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傳原文及譯文
《春秋公羊傳》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
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隱之為君也,遠祖父而近嚴父。
譯文:
魯隱公元年,春天,周歷正月。《春秋》記載魯國國君用什么紀年?用周天子紀年。為什么要用周天子紀年?為了表明魯國是周朝的諸侯國,臣服于周天子。為什么要先稱“王”而后稱“正月”?因為周天子以哪個月為正月,各國諸侯都得奉行,所以稱為“王正月”。為什么說“王正月”?這是強調大一統(tǒng)。
《春秋》為什么不記載魯隱公即位?是為了成全魯隱公的心意。為什么要成全魯隱公的心意?因為魯隱公準備治理好國家后把政權還給魯桓公。為什么要把政權還給魯桓公?因為桓公年幼而地位高貴,隱公年長而地位卑微。他們之間的尊卑差別是很微妙的,國內的人們都不知道。
隱公年長而有德行,眾大夫攀扶隱公立為國君。隱公在這時要是推辭即位,就不知道桓公將來必定能夠立為國君;況且如果桓公立為國君,又恐怕眾大夫不能輔佐年幼的國君。所以,隱公的即位,正是為了桓公的即位。隱公年長而有德行,為什么不宜立為國君?這是因為隱公作為國君,對于祖父惠公和父親桓公來說,是疏遠長輩而親近晚輩。
《春秋公羊傳》給我們的啟示:
1、政治智慧:在解釋《春秋》經文時,公羊傳強調政治智慧的重要性。它認為,明智的君主應該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理想,能夠為國家盡心盡力,為民眾謀求福祉。同時,君主還應該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以便在復雜多變的政治環(huán)境中做出正確的決策。
2、德治思想:《春秋公羊傳》強調德治思想,認為君主應該以德治國,注重道德教化,推行德政,以贏得民心。它主張以仁愛之心關懷民眾,盡可能地減輕民眾的負擔,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
3、責任意識:《春秋公羊傳》強調君臣之間的責任和義務。君主應該選賢任能,重用有德之人,聽取忠言,避免偏聽偏信。臣子則應該盡心盡力,忠誠于國家和人民,遵守道德規(guī)范,不謀私利。這種責任意識有助于建立一個和諧、穩(wěn)定、有秩序的社會。
4、歷史意識:《春秋公羊傳》在解釋《春秋》經文時,注重歷史的延續(xù)性和演變性。它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的,我們應該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同時,我們也應該關注歷史的演變性,不斷更新我們的觀念和思想,以適應時代的變化。
春秋公羊傳原文及譯文
《春秋公羊傳》原文及譯文如下:原文: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
公羊傳翻譯
原文:靈公為無道,使諸大夫皆內朝,然后處乎臺上引彈而彈之,己趨而辟丸,是樂而已矣。趙盾已朝而出,與諸大夫立于朝,有人荷畚,自閨而出者。趙盾曰:“彼何也,夫畚曷為出乎閨?”呼之不至,曰:“子大夫也,欲視之則就而視之。”趙盾就而視之,則赫然死人也。趙盾曰:“是何也?”...
公羊傳隱公元年原文及翻譯
《公羊傳》隱公元年原文及翻譯如下:原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
公羊傳:《昭公十二年》原文譯文
2、變易性。它形成了一套“三世說”歷史哲學理論體系。《公羊傳》講“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是其雛形。董仲舒加以發(fā)揮,劃分春秋十二公為“所見世”、“所聞世”、“所傳聞世”,表明春秋時期二百四十二年不是鐵板一塊,或凝固不變,而是可按一定標準劃分為不同的階段。3、《春秋公羊傳...
公羊傳:《成公十二年》原文譯文
【原文】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晉①。周公者何?天子之三公也。王者無外,此其言出何?自其私土而出也②。夏,公會晉侯、衛(wèi)侯于沙澤③。秋,晉人敗狄于交剛④。冬,十月。【注釋】①十有二年:魯成公十二年(公元前579年)。周公:即周公楚,周公閱的后裔,周大夫。按:據《左傳》載:...
公羊傳:《成公元年》原文譯文
【原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無冰夕 三月,作丘甲氣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丘使也。夏,減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秋,王師敗績于貿戎。孰敗之?蓋晉敗之。或曰:貿戎敗之。然則曷為不言晉敗之?王者無敵,莫敢當也。冬,十月。【譯文】魯成公元年,春季...
公羊傳:《襄公六年》原文譯文
【原文】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夏,宋華弱來奔您。秋,葬記植公。滕子來朝。苔人滅曾薩。冬,叔孫豹如邾婁。季孫宿如晉。十有二月,齊侯滅萊。曷為不言萊君出奔?國滅,君死之,正也。【譯文】魯襄公六年,春季,周歷三月,壬午這天,紀桓公姑容死了。夏季,宋國大夫華弱...
公羊傳:《昭公二十一年》原文譯文
【原文】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晉侯使士鞅來聘。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于宋南里以畔。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八月,乙亥,叔痤卒。冬,蔡侯朱出奔楚。公如晉,至河乃復。【譯文】魯昭公二十一年,春季,周歷三月,安葬蔡平...
公羊傳:《哀公十一年》原文譯文
【原文】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淺我。夏,陳袁頗出奔鄭。五月,公會吳伐齊。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zhàn)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有一月,葬滕隱公。衛(wèi)世叔齊出奔宋。【譯文】魯哀公十一年,春季。齊國大大國書率領軍隊攻打魯國。夏季,陳國大夫袁頗逃亡...
公羊高原文_翻譯及賞析
——先秦·公羊高《吳子使札來聘》 吳子使札來聘先秦公羊高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余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
相關評說:
穆棱市工件: ______ 指《春秋》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穆棱市工件: ______ 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稱.《春秋》經文言簡義深,若無注釋...
穆棱市工件: ______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
穆棱市工件: ______ 原文: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獨奔[1],甚艱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妹麗[2].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3]”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
穆棱市工件: ______ 春秋時期的歷史 上起魯隱公元年,止于魯哀公十四年,與《春秋》起訖時間相同. 《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公羊傳》的作者舊題是戰(zhàn)國時齊人公羊高,他受學于孔子弟子子夏,后來成為傳《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穆棱市工件: ______ 公羊婉,漢代才女,生卒年不詳,東海郡(今山東蘭陵)人.公羊婉自幼聰穎過人,酷愛學習,晝夜不輟.她博學多才,通曉《詩經》、《尚書》,尤其擅長《周官》、《禮儀》.另外,公羊婉還能言善辯,曾在武帝面前與尚書爭辯.在《人民日報》上,有這樣一段描述:“及至成年,婉貞靜而富有智謀,婉推讓而不驕傲自大,婉美貌而不好炫耀.”公羊婉雖然博學多才,但生命短暫,死時不到三十歲.
穆棱市工件: ______ 經:《禮記·大同篇》——理想主義漢詩:張衡《四愁詩》——唯美唐詩:杜甫《飲中八仙歌》——瀟灑宋詞:岳飛《滿江紅》——激揚文字
穆棱市工件: ______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這句三字經意思是:“三傳”就是《公羊傳》、《左傳》、《谷梁傳》.三部書都是對《春秋》的釋義,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這三個人對《春秋》的釋義不同,各自著書立說對其進行釋義.
穆棱市工件: ______ 你好! 《春秋公羊傳》,儒家經典之一.《公羊傳》亦稱《春秋公羊傳》、《公羊春秋》,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 打字不易,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