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會考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1.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觀點態(tài)度。
2. 高二語文所有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6、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參乘——驂乘:坐在車右擔(dān)任侍衛(wèi)的人; 二、詞類活用 1、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大王——稱王; 2、范增數(shù)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陽間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馳之沛公軍;復(fù)夜去: 夜:夜晚——連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長——向?qū)Υ珠L一樣;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樣; 7、頭發(fā)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將軍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從百余騎: 從:使……從; 11、素善留侯張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與“遠(yuǎn)”相對——沾染、接觸; 三、一詞多義 (一)虛詞“為” 1、用作動詞 音wéi 表動作: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 使子嬰為相 表觀點:認(rèn)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斷;是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2、用作介詞 表被動;為所/為……所 音wéi 若屬皆且為所虜 表原因、涉及對象 音wèi 慎毋為婦死,貴賤情何薄/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3、用作助詞 句末語氣,表疑問或反問 音wéi 何辭為? (二)虛詞“因” 1、動詞:沿襲、繼續(xù) 蒙故業(yè),因遺策 2、名詞:原因、緣由 于今無會因(到現(xiàn)在沒有相會的機(jī)緣了) 3、連詞:表順承,于是,就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表原因,因為,由于 鼠,子神也,因愛鼠,不蓄貓犬(鼠,是子神啊,因為喜歡老鼠,所以不蓄養(yǎng)貓狗) 4、介詞: 憑借、條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著、趁機(jī) 因計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為、由于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三)虛詞“而” 1、表目的:來,用來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2、表轉(zhuǎn)折:但,卻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3、表修飾:(地,著) 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4、表修飾:(地,著) 項王按劍而跽曰 5、表遞進(jìn):并且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譯 勞苦而功高如此 7、表順承:然后,接下來 撥劍切而啖之。
3.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
原發(fā)布者:李鳳琴
基礎(chǔ)課程教學(xué)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三、詞類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動43
4. 高中語文文言文語法總結(jié)
文言文語法簡析 ----詞類活用 東方鶴 Ⅰ.圖示: 一般活用:名詞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動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普通名詞作狀語 特殊活用: 使動(名詞使動 動詞使動 形容詞使動) 意動(名詞意動\形容詞意動) Ⅱ.簡析: (一) 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一般情況下只充當(dāng)句子的主語\賓語\定語,不能受副詞或能原動詞的修飾,更不能帶賓語,在古漢語中,名詞卻常常表示與它相關(guān)的行為或動作,充當(dāng)句子的謂語,后面可以帶賓語\補(bǔ)語,前面可以用副詞或能原動詞束修飾限制.這時名詞就活用為動語了. 例句: ① 驢不勝怒蹄之. (用蹄子踢) 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殺害)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識水性,游泳) ④ 客初至,不冠不襪.(戴帽子,穿襪子) 其中①②句帶賓語,③④受能原動詞\副詞修飾限制. (二) 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在句中充當(dāng)謂語(不帶賓語)或定語.在古文中形容詞往往臨時改變它原有的語法功能,轉(zhuǎn)而表示與其相關(guān)的行為或發(fā)展變化,具有了動詞的性質(zhì)和語法功能.這就是形容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例句: ① 楚左尹項伯者,素善 侯張良.(與….友善) ②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 王(說壞話) ③ 烈山澤而 .(放大火燒) 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縮小,變?nèi)酰?(三) 動詞活用為名詞 古漢語中,動詞在特定情況下,失去動詞特點象名詞那樣來使用.這種現(xiàn)象叫做動詞活用為名詞.活用后,不再表示動作行為,而是表示與復(fù)動詞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產(chǎn)出的糧食) ②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埋伏的軍隊) ③ 審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 (四) 形容詞活用的名詞 形容詞在漢語中,有時失去了它原有的特點,而獲得名詞的某些特點.這種現(xiàn)象叫做形容詞語用為名詞.活用后,從意義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質(zhì)和狀態(tài),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人或物. 例句: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 ② 猶不能恃無功之重.(尊貴的地位) ③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 ④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紅肥綠瘦.(紅的花,綠的葉) (五) 普通名詞作狀語 所謂普通名詞,是相對于時間名詞而言,時間名詞作狀語在古、今漢語中是很常見的,而普通名詞作狀語的情況就不同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很少見.而在古代漢語中則經(jīng)常出現(xiàn).普通名詞用在動詞前,一般是充當(dāng)主語.構(gòu)成主謂關(guān)系,而作狀語,就成了修飾關(guān)系. 常見的有以下四種: (1) 比喻動作行為的情狀. 用名詞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來修飾. 例句: ① 贏糧而景從(像影子) ② 有席春天下,倉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像席子) ③ 天下云集響應(yīng).(像云一樣,像回聲一樣) 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翅一樣) ⑤ 斗折蛇行.(像蛇那樣) (2) 表示對人的態(tài)度 這是用對待名詞狀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態(tài)度對待賓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 ① 吾得兄事之.(把他當(dāng)作兄長來對待) ②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當(dāng)作父親來對待) (3) 表示工具或憑借 用名詞狀語所表示的事物來說明動作為所用的工具,依據(jù)或原料. ① 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② 黔無驢,好事者船載以入.(用船) ③ 失期,法當(dāng)斬.(依法) (4) 表示方位或處所 用名詞狀語證明動作行為發(fā)生的地點或方位. 例句: ① 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前面) ② 義廟禮之.(在廟堂上) ③ 既東封鄭.(在東面) ④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往上,往下) 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這種現(xiàn)象主要還殘存在一些成語,熟語或部分合成詞中. 如車載斗量,星羅棋布,土崩瓦解,禮賢下士,口誅筆伐.風(fēng)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寫體,漆是線等. (六) 使動用法 在漢語動詞謂語中,一般動賓關(guān)系的特點是,主語發(fā)出動詞謂語的動作,其賓語是謂語的支配對象.如“齊師伐我,”“公問其故.”等.而使動用法則是一種特殊的動賓關(guān)系,真特點主要是主語使賓語實行動詞謂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 例句: ①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與它同的諸侯來就拜) ② 外連衡而斗諸侯.(使諸侯互相爭斗) 兩句中的謂語,“朝”,“斗”都不是主語發(fā)出的動作行為,而是在主語的支配下有賓語來實行的動作行為. 表達(dá)這類句子的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中有兼語短語充當(dāng)謂語來完成的,因而是動用法的實質(zhì),就是用動賓結(jié)構(gòu)的形式表達(dá)兼語結(jié)構(gòu)的內(nèi)容. (1) 名詞的使動用法 指名詞用作動詞時,使它的賓語成為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發(fā)生與該名 詞有關(guān)的動作行為,前者一般是專有名詞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詞或方面名詞. 例句: 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長肉) ② 桓公解管仲之束縛而相之.(使他成為國相) ③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使之成為干肉,臘(XI) ④ 適燕者,北其轅,適楚者,南其轅.(使其車轅向北,使其車轅南) (1) 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在古漢語中很常見,這是因為在上古漢語里,兼語結(jié)構(gòu)述設(shè)有完全發(fā)展成熟,需要用這種結(jié)構(gòu)來表述. ⑴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 不及物動詞本來是不帶賓語的,如果帶上了賓語,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動用法. 例句: ①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 ② 選人不服,則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 ③ 操軍方連船 ,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使曹。
5. 高中文言文知識點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各具體知識點總結(jié)的理解和分析。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實詞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虛詞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 通假字 古今異義字
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文言文翻譯
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
篩選信息
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概括 典故
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觀點態(tài)度
6. 有沒有高中文言文知識匯總
高中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18虛詞一、【而】(一)用作連詞。
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guān)系。1、表示并列關(guān)系。
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和”。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④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解其惑者也。
(《師說》)⑤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
可譯為“并且”或“而且”。①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xì)說。
(《鴻門宴》)②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③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④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⑤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⑥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guān)系。
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祭十二郎文》)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鴻門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②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xué)》)③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④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燭之武退秦師》)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③子產(chǎn)而死,誰其嗣之。
(《左傳•襄公三十年》)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譯為“地”“著”或不譯。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寡人之于國也》)④夜縋而出(《燭之武退秦師》)⑤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7、表示因果關(guān)系,可譯成“因此”“因而”。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zhàn)》)8、表示目的關(guān)系,可譯成“以”“以此”“來”。①縵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①軍驚而壞都舍。
(《察今》)【而已】復(fù)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了”。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②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而后】譯為“才”,“方才”,表示時間的副詞。
①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柳敬亭傳》)②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后)出師表》)③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送東陽馬生序》)【而況】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之意。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而況石乎!(《石鐘山記》)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牛》)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既而】一般可譯為“不久”,“一會兒”“后來”。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③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二、【何】(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后面常帶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廉頗藺相如列傳》)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④權(quán)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赤壁之戰(zhàn)》)2、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用于賓語前置句中“何”要后置(疑問句中,若賓語是疑問代詞,這個疑問代詞放在動詞前)。
①問:“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②大王來何操?(《鴻門宴》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④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3、作定語,可譯為“這”“那““什么”。①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②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③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孔雀東南飛》)(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哪里”。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④如今人方為刀俎。
7. 求高中語文會考基礎(chǔ)知識
會考其實不用怕,我們那會考的時候,抄都老師不管,能過盡量讓你過,就看你自己怎么做了!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chǔ)知識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bǔ)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并不出眾。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xué)。
(《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yán)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大伙""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并不出眾"" 是他的背影" 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xué)"" 組成了一幅莊嚴(yán)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上鋪著厚厚的稻草。
(《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shù)早在十九世紀(jì)普法戰(zhàn)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rèn)為"竹床""技術(shù)"是主語,可以認(rèn)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bǔ)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并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后頭。補(bǔ)語是動詞形容詞后面的補(bǔ)充成分。
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jìn)的要帶落后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rèn)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h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hù)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
(《紀(jì)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
(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yuǎn)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 #?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蕩< 在田野里>。(《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 像一片碧綠的大海>,開花時節(jié),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 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采花釀蜜。
(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過分>。( 《背影》) (11)年紀(jì)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 好幾回>了。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號里的全是補(bǔ)語,都補(bǔ)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
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和代詞是實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擬聲詞和嘆詞是虛詞。 名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稱的實詞。
如:"黃瓜、白菜、拖拉機(jī)、計算機(jī)"。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用名詞",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zhì)量、品德、友誼、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后""中""東""西""南""北""前面""后邊""東邊""南面""中間"等。
動詞:動詞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有的動詞表示一般的動作,如“來、去、說、走、跑、學(xué)習(xí)、起飛、審查、認(rèn)識”等。
有的動詞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動詞表示能夠、愿意這些意思,叫做"能愿動詞",它們是"能、要、應(yīng)、肯、敢、得(dei)、能夠、應(yīng)該、應(yīng)當(dāng)、愿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愿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愿意學(xué)習(xí)、應(yīng)該說明、可能發(fā)展"。
還有一些動詞表示趨向,叫做"趨向動詞",如“來、去、上、下、進(jìn)、出、上來、上去、下來、下去、過來、過去、起”等,它們往往用在一般動詞后面表示趨向,如"跳起來、走下去、抬上來、跑過去"。"是""有"也是動詞,跟動詞的用法一樣。
形容詞:形容詞表示事物的形狀、樣式、性質(zhì)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膽小、丑惡"。 數(shù)詞:數(shù)詞是表示事物數(shù)目的詞。
如"一、二、兩、三、七、十、百、千、萬、億、半"等。 量詞:量詞是表示事物或動作單位的詞。
漢語的量詞分為名量詞和動量詞 。名量詞表示事物的數(shù)量,又可以分為單位量詞和度量量詞。
單位量詞表示事物的單位,如“個、張、只、支、本、臺、架、輛、顆、株、頭、間、把、扇”等;度量量詞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兩、噸、升、斗、加侖、伏特、歐姆、立方米"。動量詞表示動作的數(shù)量,用在動詞前后表示動作的單位,如"次、下、回、趟、場"。
: 代詞:代詞是代替其他的詞或。
高中語文會考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jié):文言文知識點是高中學(xué)習(xí)語文時期的主要知識點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篩選文言文中的信息、歸納文言文的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以下是...
會考語文文言文常考
4. 【初二文言文考點文言文和古詩詞的常考語句】 一般文言文的話呢,會考到通假字,詞性,常見的虛詞,詞類活用,還有就是一些句式.舉例子的話呢,像通假字呢,“曾”同“增”,“說”同“悅”……詞性呢分為實詞和虛詞,實詞有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虛詞有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常見的虛詞有“...
初三容易考的文言文
中考重點點文言文原文(16篇) 一、《醉翁亭記》 1環(huán)滁皆山也。 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
高中課內(nèi)文言文重點翻譯會考
文言文閱讀攻略一、文言虛詞下苦功文言虛詞是古漢語中多年沿襲下來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它的意義和用法一般都比較固定。 我們要求學(xué)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加強(qiáng)記憶,對每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務(wù)必做到了如指掌。二、文言實詞不放松文言實詞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難點,同學(xué)們常常被句中的一兩個實詞卡住,導(dǎo)致理解的錯誤。 積累文言...
文言文一般考哪些知識點
考點一:重點字詞 這類題目主要圍繞文言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設(shè)計考題,要求考生準(zhǔn)確進(jìn)行解釋. 考點二:文言句式 這類題目主要是圍繞常見的文言文句式設(shè)計考題,或填空,或判斷,或翻譯. 考點三:句子翻譯 這類題目就是要求對文言句子進(jìn)行翻譯. 考點四:理解文章內(nèi)容 概括文章中心 這類題目就是要求考生在讀懂文言文...
高一語文文言文會考用法嗎
1. 高中語文的會考 要求哪些文言文是必背的 二、《勸學(xué)》1.通假字 ⑴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彎曲,使……彎曲) ⑵知明而行無過(“知”通“智”,智慧) ⑶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zhì)、稟賦) ⑷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有”通“又”;“暴”...
會考語文高中知識點(精編8篇)
會考語文高中知識點(1)復(fù)習(xí)要點:落實120個常見實詞、18個常考虛詞的復(fù)習(xí);掌握直譯的方法。復(fù)習(xí)措施:課內(nèi)文言文挖空解釋,每周2篇課外閱讀積累實詞;精選考點集中語段訓(xùn)練直譯能力;熟記重點實虛詞、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誦讀文言文,感知文句節(jié)奏;背誦考綱文段。會考語文高中知識點(2)語言...
初二語文會考什么文言文
初二語文會考的文言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桃花源記》、《愛蓮說》、《三峽》、《大道之行也》、《記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經(jīng)典篇章。這些文章涵蓋了山水之美、社會理想、個人情懷等多個方面,能夠幫助學(xué)生深入理解古文的魅力。除了這些文言文篇章,考試中還可能涉及一些...
初中語文可能會考的文言文
1. 中考語文最可能考的文言文和古詩是什么 七年級上的《論語》《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和課外古詩下的《口技》《狼》和課外古詩八上的《桃花源記》《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峽》《歸園田居》《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岳陽樓記》和課外古詩下的《酬樂天楊州初逢...
中考文言文必備考綱
4. 中考必考的16篇文言文有那些 黑筆為重點。 本來是有18篇的,但是我記得我們老師就說這幾些篇目比較會考,像《口技》那種,也只有單單把知識點遷移到課外……16篇必考文言文七上:1、《三峽》七下:2、《黔之驢》八下:3、《馬說》4、《送東陽馬生序》5、《陋室銘》九上第五單元:6、《陳涉世家》7、《桃花...
相關(guān)評說: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答案] 屈原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蜀道難 將進(jìn)酒 客至 齊桓晉文之事 莊暴見孟子 孟子見梁襄王 渡荊門送別 旅夜書懷 詠懷古跡 閣夜 登岳陽樓 陳情表 赤壁賦 逍遙游 滕王閣序 哀江南 閨塾 長亭送別 孔雀東南飛 離騷 關(guān)雎 兼葭 君子于役 迢迢牽牛星 短歌行 歸園...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答案] 18個文言虛詞用法專練 要求:仔細(xì)了解各虛詞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題鞏固. 第一課時而⑴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可是”、“卻”.⑵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⑶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答案] 一些文言文語法知識,例如使動,狀語后置,重要的句式結(jié)構(gòu) 答:同學(xué)你好,具體知識如下 文言常用句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對應(yīng)的,主要要求同學(xué)們掌握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變式句等五種. 一、判斷...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答案] 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1 2.動詞的活用動詞用作名詞 其繼有在者乎 (繼承人) 足以極視聽之娛 (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 一、考綱要求 對于文言文閱讀,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考查內(nèi)容及相應(yīng)的能力層級如下: 1.理解 B (1)理解文中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答案] 1.因為 2.因為(不要因為我比你們大幾歲,這是沂水春風(fēng)中的省略句) 3.憑借(賓語前置,則以何哉) 4.用(狀語后置,以禮為國) 這是很基礎(chǔ)的文言題目嗎!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 高一語文重點知識點歸納離騷1、文學(xué)常識屈原(約公元前340-約前278),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離騷》是屈原的...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 必修一:沁園春-長沙,勸學(xué)(節(jié)選: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師說,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必修二:六國論,阿房宮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必修三:指南錄...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 我們老師歸納給我們的:一、而:連詞、代詞、語氣助詞(1) 用作連詞.1. 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2. 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可譯為"而且".3. 表示承接...
蜀山區(qū)最大: ______ 文言文的考查分四類一是實詞二虛詞三句式四文意的理解〈又分為選擇中的和翻譯〉.其實這就把原來的家底給體現(xiàn)出來了,以前上課認(rèn)真聽了,課下認(rèn)真記憶了,學(xué)的不錯,那現(xiàn)在也不在話下,只要稍微注意一下細(xì)節(jié)就可以了.如果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