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章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古文的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出自:《論語·先進》
原文: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釋義: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端,古代禮服的名稱。章甫,古代禮帽的名稱。兩個名詞活用為動詞: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擴展資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們經(jīng)常說:‘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常受外國軍隊的侵犯,加上內部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修明禮樂,那就只得另請高明了。”
“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我不敢說能做什么,愿意學習罷了。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戴好禮服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曾皙,你怎么樣?”
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疏下來,鏗的一聲,放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的才能不一樣。”
孔子說:“那有什么關系呢?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
曾皙說:“暮春時節(jié),穿著春衫。和幾個成年人、幾個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臺上吹風,唱著歌回家。”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同曾皙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華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問孔子:“他們三個人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不過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說:“您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究禮讓,可是他說話卻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難道冉有所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嗎?哪里見得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講的就不是國家大事呢?公西華所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
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講的不是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個小小的贊禮人,那誰能去做大的贊禮人呢?”
參考資料來源: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端:古代的一種禮服。
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這里都是名詞用作動詞,意思是“穿著禮服,戴著禮帽”;
原文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
意思是: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
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
擴展資料:
原文背景:
子路、曾晳、冉有(姓冉名求)、公西華和孔丘在涼亭里休息聊天,孔子就問他們四人都有什么理想和想做的事,子路說他能把一個國家治理得非常好,能夠讓它在三年內兵強馬壯,外能御敵,內能懂禮。冉有說他能做的就是一個大邦的總理,這是他的理想。公西華和曾皙也都說了自己的理想。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有抱負,坦誠,性格也比較魯莽、輕率,自信,知難而進,有軍事政治才能。
曾晳,名點,字皙,即文中的“點” ;懂禮愛樂,灑脫高雅,卓爾不群。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 ;謙虛謹慎,說話很有分寸。
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即文中的“赤”。謙恭有禮,說話委婉,嫻于辭令,嫻熟禮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論語》
宗廟之事:指祭祀之事。
端章甫:端,古代禮服的名稱。章甫,古代禮帽的名稱。
會同:諸侯會見。
全句意思是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別國的盟會中,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司儀人員。
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這是做小相時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種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端和章在這里都用作動詞
北京四中初中文言文
學習這些文章,從初讀第一篇開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個文言實詞與虛詞的含義,萬不能只滿足于對所學文段內容的大體了解,不能如講故事一般將其內容概述下來即釋為翻譯。另外,在實詞與虛詞兩者間,大量的、難于掌握的是實詞。 下面就先談一談關于實詞的掌握。 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實詞有幾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有些與現(xiàn)代...
陳獻章字公甫文言文
此文出自道光年間·曾國藩《經(jīng)史百家雜鈔》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經(jīng)史百家雜鈔》一書,是從清末到民國,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影響較大、繼姚鼐《古文辭類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選讀本。 全書共分論著、詞賦、序跋、詔令、奏議、書牘、哀祭。 6. 端章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
饉文言文
《尚書·盤庚中》: 其有眾咸造,勿褻在王庭,盤庚乃登進厥民。 《周禮·天官冢宰》: 掌王之燕衣服、衽席、床笫,凡褻器。 《儀禮·既夕禮》: 徹褻衣,加新衣。 《說文解字·木部》:楲:楲窬,褻器也。 《釋名·釋床帳》:褥,辱也,人所坐褻辱也。 3. 文言文翻譯 【注釋】 ①選自《論語·先進》...
吊魏武帝文序文言文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案 1.B項拔:超出。與成語“出類拔萃”的“拔”字,一個意思。 2.A項那些,指示代詞 B項代詞,他 C項代詞他的表領屬,與例句用法一樣。D項加強語氣,語氣副詞。可譯為“一定”。 3.感憤郁塞,觸事而發(fā),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為迂者。按句子...
孔子與弟子的故事文言文翻譯
1. 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古文 據(jù)《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滅商后,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自孔父嘉之后,其...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文言現(xiàn)象整理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文言文中蘊含著豐富的通假字、古今異義、活用現(xiàn)象、句式和重點實虛詞。以下是內容的整理:1. 通假字:如“鼓瑟希,鏗爾”中的“希”通“稀”,表示稀疏;“莫春者”中的“莫”通“暮”,指的是暮春。另外,“唯求則非邦也與”中的“與”通“歟”,是...
關于圣賢的文言文
1. 關于孔子的文言文 只有《論語》吧!【原文】1·1 子曰(1):“學(2)而時習(3)之,不亦說(4)乎?有朋(5)自遠方來,不亦樂(6)乎?人不知(7),而不慍(8),不亦君子(9)乎?”【注釋】(1)子:中國古代對于有地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有時也泛稱男子。 《論語》書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游點蒼山記文言文
7. 游沙湖記 文言文翻譯 一、白話譯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xiāng)鎮(zhèn)沙湖,又稱螺螄店。我在那里買了幾畝田,因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y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慧過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把手當作嘴巴,...
孔子春游文言文的意思
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國家了呢?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間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事呢?”。 3. 孔子游春 課文 文言文 孔子游春 【文言文】顏淵、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爾志。”子路曰:...
麻煩幫找篇作文(某年高考滿分)
宋國有人販運“章甫”到越國去賣;越國人,頭發(fā)剃得精光,身上刺著花紋,這種帽子對于他們是無用的。堯治理天下的人民,使海內政治清平;他到遙遠的姑射山中,汾水的南邊,拜見了四位得道的真人,他不禁恍然大悟,把天下都忘掉了。惠子對莊子說:“魏王送我一種大葫蘆的種子,我把它種在地里,成長而...
相關評說:
洞頭縣徑向: ______[答案]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田中有菜苗之形.金文字形,變?yōu)閺奶锔嘎暤男温曌?本義:苗) 2. 中國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多用于表字之后 》 3. 又如:臺甫(敬辭,舊時用于問人的表字) 4. 通“父”( fù).對男性長輩的通稱,猶...
洞頭縣徑向: ______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陪(孔子)坐著.孔子說:“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講了.(你們)平時常說...
洞頭縣徑向: ______ 甫在文言文里,有剛剛的意思 甫兩月,就是剛剛兩個月
洞頭縣徑向: ______ 《論語.先進(節(jié)選)》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