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舊五代史·張存敬傳》 文言文翻譯《墨翁傳》
《舊五代史·張存敬傳》翻譯:
張存敬是譙郡人。他性格剛直,有膽量和勇力,遇到危險的時候并不懼怕。唐中和年間,他跟隨梁太祖到汴州,因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親近。剛開始擔任右騎都將。跟隨太祖征討巢、蔡,一共經歷一百多場戰(zhàn)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顯示出奇謀,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勛。
光啟年間,在盟津李罕之會同晉軍圍困張宗奭,太祖派遣丁會、葛從周、存敬三人同時飛馳前往救援。張存敬率領騎兵率先進攻敵軍,各路軍馬像翅膀一樣掩護他,敵人的騎兵被打敗了,于是就解了河橋之圍。
大順二年,張存敬擔任諸軍都虞侯,輔佐霍存統(tǒng)帥大軍收復宿州,因為功勛上奏加封檢校兵部尚書。太祖向東征討徐、兗,他常有殺敵的功勞。
凡是他指揮的戰(zhàn)役,都能抓住機會,箭矢滾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別優(yōu)厚不同一般,讓他擔任行營都指揮使、檢校右仆射。乾寧三年,擔任武寧軍留后,代理潁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滄侵犯魏郡,又以存敬為都指揮使。
三年,大規(guī)模起兵,和葛從周共同進攻浮陽,豎立數(shù)十圍欄,圍劉守文好幾個月。那時幽州劉仁恭帶兵前來救援,存敬在乾寧軍南老鴉堤偷襲他。這天,燕人大敗,斬殺敵軍五萬人,活捉了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獲一萬多匹馬。
這年秋九月,引軍占領鎮(zhèn)州,存敬帶領軍隊渡過滹沲河,兵士擊鼓前進,遇到鎮(zhèn)州幾千個散兵,趁機(于是)追趕他們,徑直進入鎮(zhèn)州壅門,收繳數(shù)以萬計的鞍馬牛駝。第二天,鎮(zhèn)州人送納人質(歸順)才回師。
不久擔任宋州刺史,過了幾年,非常善于處理政事。又帶領大軍攻打薊門,幾十天之間接連攻陷瀛、莫、祁、景四州,擒獲的俘虜非常多。自從懷德驛開始和中山兵接戰(zhàn),數(shù)十里尸骸狼藉,中山開城請降。
天復元年春,太祖因為河中節(jié)度使王珂與太原結親,憑借(太原)驕橫放縱,命令存敬統(tǒng)大軍討伐王珂。當天收復絳州,捉拿刺史陶建釗,使晉州刺史張漢瑜投降,二郡被平息。進而圍攻河中,王珂請求投降。
太祖稱贊他,于是讓存敬擔任護國軍留后。不久,升任檢校司空,不久又遷任宋州刺史。快到任職的地方時,臥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太祖聽說張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時間。開平初,追封他為太保。乾化三年,又追封他為太傅。
《舊五代史·張存敬傳》原文:
張存敬,譙郡人也。性剛直,有膽勇,臨危無所畏憚。唐中和中,從太祖赴汴,以其折節(jié),頗見親昵,首為右騎都將。從討巢、蔡,凡歷百戰(zhàn),多于危蹙之間,顯有奇略,由是頻立殊效。光啟中,李罕之會晉軍圍張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會、葛從周、存敬同往馳救。
存敬引騎軍先犯敵將,諸軍翼之,敵騎大敗,乃解河橋之圍。大順二年,為諸軍都虞侯,佐霍存董大軍收宿州,以功奏加檢校兵部尚書。太祖東征徐、兗,存敬屢有俘斬之功。凡受指顧,皆與機會,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優(yōu)異,以為行營都指揮使、檢校右仆射。
乾寧三年,充武寧軍留后,行潁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滄侵凌魏郡,復以存敬為都指揮使。三年,大舉,與葛從周連統(tǒng)諸軍攻浮陽,樹數(shù)十柵,圍劉守文累月。時幽州劉仁恭舉兵來援,存敬潛軍擊之于乾寧軍南老鴉堤。
是日,燕人大敗,斬首五萬級,生擒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獲馬萬余蹄。其年秋九月,引軍收鎮(zhèn)州,存敬勒眾涉滹沲河,師人鼓行而進,逢鎮(zhèn)之游兵數(shù)千,因逐之,直入鎮(zhèn)之壅門,收鞍馬牛駝萬計。翼日,鎮(zhèn)人納質而旋。尋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復擁眾伐薊門,數(shù)旬間連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勝紀。
自懷德驛與中山兵接戰(zhàn),枕尸數(shù)十里,中山開壁請降。天復元年春,太祖以河中節(jié)度使王珂與太原結親,憑恃驕恣,命存敬統(tǒng)大軍討之。即日收絳州,擒刺史陶建釗,降晉州刺史張漢瑜,二郡平。
進圍河中,王珂請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為護國軍留后。未幾,檢校司空,尋移宋州刺史。將之任所,寢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聞之,痛惜移晷。開平初,追贈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贈太傅。
此文出自宋朝·薛居正編撰的《舊五代史》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舊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記》,是北宋設館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史,撰者歐陽修(1007—1072年)。
在已有了薛居正等主編的《舊五代史》以后,歐陽修為什么獨出心裁,重又編出一部體例和寫法不一樣的新的五代史呢?《宋史·歐陽修傳》中對此作了簡約的說明:“自撰《五代史記》,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
所謂“自撰”,是說這部史書不是奉朝廷之意,而是私家所撰。而“《春秋》遺旨”即《春秋》筆法。歐陽修自己說:“嗚呼,五代之亂極矣!”“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
他作史的目的,正是為了抨擊這些他認為沒有“廉恥”的現(xiàn)象,達到孔子所說的“《春秋》作而亂臣賊子懼”的目的,是私修史書。
從歐陽修給尹洙、梅堯臣等人的信件看,在景祐三年(1036年)之前,已著手編寫,到皇祐五年(1053年)基本完成,這是史學界公認的說法。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八月,在歐陽修去世一個月后,下詔命他的家人奏上。然后藏進國家圖書館。到金章宗時候,這本新的五代史才逐漸代替了《舊五代史》。
作者簡介:
薛居正(912年-981年7月12日),字子平。開封府浚儀縣(今河南開封)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學家。
清泰元年(934年),薛居正參加進士考試未被錄取,寫了一篇《遣愁文》來自解,他的文章寓意卓越豪邁,觀者認為有公輔大臣的器量。清泰二年(935年),得起居舍人劉濤力薦,“以為文章器業(yè)必至臺輔”,于是登進士第。
后晉天福年間,華帥劉遂凝召他為從事。劉遂凝之兄劉遂清管理國家財經大事,上奏任命他為鹽鐵巡官。
開運初年(944年),改任度支推官。宰相李崧領管鹽鐵,又上奏任他為推官,加任大理司直,升為右拾遺。桑維翰任開封府尹時,又上奏任他為判官。
譯文 :
張存敬是譙郡人。他性格剛直,有膽量和勇力,遇到危險的時候并不懼怕。唐中和年間,他跟隨梁太祖到汴州,因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親近。剛開始擔任右騎都將。跟隨太祖征討巢、蔡,一共經歷一百多場戰(zhàn)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顯示出奇謀,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勛。光啟年間,在盟津李罕之會同晉軍圍困張宗奭,太祖派遣丁會、葛從周、存敬三人同時飛馳前往救援。張存敬率領騎兵率先進攻敵軍,各路軍馬像翅膀一樣掩護他,敵人的騎兵被打敗了,于是就解了河橋之圍。
大順二年,張存敬擔任諸軍都虞侯,輔佐霍存統(tǒng)帥大軍收復宿州,因為功勛上奏加封檢校兵部尚書。太祖向東征討徐、兗,他常有殺敵的功勞。凡是他指揮的戰(zhàn)役,都能抓住機會,箭矢滾石能到的地方,他一定身先士卒,太祖待他特別優(yōu)厚不同一般,讓他擔任行營都指揮使、檢校右仆射。乾寧三年,擔任武寧軍留后,代理潁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滄侵犯魏郡,又以存敬為都指揮使。三年,大規(guī)模起兵,和葛從周共同進攻浮陽,豎立數(shù)十圍欄,圍劉守文好幾個月。那時幽州劉仁恭帶兵前來救援,存敬在乾寧軍南老鴉堤偷襲他。這天,燕人大敗,斬殺敵軍五萬人,活捉了馬慎交下面一百余人,獲一萬多匹馬。這年秋九月,引軍占領鎮(zhèn)州,存敬帶領軍隊渡過滹沲河,兵士擊鼓前進,遇到鎮(zhèn)州幾千個散兵,趁機(于是)追趕他們,徑直進入鎮(zhèn)州壅門,收繳數(shù)以萬計的鞍馬牛駝。第二天,鎮(zhèn)州人送納人質(歸順)才回師。不久擔任宋州刺史,過了幾年,非常善于處理政事。又帶領大軍攻打薊門,幾十天之間接連攻陷瀛、莫、祁、景四州,擒獲的俘虜非常多。自從懷德驛開始和中山兵接戰(zhàn),數(shù)十里尸骸狼藉,中山開城請降。
天復元年春,太祖因為河中節(jié)度使王珂與太原結親,憑借(太原)驕橫放縱,命令存敬統(tǒng)大軍討伐王珂。當天收復絳州,捉拿刺史陶建釗,使晉州刺史張漢瑜投降,二郡被平息。進而圍攻河中,王珂請求投降。太祖稱贊他,于是讓存敬擔任護國軍留后。不久,升任檢校司空,不久又遷任宋州刺史。快到任職的地方時,臥病,十多天后在河中府去世。太祖聽說張存敬死了,哀痛惋惜了一段時間。開平初,追封他為太保。乾化三年,又追封他為太傅。
舊五代史張存敬傳原文及翻譯
太祖嘉之,乃以存敬為護國軍留后。未幾,檢校司空,尋移宋州刺史。將之任所,寢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聞之,痛惜移晷。開平初,追贈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贈太傅。(選自《舊五代史?張存敬傳》)譯文:張存敬是譙郡人。他性格剛直,有膽量和勇力,遇到危險的時候并不懼怕。唐中和年間,他跟...
文言文翻譯《舊五代史·張存敬傳》
《舊五代史·張存敬傳》翻譯:張存敬是譙郡人。他性格剛直,有膽量和勇力,遇到危險的時候并不懼怕。唐中和年間,他跟隨梁太祖到汴州,因為他能屈己敬人,很被太祖親近。剛開始擔任右騎都將。跟隨太祖征討巢、蔡,一共經歷一百多場戰(zhàn)役,多次在急迫情形下,顯示出奇謀,因此常立下特殊的功勛。光啟...
張存敬中移晷什么意思?
移晷 yí guǐ 日影移動。猶言經過了一段時間。詞語出處:《舊五代史·梁書列傳十·張存敬》“太祖聞之,痛惜移晷(guǐ)。” 太祖聽說了這件事(張存敬死亡一事),心痛、惋惜了好長一段時間。事例補充:《漢書·王莽傳上》:“人不還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為寧朝。”明代散文家歸有...
舊五代史葛從周傳原文及翻譯
太祖以從周抱疾既久,命康懷英代之,授左金吾上將軍,以風恙不任朝謁,改右衛(wèi)上將軍致仕。末帝即位,制授潞州節(jié)度使,令坐食其俸,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陳留郡王,累食邑至七千戶,命近臣赍① 旌節(jié)就別墅以賜之。貞明初,卒于家。冊贈太尉。(選自《舊五代史·梁書十六》,...
葛從周傳翻譯(舊五代史)
文德元年(888),魏博鎮(zhèn)軍隊叛亂,樂從訓來告急,葛從周跟隨太祖渡過黃河,攻克黎陽、李固、臨河等鎮(zhèn),直抵內黃,擊破魏軍一萬多人,抓住魏軍將領周儒等十人。李罕之率領并州軍隊將張全義包圍在河陽,葛從周與丁會、張存敬、牛存節(jié)率兵救援,大破并州軍,殺死蕃族、漢族士兵兩萬人,解除了河陽之圍,因...
舊五代史的書籍目錄
卷018(梁書) 列傳八:張文蔚、薛貽矩、張策、杜曉、敬翔(敬翔妻劉氏)、李振卷019(梁書) 列傳九:氏叔琮、朱友恭(本名李彥威)、王重師、朱珍、李思安、鄧季筠、黃文靖、胡規(guī)、李讜、李重胤、范居實卷020(梁書) 列傳十:謝瞳、司馬鄴、劉捍、王敬蕘、高劭、馬嗣勛、張存敬、寇彥卿卷021(梁書) 列傳十一:龐師古、...
張存敬 譙郡人也 怎么翻譯
黃昏消失在陽光的盡頭 我醒來 是誰呼喚我 那最明亮光芒后閃動的雙眸 誰貼近我顫抖的身軀 冰冷的唇親吻我 那屬于人類的血蒼白地逝去 美艷的液體歌聲徐徐 我將要死去了 在你擁抱中瘋狂地死去 請占有我地鮮血 讓我不再忠于人間的偽善 我將要死去了 以最美的形態(tài)殘忍地破碎 如那在暗夜敗落的 最后一只紅...
相關評說: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答案] 范元琰,字伯珪,是吳郡錢塘人.年輕時喜歡學習,博通經史,并且精研佛學.由于性情謙虛的緣故,從不因為自己的所長而看不起別人.家中貧困,只把園林果蔬當作職業(yè).曾經外出.看見有人偷白菜,元琰急忙退走.(他)母親問他(這么...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 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原文節(jié)選:元和十年,例移為柳州刺史.時郎州司馬劉禹錫得播州刺史,制書下,宗元謂所親曰:“禹錫有母年高,今為郡蠻方,西南絕域,往復萬里,如何與母偕行.如母子異方,便為永訣.吾與禹錫執(zhí)友,何忍...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答案] ...等等,你的題目...不完整吧... 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之心.不可”(這中間?...怪怪的...)因格其命.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 我沒讀過...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天下...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 文章以“一面\”為題,不僅概括了文章的內容,還揭示了文章的主題.“一面\”是“一面之交\”的意思,作者通過“一面\”表現(xiàn)魯迅的精神和品質,同時表明“一面\”對“我\”的影響.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答案]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原文及譯文(24)24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于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咨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注釋】阮光祿:即阮裕,字思曠,曾做金紫光祿大夫....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 恕為學,自歷數(shù)、地里、官職、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牘,皆取以審證.求書不遠數(shù)百里,身就之讀且抄,殆忘寢食.偕司馬光游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驗舊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
大安區(qū)推力: ______[答案] 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立功西域,封定遠侯.”投筆從戎 ( tóu bǐ cóng róng ) 解釋;投筆從戎的 投: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