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去修仙?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圣人,為何說老子沒有死而是隱世去修仙了? 老子在神話里成為了圣人,為何孔子卻沒有出現(xiàn)在神話里?
老子是春秋時期出了名的大圣人,他是道家的鼻祖,在諸子百家之中也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后世的道教創(chuàng)始人張道陵也是追認他為道教的先祖。他西出函谷關(guān)之后,就了無音訊,有人猜測他去隱世修仙,有人猜測他化胡為佛,也有人猜測他被強盜所害......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猜測,真相具體如何?誰也不知道。
01、隱世修仙說
老子,原本叫做李耳,據(jù)說他出生的時候就長了白胡子,宛如智者臨世,而且他從小就天賦異稟,無比聰明。別家小孩兒還在撒尿和泥的時候,他就開始仰望星空、觀察天體運行軌跡、探索自然、思考宇宙的時空間概念,他的一生注定不凡。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而治、不言之教、順應(yīng)自然,這種樸素的辯證哲學(xué)思想,遙遙領(lǐng)先當時的世界幾百年,就連儒家的孔子也拜他為師。
可惜,他的“無為而治”跟春秋戰(zhàn)國紛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沖突,因此當時的諸侯們沒有辦法采納他的治國思想,他便決定歸隱山林,西出函谷,只留下了一本《道德經(jīng)》供后世瞻仰學(xué)習(xí),這樣的圣人在山林之中修仙羽化飛升,成為天上的太上老君,符合大多人心中的結(jié)局。
02、化胡為佛說
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之后的去向,還有一個口口相傳的版本,那就是“化胡為佛”: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guān)之后,便西行去了印度,并且他在那里遇到了釋迦牟尼,于是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他,釋迦牟尼因此開創(chuàng)了佛教,成為了佛教之主。
不過這是《老子化胡經(jīng)》上面的記載,這本書是魏晉時期誕生的,其目的更多是為了打壓當時在社會上興起的佛教,企圖在源頭上給佛教之主安排一個“師父”,這樣在佛道之爭中,道教就能穩(wěn)壓佛教一頭。
因此,這本書所講述的內(nèi)容帶有功利性,化胡為佛說的可信度也很低。
03、強盜劫殺說
古代的關(guān)隘之外,都會有大量的土匪和強盜出沒,老子作為一個思想家,手無縛雞之力,又騎著一頭青牛,這樣的人,在強盜眼里就是會移動的提款機。如果老子遇上攔路的強盜,是很有可能被他們劫殺的。
不過我更愿意相信他是西出函谷關(guān)之后,找了一片山林隱居起來,過著閑云野鶴般的快活生活,然后幸福終老。
老子并未去修仙,修仙只是把老子神化了,關(guān)于被神化的老子主要有兩種說法:“化胡成佛”和“臨洮飛升”。前者是道教用于應(yīng)對梵佛文化的入侵而制造的說法,后者是道教為了與日漸繁盛的佛教和儒學(xué)抗衡而提出的說法。
老子又叫老聃,是聃公家族第二十三世聃公,這個家族源于周王朝姬氏,世代負責周天子及宗室的禮教,且世代都在研習(xí)《易經(jīng)》,傳至老子一代時,老子將前人的思想領(lǐng)悟結(jié)合自己對《易經(jīng)》的揣摩,整理出了《道德經(jīng)》,也是由于這部書,奠定了老子中華民族道德思想圣師的地位。
由于老子出身姬氏貴族,又世代從事禮教,與世俗的接觸并不多,且他的道德思想遠超常人。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子的形象愈加神秘,又因為后人推崇老子的人當中,有大量玄學(xué)研究者和史學(xué)家,老子的形象便被加上了層層神秘的光環(huán)。而后佛教的盛行導(dǎo)致道教必須擁有 一個足夠高大的祖師形象,道教以《易經(jīng)》為本,所以歷史上深諳《易經(jīng)》的老子便是這個形象的最佳選擇。
關(guān)于老子的最終歸處,眾說紛紜,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是老子如常人般死了,因為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一文中吊唁老子,說老子死在秦地。莊子與老子同為道教的代表人物,且莊子十分推崇老子的學(xué)說,在《養(yǎng)生主》中甚至將老子放在自己夫子的地位來吊唁,所以莊子的話是具有參考意義的。
民間為何廣泛流傳著老子隱世修仙的傳說?這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成仙是道家的最高理想,老子“修仙”的結(jié)局符合道家理論學(xué)說的最高理想;二是因為民間迷信思想濃厚,“修仙”說符合民間百姓對于圣人的想象。
老子被后世尊為道教始祖,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圣人,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后去向不明,也因此引發(fā)了世人的種種猜測。
一、從道家的理論學(xué)說上看:得道成仙是道教的最高追求
道家不追求世間的功名利祿,而將得道成仙作為道教的最高追求。作為道教圣尊,老子“修仙”的結(jié)局更具說服力。
道教認為仙人在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這一點從老子所著的《道德經(jīng)》中的內(nèi)容就可以看出來,文中玄言不斷,想象天馬行空,神秘主義傾向明顯,并且記載了大量的神仙記傳、神仙故事、神仙傳說。
根據(jù)史書記載,老子自西出函谷關(guān)后,行蹤便無所尋覓,僅留下一部《道德經(jīng)》,神秘色彩濃厚,不免更為道教學(xué)說增添了一絲信服力。從此,道教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升仙后的化身,將其稱為“太清道德天尊”,奉其為“道祖”,而《道德經(jīng)》便是其所著的經(jīng)典圣書。
二、從社會大背景上看:被民間神化的圣人
圣人之所以為圣人,除了他自身的卓越成就以外,還因為在他身上充滿著一種理想化的象征。縱觀歷史可以看到,當時的理性思維尚不發(fā)達,民智尚需開化,社會上迷信思想濃厚,歷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沉迷于丹藥,從帝王到百姓,追求永生成了當時的一種美好理想。人們熱衷于從神話故事中、歷史人物中找尋這種美好愿望的寄托原型,老子的失蹤恰恰符合符合世人對于圣人的想象。
史書上所記載的老子的人生經(jīng)歷充滿著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從其誕生到下落不明,皆被神化為超越物質(zhì)的精神化存在。在道觀的三清殿中,太上老君塑像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大家猜想老子失蹤后便得道成仙,成為太上老君,也是對自己有朝一日能永生不老的一種撫慰性期盼。
老子,名為李耳,是道家學(xué)派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被中國本土宗教——道教,追奉為先祖。而關(guān)于老子的終局,歷史上有多種說法,“函谷關(guān)出關(guān)說”,在函谷關(guān)居住幾日后,留下后來傳世的《道德經(jīng)》,遍不知所終。也有“長壽說”,民間相傳老子于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國,享年101歲,這是基于《莊子·養(yǎng)生主》,“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的論述作為證據(jù)。
而其是否隱世修仙,不得而知。但提出這個說法,個人推測基于是以下幾點原因:
1.“道家”學(xué)說的影響
道家,是中華文化的基石。著名漢學(xué)家李約瑟曾說道,“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于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xué)和技術(shù)的根本”等。道家哲學(xué)植根于中國人的思想文化之中,對影響個人認知的形成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我們首先從道家哲學(xué)思想出發(fā)去理解老子修仙這一說法。道家主張“道法自然”,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道家學(xué)說另一奠基者莊子,在其著作《莊子·齊物論》中提出了自己夢中化蝶之中,講述了自己在天地間遨游,逍遙自在,不知何為莊周。后常用來比喻人生變幻無常,同樣也是關(guān)于生死命題的重要討論。同時,也主張“無為自化”,對于處世態(tài)度帶有隱逸和出世傾向。老子的修仙一說,它吻合于道家思想對生死命題的想象,即逃離塵世,歸隱自然,尋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完成對自我生命的把持。
老子像
2.“道教”立威的必然
道教,是發(fā)源于中國的本土宗教,它以道家思想作為理論依據(jù),并延續(xù)戰(zhàn)國以來的神仙方術(shù)逐漸演化而成,是一個以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為宗旨的,對諸多神明皆有崇拜的宗教形式。道教將太上老君尊奉為教主,由于其主要修真經(jīng)典為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我們能很清晰了解其原型便是老子李耳。對于道教來說,老子隱世修仙的設(shè)定,無疑是加強其信仰、穩(wěn)固其教義、加固其教民的重要立據(jù)。
作為太上老君的老子像
3. 對死亡的美好幻想
總所周知,老子在中華文明上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人類對于其所深愛的、崇拜的人物的死亡,本能的反應(yīng)是難以接受。我們會想要,應(yīng)怎樣告慰那些逝去的靈魂,以安撫我們自我巨大的悲痛。似乎隱世修仙是一個很好的借口,它是安撫人們對偉大人物逝去的惋惜,也是人們對其所送上的符合他個人思想理念的美好祝愿吧。
道觀中的三清殿
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道教認為老子就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并且稱其為太清道德天尊。作為道教圣人,說老子隱世修仙去了而非死亡,符合道教的修仙得道的思想,也符合民間封建迷信的傳統(tǒng)。當然,以現(xiàn)在科學(xué)的角度來看,老子是衰老、死亡,不是羽化成仙。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時期人物,是在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以及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中國的哲學(xué)歷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晚年的老子在函谷關(guān)留守官尹喜的要求下,留下五千字左右的《道德經(jīng)》一書,便騎一青牛向遠處而去。去哪兒,無人知曉,此后亦無老子的消息,這便引起眾人對他的去向和結(jié)局的諸多猜測。隱世修仙就是其中的一種說法.
老子的道家學(xué)說以“道”為最高的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源,強調(diào)“自然無為”、“無為而治”,強調(diào)“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順其自然”。道家追求長生不老、得道修仙。后人以隱世修仙這個說法給道教圣人老子一個結(jié)局,與道家思想相吻合。
古代皇室乃至民間,大都崇尚修仙,以求修得一個長生不老之軀,故此甚為信仰和推崇道家。道家的思想在這些民眾的腦海里根深蒂固。后人猜測老子西出函谷關(guān)之后,是隱世修仙去了,這個說法是對道家、對老子的一個推崇,是對道家鼻祖的神化和圣人化,同時也滿足對得道修仙,長生不老的向往。
綜上所述,后人更愿意說道教圣人老子出函谷關(guān)之后隱世修仙去了,而非死亡的原因,是這個說法符合道教的修仙得道的思想,也符合民間封建迷信的傳統(tǒng)。
圣人也劃分境界?圣人之上還有哪些境界?
早期道教經(jīng)典《太平經(jīng)》就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圣人,六為賢人。并稱:“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風雨,道人主教化吉兇,圣人主治百姓,賢人輔助圣人理萬民錄也,給助六合之不足也。”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論仙》引《仙經(jīng)》將神仙分為三等:天仙、...
為什么“唐僧”被叫做金蟬子?
唐僧作為金蟬子化身,蟬與蟬諧音,寓意為禪;金為西,金蟬寓意為西方傳禪。金為金剛,就像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的金剛一樣,出身高貴,能破一切障礙和煩惱。子是古代卓有成就的圣人尊稱,如孔子、老子、廣成子等,在金蟬子身上,也體現(xiàn)了釋儒道的高度融合。有了這個緣分,唐僧就擔負起到西天求取真經(jīng)的重任。
修仙的境界劃分?
先說結(jié)論:①總的來說,凡人→仙人→混元級(圣人)→天道級→大道級 ②詳細來說,煉氣→筑基→金丹→元嬰→化神→渡劫(合道)→地仙→天仙→金仙→太乙金仙→大羅金仙→準圣→混元大羅金仙(圣人)→天道→大道。ps:①很多小說里還有真仙,玄仙,九天玄仙,太乙真仙,羅天上仙等等。其中玄仙往往被...
姜子牙為什么沒有封神
原因:姜子牙沒有成仙也沒能封神其實印證了天意二字,姜子牙沒下山的時候,元始天尊挑選人的時候就曾經(jīng)說過姜子牙生來福淺,難成仙道。但派往人間之人只能享受人間將相之福,也難封神道!道家修行的最高境界是仙道,即可享受人間供奉,也不必人驅(qū)使,可自由于天地之間。仙道難成在封神榜上有所名諱者可...
道教里面有對佛祖的說明嗎 道教是否認為作仙和作佛是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無論玉皇,還是大多數(shù)現(xiàn)帝君相、神王相、天將相、宰官相、天人相乃至神道相的道家仙真,都早已經(jīng)超脫輪回,他們這樣出現(xiàn)在人前乃是為了更好地接引救度世間有情眾生,而顯化的表象,就像觀世音的男身女相是一個道理。所以,道家的大羅金仙早已不落輪回,事實上,修到地仙果位以上就可以說與阿羅漢一般,沒...
修仙有幾個成階段? 仙有哪幾個等級?
歷史上記載的成仙者大多都是神話故事里的,通過一些方法獲得長生,其實現(xiàn)代人也有這樣浪漫的思想。二、修仙的神秘性在我國修仙文化中,各門各派都保有一定秘籍,一般來說,修行者都采用避世的方法,遠離人群,保持自己的神秘感,也就是說修仙者會脫離社會,他既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但是他同樣也是一種...
“地獄門前僧道多”,民間為何一直流傳著這句話?
再說就算是圣人,難道就可以保證自己不做錯嗎?齋教徒們自己不愿受出家戒的約束,反而詆毀出家人持戒不嚴,并且夸張出家人的犯戒罪行,其存心顯而易見,就和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有異曲同工之妙。像民國九年,云南昆明西邊洱源縣的幾個齋教乩壇所著的《洞冥寶記》中, 就極力指控僧侶不守清規(guī),捏造...
孔子和老子格局差在哪?為何孔子是圣人,老子是太上老君?
更多的是兩人學(xué)派思想之間的差異。孔子是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儒學(xué)思想中的綱常倫理思想符合統(tǒng)治者治國的需要,所以統(tǒng)治者將儒家思想尊為正統(tǒng),并加封孔子為“至圣”。而老子是道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清靜無為”的思想符合道教的傳統(tǒng),因此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
修真的等級劃分有幾種?
說起網(wǎng)絡(luò)小說的鼻祖,還是要從蕭潛大師的《飄渺之旅》說起,要知道在《飄渺之旅》這部小說里,分兩個體系,一個是修仙,也可以稱之為修真,另一個是修神(魔、鬼、妖這些也是類似)。修真最終的結(jié)局是成仙,修神的結(jié)局是成神,到達仙人的最高頂點也是可以修神的。從普通人到仙人的境界如下,分別是...
古代神仙排名
那說的就是后來人的模樣都是出自陸壓道君。創(chuàng)始元靈四大弟子: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女媧娘娘和陸壓道君,前三者道法功深、開宗立派功德著實開天辟地,偏是這最小的小師弟陸壓道人,生性胡鬧打混,從無一天正經(jīng),卻無什么名聲留下。其師侄太上老君、如來等,尚尊其為小師叔,知道者也尊其為陸壓道君,小輩神仙之中,卻是...
相關(guān)評說:
婺源縣能量: ______[答案] 母圣:女媧帝圣:伏羲、炎帝、黃帝 字圣:倉頡、許慎易圣:文王、周公 謀圣:姜尚、鬼谷子、張良道圣:老子、莊子 儒圣:孔子、孟子商圣:范蠡 兵圣:孫武、孫臏墨圣:墨子 法圣:韓非子史圣:司馬遷 武圣:關(guān)羽、岳...
婺源縣能量: ______ 萬圣先師——鬼谷子 兵圣先師——孫子(孫武、孫臏) 畫圣— 吳道子 藥圣——李時珍 醫(yī)圣——張仲景 書圣——王羲之 草圣——張旭 慧圣——東方朔 武圣——關(guān)羽 酒圣——杜康 史圣——司馬遷 文圣——歐陽修 樂圣——李龜年 茶圣——陸羽 棋圣——黃龍士 曲圣——關(guān)漢卿 情圣——唐伯虎、李煜 詩圣——杜甫 詞圣——蘇軾、李商隱 佛家圣人——釋迦牟尼 道家圣人——老子、莊子 儒家五圣: 至圣——孔子 復(fù)圣——顏淵 宗圣——曾子 述圣——子思 亞圣——孟子
婺源縣能量: ______ 老子(約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莊子》稱為老聃,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史記》載為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
婺源縣能量: ______ 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神化格,道教奉為教祖. 據(jù)《史記》載,老子曾為中國周代守藏史,因見周德日衰,退隱西游,不知所終.秦漢之際,黃老道德家推崇黃帝老子為先王圣哲,與儒家之堯舜周孔相仿.漢初關(guān)于老子的傳言不一,司馬遷作《史記》已不能確指.此后因黃老道的渲染,老子日漸神化,東漢楚王英、桓帝都曾仿佛教法式祀老子. 延熹八年(165),邊韶作《老子銘》說 :“世之好道者觸類而長之,以老子離合于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因為有這種社會傳言作背景,五斗米道經(jīng)書《老子想爾注》乃稱“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婺源縣能量: ______ 1.老子:道門人教教主.頭頂天地玄黃玲瓏塔(盤古開天,生天地玄黃氣,化玲瓏塔)萬法不侵,已經(jīng)立于不敗之地.再加上有超級法寶太極圖 又有化胡之寶金剛鐲 同時鑄造出人皇法器軒轅劍 騰空劍 另又以一敵二大戰(zhàn)阿彌托佛和準提道人,還能...
婺源縣能量: ______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字伯陽,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太清宮鎮(zhèn))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xué)家和思想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始祖,唐高宗親臨鹿邑拜謁, 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老子...
婺源縣能量: ______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稱為“太上老君”.
婺源縣能量: ______ 圣人的大意是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國,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學(xué)造詣高深者,稱圣人.圣人的介定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諸子百家之書籍.有的宗教專門通過一定的儀式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眾尊奉為...
婺源縣能量: ______[答案] 這個提問太扯了,誰知道你說的是哪方面的圣人或者說那個學(xué)派的圣人?儒家的圣人就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圣人就是墨翟;道家的就是老子、莊子;春秋時代的諸子百家?guī)缀醵加懈髯缘摹笆ト恕?比方說楊朱、列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