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一篇古今詩歌比較分析鑒賞!字數(shù)在1200字左右!謝謝……有的請發(fā)到郵箱bingaibing360@126..com 求助一篇關于古今詩歌比較研究的文章,或者學習古今詩歌的感受收...
然后就是說表達技巧了。技巧有多種,什么借景抒情啊,寄情于景,什么對比啊,一語雙關啊等等很多,如果你不知道詩人具體的寫作技巧是什么,你就把他的表達的具體方式說明下,也是可以的。然后,就可以說了,這樣就更能真切的表達了作者的某某感情。
現(xiàn)在,你們考試的詩歌內(nèi)容,我不是很清楚了,但我想和我們那個時候不會差別很大吧?一般內(nèi)容應該都是思鄉(xiāng),閨怨,邊塞,春愁,秋思,或者詠物,送別,諷刺。
思鄉(xiāng)嘛,挺好說的,只需要把詩句中的景物拿出來分析下,怎么分析?就是把詩句在原有翻譯基礎上,加上自己一點點想象,給啰嗦幾句。其實就是加點描繪的翻譯。然后,你就可以說了,通過這樣的描繪,進一步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這個是最好的了
送別,這個就比較多了。一般的詩詞,會有楊柳這些意象,或者春草,或者秋風。這類送別和思鄉(xiāng)的一樣,比較簡單。但是,這類詩,通常比較注重情感,于是會有一類,如王維的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垂。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這首詩,除了最后的白云,勉強算是一個意象的描寫,基本沒有描寫送別的場景,這類詩,應該這樣賞析,首先,翻譯一遍,這是每首詩詞鑒賞的前提(除了題目特別要求鑒賞某句除外)然后,你就說,全是話語平淡,沒有一句提到離別送人,卻是句句是離別,沒有意象的描寫,卻娓娓道來,全詩充滿了對友人的強烈友情。
閨怨,這類也比較簡單,廣義上,包括宮怨春怨等詩詞。宮怨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積累,比如,問王昌齡的長信怨中,一句,猶帶昭陽日影來,昭陽是什么意思?,日又代表什么?這句你知道什么意思嗎?昭陽是漢時的昭陽殿,日在宮怨中一般代表皇帝。這樣你才能鑒賞。否則,這句讓你怎么曉得?神也鑒賞不來。所以,這類詩詞,必須自己專門注意積累這些意思。意思知道,也就和離別思鄉(xiāng)等類差不多。
邊塞詩,這一般是盛唐時期才有的。一般考的也就是盛唐的三大邊塞詩人,岑參,王昌齡,高適,另外王之渙的也可能會有,不過王之渙的詩很少。這類詩,一般肯定是有邊塞風景的描繪,另外可能會有戰(zhàn)場多面的描繪,你需要把這些描繪翻譯下,然后,說感情,盛唐邊塞的詩人都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為國捐軀,建功立業(yè),愛國,等向上的,也有對邊塞生活描繪的。這類的感情基調(diào)很容易看出,鑒賞沒有什么難度,不過,藝術手法注意下就是了。比如又是王昌齡的,那句互文修辭手法,秦時明月漢時關。需要說明。
春愁秋思,婦人閨怨,這三種可歸結一點說了。因為春愁秋思,都是差不多的。春愁,會有思怨,對時光的流逝,秋思,會寫秋日的凄悲,這類,都是要描繪春秋景色,才能表達的真切。所以,藝術表達手法上的范圍,也就小了,總之是情景互相寄寓的。感情和景物有關的。
諷刺,對半是表達對某某的不滿,對某現(xiàn)象的批評。這類翻譯下,說清楚對具體什么的不滿,然后有必要的話聯(lián)系時代說明下。這類不難。
至于詠物,這類會有難度,一旦難起來,恐怕,能做的就是翻譯下,然后說下手法。這類詩詞最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然后,這類也是考積累,知道什么物代表什么志。這個很難,因為有時候詩人們詩性來了,什么東西都能表達到自己的意思。就跟春情來的人一樣,見的女的,悶頭就能干的。不能常理揣之啊。這類意思,看能猜著么,猜著就算運氣好,猜不著,也有前面表現(xiàn)手法的分。
現(xiàn)在詩詞鑒賞的分是多少不清楚,我們那個時候,一般是6分,我一般能拿4分以上,我最多的是5分。就按照這種思路,至少4分,當然,那個詠物詩除外。
【古今詩歌比較】從“多情卻被無情惱”到“美麗的錯誤”
——《蝶戀花》與《錯誤》別同試析
文/周濤
蘇東坡之《蝶戀花》(花褪殘江)與鄭愁予之《錯誤》皆是我素日比較喜歡的篇什,然將此兩篇一起比較閱讀、賞析,則是近日受我的老師楊景龍教授的引導與影響。同時分析古今兩首詩詞,對我還是第一次,依我現(xiàn)今的積累,是說不出一二的。但細細品玩之后,似有所觸。
分析一篇文章或詩詞,除以研討文本外,還要考慮作者的寫作背景,即孟子所謂的“知人論世”。比如他的年齡、人生遭遇、政治、思想等的狀況,當然還有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和時代環(huán)境等。
蘇東坡的《蝶戀花》(花褪殘紅)是晚年貶官嶺南后所作,當時的東坡政治上是頗不得意的。他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六十老翁被謫邊關,“多情卻被無情惱”,作者在嘲笑自身的“多情”,更是在嘲笑現(xiàn)實中命運的不公。這首詞從感嘆春光流逝、佳人難見寫起,抒的當是政治上的失意心情。
鄭愁予的《錯誤》,寫于一九五四年,那時鄭愁予不過二十一歲。在詩的后記中,鄭愁予說,抗戰(zhàn)的烽火連天,“永久地潛存在我意識里”。處于當時那個動蕩的時代,由大陸轉(zhuǎn)去臺灣的人心態(tài)“是一種漂泊”,眾多的人期待回歸故鄉(xiāng)。然而鄭又在《情婦》中說“我想,寂寥與期待,對婦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成為《錯誤》書寫女子在寂寞悠長的歲月中,空等男子歸來的凄涼心境這一主旨的有力佐證。
以上可知,這兩首詩詞所抒之情的相同處在于“失意”這一點。但蘇詞意旨似乎更高一籌,因為從“枝上柳綿”一句中可以窺見,在悲苦失意中又蘊含幾分樂觀與曠達,蘇軾將人生“看透”而不“看破”的老練與積極確是難能可貴的。所以從藝術性講兩詩相當,但從思想性上看,我站在東坡這邊。
在藝術技巧和表現(xiàn)手法等方面,蘇詞采用化典(如“天涯何處無芳草”化用《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抑揚(如“枝上柳綿”句)、白描(如“墻里秋千”兩句)、回環(huán)(“墻里秋千”兩句)等手法,以新巧的構思,使寫景、記事、說理有機融合,寓莊于諧,語言回環(huán)流走,風格清新婉麗,使作者韶秀詞風得以完美體現(xiàn)。
我最感嘆其機巧處,在于“墻里秋千”兩句——“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nèi)佳人笑。”僅十六字,便將行人(自己)在“人家”墻外小路徘徊眺望,只看到半露的秋千架。聽到墻內(nèi)女子的陣陣笑聲,那笑聲似陽光一般一下子將他疲憊的心照暖照亮,他多想一躍而過,擁有那笑聲,然而那笑聲“不解風情”般漸去,留下墻外之人莫名的心傷,他的悵然無人可知,也來的突然,來得新奇。故引出作者的內(nèi)心自嘲,那“多情”偏被“無情”所“惱”,自己究竟怎么了,難道明知他人是“無情”甚或毫不知“情”的,自己還要偏去賭這個“多情”嗎?不會的,所謂“莫愁前路無知己”,在淡淡的惆悵中,作者理解了“人生多憾事”,這似乎與“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有了暗中的相諧。
愁予的《錯誤》里除了趣旨與《蝶戀花》是相諧的,其巧妙的用典技術、暗示手法運用和情節(jié)的波折起伏、戲劇化的效果更是一脈相承的。
在《錯誤》中,“蓮花”“柳絮”“馬蹄”“春帷”“東風”皆取自中國傳統(tǒng)古典詩歌常用的意象。同時,詠嘆春盡,誰能證明從《蝶戀花》里飄來的“柳綿”不是《錯誤》里“不飛”“柳絮”的那一朵呢!由客觀地對“吹又少”之“柳綿”的描述到東風傳訊,滿天還沒有“柳絮”的翻飛,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理趣與一個婉約的分別。是誰寫活了柳絮?我說愁予詩中那“三月的柳絮不飛”是也。
從結構上看,《錯誤》隱含著兩個脈絡,使得該詩大可玩味。我認為其最可取之處就在此寫法上。開首兩句以江南為大背景,再將“鏡頭”推近,青石的街道、三月的春帷、小小的窗扉,最后一串馬蹄(馬蹄可能為借指)打破了街道和窗口張望思婦的內(nèi)心的平靜。這與《蝶戀花》詞“花褪殘江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寫景的鏡頭推移,技巧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隨著景物的步步推進,詩情也被層層推向高潮。從橫線看,《錯誤》的前兩句與后兩句用了一個倒置,正是將思婦聽到馬蹄聲漸遠,內(nèi)心由絕望到興奮再到失望、悵然,正是“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可導致她心又碎的原因恰是那“達達的馬蹄”這個“美麗的錯誤”。這種結構上的參差產(chǎn)生了一波一折的動態(tài)效果,使詩在不協(xié)調(diào)中突放了光彩。這一點恰與東坡的“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這不協(xié)調(diào)設置產(chǎn)生的奇麗效果異曲同工,都顯示了詩人的良苦用心。
從語言風格上看,兩詩語言都很清麗,不事雕琢,情感抒發(fā)都很自然,不偽裝、不雕琢,詩中的情景和諧一致,產(chǎn)生了意味不盡的藝術感染力。尤其是《錯誤》中詩句讀來仿佛讓人置身江南煙雨小巷,馬蹄的達達聲盡在耳畔,那份真切、純凈讓人感嘆!通過閱讀辨析這兩首詩詞,我也獲得了新詩寫作上的一點啟示。一是新詩的母體在于中國傳統(tǒng)博大的文化基底。中國古典詩詞是個巨大的寶庫,文本信息僅是藏寶圖,只有勤奮的鉆研者才能從中找到尋寶的路徑和脈絡,為新詩干枯的軀體注入豐富的營養(yǎng)。二是要出新。眾所周知,與愛情有關的主題充斥古今詩篇,但新詩中愛情名篇卻不多,而鄭愁予的《錯誤》卻能使愛情復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寫出了新意,如那“美麗的錯誤”這一看似矛盾的詩句讓人新奇,過目不忘。
那些自命西方詩喂大的當代詩人們,應當選擇適當?shù)幕貧w,先讀讀我們偉大的古典詩作,看看自己能不能收獲一份驚喜。
附: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jié)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蝶戀花①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②,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③。
①宋哲宗紹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貶所,甚或更早。
②柳棉,柳絮。
③悄,消失。多情,指墻外行人。無情,指墻里佳人。
急需30首詩詞,古今都行,不要太長或太短,適合高中生,并附上10首的賞析...
點評:這首詩表達了對意中人的思念愛慕之情,全詩緊拓"春愁"即"相思",卻又遲遲不肯說破,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詞在相思感情達到高峰的時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蕩,感染力更強。末句表達了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因而廣為流傳 有的字數(shù)可能不太夠,你寫的時候再編一下………...
求助一篇古今詩歌比較分析鑒賞!字數(shù)在1200字左右!謝謝……有的請發(fā)...
一般考的也就是盛唐的三大邊塞詩人,岑參,王昌齡,高適,另外王之渙的也可能會有,不過王之渙的詩很少。這類詩,一般肯定是有邊塞風景的描繪,另外可能會有戰(zhàn)場多面的描繪,你需要把這些描繪翻譯下,然后,說感情,盛唐邊塞的詩人都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追求為國捐軀,建功立業(yè),愛國,等向上的,也有對...
求20首古詩的鑒賞100字
在根據(jù)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yōu)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3 浪淘沙 李煜上片用倒敘,先寫夢醒再寫夢中。起首說五更夢回,薄薄的羅衾擋不住晨寒的侵襲。簾外,是潺潺不斷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殘春;這種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夢里”兩句,回過來追憶夢中情事,睡夢里...
賞析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秋詞,字數(shù)越多越妒
回答:劉禹錫,唐代著名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在當時獨樹一幟。這首詩是在被貶朗州后寫的。秋天,草木枯萎,萬物蕭條,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筆下,便具有愁腸九曲的秋意。詩人一掃千古陳說,拓展出嶄新的意境,在中國詩歌史上,可謂鳳毛麟角。 本詩題為《秋詞》,所以在詩開頭,詩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寫出...
杜甫詩歌鑒賞, 要求800字左右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發(fā)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鑒賞: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
鑒賞念奴嬌 赤壁懷古
編輯本段【賞析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筆頗有氣勢,從長江著筆,巨大的空間;千古風流人物,廣闊的歷史時空,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將此二者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極為遼闊悠久的時空背景;浪淘盡,歷史長河的沖刷。是悲哀,也是一種通脫,通古今而觀之的氣度。 “故壘西邊,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說前邊是一...
過香積寺 詩文賞析
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
古今第一律詩
葉夢得評道:“遠近數(shù)百里,上下數(shù)千年,只在‘有’與‘自’兩字間,而呑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皆見于言外。 ①動詞:在鑒賞詩歌時,我們要重點關照動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 例1:你記得跨清溪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哀江南》孔尚任) 解析:在...
賞析席慕容的青春要求對分析詳細點,字數(shù)要求不少于倆百字
席慕蓉《青春》賞析 就像獨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劇場中追憶舞臺上曾經(jīng)流淌過的精彩華章,就像佇立在紛飛的秋葉中諦聽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動,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動著希望的綠洲。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詠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憂傷。當青春的炊煙已經(jīng)裊裊飄散,而生命的灶臺...
急求高適的《燕歌行》賞析
而結尾提出李廣,則又是古今對比。全篇“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二句最為沈至”(《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評語),這種對比,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因而大大加強了諷刺的力量。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詩用韻依次為入聲“職”部、平聲“刪”部、上聲“麌”...
相關評說: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宋】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晚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觀獵 (唐·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 [分析] 首聯(lián)起得突兀,大有先聲奪人的氣勢.頷聯(lián)寫發(fā)現(xiàn)獵物奮力追擊的情形,生動而又逼真.頸聯(lián)寫獵罷歸營...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一.鑒賞內(nèi)容: 1、作者:身份 性格 2、 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 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 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內(nèi)容 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 體會意境:客觀形象 主觀感受 交融了什么意境 5、 品味關鍵詞句:含義 手法 表達...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首先,要從基調(diào)出發(fā),什么是基調(diào),也就是作者的感情是喜還是悲.這個一般能從詩句中感覺出來.讀幾遍就能感覺出.然后,知道詩的基調(diào),假如是凄悲的,他讓你感覺到那種具體的感覺,比如是思鄉(xiāng)還是念人,還是報國無門,對朝廷不滿,...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詩 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 白云重重...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曾逐東風拂舞筵, 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帶斜陽又帶蟬! “逐”有隨著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隨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xiàn)了柳枝的生機可愛.本來是斜陽照...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賞析: 這是一首古代著名的送別詩.首句從昨夜的秋雨寫起,為送別設置了凄清的氣氛.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呤.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678).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忤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起二句在句法...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蒹葭蒼蒼①,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②.(一章)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⑤.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二章)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
鐵東區(qū)連桿: ______ 《望廬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賞析】: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其峰尖圓,煙云聚散,如博山香爐之狀”(樂史《太平寰宇記》).可是,到了詩人李白的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