樣的場合,面對如此突然的詢問,能夠不動聲色地繼續(xù)自己的...
世說新語雅量全解
回答:雅量第六之一、顏色自若 (原文)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嘆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有喪明之責(zé)!”于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譯)豫章太守顧劭,是顧雍的兒子。顧劭在豫章去世的時候,...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雅量》中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來看看!快.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選項] A.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B. 中間力拉崩塌之聲 C. 余聞之也久 D. 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 雅量第翻譯“裴遐在周馥所”一則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雅量第六之九、直是暗當(dāng)故耳 (原文)裴遐在周馥所,馥設(shè)主人.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fù)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dāng)時何得顏色不異?”答曰:“直是暗當(dāng)故耳.” (譯)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東道請客.裴遐和人下圍棋,周馥的司馬過來給他敬酒,裴遐只顧下棋,沒有及時喝酒,司馬生氣了,撕扯裴遐,裴遐從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來后又回到座位上,舉止和平時一樣,臉色也沒變,還像剛才那樣,繼續(xù)接著下棋.過后王夷甫問裴遐:“當(dāng)時你怎么能不生氣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雅量第六》譯文.“郗太傅...............................因嫁女與焉”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郗太傅住在京口,讓門生給王丞相送信,要丞相給推薦一個女婿.丞相見了信說:“你到東廂房去看看,看中哪個就選哪個.”門生回來后,告訴郗太傅說:“王丞相家每個門生都很優(yōu)秀,聽說太傅要選女婿,個個都表現(xiàn)得溫文而雅,只有一個少年躺在東床上露著肚皮呼呼大睡,好像根本不知道有選婿這碼事.”郗太傅聽了說:“就是這樣才好啊!”于是郗太傅親自去走訪,發(fā)現(xiàn)這個露著肚皮睡大覺的正是王羲之,于是就把女兒嫁給他了.(這就是東床快婿的來歷)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 雅量》中的王氏二子翻譯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世說新語 雅量》中的王氏二子,應(yīng)結(jié)合原文翻譯如下: 1、原文:王劭、王薈共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薈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堅坐不動,待收信還,得不定,乃出.論者以劭為優(yōu). 2、翻譯:王劭、王薈一起到宣武(桓溫)那里,正...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中的雅量第六中臨刑不變色翻譯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雅量第六之二、嵇康臨刑 (原文)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xué)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太學(xué)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焉. (譯)嵇康押到東市受刑時,神色不變,他要琴彈奏《廣陵散》.彈罷說道:“袁孝尼(袁準)曾經(jīng)要跟我學(xué)彈此曲,我因為舍不得就沒有教給他,《廣陵散》從今以后就絕傳了!”當(dāng)時有三千多太學(xué)生上書朝廷,請求拜嵇康為師,沒有獲準.嵇康死后不久,晉文王(司馬昭)也后悔了.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王戒不取道旁李問之是什么意?王戒不取道旁李問之是什么意思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意思是王戎不摘路邊的李子,《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原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于常.(選自《世說新語· 雅...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答案] 1.(1)到 (2)慢慢2.(1)孩子們(將士們)把敵人打了個大敗.(2)(謝安的)神色和言行舉止,和平常沒什么差異.3.鎮(zhèn)定自若,性... 考點: 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3. 分 析: 梳通文字,了解內(nèi)容,根據(jù)文中對人物的言行描寫從人物性...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的一段翻譯 不多 關(guān)于王子猷子敬的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fā)火①.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②;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③.世以此定二王神宇④. 【注釋】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黃門侍郎.王獻之,字子敬,官至中書令.都是王羲之的兒子. ②遽:匆忙.不惶:沒有時間.惶,通“遑”,空閑. ③扶憑:攙扶.按:當(dāng)時貴族的一種氣派是走路要由仆人攙扶著. ④神宇:神情氣宇(氣度). 【譯文】王子猷和子敬曾經(jīng)同坐在一個房間里,前面忽然起火了.子猷急忙逃避,連木板鞋也來不及穿;子敬卻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來隨從,攙扶著再走出去,就跟平時一樣.世人從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氣度的高下.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的翻譯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王戎七歲的時候,有一次和一群小孩子出去玩,看見路邊一棵李子樹,結(jié)的果子很多,把樹枝都壓彎了,其他的小孩紛紛去采摘,只有王戎一個人沒有動.(以上為翻譯部分) 后來有個小孩問王戎:“大家都去去摘樹上的李子,你怎么不去呢?” 王戎答:“大路旁邊的李子樹,大家都能看見,卻沒有被摘光,想必是苦的吧!” 后來李子的確是苦的.眾小孩紛紛佩服王戎的思維.
孫莉18940856294咨詢: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 -
梁平縣本偏差回復(fù):
______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