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次第是什么? 修行的次第是什么?
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后,就要斷惡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 佛都信息港心愿團隊
三、出離心,有了因果心以后,即使你福報大到做上帝,做全世界最有錢的,還是有生老病死、有輪回,所以你要發(fā)出離三界輪回的決心,叫出離心。
四、空心,有了出離心以后,怎樣修出離心呢?諸法體性都是空的、不可得的,一點都不要執(zhí)著,要得到出離你就要有空心,觀察任何人、事、物,都是因緣和合、緣起性空的,緣起是存在的現(xiàn)象,一切都是因緣所生起;既然都是因緣條件所生起的,沒有一樣是永恒不變的,所以本體都是空。這道理你要天天用,花是緣起性空的,這張紙是因緣所生起的,花草樹木是永恒存在的嗎?不是,所以它是空的。你跟你先生的關系是不是緣起性空的?是,那你就放得下了,因為有執(zhí)著就會痛苦,但是如果你用空性的眼光看,這只是一個條件,可能我跟他的因緣只有七年、三年,慢慢的就放得下。
五、慈悲心,雖然我們要出離痛苦,但是眾生都還在生死痛苦中,沒有眾生怎么有我們的存在,離開別人沒有自己,所以我們要對眾生和自己的痛苦,生起出離心,修行空心,但是想到眾生的苦,所以要生起慈悲心。
六、忍辱心,有了慈悲心,你要如何度眾生呢?要修忍辱不要生氣,大乘經典幾乎有五分之一的篇幅,在告訴菩薩不能生氣,「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忍辱是力量,前面已經修過空心,所以哪有我在被欺負呢?
佛都信息港心愿團隊
七、不退心,有忍辱心以后還要有什么心呢?你傷害我,我還是要度你,一定要讓你離苦得樂,不管生命如何痛苦,我還是要成佛度眾生,要有這個不退轉的心。
八、念佛心,為了讓我們不退轉,不念佛不行,有阿彌陀佛加持我,對眾生愛心不退;乃至念觀音菩薩、念唵嘛呢唄美吽,目的都是要幫助你的心不退轉。觀音菩薩曾經因為退轉菩提心而頭裂開,阿彌陀佛趕快教他念六字大明咒,這樣再怎么痛苦,你還是會恢復度眾生的本愿不退轉,這叫不退轉的心。
九、菩提心,有不退心以后,這個世界再痛苦,世界的責任我們都要負擔,生起了對眾生苦的責任,你才會圓滿你的菩提心。
十、攝化心,有了菩提心以后,你就要很努力的度眾生,不厭其煩。
我剛出家住在屏東恒春的五公寺,我?guī)煾付冀形沂卦陂T口等信徒來,不管是什么信徒都要度他,不管他有沒有錢,想辦法把佛法給他,為了要度他要講他的方言,講他喜歡聽的話,要積極不能漠不關心。一個人如果漠不關心別人的苦難,那就會退轉掉,慢慢關起門來讀書、打坐,不理人家,看到人很討厭,這樣就不行了。所以要很積極的去引導,做動畫、唱歌,辦佛教音樂晚會,什么人都度,這樣以方便的方法來攝化眾生,大家一起來學佛。佛法如甘露,生死之鑰,剛剛這十個心,一定要把它抓得緊緊的,信心,因果心,出離心,空心,慈悲心,忍辱心,不退心,念佛心,菩提心,攝化心。
萬法惟心造,我們要一直調整自己的心,在最好的階段里面,積極的努力圓滿生命的任務,生命的任務就是成佛度眾生,最艱巨、最有價值的生命的任務,然后就朝這個成佛之道不斷的努力。
修行次第:信、發(fā)心、正見、戒、定、慧。(修訂版)
*
1.從三寶中得到信心。很多人從聞思當中獲得對大小乘佛法的信心。信到深處、堅固處即發(fā)心,發(fā)出離心、菩提心。
*
2.發(fā)心,則下一步要進行實修,那么必須具備一定的修行正見,才能正確實修。從聞思佛法、學習佛經當中獲得修行正見。
*
3.信、發(fā)心、正見具備之后,即可開始實修。
*
4.實修以戒為基,以定慧為提高,猶如水漲船高。
*
5.持戒要持久并且嚴謹,方能收到持續(xù)效果。先持聲聞戒(沙彌戒、比丘戒)、后兼修持菩薩戒,這樣于是漸漸愛欲干枯、內心清凈。為定慧的修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也可以在剛開始持戒時,就介入定慧的修習。)
*
6.在此持戒持久嚴謹?shù)幕A上展開定慧的修習,于是定慧穩(wěn)步上升。
*
7.定,可修守息觀、四念處,也可修首楞嚴三昧、耳根圓通,圓覺陀羅尼。
*
8.慧,可修無常觀、無我觀、不凈觀,或《金剛經》的不生法相非法相,或修《楞嚴經》二十五圓通種的慧觀方法,或思考觀察“什么是我的心?”,或參話頭“走路的是誰?念佛的是誰?”。
*
9.戒定慧三者相輔相成,水漲船高。大乘修行者則在達到一定果位后(如初地之后)要兼顧普度眾生。隨著戒定慧的步步深入,最終在定慧達到頂峰時,獲證終極道果(解脫道或菩薩道的終極道果)。
*
~~本文僅供讀者參考
【五十二位】
此乃明菩薩修行的階位,諸經論所說不一,自古廣為大乘諸家所采用的,其名數(shù)為: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護法心、戒心、愿心。二、十心住,即發(fā)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貴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頂心住。三、十行心,即歡喜心行、饒益心行、無嗔恨心行、無盡心行、離癡亂心行、善現(xiàn)心行、無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實心行。四、十回向心,即救護一切眾生離相回向心、不壞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處回向心、無盡功德藏回向心、隨順平等善根回向心、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無縛解脫回向心、法界無量回向心。五、十地心,即四無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勝心、現(xiàn)前心、無生心、不思議心、慧光心、受位心。第四十一地之心稱為入法界心,即為等覺。第四十二地之心稱為寂滅心,即為妙覺。此中,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與妙覺,依次配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圣種性、等覺性、妙覺性等。見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七,《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十二,《華嚴經探玄記》卷五。
修行次第
p0902
瑜伽九十二卷八頁云:又諸苾芻、守護諸根,有慚有愧。由是因緣,恥于惡行,修習妙行。修妙行故;無有變悔。無變悔故;發(fā)生歡喜。此為先故;心得正定。心正定故;能見如實。見如實故;明及解脫,皆悉圓滿。當知是名修行次第。
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編)】
《楞嚴經》有云:。一者。修習。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進。違其現(xiàn)業(yè)。
但宗咯巴大師是非常特殊的人物對雪域也就是藏地佛教的復興有重要作用,在藏特別對初學來說如何由下士道,到中士道,到上士道這些次第是非常清楚。是一
第行的意思是什么
古代家族內部的排行次第不僅體現(xiàn)了家族成員之間的親疏關系,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秩序和倫理觀念。通過這種排行方式,家族成員能夠更好地理解彼此的位置和關系,從而維護家族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猶行第不僅是一種簡單的排序方式,更是古代家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xiàn)代社會中,雖然這種排行方式已經不再普遍使用,...
星云大師《學佛的次第》
佛法是歷久彌新,萬古不變的真理,經得起時空的考驗,我們可以從信、解、行、證四個次第來實踐佛法。 貳:信 一、信的意義 信,指對某一種宗教能專注不疑而生起崇仰的真誠心理狀態(tài),也就是信仰的意思。佛經中常以各種譬喻來說明信仰的重要性,歸納如下: 1.信仰如手:我們進入了寶山,如果沒有雙手,就無法挖取寶物...
十二頭陀行的而十二頭陀是
⑴常行乞食︰又單稱乞食。謂離諸貪求,不受他請,常行乞食,得食無好惡之念,不得亦不生嫌恨之心。⑵次第乞食︰謂不擇家之貧富,次第行步乞食。⑶受一食法︰又稱一坐食或一受食。謂日僅受一食。蓋數(shù)食有妨一心修道。⑷節(jié)量食︰又稱一揣食、不過食。謂于一食中節(jié)其量。蓋恣意飲啖,腹...
4.3 學佛的次第
④法隨法行:就是與法相應,身心都已經在法上, 身心的展現(xiàn)都住在法上。①如何修人天善法:親近善知識、親近善友, 把人做好 。在這個過程中 ,同樣是運用四預流支的次第來修習。《論語》《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等》教人向善向好的文章就是善知識。②如何修到聲聞緣覺 親近善知識(就是專門講...
密宗次第
”這就是說,不管是無上父續(xù)、無上母續(xù),還是無二續(xù),都要先修有相瑜伽,再修無相瑜伽,這是大次第中的小次第。還有根據(jù)行人的根器不同,有頓修和漸修。總之,寧瑪派把整個佛教劃分為9個方面,稱為“九乘”,這“九乘”猶如9級臺階,是行人登上佛法之頂?shù)奶葑樱菍W修大小乘顯密教法的次第...
佛教中的“信解行證”是什么?
佛教中的“信解行證”,清涼大師在華嚴經上所講的,他把學佛分為四個階段,是學佛的一個次第。1、信。古人說:“信為道元功德母”,信是道的源頭,能生功德,沒有信就什么都沒得談了。佛教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么叫“無緣”?不一定是聽聞不到佛法,而是他雖然能聽聞到佛法,但是...
第行的意思第行的意思是什么
第行的詞語解釋是:1.猶行第。家族內同輩人的排行次第。第行的詞語解釋是:1.猶行第。家族內同輩人的排行次第。結構是:第(上下結構)行(左右結構)。注音是:ㄉ一_ㄒ一ㄥ_。拼音是:dìháng。第行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⒈猶行...
健行穩(wěn)重無次第什么意思?
這個意思就是說走路的時候腳步很穩(wěn)很穩(wěn),但是呢沒有檔次,沒有那個順序,雖然是很穩(wěn),但是很亂很亂很亂的腳步,這就是需要一個人呢,就好像是那個中風的人走路一樣,雖然家破很穩(wěn)但是很凌亂。
格魯派密乘實修次第
未灌頂者不得接觸密法,更不可隨意修習。凈業(yè)、設壇、儀軌等事務,廣論中均詳細規(guī)定。灌頂后,須受三昧耶戒和別解脫律儀,必須嚴格守護,若不持戒,連人天善趣也無法得到,更別說成佛了。接著,須深入研讀密教教理,密教的經典分為續(xù)部,即作、行、瑜伽、無上瑜伽四部。四部的道次第首先講事部,...
什么是行于布施?
行于就是去做。布施,梵語:Dana,又稱為檀那、布施度。意思是以福利施與人,以施與財物為本意。但是布施不只是局限于財物。菩薩心行,第一就是實踐“給予”的美德。布施的內涵,佛經分為財布施、法布施及無畏布施,是由淺入深的次第。布施給寺廟、僧侶,也常稱為種福田,意思是為來世累積福德。布...
相關評說: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不了解語言環(huán)境啊. 不過,佛法的修行是不能僭越的,必定是從低到高一步一步的,哪怕是有的法門修行迅速,象坐電梯一樣,也會遵循這個規(guī)律的.所以,對于修行階段性成果來講,有次第差別.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南傳上座部佛法的修行次第是戒定慧,在戒的基礎上修定,在定的基礎上修慧,以此達到解脫. 我們日常說到的禪修,實際上指的是定、慧的階段. 其中定--------40種禪定方法-----四十種止業(yè)處,即是:十遍、十不凈、十隨念、四梵住、四無色...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檢驗修行成果,很簡單,就是看看自己對人對事的時候,貪、嗔、癡、疑、慢是否減弱?看一個人修行的水平高低,這也是最好的標準. 如果說,貪、嗔、癡、疑、慢,我們掂量還有難度.還有一個更容易檢驗的標準——看看我們殺、盜、淫、妄、酒是否減弱或杜絕. 以上說的兩點,任何一個修行人,都可以拿來檢驗自己的修行水準.從小乘佛教的修行次第來說,這就是斷“見思惑”的功夫.斷見思惑根據(jù)斷的多少,分別證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證入這四種果位的圣者,才勉強可以說修行過了一大關(后面還有菩薩的幾十個等級的果位,更需努力).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師兄!首先要從佛的教導入手,了解佛法的一些基礎和核心.這些方面的內容有如下幾點:四念處:觀身不凈,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是實修非常實用的一個方法,如果能在時時刻刻以此四念處觀照,則進步神速!八正道:正見、...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密宗所有的修法可以歸納為兩條路,一是生起次第,二是圓滿次第.下面分別對其進行簡略說明:1、生起次第修生起次第時,一般要觀想本尊像以及佛的壇城,這有什麼作用呢?凡夫因為被無明所遮蔽,所見所及全都是不清凈的現(xiàn)象.通過密...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答案] 當代社會有多種思潮,光是自稱左派的就如恒河沙數(shù),如何辨別這些思想的真?zhèn)?確實需要火眼金睛.筆者認為,可稱為左派... 筆者在這里提供一個思路:學習佛陀,以戒為師,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 佛教的修行次第是“戒、定、慧”.“戒”就是利用...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修行要有次第,像《大圓滿前行》里講的:先修“人身難得”,知道了人身很難得,你就會珍惜它,不能用它造惡,而愿意行善;之后修“壽命無常”,修的時候你會有種緊迫感:現(xiàn)在自己雖然年輕,但年輕很快就消失了,人終歸一死,死期又...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阿彌陀佛.部派時期迦濕彌羅的毗婆沙師所集成的《大毗婆沙論》中,亦有收集四無量的修習方法與次第,縱然其對原始四無量之內涵,取舍有些不同,但貴在它有很明確的次...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想必樓主傾向佛學,學佛的實質,要落實在修行上,因此我們首先必須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yè)之增益與離避.也就是增益善緣,種善因,結善果;離避惡所緣,離惡因,避惡果.但修行二字頗為廣義,首先認識到底修什么...
東坡區(qū)特殊: ______ 【九乘】 西藏佛教寧瑪派主要教義之一,指修學的次第.即(1)聲聞乘,(2)緣覺乘,(3)菩薩乘,(4)作密,(5)行密,(6)瑜伽密,(7)大瑜伽密,(8)無比瑜伽密,(9)無上瑜伽密. 此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