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劉瓛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劉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歲,聞舅孔熙先讀《管寧傳》,欣然欲讀,舅更為說之,精意聽受,曰:“此可及也。”除奉朝請,不就,兄弟三人共處蓬室一間,為風(fēng)所倒,無以葺之。怡然自樂,習(xí)業(yè)不廢。聚徒教授,常有數(shù)十。
齊高帝踐阼,召瓛入華林園談?wù)Z,問以政道。答曰:“政在《孝經(jīng)》。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之是也。”帝咨嗟曰:“儒者之言,可寶萬世。”又謂瓛曰:“吾應(yīng)天革命,物議以為何如?”瓛曰:“陛下戒前軌之失,加之以寬厚,雖危可安;若循其覆轍,雖安必危。”及出,帝謂司徒褚彥回曰:“方直乃爾。學(xué)士故自過人。”
永明初,竟陵王子良請為征北司徒記室,瓛與張融、王思遠書曰:“奉教使恭召會當(dāng)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顧吾性拙人間不習(xí)仕進昔嘗為行佐便以不能及公事免黜此眷者所共知也量己審分,不敢期榮,夙嬰貧困,加以疏懶,衣裳容發(fā),有足駭者。吾庶欲從九九之遺跡①,可得奉溫清,展私計,志在此耳。”除步兵校尉,不拜。
瓛姿狀纖小,儒業(yè)冠于當(dāng)時,都下士子貴游,莫不下席受業(yè),當(dāng)世推其大儒,以比古之曹、鄭②。性謙率,不以高名自居,之詣于人,唯一門生持胡床隨后。住在檀橋,瓦屋數(shù)間,上皆穿漏,學(xué)徒敬慕,呼為青溪焉。
竟陵王子良親往修謁。七年,表武帝為瓛立館,以楊烈橋故主第給之,生徒皆賀。瓛曰:“此華宇豈吾宅邪?幸可詔作講堂,猶恐見害也。”未及徙居,遇疾。及卒,門人受學(xué)者并吊服臨送。
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經(jīng)年,手持膏藥,漬指為爛。母孔氏甚嚴明,謂親戚曰:“阿稱便是今世曾子。”稱,瓛小名也。及居母憂,住墓下不出廬,足為之屈,杖不能起。
梁武帝少時嘗經(jīng)伏膺③,及天監(jiān)元年下詔為瓛立碑,謚曰貞簡先生。
(節(jié)選自《南史·列傳第四十》,有刪改)
[注]①九九之遺跡:相傳伏羲畫八卦“作九九之?dāng)?shù),以合六爻之變”,“九九之遺跡”即陰陽律數(shù)之學(xué)。②曹、鄭:曹褒、鄭玄,東漢大儒。③伏膺:從學(xué),師事。
譯文:
劉瓛字子珪,沛郡相人。五歲時,聽舅舅孔熙先讀《管寧傳》,高興地要讀,舅舅便為他說解,劉瓛精心聽講,說:“這可以達到。”他被授予奉朝請一職,沒有就任,兄弟三人同住一間茅屋,茅屋被風(fēng)吹倒,而沒有錢修葺。但怡然自樂,學(xué)習(xí)不松懈。收徒授學(xué),常常有數(shù)十人。
齊高帝即位,召劉瓛進華林園談話,問他為政之道。他答道:“為政之道就在《孝經(jīng)》里。劉宋王朝之所以覆滅,陛下您之所以得天下,正是這點。”皇上贊嘆道:“儒者之言,可以為萬世之寶啊。”皇上又對劉瓛說:“我順應(yīng)天命進行變革,人們議論認為如何?”劉瓛說:“陛下以前車之失為鑒戒,加上寬厚仁政,即使危急也可以安定;如果重蹈其覆轍,即使安定也一定有危急。”等他出去,皇上對司徒褚彥回說:“如此方正直率。學(xué)士自然超過別人。”
齊武帝永明初年,竟陵王子良請他任征北司徒記室,劉瓛致信給張融、王思遠說:“接到你們的信讓我應(yīng)召,本當(dāng)停下手上公事,但考慮到平生抱負,將有違你們的關(guān)懷。我對人情世故很笨拙,不習(xí)慣做官,以前曾經(jīng)做過佐吏,便因為不能辦好公事被罷免,這是熟識我的親友們所共知的。自己充分估計自己的能力和職位,不敢期望高升,從小貧困,加上生性粗疏懶散,衣著長相,很是嚇人。我希望遵從九九的遺跡(順應(yīng)陰陽天道留下的蹤跡),可以無微不至地侍奉父母,開展自己計劃,我的志向就在于此而已。”被授予步兵校尉,他沒就任。
劉瓛身材瘦小,儒學(xué)學(xué)問在當(dāng)時最高深,都城的士子、無官職的王公貴族,沒有不在他座下受教的,當(dāng)世的人推他為大儒,把他比作古代的曹褒、鄭玄。劉瓛生性謙虛率真,不以崇高的名聲自居,去拜訪別人,只有一位門人拿著胡床跟隨在身后。住在檀橋,有數(shù)間瓦房,屋頂都漏雨,學(xué)生敬仰他,把瓦屋叫做青溪。
竟陵王子良親自前去拜訪他。永明七年,向武帝上表要求為劉瓛建立館舍,把楊烈橋原來主人的宅邸給了他,學(xué)生都來慶賀。劉瓛說:“這豪華宅邸難道是我的宅子?幸虧是詔令作講堂,不然還恐怕被它害了。”沒來得及遷居,就生病了。去世時,門人學(xué)生都穿吊喪的衣服來送葬。
劉瓛有天賦的卓絕的品性,祖母生瘡已一年多,他手持膏藥,用指頭抹藥以致手指潰爛。母親孔氏很嚴明,對親戚說:“阿稱就是今世的曾子。”稱是劉瓛的小名。到守母喪時,劉瓛住在墓下不肯走出守喪的草屋,腿腳因此彎曲,扶杖都不能站起來。
梁武帝年少時曾經(jīng)師事劉瓛,到梁武帝天監(jiān)元年時,他下詔為劉瓛立碑,謚號貞簡先生。
文言文翻譯!
出自《二十四史 梁書》之《范縝傳》。《范縝傳》原文 范縝,字子真,南鄉(xiāng)舞陰人也。晉安北將軍汪六世孫。祖璩之,中書郎。父蒙,早卒。縝少孤貧,事母孝謹。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獻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 不群而勤學(xué),?獻甚奇之,親為之冠。在?獻門下積年,去來歸家,恒芒矰布衣,徒...
劉蟠傳文言文
8. 劉瓛傳這篇文言文的翻譯,選自《南齊書,列傳第二十》 南史·劉瓛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瓛字子硅,沛郡相人。年五歲,聞舅孔熙先讀《管寧傳》,欣然欲讀,舅更為說之,精意聽受,曰:“此可及也。” 除奉朝請,不就,兄弟三人共處蓬室一間,為風(fēng)所倒,無以葺之。
《范縝治學(xué)》字的意思及翻譯
范縝,字子真,自幼家道中落,父親早逝,生活貧困,但他侍奉母親極為孝順。在他二十歲之前,他曾師從沛國的劉瓛學(xué)習(xí),劉瓛對其才華極為賞識,親自為他舉行加冠禮,這在當(dāng)時是極為榮耀的事情。范縝在劉瓛門下度過了數(shù)年時光,雖然他總是穿著草鞋布衣,步行于道路,但劉瓛門下多是乘車跨馬的貴族子弟...
關(guān)于陶淵明兩句詩的意思。。
”委窮達:意即聽任、安于命運支配。東漢班固《答賓戲》:“慎修所志,守爾天符。委命供己,味道之腴。”西晉張華《鷦鷯賦》:“動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順理,與物無患。”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負。唐李延壽《南史·劉瓛傳》:“奉教使恭召,會當(dāng)停公事;但念生平素抱,有乖恩顧。”...
敬慕的詞語信息
【英語翻譯】:worship【釋義】[adore] 尊敬,仰慕【出處】《南齊書·劉瓛傳》:“﹝ 劉瓛 ﹞住在檀橋,瓦屋數(shù)閑,上皆穿漏,學(xué)徒敬慕,不敢指斥,呼為青溪焉。”【造句】:我平時常讀蘇軾的詩句,對他敬慕不已。
《范縝》文言文翻譯
《南史·范縝傳》記載了范縝這位孝順且學(xué)識淵博的人物。他自幼喪父,卻侍母至孝,年少時跟隨劉瓛學(xué)習(xí),深受器重。盡管身處貴族子弟之間,范縝卻毫不自慚形穢,專心致志于學(xué)問,尤其精通《三禮》。他性格耿直,好論辯,與表弟蕭琛關(guān)系親密,后者贊賞他的言簡意賅。在齊朝任職,范縝官至尚書殿中郎,參與...
奉和竟陵王經(jīng)劉瓛墓詩原文_翻譯及賞析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xué),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
急求《放豬娃求學(xué)》的文言文翻譯.?
(選自《后漢書·承宮傳》)【注釋】①承宮:東 *** .②瑯邪:古郡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③門下生:指學(xué)舍里的學(xué)生.④樵薪:砍柴.⑤執(zhí)苦:干苦活.【參考譯文】承宮砍柴苦學(xué) 承宮是瑯琊郡瞽縣人.年幼時父母雙亡成為孤兒,八歲的時候就替人放豬.同鄉(xiāng)人徐子盛精通《春秋》經(jīng),教授了數(shù)百位諸生.承宮...
楊大眼文言文翻譯
遂,跟沛國劉瓛學(xué)習(xí),不被士流朋友們接受:同“返”,親自為他舉行加冠禮(古代成年禮儀),步行于道路 10. 去私文言文翻譯 天不私覆,地不私載,日月不私照,四時不私行,天地、日月、四時施其德樣而萬物得以成長。 堯有十個兒子,不把君位傳給他的兒子而傳給舜;舜有九個兒子,不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而傳給禹;這是...
陶侃少貧孤翻譯文言文翻譯
6. 文言文徐伯珍字文楚的翻譯 徐伯珍字文楚,東陽太末人也。 伯珍少孤貧,學(xué)書無紙,常以竹箭、箬葉、甘蕉及地上學(xué)書。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鄰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誦書不輟。 積十年,究尋經(jīng)史,游學(xué)者多依之。太守瑯琊王曇生、吳郡張淹①并加禮辟②,伯珍 *** 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 吳郡顧歡擿出《尚書...
相關(guān)評說: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標(biāo)俊清徹:形容男子容貌. 出自:《世說新語·言語》 釋義:清靜明朗. 例如: 1,《世說新語·言語》“ 溫 曰: 嶠 雖不敏” 2,劉孝標(biāo)注 晉 虞預(yù) 《晉書》:“ 嶠字太真 , 太原祁人,少標(biāo)俊清徹,英穎顯名.” 3,《南史·張融傳》:“ ...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http://bbs.ruiwen.com/cgi-bin/view.cgi?forum=14&topic=2488 http://www.yw76.com/fanyi/sizi/200804/2501.html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任昉,字彥升,樂安博昌人.父親名任遙,為南朝劉中散大夫.任遙的兄長任遐,字景遠,自幼勤于學(xué)業(yè),家教嚴謹,官至御史中丞、金紫光祿大夫.永明年間,任遐因獲罪將被流放到荒遠的地方,任遙拿著名片去求情申訴,邊說邊流淚,齊武...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既然把(那些人)視為烏桓匈奴,又何必優(yōu)厚的對待(他們)呢,還要與(他們)一同共事.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翻譯 (家境)孤苦貧寒,志向堅定而且熱愛學(xué)習(xí),日日夜夜不知疲倦.他的母親擔(dān)心他因為太勞累而生出疾病,時常讓他少添燈油(熄燈).而(沈約)白天所誦讀過的文章,晚上就能夠背誦,于...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原因是:立志不變,勤奮好學(xué)譯文: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xué),博通群籍,擅長詩文.在沈約的少年時代,他白天讀的書,夜間一定要溫習(xí).母親擔(dān)心他的身體支持不了這樣刻苦的學(xué)習(xí),常常減少他的燈油,早早撤...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節(jié)選自《南史·七十二卷》:其蚤虱賦序曰:「余居貧,布衣十年不制,一袍之縕,有生所托,資其寒暑,無與易之.為人多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兼攝性懈墮,懶事皮膚,澡刷不謹,澣沐失時.四體獰獰,加以臭穢,故葦席蓬...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此句出自《南史.謝靈運傳》,全句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思是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xué)人才一共看成有一石(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也就是曹植獨占八斗,我也就是謝靈運占一斗,天下得其他的文人共分一斗.由此衍生出一個成語:才高八斗,形容文采非常之高.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千金買鄰的典故來源: 《南史·呂僧珍列傳》中記載,南北朝時期,呂僧珍因品德高尚極受人們 的尊敬和愛戴.某次,宋季雅被罷免南康郡太守一職后,在呂僧珍宅院附近買下一 所房子,呂僧珍問他多少錢買下,他說共花費了一千一百兩銀子,問及為何花這么 多錢,宋季雅回答:“買房子只用了一百兩銀子,那一千兩是為了買你這樣的好鄰 居.”“千金買鄰”即由此出. 這個典故的釋義: 意指在為人處世過程中,要有選擇地進行交往.
濟寧市回風(fēng): ______ (張纘)改任為湘州刺史,在述職的途中,寫下了《南征賦》.起初,吳興(今浙江吳興)人吳規(guī)很有才學(xué),邵陵王蕭綸聘他為門客,對他禮待很厚.等到蕭綸被封為邵陵王,吳規(guī)跟隨他到江夏封地任職.遇到張纘從湘鎮(zhèn)來,路過江夏,蕭綸在南浦為張纘接風(fēng).張纘見吳規(guī)也在坐,心里很不樂意,突然舉起酒杯說:“吳規(guī),這杯酒我慶賀你有幸在這個宴會上陪酒.”吳規(guī)接著就起來回家了,他的兒子吳翁孺發(fā)現(xiàn)父親不高興,一問,知道了實情原委,吳翁孺因為一時氣結(jié),當(dāng)天晚上就死了.吳規(guī)憎恨張纘,哀慟兒子,氣憤和悲痛全都涌上心來,不一會也死了.吳規(guī)的妻子因為丈夫、兒子的死深深悲痛,第二天也死了.當(dāng)時的人說張纘一杯酒殺了吳家三口人,他的待人輕傲都和這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