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一、教學目標
1.采用默讀的方式,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能夠用表格的形式歸納內(nèi)容要點。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之樂和三味書屋之樂。
3.試著站在小魯迅和大魯迅的視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從字里行間去體會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學習生活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試著采用默讀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頓,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
2.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通過品味關鍵語句,感受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美好與快樂。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筆下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不是枯燥無味,而是快樂的。
2.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情感。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默讀法、朗讀法和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課文解讀中,教師要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課文比較長,學生初步學習默讀,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安靜的讀書環(huán)境和足夠的默讀時間,教師也要耐心等待學生閱讀完整篇文章。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總是懷念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快樂、童年的苦澀、童年的驚心動魄。大作家魯迅被譽為“民族魂”,他有過怎樣的童年時光?讓我們閱讀課文,看看小時候的魯迅玩些什么,學些什么,想些什么。他和你有相似的地方嗎?
【設計意圖】引發(fā)共鳴,激發(fā)閱讀興趣。
(二)默讀感知
1.默讀提示。
默讀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式,與朗讀相比,默讀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默讀時,請大家注意:“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不回看,一氣讀完全文,了解課文大意。”如果遇到生字生詞,可以猜讀或者暫時跳過去。默讀有字數(shù)的要求,每分鐘要到達五百字。我們可能暫時還到不了這個速度,但可以試著使用這種讀書的方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
2.默讀課文。
本文共兩千五百多個字,大約需要五六分鐘。
【設計意圖】教師明確默讀的基本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默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3.整體感知文章的基本結構。
(1)本文的題目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過文章,再看看題目,你從題目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文章標題用“從……到……”的句式,點明全文寫了兩個地方: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一個是自由玩耍的地方,一個是讀書學習的地方。)
(2)請你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句。(從開始“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是寫百草園的部分;從“出門向東”到文章結尾是寫三味書屋的部分。)
(3)文章是怎么把這兩個部分連接起來的?(文章采用承上啟下的過渡,即課文第九段。)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課文的基本結構,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和段落,為快速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做好準備。
(三)內(nèi)容探究:百草園──我的樂園
1.寫一寫。
請你再次默讀課文,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要點,并寫在下面的表格里。
預設:
部編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第1課時)
提示:學生梳理內(nèi)容要點容易遺漏,教師提醒學生逐段梳理。難點可能在情感的概括,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完善此表。
2.比一比。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哪里的生活有樂趣?
【設計意圖】百草園與三味書屋形成對照,乍看當然是百草園有樂趣。順利引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
3.找一找。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樂園”之“樂”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預設:
景物之樂:看看、摸摸、聽聽、爬爬、吃吃、捉蟲子、拔何首烏等。
人事之樂:“我”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但從沒有見過美女蛇。
“我”跟閏土的父親學捕鳥,“我”卻不大能用。
4.讀一讀。
(1)場景再現(xiàn)──美女蛇的神秘奇異。
朗讀這段文字,哪些內(nèi)容是長媽媽在講?哪些是小魯迅在聽?長媽媽為什么給小魯迅講這個故事呢?想象這個畫面。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領會、體驗當年小魯迅聽長媽媽講故事的時候,無盡的想象帶來的快樂。
(2)內(nèi)心展現(xiàn)──雪地捕鳥的驚心動魄。
雪地捕鳥是百草園生活中的一件大樂事。你能體會一下小魯迅雪地捕鳥時的心情變化嗎?讀書時,請你用聲音的輕重緩急表達出來。
教師帶學生重點學習雪地捕鳥過程中動詞的準確適用,抓住關鍵詞句做分析。
【設計意圖】提示學生要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詞句,感受捕鳥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期待、緊張、興奮、遺憾,體驗動手實踐的快樂。
5.議一議。
請你試用一兩個詞語概括百草園的生活,并結合課文說說你的依據(jù)。
示例:
概括性詞語:有趣。
依據(jù):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充滿了樂趣。碧綠的菜畦,看著就讓人喜歡了;紫紅的桑椹,味道一定美極了;還有低唱的小蟲子,聲音多么美妙。更有趣的是荒草中有美女蛇,下過雪還可以捕鳥,這是一個有趣的百草園。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弄懂大意,了解文章的結構,培養(yǎng)學生梳理和概括的能力。
(四)情感探究: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三味書屋──失去樂園的懷戀和恐懼。
(1)朗讀課文第九段: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可“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
(2)說說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
預設:
文章說“不知道為什么”,然后三個“也許是因為”的連用,從一個小孩子的心里猜測,寫出了我后悔在百草園里淘氣、搞破壞,更害怕去那個陌生的地方。把百草園里的一草一木當做朋友,全是深切的懷戀。
2.三味書屋──“后園”里的偷來的快樂。
(1)三味書屋──枯燥無味。
有同學說感受到三味書屋的生活很枯燥。
示例:
概括性詞語:枯燥。
依據(jù):在第九段中,作者用三個“也許”表明自己被送到三味書屋是因為干了壞事而受到懲罰,學生問老師“怪哉”老師也不會告訴學生,就只是讓學生讀書,在這里的生活真是枯燥得很。
(2)三味書屋──你怎么看?
示例:
概括性詞語:快樂。
依據(jù):在三味書屋讀書時,可以偷偷跑到后園去折臘梅花,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如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大家就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然后是聽著老師入神的讀書聲而繼續(xù)游戲。這里雖然沒有百草園自由,但也有快樂。
3.三味書屋──真正的快樂在哪里?
(1)默讀“我就只讀書……終于到七言”。挖掘書屋生活真正的快樂。
(2)學業(yè)的進步才是真正的快樂。
預設:
“我就只讀書”的生活也快樂:學習生活很充實,老師對“我”的態(tài)度從“嚴厲”到“好”起來,讀的書多起來,對課的字也加起來,“終于到七言”。學業(yè)的進步是一個學生真正源于內(nèi)心深處的快樂。
【設計意圖】這段文字,是老師教學中容易忽視的內(nèi)容。讀懂此處,恐怕才算明白了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真情感:快樂、自豪而又懷戀,對老師也很有感激之情。
4.三味書屋──深切的懷戀。
(1)假如你是小魯迅,你覺得百草園的生活有趣味還是三味書屋的生活有趣味呢?
(2)假如你是大魯迅呢?
【設計意圖】在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內(nèi)容以后,深入到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感受作者傳達的美好情感,獲得人生的有益啟示。
(五)課堂小結
每個長大了的人,都對童年的生活有著特殊的感情,溫暖而又快樂。愿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童年放在記憶中好好珍藏。
(六)布置作業(yè)
1.積累本課的生字詞語:按照田字格規(guī)范抄寫,注意筆順。
2.默讀《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注意閱讀的速度,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并把課文內(nèi)容講給父母、親人聽。
【設計意圖】1.重視漢字的書寫規(guī)范。2.熟習默讀,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zhì)量。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2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里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diào)、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著兒童身心健康的發(fā)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tài)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yǎng)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zhì)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回憶魯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nèi)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2、導語: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里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學習文章結構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并歸納:文題出現(xiàn)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lián)系在一起,從此,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并歸納:
⑴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⑵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⑶過渡段:第9自然段。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并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四、學習景物描寫
4、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并歸納:(老師提示引導并歸納)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nèi)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⑶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5、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五、學習民間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園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后,又寫的是什么?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復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并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么?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鳥。
6、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么要寫捕鳥?
討論并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jīng)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里,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huán)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nèi)容”,并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后練習一。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抓特征、有順序,調(diào)動多種感官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2.仿照課文第二段,描寫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抓特征、有順序,調(diào)動多種感官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
教學難點:
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調(diào)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來描寫一處景物。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充分熟悉課文第二段,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簡要分析這一段的景物描寫方法,教師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本文寫法,讓學生覺得寫作不難,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景,展現(xiàn)對生活的熱愛。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這篇課文有一段精彩的景物描寫,你能找到嗎?對,是第二段,請大家用心朗讀這一段。
(二)寫法探究
1.關鍵詞語──景物描寫有順序。
(1)圈出這個語段中結構上的關鍵詞語:“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
(2)這組關鍵詞語,哪個是內(nèi)容強調(diào)的重點?
預設:“單是”后邊的內(nèi)容是強調(diào)的重點,突出了兒時百草園的趣味無窮。
(3)景物描寫有順序: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這是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
(4)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都寫了什么景物。
(5)你還關注到這段景物描寫中的其他順序了嗎?
【預設】高低相間:第一個“不必說”從低到高寫,第二個“不必說”從高到低寫;
動靜結合:低處寫靜物,高處寫動物;
遠近結合:第一個“不必說”寫近處,第二個“不必說”寫遠處。
【設計意圖】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學習本段描寫,熟悉語言材料,為簡要分析景物描寫的方法做準備。
2.修飾詞語──景物描寫抓特征。
(1)作者筆下的景物,各自有特征。作者是如何做到的?當然是離不開修飾詞語的運用。找出第二段中的修飾詞,體會景物的特征。
預設:石井欄“光滑”,是經(jīng)過了長年累月的使用,而且魯迅小時候在百草園玩耍的時候,一定用手觸摸過,才有了這么具體的感受,寫出了石井欄的特征。
叫天子“輕捷”,其實不單是寫這種鳥的輕快敏捷,還寫出了一個孩子輕輕地從背后想去捉到這種鳥,不料這種鳥永遠是那么機靈,很讓孩子羨慕地高飛了。
(2)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景物的特征。
3.色形味聲──景物描寫多角度。
(1)調(diào)動起我們的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
(2)用“我看見……”“我聽見……”來梳理本段的景物描寫。
預設:
我看見(顏色)菜畦的碧綠,桑椹的紫紅。
我看見(形狀)皂莢樹的高大,黃蜂的肥胖,何首烏的臃腫,覆盆子的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
我聽見(聲音)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
我吃到覆盆子又酸又甜。
我觸摸到石井欄的光滑。
(3)讀讀背背這段景物描寫的文字:關注這是一個有聲有色、有滋有味的百草園。
【設計意圖】在讀讀背背中,逐層深入,引導學生體會景物描寫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如何對景物進行多角度的描寫,為運用此種方法進行仿寫做準備。
(三)仿寫練習
仿照第二段文字,描寫一處景物,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寫的順序,運用多種描寫方法。二百字左右。
(四)當堂點評
預設:
(1)是否用上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用上了是為了突出“單是”后邊的內(nèi)容,要注意前后語意的重點。
(2)是否調(diào)動了多種感官來描寫一處景物?比如,描寫校園的某個角落,看見了什么顏色,聽見了什么聲音等。
(3)有沒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寫校園里的樹木,突出其高大、枝繁葉茂等。
(4)在景物的描寫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喜歡、熱愛。
(五)課堂小結
景物描寫要抓特征、有順序,調(diào)動多種感官。我們不妨就先仿照名家的作品去寫,寫出我們的精彩作品。
(六)布置作業(yè)
1.修改課堂上仿寫的一段景物描寫。
2.背誦課文第二段。
3.請同學們以《難忘的童年故事》為題,寫一寫自己童年的故事。
【設計意圖】1.注意讀寫結合,關注作文的講評與修改。2.從名家名篇中積累語言素材,養(yǎng)成背誦的好習慣。3.愿意將自己的童年往事與老師同學分享。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教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1 一、教學目標 1.采用默讀的方式,一氣讀完文章,了解課文大意,能夠用表格的形式歸納內(nèi)容要點...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nèi)容請關注教案目。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對寫作初衷,魯迅說:“是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回憶舊時的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寄一絲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七年級教案
單元專題交流或語文活動1課時 教材分析: 本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不但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精彩畫卷,而且還蘊涵了作者真摯而又細膩的情感,讀來趣味無窮。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在歷經(jīng)人生滄桑后對童年生活的溫馨回憶。 《三顆枸杞豆》用回憶的筆法,寫了三叔一生留給“我”的教訓——三顆枸杞豆以及...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七年級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教學目標。 《百草園》是初中教材第一冊第五單元(觀察、反映生活——景和物)中的一篇課文。該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求學生懂得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周圍景物的習慣,逐步提高觀察、反映周圍景物的能力。《百草園》是該單元中第一篇課文,...
初一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初一語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來自黑龍江省雞西市田家炳中學,我叫楊德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本課多媒體只是起到凸顯重點、穿針引線的作用,沒有特別之處,所以略去不說。下面我將從設計、過程、反思、效果四方面進行說課。第一方面:說設計 教學目標...
新課標語文七年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2歲時“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的童年生活。通過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里枯燥無味的生活相比較,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生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稿
本文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說課稿,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教材以回憶童年往事的敘事散文形式,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主要描繪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童年生活。教學重點在于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結合個人經(jīng)歷和體驗,深入理解文中的情感。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能力、過程方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分散思維,即從一個問題的多個可能答案出發(fā),以問題為中心,向外發(fā)散,找出盡可能多的適當答案。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設計了分散思維訓練的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跳出傳統(tǒng)的解讀框架,深入挖掘文本的內(nèi)涵。《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為初中語文教材的經(jīng)典篇章,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備受關注。然而,如果...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文教學設計思路
所謂的分散思維指的是:如果一個問題有很多可能的答案,就以這個問題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發(fā)散,找出適當答案越多越好。分散思維我們平日又叫發(fā)散思維。我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針對課文的第二段設計了一個分散思維訓練。《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經(jīng)典名篇,尤其是課文的第...
求文檔: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有效教學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全冊全套教案,共89頁,這里無法全部復制,你到我們網(wǎng)站去下載吧,百度搜索“飛翔教學資源網(wǎng)”就可以到我們網(wǎng)站 第1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案 教學目標 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二、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感情;三、領會課文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的寫法;學習課文...
相關評說: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主要內(nèi)容就如文章題目,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生活.這是一篇描寫魯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yōu)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卷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1、表現(xiàn)“作者”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喜愛.2、表現(xiàn)“作者”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和依戀.3、表現(xiàn)“作者”在百草園所感到的無限樂趣.4、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xiàn)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第二自然段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社戲》全文原有前后兩個部分,課文節(jié)選自后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xiàn)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課文第9段為全文的過渡段,從內(nèi)容到結構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段文字在全文中既照應課文前半部分“我”在百草園的快樂生活,又為下文將去三味書屋提前作了交代.本段用排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自己對百草園的熱愛和戀戀不舍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離開百草園時那種無可奈何的心情.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為百草園中有作者童年時的美好回憶(如:動物“音樂會”,何首烏不解的迷,美女蛇的傳說,雪地捕鳥,等等),并且與三味書屋中的封建教育制度相比而言,的確是作者的樂園.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這段文字對百草園景物描寫詳寫的是(身邊、腳下、眼前觸手可及的景物);略寫的是(前面對百草園遠景的描寫).在空間順序上具體采用的是由(遠)到(近)到,再由(近)到(遠).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勾勒出作者對百草園的印象:從(靜景)到(動景)都充滿無限趣味.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于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diào)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從百草園到百味書屋(人教版)
愛民區(qū)凸輪: ______ 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熱愛和向往自由,討厭私塾的嚴格的氛圍 .可”字不能去,去掉之后文章枯燥無味讓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