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寓言教案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自主學習4個會認字,學寫6個會寫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能夠熟練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并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在朗讀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
生字卡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寓言二則,板書課題,認識“寓”。
2.你聽過寓言故事嗎?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誰來給大家說說。
3.聽了這么多的寓言故事,現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嗎?(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來說一個道理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的兩則寓言,你發(fā)現了什么讓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學生回答后,師述: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情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2.在看課文之前,你是否聽過、看過這兩則文言文?
3.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對照譯文慢一點讀;(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意思。
4.指名學生說讀的過程,需要幫助的地方。
5.分別指名學生讀一、二則寓言。正音: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師范讀,聽的時候自己不會讀的生字注音,不會斷氣的做好標記。
三、深入理解第一則寓言。
1.自由地讀一讀第一則寓言,對照譯文把不理解的詞語標出來,把知道的字、詞的意思用筆寫上。
2.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點撥理解以下詞語:
憫:擔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疲憊不堪
曰:說
病:在課文里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組合作讀、齊讀。讀的時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譯文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
4.挑戰(zhàn)自己:不看譯文,老師讀一句,學生說一句意思。
5.指名上臺講述這個故事。
四、總結全文,明白寓意。
1.解題。
(1)逐字分析。揠:拔。助:幫助。
(2)用自己的話說出“揠苗助長”的意思(拔高禾苗,幫助禾苗長高)。
2.討論:
(1)這個人幫禾苗長高了嗎?為什么?
(2)想一想這人錯在哪里?
(3)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舉出例子來嗎?
五、熟讀課文。
1.指導朗讀。
2.自由讀。
3.背誦課文。
六、學習生字詞。
1.自由識記字形:寓、憫、趨。
2.討論交流。
3.指導寫字:“寓”上下結構,下邊不能寫錯。
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趨:半包圍結構
七、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憶。
1.檢查背誦《揠苗助長》。
2.從《揠苗助長》這個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學習《自相矛盾》。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通順,流利。
2.再讀課文,試著理解句子的意思。
A:自讀自悟。借助譯文,一句一句地讀,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
B:練習把語句讀正確、流利。
3.檢查試讀課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況。
A:名學生讀。
B:指名學生說句子的意思。
C: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導讀好夸的語氣)。
D:自己把句子的意思連起來,練習講課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
三、總結全文,明白含義。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2.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舉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來嗎?
四、學習生字詞。
1.讀準字音。
2.自由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
“矛”字不能丟掉最后一撇,“盾”字半包圍結構,“陷”的右邊兩橫不能連在一起。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熟讀并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亡羊補牢》教案
教學過程:一、課前幸福回憶2分鐘。(學生主持)生:帶著美好的心情,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語文學習,好嗎?二、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2. 今天,老師就和大家再來學習一則寓言。師板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后齊讀。)三、質疑課題,理解題意。1. ...
四年級語文上冊《寓言二則》教案設計
在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理解并掌握《濫竽充數》這則寓言。通過自學、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生能夠理解寓言內容并體會其中的道理,同時激發(fā)他們對語言文字的熱愛。教學過程包括檢查預習、理解寓言內容、小組交流、小組成員試說寓意以及生活中的實例討論,最后進行背誦練習和提出問題質疑。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則是理...
《寓言》語文教案
本課選編兩則寓言,旨在初識文言文,引導學生領悟生活道理。一則《刻舟求劍》,講述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掉劍,刻記號欲撈,諷刺行事愚蠢不知變者。另一則《鄭人買履》,借一人迷信尺碼而不信腳,譏諷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之人。這兩則故事生動有趣,言簡意賅,用“蠢人蠢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部編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狐貍分奶酪》教案三篇
【教案】一、《狐貍分奶酪》是一篇寓言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易于理解。本課旨在讓學生通過狐貍給兩只小熊分奶酪的故事,認識到狐貍的狡猾本性。【教學要求】1. 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狐貍是怎樣分奶酪的。3. 理解課文內容,評判狐...
四年級語文上冊寓言教案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寓言故事,在朗讀中了解寓言的寓意。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悟出寓言的寓意。教學準備:生字卡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1.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寓言二則,板書課題,認識“寓”。2.你聽過寓言故事嗎?你...
六年級上冊語文《蚊子和獅子》教案
教學難點:學習續(xù)寫改寫寓言,豐富想象力。一、導入 1、投影《挑戰(zhàn)書》。尊敬的獅子大王。我想向你討教武藝,請于明日上午九時到動物王國的森林廣場,一決高下。不知肯否賞臉?無名之輩:蚊子 猴年馬月犬日 2、請一生朗讀挑戰(zhàn)書并請學生預測:假如獅子接受了挑戰(zhàn),蚊子和獅子,究竟會誰勝誰負?請簡要...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①翻譯《智子疑鄰》、《塞翁失馬》,積累文言詞語。 ②分析故事情節(jié)。 ③用自己的話多角度概括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④學習改寫、編寫寓言,進一步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①分析故事情節(jié)。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課前準備 學生:熟讀《智子疑鄰》、《...
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案
小學語文《自相矛盾》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夸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說、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教學重、難點: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寓言故事
鑒于教案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一語文上冊教案:寓言故事四則,歡迎大家參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饒頭、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30課《寓言四則》教案
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第30課《寓言四則》教案,供您參考,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教案欄目查看。 篇一:赫爾墨斯和雕像者 教學目標: 1、了解寓言故事情節(jié);體味蘊含在寓言中的寓意; 2、多角度提煉寓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3、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續(xù)寫寓言,領悟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 1、把握寓言故事情節(jié),體味...
相關評說:
陽新縣名義: ______[答案] 一、把長課教短,就應該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有的老師可能會說,我們該怎樣把主動權交給孩子們呢?“語文課程標準”所說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怎樣操作呢?我們可以回憶一下代老師的課: 1、幸福的走...
陽新縣名義: ______ 相同處:1、行文結構上,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在具體描寫2、在描寫方法上,兩篇文章都注意擬人手法的運用.3、都擅于用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4、作者的語言都風趣幽默,用詞也有相同之處.不同處:1、語言風格不同,分別把鵝比作“海軍上將”及“鵝老爺”2、敘述的語氣不同.
陽新縣名義: ______[答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贊頌... 或是其他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作品,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四、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加強語言實踐 師:人們...
陽新縣名義: ______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認為要想上好小學語文閱讀課,首先教師要十分明確新課程標準對自己所教學段的閱讀教學的目標要求...
陽新縣名義: ______[答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公開課教案《觀潮》 1 、觀潮 學習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 3. 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學習重難點: 理解生字新詞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陽新縣名義: ______ “語文”的語源是“語言文字”,“語言文字”縮略為“語文”一詞出現在19世紀80年代,始用者為清末大儒張之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長春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
陽新縣名義: ______ 顏色多,變化快.
陽新縣名義: ______ 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于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 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
陽新縣名義: ______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英語老師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四年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