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詩詞鑒賞中抑揚與烘托有什么區(qū)別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中,寫作手法,表現(xiàn)手法都有什么?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jié)構(gòu)形式:
詩歌的結(jié)構(gòu)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yīng),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分后總 先景后情 卒章顯志,過渡、做鋪墊、埋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 比喻 擬人 反問 設(shè)問 借代 夸張 排比 反復(fù) 象征 寄托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lián)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5、藝術(shù)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郁、悲慨、婉約 表達方式 關(guān)于表達方式: ①表達方式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式; ③現(xiàn)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guān)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式為主并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式。 綜合起來,“表達方式”應(yīng)當為在用語言、藝術(shù)、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編輯本段表現(xiàn)手法
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 議論 敘議結(jié)合 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征 想象 聯(lián)想 照應(yīng) 寓情于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jié)合 側(cè)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欲揚先抑等,數(shù)量不限
編輯本段詳細解釋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zhuǎn)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tài)描繪出來,再現(xiàn)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zhèn)魃瘛⑸鷦有蜗螅棺x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fā)和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fā)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tài)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征、成因、關(guān)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yǎng)、觀點、概念、原理、技術(shù)等。 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guī)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nèi)容。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①表達方式;②表現(xiàn)手法;③選材剪材;④行文的結(jié)構(gòu);⑤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的運用等。 表達技巧也可以分為一般技巧和辨證技巧兩大類。 一般技巧又可以分為:比興(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對比、映襯(分為正襯和反襯)、懸念(包括設(shè)懸和釋懸兩方面)、巧合(巧合的關(guān)鍵是一個“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合”得新穎別致,方見其“巧”。)、象征(由象征體和象征義兩個要素構(gòu)成。)、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意識流與拼貼畫。 辨證技巧又可以分為:虛與實(實就是實寫,虛就是虛寫。)、疏與密(疏就是略寫,密就是詳寫。)曲與直(直就是平直,曲就是曲折。)、動與靜(有以動寫靜和以靜寫動兩種主要方式。)、除此以外,辨證技巧還有“抑與揚、張與弛、隱與顯、少與多、莊與諧、斷與續(xù)”等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么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nèi)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藝術(shù)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一、荷(蓮):愛情(蓮、憐諧音),出淤泥而不染,夏的象征,美麗,文采 詠芙蓉 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這就是“鄴水朱華”的典故了,荷的美色在沈約的筆下帶有一種向上的勁道。老實說,我本不喜歡“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樣把花弄得殺氣騰騰的詩。不過這氣質(zhì)在蓮的身上竟帶出一種裊娜來。所以,荷還有文采的意象。 錢氏池上芙蓉 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zhuǎn)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荷也應(yīng)是豐滿的花,卻比牡丹清麗些。這是一種優(yōu)雅且幽雅的花。再想想它的藥用價值。難怪屈原說“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了,它的確受得起眾人的喜愛。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繁。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這是贊美荷最正宗的語言,詞微而意遠,時品時新。 二、蘭:隱士、賢德、美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蘭的馥郁香氣使詩人更加心向田園。蘭也因而有了灑脫之意。 明劉伯溫 《蘭花》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明薛網(wǎng) 《蘭花》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蘭的真正價值在其幽,在其“無人而不改其香”。在古人眼中,這就是君子了。 三、雪:清寒、純真、高潔、哀傷 洪升《雪望》: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 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鷗鷺飛難辨,沙汀望莫分。 野橋梅幾樹,并是白紛紛。 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雪的寒冷總能讓人產(chǎn)生恰到好處的敬意,也因此有了隱士的意象。高潔而略帶點寂寞的雪,就猶如大師的胸懷,讓天地為之一亮,又一肅。 詠雪 吳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zhuǎn),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人在寒冷的時候,心中總會有點薄薄的凄涼,或者說,是惆悵。這時雪的輕舞飛揚,怎能不讓人想起與其相似的,那薄薄的、似乎讓人承受不住的情意呢? 詠雪 傅察 都城十日雪,庭戶皓已盈。 呼兒試輕掃,留伴小窗明。 孩提時的歡樂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幸福。雪的輕盈明亮,就如童年。因此,雪在田園詩的天地里也有一份貢獻,它會讓人想起,曾經(jīng)嘗過的最甜美的味道。 四、竹:君子、俊挺、節(jié)氣、壯志凌云 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鄭板橋 “低首虛心”既描竹的外在自然狀態(tài),又指人的內(nèi)在精神品德,“低首”和“虛心”二者異質(zhì)而結(jié)構(gòu)相對應(yīng)。 題新竹 唐·杜牧 數(shù)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 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云。 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詠竹 文同 竹、竹。 森寒,潔綠。 湘江邊,渭水曲。 帷幔翠錦,戈矛蒼玉。 虛心異草木,勁節(jié)逾凡木。 化龍杖入仙陂,呼鳳律鳴神谷。 月娥巾披凈冉冉,風女聲笙竽肅肅。 林間飲酒碎影搖金,石上圍棋清陰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悅椒蘭,陶先生歸但尋松菊。 若檀欒之操則無敵于君,圖瀟灑之姿亦莫賢于仆。 中國的托物言志詩發(fā)展到極端時,只有兩種情況:退隱、入世。竹兼具這兩種氣質(zhì)。我們用時只需選擇一下材料即可。其實我很贊成東坡的“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但也有人認為竹“腹內(nèi)空空”,所以我們要根據(jù)寫作需要對其褒貶 。當然,私下里要有自己的意見。 五、雨:喜慶、傷心、哀慟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一切景物到底不過是景物罷了,將其分類的,是人的心。樂景可以寫哀,哀景也可以寫樂,甚至會“倍增其哀樂”。人心才是分類的依據(jù)。 一、月亮——對月思親——引發(fā)離愁別緒,思鄉(xiāng)之愁。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 2.“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注釋: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注釋: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月下相思,情幽怨重;望月抒懷,思緒翩翩,自古皆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背景闊大,由景入情,意境雄渾,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它沒有一個華麗的字眼,卻自然天成。當我們望見一輪明月從海面上冉冉升起之時,這樣的詩句就會脫口而出,帶我們進入一個靜美的境界。也許,這就是名詩名作那經(jīng)久不衰的藝術(shù)魅力之所在吧。詩人將思念遠人的相思之情寓托于月光,月光脈脈無語卻善解人意,牽人相思又給人撫慰。它把自己的光輝溫柔而均勻地灑向天涯海角的每一處,讓人在心中祈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注釋:歷來備受人們推崇,經(jīng)久不衰,成為寫月的千古絕唱。據(jù)《唐詩選注》解釋:露無夜不白,但感在今夜,又適逢白露節(jié),故曰,露從今夜白。月無處不明,但心在故鄉(xiāng),故曰,月是故鄉(xiāng)明。兩句詩情景交融,讀來歷歷在目。從結(jié)構(gòu)上,這兩句是上一下四句式:“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頓挫抑揚極富音韻美。即使到了現(xiàn)在,還常常可以聽到人們發(fā)“月是故鄉(xiāng)明”之感慨。 二、(七)杜鵑 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guī)、杜宇、子鵑。春夏季節(jié),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lián)系在一起。 1. 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2. 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3. 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4. 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xiāng)愁鄉(xiāng)思, 5. 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三、高樓——登高懷遠,思念遠方之人 1.李白《菩薩蠻》“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2.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3.李煜《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4.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5.歐陽修《踏莎行》“樓高莫近危欄倚,憑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歐陽修《蝶戀花》“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1.梧桐: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唐人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2.菊:隱逸 高潔 脫俗 菊花: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3.(孤)雁:孤獨 思鄉(xiāng) 思親 音信 消息 鴻雁:書信——對親人的思念。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zhuǎn)。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fù)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4.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西陸:秋天〕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cè)”(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這樣的情思。 5.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李白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還有以下意象 ( 1)明月蘊涵邊人的悲愁。 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 (2)明月蘊涵情感的無奈。 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抑揚之法概括起來有四:曰欲抑先揚,欲揚先抑,欲揚先揚,欲抑先抑。這抑揚四法,是從寫作的曲筆角度說的,它能夠滿足讀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褒揚某個人物,卻不從褒揚處落筆,而先是按下,從相反的貶抑處落筆。這種方法可以使情節(jié)多變,形成波瀾和鮮明對比,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恍然大悟的感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烘托指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即通過側(cè)面描寫,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具體指襯托的意思
抑揚的手法又叫褒貶,顧名思義就是一定要在對比出體現(xiàn)出對一者的褒和對另一者的貶。
而烘托也通過類似于對比的手法,但它只是通過兩者的對照來襯托出某一重點的特性,不存在褒或貶義。
抑揚手法比如曹禺的《雷雨》寫周樸園,先極力寫他對梅小姐的深情厚意,仿佛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好丈夫;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站在面前的魯侍萍就是當年的梅小姐時,便撕下他那溫情脈脈的面紗,現(xiàn)出了兇惡的本相而把侍萍趕走。一揚一抑,把周樸園冷酷偽善的本質(zhì)揭露得淋漓盡致。 這里你就不能說它是烘托的手法,因為前后存在明顯的褒貶。
烘托手法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于那種夜的色調(diào)、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fā)生了變化,這時習慣于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
抑揚,一般是先抑后揚。是對于同一個事物,由壞到好的看法。
烘托,有景物烘托,人物烘托等等,使用其他的事物來烘托主要事物。
古詩中的抑揚與烘托很容易區(qū)分。
請問詩詞中有哪幾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分別是哪些?
所謂“實”,是詩詞中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捉摸到的部分;所謂“虛”則是指詩詞中表現(xiàn)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識之中的部分。換言之,就方法而言,詳細為實,簡略為虛;具體為實,抽象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就對象而言,景為實,情為虛;眼見為實,想象為虛;有者為...
語文詩歌鑒賞的表達技巧的分類
聯(lián)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對照、抑揚、照應(yīng)、動靜、正側(cè)、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這是詩詞考核鑒賞的重點,再次強調(diào)答題要領(lǐng):內(nèi)容(寫什么)、方法(怎么寫,也就是表達技巧)、效果(怎么樣)。(注意:這三者的順序可以按需要倒換,但答題時不可缺漏。)...
語文:詩詞鑒賞一共有哪些角度?
知道大有可為答主 回答量:4466 采納率:57% 幫助的人:2146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從哪些角度鑒賞詩歌的形式 詩歌的鑒賞無非是兩個大方面:內(nèi)容與形式。近幾年高考詩歌的鑒賞在設(shè)題上,往往要求從一個角度來鑒賞詩歌。那么可以從哪些角度來鑒賞詩歌的藝術(shù)手法(即詩歌的形式)呢?角度一:從語...
古詩詞常見表現(xiàn)技巧 古詩詞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詩詞鑒賞中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表達方式及表現(xiàn)手法: 1、表達方式: 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shù)手法來表現(xiàn),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shù)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禒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
高中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技巧是什么?
高中語文合集百度網(wǎng)盤下載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語文優(yōu)質(zhì)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wǎng)校合集。
現(xiàn)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
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yīng)立足于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于表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歌 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樂景寫哀、以景結(jié)情、借古諷今、渲染、烘托、用典、虛實結(jié)合、抑揚、對比。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內(nèi)心強烈的感情不...
古詩詞鑒賞間接抒情(古詩鑒賞,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關(guān)于古詩賞析:實寫和虛寫的區(qū)別 【虛實結(jié)合】 技法概念:虛實結(jié)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說與具體的描寫結(jié)合起來,或者是把眼前現(xiàn)實生活的描寫與回憶、想象結(jié)合起來。 古詩中,“虛”大致包括以下三類: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二是...
詩歌鑒賞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即事感懷的詩詞: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樂景哀情以景襯情、避實就虛移筆于人、直抒胸臆、對比、反襯、烘托、曲筆(正話反說)、抑揚對應(yīng)、聯(lián)想、想象、用典、鋪墊、照應(yīng)、伏筆(暗示)等。 詩歌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示例 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guān)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
高中語文詩詞鑒賞中,寫作手法,表現(xiàn)手法都有什么?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首聯(lián)即用瑟這種樂器起興,由此而思及“華年”。2.虛實結(jié)合 虛實結(jié)合是指現(xiàn)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樣的情感。虛景和實景的關(guān)系,有時是相反相成以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是指...
初三古詩賞析技巧
可見,抓住這幾個關(guān)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shù)境界,解詩答題。古詩詞鑒賞方法:常見表現(xiàn)手法 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飾,直陳自己的喜怒哀樂。2.間接抒情:即通過寫景、敘事、描繪人物舉動來表達情感,披露心跡。3.借景抒情:古代詩詞中,有些景物被詩人...
相關(guān)評說:
延安市諧波: ______ 詩歌鑒賞——表現(xiàn)手法 常說的表現(xiàn)方法指的是: 白描、象征、襯托、渲染、對比、抑揚、動靜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 1白描 中國畫技法名.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shù)指人物和花卉畫.也泛指文學創(chuàng)作...
延安市諧波: ______[答案] 表達技巧分三大類:1、表現(xiàn)手法;2、表達方式;3、修辭手法.1、表現(xiàn)手法:常見的有:襯托(也叫烘托):分正襯和反襯兩種.對比:即正反對比.象征:抑揚:鋪墊與渲染:托物言志:聯(lián)想與想象:白描與細描(工筆):粗筆...
延安市諧波: ______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現(xiàn)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征法、雙關(guān)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夸張、排比、對...
延安市諧波: ______[答案]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現(xiàn)手法.它的含義非常廣泛,既可以包括各種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類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shù)構(gòu)思上的巧妙使用. 對表達技巧的鑒賞,就是辨識詩歌中所使用的修辭...
延安市諧波: ______ 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等. 高中語文課本所選詩歌表現(xiàn)手法總匯: 以動寫靜、寫樂景寫豪情《沁園春· 長沙》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
延安市諧波: ______ 排比
延安市諧波: ______ 賦、比、興,虛實結(jié)合,用典,聯(lián)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這是全部表現(xiàn)手法. 表達技巧往往表現(xiàn)在三大方面: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 1、表達方式是詩人表...
延安市諧波: ______ 從詩詞的; 1、內(nèi)容 (詩人所寫詩詞的大體內(nèi)容,中心思想和要表達的東西) 2、情感(聯(lián)系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詩詞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狀況及創(chuàng)作意圖等方面去分析鑒賞詩詞) 3、表現(xiàn)手法(虛實結(jié)合,用典,聯(lián)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修辭方法(比喻、借代、對偶、夸張、比擬、排比、設(shè)問、反問、頂真、回環(huán)等) 4、個別字句的含義(注意字詞的含義,尤其是古今異義.注意語境,注意典故.) 5、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呵呵 差不多這些吧 其實、題做多了 多看看答案是怎么寫的 自然就總結(jié)出經(jīng)驗來了 這就是我總結(jié)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延安市諧波: ______ 幾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 1.烘托 襯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點或特質(zhì)更加突出.有正襯和反襯兩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用典 古今人們用典的...
延安市諧波: ______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shè)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fù)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