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tjgcgs88.cn-狠狠久久亚洲欧美专区不卡,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噼里啪啦国语版在线观看,zσzσzσ女人极品另类

  • <strike id="qgi8o"><td id="qgi8o"></td></strike>
  • <ul id="qgi8o"><acronym id="qgi8o"></acronym></ul>
  • <li id="qgi8o"></li>
    <ul id="qgi8o"></ul>
    <strike id="qgi8o"><rt id="qgi8o"></rt></strike>
    <ul id="qgi8o"><center id="qgi8o"></center></ul>
  • <kbd id="qgi8o"></kbd>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考字義

    1. 文言文常考字字義

    (1)之:1.到。

    去 2.第三人稱代詞。

    他、她、它(們)。 3.指示代詞。

    這,此。 4.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有時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2)于:1.介詞。

    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可以翻譯為“在”、“到”、“向”、“從”、“對于”等。

    2.介詞。表示比較,相當于“過”、“比”。

    3.介詞。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方者。

    4.動詞詞頭。(3)諸:1.眾,各。

    2.相當于“之于”。 3.相當于“之乎”。

    4.第三人稱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嗎”。

    (4)焉:1.于何,在哪里。 2.疑問代詞。

    怎么,哪里。 (又:疑問代詞。

    什么。) 3.于此,在這里,在那里。

    4.代詞。相當于“之”。

    5.連詞。相當于“乃”、“則”、“就”。

    6.語氣詞。 7.形容詞、副詞詞尾,“。

    的樣子”。

    (5)孰:1.熟,煮熟了的。同“熟” 2.植物的果實、種子成熟。

    同“熟” 3.仔細,周詳。同“熟” 4.疑問代詞。

    何,誰。 (孰與:與。

    比,哪一個。

    ,哪里比得上) (6)以:1.用。

    2.率領。 3.認為,以為。

    4.原因。 5.介詞。

    因為。 6.介詞。

    用。 7.介詞。

    憑借。

    身份,按照。 8.介詞。

    在。

    時候。 9.連詞。

    用法相當于“而”。 10.和“上”、“下”、“東”、“西”等連用,表示時間、方位、數(shù)量的界限。

    11.通“已”。已經(jīng)。

    (7)發(fā):1.把箭射出去。 (引:量詞) 2.出發(fā),派遣。

    3.興起,產(chǎn)生。 (引:發(fā)作。

    多指疾病) 4.表現(xiàn),顯露。 5.打開,開掘。

    (引:花開) 6.發(fā)放。(8)間:(讀第一聲時) 1.中間,期間。

    2.近來。 3.量詞。

    (讀第四聲時) 4.夾縫,間隙,空隙。 5.間隔,間斷。

    (引:間或,斷斷續(xù)續(xù)地) 6.隔閡,疏遠。 (引:離間) 7.秘密地,悄悄地。

    (間行:從小路走) 8.置身其間,參與。 (和“閑”同音是) 9.同“閑”,空閑。

    (9)為:(讀第二聲時) 1.做。 (又:治理) 2.作為,當作。

    (又:變?yōu)椋蔀椋?3.認為。 4.是。

    5.如果,假如。 6.介詞。

    被。 7.句末語氣詞。

    表示反問或感嘆。 (讀第四聲時) 8.介詞。

    給,替。 9.介詞。

    因為 (又:為了) (10)亡:(和“死亡”中的“亡”同音時) 1.逃亡。 2.出外,不在。

    3.失去,丟失。 4.滅亡。

    5.死亡。 (和“忘記”的“忘”同音時) 6.通“忘”,忘記。

    (和“無”同音時) 7.通“無”。沒有。

    8.通“無”。不。

    (11)是:1.正確。與“非”相對。

    (又:以為正確,認為正確) 2.指示代詞。這,這個,這樣。

    (又:這樣看來,由此看來) (是以;是故:因此) 3.代詞。放在前置賓語和動詞之間,復指前置賓語。

    4.系詞。是。

    5.凡是。(12)顧:1.回頭看。

    2.關心,照顧。 (引:思念) 3.探望,拜訪。

    4.副詞。表示輕微的轉(zhuǎn)折,相當于“而”、“不過”。

    5.副詞。反而,卻。

    (13)雖:(和“雖然”的“雖”同音時) 1.雖然。 2.即使,縱然。

    (和“唯一”的“唯”同音時) 3.通“惟”。僅,只有。

    (14)去:1.離開。 (引:過去的) 2.除掉,去掉。

    3.距,距離。 4.前往,到。

    去。

    (和“選舉”的“舉”同音時) 5.通“弆”。收藏。

    (15)實:1.財物,物資。 2.果實,種子。

    (又:結果實) (其實,古今異義。古義,它們的果實;今義是副詞) 3.堅實,充滿。

    與“虛”相對。 4.實際,事實。

    (又:誠實) (又:證實) 5.實在,的確。 6.通“寔”。

    是,此。

    2. 初中文言文必考124個字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質(zhì)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備: 1、周全、詳盡。

    (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 2、具備。(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 3、準備。

    (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響(被于來世) 2、同"披",穿(皆被綺繡) 5. 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 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6. 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 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 2、輕視。

    (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 3、厚度小。(薄如錢唇《活板》) 8.策:1、馬鞭。

    (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 2、鞭打、驅(qū)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3、記錄。

    (策勛十二傳《木蘭詩》) 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9.長:cháng 1、長度。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3、長久,健康。

    (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 4、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 6、zhǎng,頭領。

    (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 10.稱:1、相當、配合(稱其氣之小大/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 11. 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 12. 懲:1、苦于(懲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懲罰 13. 馳:1、騎(愿馳千里足) 2、驅(qū)車(追趕)(公將馳之) 14. 出:1、發(fā)、起(方其出海門) 2、在邊疆打仗(出則方叔、召虎) 3、來到(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兵) 4、產(chǎn)生(計將安出) 15. 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 16. 次:1、編次。(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 2、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17. 簞:1、用簞裝著(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2、古代裝飯的圓形竹筐(一簞食,一豆羹) 18. 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應當。

    (當獎率三軍《出師表》) 3、將要。(今當遠離) 4、對著,向著。

    (木蘭當戶織《木蘭詩》) 5、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 6、抵擋。

    ("銳不可當") 19. 道:1、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道義。

    (伐無道,誅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4、說,講。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20. 得:1、能夠(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獲得(故不為茍得) 3、同"德",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21. 等:1、同樣(等死,死國可乎/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shù)(公等遇雨) 22. 敵:1、攻擊(恐前后受其敵《狼》) 2、敵人(蓋以誘敵《狼》) 23. 吊:1、憑吊(為我吊望諸君之墓) 2、慰問(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計、推測(孤不度德量力) 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 25. 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 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 26. 惡:1、怎么(惡能無紀) 2、厭惡(所惡有甚于死者) 27. 發(fā):1、行動、發(fā)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fā)) 2、發(fā)射(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發(fā)于畎畝之間) 4、征發(fā)(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5、開放(野芳發(fā)而幽香 ) 6、發(fā)出(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 7、fā,頭發(fā)(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28. 凡:1、凡是(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 2、總共(凡三往) 29. 方:1、見方(方七百里)2、長方形(方以長)3、當。

    時候(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 30. 分:fēn 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 2、分配,分給。

    (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 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 4、fèn,職分,本分。

    (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 31. 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 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 2、惡、壞(陟罰臧否) 33. 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 2、fú,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且夫人之學) 3、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 34.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 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 35. 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 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 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 36. 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 37. 富:1、富麗(與倉廩府庫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許多(家富良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 3、互相(更相慶) 4、再、又(更上一層樓) 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 39. 茍:1、如果(茍富貴/茍慕義強仁) 2、茍且(故不為茍得/茍全性命于亂世) 3、且、或許,表希望(茍無饑渴) 40. 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 2、頑固、固執(zhí)(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5、安守,固守(君子。

    3. 初中語文常考小古文

    七年級:

    1. 《論語十則》7a64e58685e5aeb931333361323531

    2. 孔 子 觀滄海

    3. 曹 操 次北固山下

    4. 王 灣 錢塘湖春行

    5. 白居易 天浄沙 秋思

    6. 馬致遠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 白 夜雨寄北

    7. 李商隱 浣溪沙

    8. 晏 殊

    八年級上冊:

    1. 桃花源記

    2. 陶淵明 陋室銘

    3. 劉禹錫 愛蓮說

    4. 周敦頤 望 岳

    5. 杜 甫 春 望

    6. 三 峽

    7. 酈道元 記承天寺夜游

    8. 蘇 軾 使至塞上 王昌齡

    八年級下冊:

    1. 馬 說

    2. 韓 愈 送東陽馬生序

    3. 宋 濂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 劉禹錫 赤 壁

    5. 杜 牧 過零丁洋

    6. 文天祥 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明有

    7. 蘇 軾 山坡羊 潼關懷古

    8. 張養(yǎng)浩 小石潭記

    9. 柳宗元 岳陽樓記

    10. 范仲淹 醉翁亭記

    11. 歐陽修 飲 酒 (其五) 陶淵明

    1. 行路難 (其一)

    2. 李 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 杜 甫 白雪歌送五判官歸京

    4. 岑 參 己亥雜詩

    5. 龔自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 王 勃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7. 韓 愈 無 題

    8. 李商隱 相見歡

    9. 李 煜 登飛來峰

    九年級上冊:

    出師表

    諸葛亮 漁家傲秋思

    馬致遠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 軾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辛棄疾 觀刈麥

    九年級下冊: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 子》

    魚我所欲也

    《孟 子》 曹劌論戰(zhàn)

    《左 傳》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游山西村

    陸 游 關 雎

    《詩 經(jīng)》 蒹 葭

    《詩 經(jīng)》

    4. 中考古文閱讀哪些是經(jīng)常考的,或重要的

    中考古文閱讀試題集錦:《鄒忌諷齊王納諫》(一)2009-03-25 21:31中考古文閱讀試題集錦:《鄒忌諷齊王納諫》(一) 1推薦浙江省麗水市2008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鄭龍諫勿傷百姓趙簡子①出畋,命鄭龍射野人②,“使毋驚吾鳥。”龍曰:“吾先君晉文公③伐衛(wèi)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殺良民,是虎狼也。”

    簡子曰:“人畋得獸,我畋得士。故緣木愈高者愈懼,人爵愈貴者愈危,可不慎乎!” (選自《金樓子》)【注】①趙簡子:即趙鞅。

    春秋末年晉國正卿。 ②野人:農(nóng)夫。

    ③晉文公:即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

    ④衛(wèi):春秋時的衛(wèi)國。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

    (5分)(1)鄒忌修八尺有余(2)臣誠知不如徐公美(3)王之蔽甚矣(4)趙簡子出畋(5)故緣木愈高者愈懼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3)人爵愈貴者愈危。

    19.齊國能“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20.同樣是“諫”,鄒忌和鄭龍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4分)答案:17.(1)長,身高 (2)確實 (3)受蒙蔽而不明 (4)打獵 (5)攀援、爬(樹)(5分,每字1分)18.(1)我的妻子認為我比徐公美,是因為偏愛我啊。 (2)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有什么可說的了。

    (3)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險。(6分,每句2分,大意寫出即可)19.鄒忌勸說齊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從而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吸引各諸侯國前來朝見齊王。

    (4分,大意寫出即可)20.鄒忌用的是曲諫——委婉規(guī)勸;鄭龍用的是直諫——尖銳批評。(4分,兩者不同的進諫方法各2分)鹽城市二○○八年【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節(jié)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乙】 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賀。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慰問、吊唁)。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謙虛的說法,意為擔任楚國的宰相),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患禍隱伏在那里)。”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選自《賈誼集》)11.下列句子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 C.一國吏民/皆來賀 D.今/齊地方/千里1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4分) ①宮婦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誠知不如徐公美 ③孫叔敖為楚令尹 ④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也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

    ②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 14.鄒忌向齊王、“老父”向?qū)O叔敖進言分別用了什么方法?在與人交往中,你更欣賞哪一種?請說說理由。

    (5分)答案:11.(2分)(D)12.(4分)①偏愛 ②實在、確實 ③擔任 ④離開13.(4分)①幾個月過后,不時有人偶爾來進諫。 ②地位高而獨攬大權的人,國君厭惡他。

    14.(5分)答:鄒忌運用設喻的方法進諫齊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動,讓對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觀點或意見。 “老父”運用從反面講道理(或直言不諱),向?qū)O叔敖進言。

    直接陳述利害,可以產(chǎn)生“苦口良藥”的勸說效果。2008年襄樊市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

    5. 初中語文重點文言文詞匯

    之 一、代詞 1、人稱代詞,譯作“他”、“她”、“他們” ①公與人乘,戰(zhàn)于長勺。

    (《曹劌論戰(zhàn)》) ②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十則》) ④醒侯故使之問之。

    (《扁鵲見蔡醒公》) 2、指示代詞,指代事物,譯作“它”、“它們”或直譯事物名稱。 ①學而時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狼》) ③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十則》) ④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

    (《宋定伯捉鬼》) ⑤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作“的” ①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

    (《扁鵲見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岳陽樓記》) 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讀孟嘗君傳》) ⑤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2、結構語氣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①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扁鵲見蔡桓公》) ③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 3、語氣助詞,湊足音節(jié)。 ①公將鼓之。

    (《曹劌論戰(zhàn)》)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悵恨久之。

    (《陳涉世家》) ④頃之,賊二十余騎四面集,步行負弓矢從者百許人。(《大鐵椎傳》) 4、結構助詞,提前賓語的標志。

    ①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愛蓮說》) ②何陋之有?(《陋室銘》)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 而 一、連詞 1、表示并列關系的連詞,可譯為“又”“而且”“也”等,有時也可不譯。

    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十則》) ②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

    (《捕蛇者說》)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表示承接關系的連詞,譯作“然后”“就”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十則》) ②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③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涉世家》) 3、表示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譯作“但是”“然而”“卻”“可是”。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十則》)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說》) 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說》) 4、表示遞進關系的連詞。

    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 ①以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馮婉貞》) ②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 ③敏而好學。

    (《十則》) 5、表示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視其缶。(《捕蛇者說》) ③睨之,久而不去。

    (《賣油翁》) 6、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譯作“因此”“所以”“因而”。 ①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醉翁亭記》)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他。(《資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 ③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黃生借書說》) 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可譯為“在”“從”等。 ①介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至于泰安。

    (《登泰山記》) 2、介紹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陽樓記》) ②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土,士以故歸之。(《讀孟嘗君傳》) ③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陳涉世家》) ④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 3、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用、按照”等。

    ①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馬說》)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④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愚公移山》) 二、連詞 1、表目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里的“來”。 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狼》)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出師表》) ③故為之說,以俟夫人觀人風者得焉。

    (《捕蛇者說》) ④誠直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出師表》) 2、表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3、表并列或承接,因果關系。

    ①屬予作文以記之。 三、動詞:譯為“認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 文言文實詞用法 1、人不知而不慍(怨恨)《論語十則》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導)(同上) 4、擇其善者而從之(長處;優(yōu)點)(同上) 5、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漸漸地)《扁鵲見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問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鵲(尋找)(同上) 8、桓侯遂死(于是就)(同上) 9、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脅迫,攻擊)《狼》 10、顧野有麥場(回頭看,看見)《同上》 11、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放松,這里指卸下)(同上) 12、蜀之鄙。



    文言文循字解釋
    最后的也字作肯定語氣助詞,其他兩個“也”字,都作“之”字義。文言文 之的用法 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較多,用法也較復雜,有作代詞用的,也有作助詞、動詞用的;區(qū)分起來也比較費勁。 若死記硬背,耗時多而效果不佳。筆者在教學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與大家共享。 一、“之”作...

    焉初中文言文
    基本字義 1. 與介詞“于”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焉。不復出焉。 2.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3. 文言疑問詞,怎么,哪兒:且焉置土石? 4. 文言助詞:又何戚焉。 2. 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焉 yān <;代> 表示指示,相當于“之” [it]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

    文言文由
    1. “由”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得道與民由之 由 順從由基本字義1. 原因:原~。 事~。理~。 ~于(介詞,表示原因或理由)。2. 自,從:~表及里。 ~衷(出于本心)。3. 順隨,聽從,歸屬:~不得。 信馬~韁。4. 經(jīng)過,經(jīng)歷:必~之路。 ~來已久。5. 憑借:~此可知。 6. 古同“猶”,尚且,還。7. 古同“...

    初中文言文中“所以”的一詞多義
    所以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suǒ yǐ,意思是因此、因而。1、《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圣人能知所以。”原故、理由。2、《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何以、為何。3、《韓非子·五蠹》: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用此、...

    如何理解中學語文課文中文言文的詞義?
    1.根據(jù)文意推斷詞義 在古文中往往可從上下文的詞義推斷出某詞的意義。如《竇娥冤》,“遇時節(jié)將碗涼漿奠。”上文有:“遇著冬時年節(jié),月一十五,有瀽不完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可見“涼漿”即“漿水飯”。如離開文章解為“冷酒”、“薄酒”就錯了。《六國論》:“小則獲邑,大則得...

    2017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歸納
    你在看一篇古文時分這么幾個步驟:一、文學知識 了解古文的出處、作者、背景以及這篇文章的文體二、基礎知識 分為字詞句.字分為字音、字形和字義.把不會的羅列一下,用心積累著.字義可以分為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其他古文聯(lián)系著.三、句子翻譯 一句一句翻譯,一個字也別放過.(不會的常用加字...

    語文中古文文言文坐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 語文中古文“坐”字的意思 詳細解釋: 坐 zuò 【動】 (會意。 《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 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同本義〖sit〗 像二人對坐土形。——林義光《文源》 坐而遷之。 ——《禮記·曲記》。疏:“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

    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5.姓. 16. 皇帝謚號,經(jīng)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jīng)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cè)嵯酀晃?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

    帶常字的文言文
    3. 文言文常考字字義 (1)之:1.到。 去2.第三人稱代詞。 他、她、它(們)。 3.指示代詞。 這,此。 4.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有時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2)于:1.介詞。 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和對象。可以翻譯為“在”、“到”、“向”、“從”、“對于...

    初中文言文假
    例句:關于讒害 段功 的人在各種地方史志上均無可考,因此我所假擬的 車力特穆爾 還不至于發(fā)生問題。——郭沫若 《故事補遺》 3. 假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形聲。從人。“叚”亦兼表字義。本義:不是真的) 同本義(跟“真”相反) 假,非真也。――《說文》 假,今不然也。――《墨子·經(jīng)上》 假寐永...

    相關評說:

  • 無歡15775575322: 中考文言文常見詞語的解釋我文言文非常不好,幾乎沒有幾個能翻譯過來的,就得瞎蒙,如果有高手知道怎樣 能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請賜教.拜托在列舉一... -
    東源縣車架: ______[答案] 多讀讀文言文,可以借助參考工具.堅持一個學期,你的文言文水平會有相應的提高的.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文言文常考字
    東源縣車架: ______ 一些通假字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古文言文常用詞及其的各個意思.每個詞的每個意思都要.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1- 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一文言文中常用的字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一、文言實詞的一般知識 文言實詞的一般知識包括:詞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詞的活用等. 二、虛詞就是助詞、代詞之類的. 初中文言文常見虛詞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冊為主) 之 (一)代詞 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文言文常見字.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無定代詞:“或”“有”和“莫”“無”是古代漢語中特有的無定代詞,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這一類代詞. “或”和“有”字是肯定性無定代詞,在句子中,一般只允許充當主語,一般指人,有時候也指代事物,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有人”,“有的...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古文字詞解釋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一1改變 2容易 3給 二代詞,指他,董生 三這里指主持進士考試的禮部官 四真才實學 五心情抑郁 六感謝 七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三語文 文言文 解釋詞語 句子
    東源縣車架: ______ 一.解釋括號內(nèi)詞語 1.可愛者甚(蕃) 蕃:_ 多__ 2.(駢)死于槽櫪之間 _并列 3.(及)魯肅過尋陽_ 等到_____ 4.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___拖著___ 5.(腰)白玉之環(huán)___腰里佩帶___ 6.阡陌(交通)___縱橫交錯___ 7.臨溪而(漁)___...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常用文言文實詞虛詞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常見文言虛詞 之 1、 用作代詞: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義,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 2、用作助詞: ...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語文版文言文必考內(nèi)容 -
    東源縣車架: ______ 分課內(nèi)和課外文言文. 翻譯是一定有的. 對句子的翻譯(課內(nèi) 對個別字的翻譯(課外 一般是選取比較有代表性的文字叫你翻譯. 有劃分停頓或是要你劃分缺少的標點(課外 有對人物的評價(課外 有的甚至升華到你所受到的啟迪(課外 課內(nèi)的文言文說不準,看出卷人的心情吧.! 以上是必考的,你可以自己總結一下答題技巧,我老師都有講這些的.
  • 無歡15775575322: 初中語文文言文常用字詞翻譯
    東源縣車架: ______ ①的②助詞,不譯⑶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 亚洲国精产品一二二线|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你懂得| 亚洲国产精华液2020| 内射在线Chinese| 神马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