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佛教的還有一些疑問 關于佛教的一些疑問
《易經(jīng)》有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不測之謂神.
《內經(jīng)》有云"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圣.
《老子》有云"以道蒞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上面這三句話就說明了鬼神為何物。
引用一部小說里的原話解釋,我非常喜歡的一部著作“靈山”!如下:
神這個字。有多解多義,既可以是形容詞也可以是名詞,當作形容詞時,指地是陰陽莫測。所謂陰陽,是個非常玄妙的概念。也是萬物內在的對立依存關系,如晝夜、剛柔、男女、起滅、生死。當它做名詞又是鬼神連用時,是什么概念呢?首先還要談鬼。
人死為鬼,鬼亦稱之為“歸”,歸宿之意。一個人死了,但關于他地一切信息并沒有完全消失,諸如他留下的言論、著作,生前所作所為的影響,人們對他的印象以及喜惡恐懼等感情還在。無論別人對他是贊賞還是誤解,懷念還是懷恨。此人的一生已經(jīng)結束了,可以蓋棺定論再沒有變化。但他留下地一切信息,生者還可以感應,“鬼”因感應而生!
鬼是生者對逝者的感應,是因人而現(xiàn),所以有時候兩個人在一起,甲說我見著某某的鬼魂了。乙說我根本沒看見,這完全正常。因為乙沒有感應。某某的鬼魂對他來說是不存在的。
人的身體來源于父母所授一點精血,受天地間五谷之氣長成,人死之后,精血生機耗盡,形骸散于天地間重入輪回。但是此人一生已定。因此“鬼”是不再變化的。所以在陰陽不測之間。還有一種情況很特殊,那就是這個人天年未盡、生機未絕或魂魄未消而亡。其“鬼”能自感成靈,還能借他人的感應之力修行,擁有影響外物的法力。這種自感成靈的鬼,就稱之為陰神,明崇儼所役地鬼神,就是這種陰神。
如此說來,“鬼神”與“神仙”中的“神”概念不同,前者是名詞,后者大多是形容詞,用“神”來形容“仙”超脫生死輪回之外。
神做為名詞還有一個意思,也是感應成靈,不僅是陰神自感而是與外物相感得神通法力。比如修行成靈能感應一片山川之力,稱為土地神、山神等等,還有修行成靈能感應物類之力,比如花神。這一類“神”稱為“祗神”。祗神指的就是道場地位了,比如山神的道場就是那么一座山,這也不完全固定,祗神也可能失去道場成為游蕩妖靈。
祗神的地位可高可低,那要看他感應外物之力的大小。有一類祗神是最重要的,它受掌管日月山河地帝君冊封而成,擁有很尊崇的道場地位,并受香火膜拜,可借道場靈氣與膜拜者地心愿力修行得大法力。這一類祗神就是“神靈”了,但不論是普通的祗神還是高高在上的神靈,都不可能是人,就算是人也不可能是活人。
還有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況,那就是所謂的“神靈”本身根本是不存在地,只因敬神者地感應而生,這種情況就和上面談的“鬼”差不多了。
“神”做為名詞如果形而上之,還有一個廣義地,大家最熟悉的概念。比如佛祖啊、太上老君啊、仙人啊、菩薩啊、甚至真主啊、上帝啊,都稱之為神。這一類神的概念,就是“功德顯圣之神”。功德顯圣之神地位是無以倫比的,其神圣是不可侵犯與褻瀆的,是受到世人尊敬與崇拜的,與剛才所談的那些“神”的概念是兩回事。
天下人只要心存正念,所行與道無虧,那么鬼神也不會作祟,不是鬼神不作祟,而是世間與鬼神無傷,也就不必特意去談論。引用《老子》那一句:“以道蒞臨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說完了鬼神在說人與精怪 知我通靈者,能獨全其身,世世繁衍者,為眾生。
眾生于蒙昧中忽然知我為何物,如夢初醒而思求變,可謂通靈。
通靈則可修行,修行有成則可化形,于是成妖成怪成精成靈,稱謂不同而已,或居于山野潛修,或混跡于人間。
人為萬物之靈,爐鼎獨具養(yǎng)生之全形,氣血經(jīng)絡與天數(shù)循環(huán)相合,故妖物修行有成多化人形。
人間萬象繁華,修行之道隱含其中,更見歷代圣賢大道傳承,為眾生中獨有,故混跡人間在世修行。
修行所求非感應神通,而是修語、身、意,斷貪、嗔、癡,了脫生死覺悟。修行境界越高,我是、我能、我慢越少!
無量光無形無相,在江湖便為草莽,無有孰高孰低,然而只為草莽便不得超脫江湖。
問:“你有形有相否?”
答:“有。”
問:“我有形有相否?”
答:“有。”
若談無我無形無相之境,自然高深,但以此訶問他人有我有形有相,是犯口業(yè)之戒,修佛者怎能嘆他人為何不是佛陀?
只要入世間顯形,便是有我,哪怕無量光也一般,世間仁人志士、功臣良將、忠勇節(jié)烈之行,皆發(fā)自證我之心。
在輪回外可以看得更超脫,但入人世間不能說他們做錯,更不能笑他人之行。有形有相可以是“人”是“豬”是“螞蟻”是“草木”,凡是肉眼所見皆是有形有相!
有形有相則有我,有我方可修,有修則有行,有行方可證,證我方可忘我。不虛言是否超脫,在人世間只證所行是否應當!
根據(jù)你的問題,我想問您,您沒有沒有發(fā)覺只有咱們信中國鬼神的人才看到黑白無常(我的意思不是每個人都看到),而其他宗教的人,就算是中國人也看不到黑白無常和閻羅王,比如基督教徒,清真教徒,興都教徒,天主教徒,正信的佛教徒。是不是很奇怪呢?這里我要說的是,當我們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話,我們的腦子里已經(jīng)深深的相信了有黑白無常和閻羅王這回事,這回事也因為相信而深深的刻印在我們的潛意識里。到了某個階段,這回事就顯現(xiàn)出來了。我也看過臺灣的一個靈異節(jié)目,當事人還可以告訴主持人那‘東西’就在她旁邊。當事人還有說有笑,一點都不怕。以佛法方面來看,這些‘東西’都是一些還沒遇到緣可以去投胎轉世的‘人’,而這些‘人’會很多。審判不審判就是要看你的業(yè)障有多深,要時間給以審判。多行善的人就會很快遇到一個好的緣,很快就轉世了。作惡多端的人就需要很長的時間遇到緣去投胎轉世,會成為人還是成為動物就看那個‘人’的宿業(yè)了。給你幾個問題思考。為什么有些人生在富貴家庭?為什么有些人一生潦倒?為什么有些人才來到這個世界就沒有了手或腳?為什么一些人來到這世界就兔唇?為什么一些人來到這世界沒多久就走了,病的,車禍的,意外的種種?是閻王爺搞的嗎?閻王爺只搞中國人嗎?那英國人呢?法國人呢?是不是也有英國閻王爺?也有法國閻王爺呢?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聽到的,嚇到的,長大了我們上學了,學習了很多才知道,那都是大人嚇唬我們的。我們把這個嚇唬的包袱放下之后,閻王爺,黑白無常也沒有了。接下來接受了正信的佛法,慢慢的就了解了什么是業(yè)障,什么是善惡,什么的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生命就慢慢好起來,生活也慢慢好起來,健康也慢慢好起來,命運也跟著好了,碰到的也都是好人。也希望你不要去看那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也不要相信那些靈異的東西,把自己的生命境涯提高,您就不會被這些‘東西’左右你的思維了。您也就再也看不到了。
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寺出土了:
釋迦牟尼佛的舍利。
舍利的真實化學成分,至今無人能夠測定。
然而,舍利 又是真實的物質存在。
所以,佛教 既不是唯心論,也不是唯物論。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
麟德元年春正月朔一日翻經(jīng)大德及玉華寺眾。殷勤啟請翻大寶積經(jīng)。法師見眾情專至俯仰。翻數(shù)行訖便攝梵本停住告眾曰。此經(jīng)部軸與大般若同。玄奘自量氣力不復辦此。死期已至勢非賒遠。今欲往蘭芝等谷禮拜辭俱胝佛像。于是與門人同出。僧眾相顧莫不澘然。禮訖還寺。專精行道。遂絕翻譯。至八日有弟子高昌僧玄覺。夢見有一浮圖端嚴高大忽然崩倒。見已驚起告法師。法師曰。非汝身事。此是吾滅謝之征。至九日暮間。于房后度渠。腳跌倒脛上有少許皮破。因即寢疾。氣候漸微 。至十六日如從夢覺口云。吾眼前有白蓮華大于槃。鮮凈可愛。十七日。又夢見百千人形容偉大俱著錦衣。將諸綺繡及妙花珍寶裝法師所臥房宇。以次裝嚴遍翻經(jīng)院內外。爰至院后山嶺林木。悉豎幡幢。眾彩間錯并奏音樂。門外又見無數(shù)寶輿輿中香食美果色類百千。并非人中之物。各各擎來供養(yǎng)于法師。法師辭曰。如此珍味證神通者。方堪得食。玄奘未階此位。何敢輒受。雖此推辭而進食不止。侍人謦欬遂爾開目。因向寺主慧德具說前事。法師又云。玄奘一生以來所修福慧。準斯相貌欲似功不唐捐。信如佛教因果并不虛也。遂 命嘉尚法師。具錄所翻經(jīng)論。合七十四部。總一千三百三十八卷。又錄造俱胝畫像彌勒像。各一千幀。又造塑像十俱胝。又抄寫能斷般若藥師六門陀羅尼等經(jīng)各一十部。供養(yǎng)悲敬 二田各萬余人。燒百千燈贖數(shù)萬生。錄訖令嘉尚宣讀。聞已合掌喜慶。又告門人曰。吾無常期至。意欲舍墮。宜命有緣總集。于是罄舍衣資更令造像。并請僧行道。至二十三日設齋嚫施。其日又命塑工宋法智。于嘉壽殿豎菩提像骨已。因從寺眾及翻經(jīng)大德并門徒等乞歡喜辭別云。玄奘此毒身深可厭患。所作事畢無宜久住。愿以所修福慧回施有情。共諸有情同生睹史多天彌勒內眷屬中。奉事慈尊。佛下生時。亦愿隨下廣作佛事。乃至無上菩提。辭訖因默正念。時復口中誦。色蘊不可得。受想行識亦不可得。眼界不可得。乃至意界亦不可得。眼識界不可得。乃至意識界亦不可得。無明不可得。乃至老死亦不可得。乃至菩提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復口說偈教傍人云。南無彌勒如來應正等覺。愿與含識速奉慈顏。南無彌勒如來所居內眾。愿舍命已必生其中。時寺主慧德。又夢見有千軀金像從東方來下入翻經(jīng)院香花滿空。至二月四日夜半。瞻病僧明藏禪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一白蓮華。如小車輪花有三重。葉長尺余。光凈可愛。將至法師前。擎花人云。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yè)因今小疾并得消除。應生欣慶。法師顧視合掌良久。遂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髀上。舒足重壘右脅而臥。迄至命終竟不回轉。不飲不食至五日夜半。弟子光等問。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法師報云。得生。言訖喘息漸微。少間神逝。侍人不覺屬纊方知。從足向上漸冷最后頂暖。顏色赤白怡悅勝常。過七七日竟無改變。亦無異氣自非定慧莊嚴戒香資被。孰能致此。又慈恩寺僧明慧。業(yè)行精苦。初中后夜念誦經(jīng)行無時懈廢。于法師亡夜。夜半后旋繞佛堂行道。見北方有白虹四道。從北亙南貫井宿直至慈恩塔院。皎潔分明。心怪所以。即念往昔如來滅度有白虹十二道。從西方直貫太 微。于是大圣遷化。今有此相。將非玉華法師有無常事耶。天曉向眾說其所見。眾咸怪之。至九日旦無常事果達于京師符虹現(xiàn)之象。聞者嗟其感異。
*佛教所說的業(yè)火包含善業(yè)和惡業(yè)嗎?
不是,佛教所說的業(yè)包括,善業(yè)、惡業(yè)和無計業(yè)。
*轉世,記憶不在。那是不是,轉世修佛,人人修佛才可以到達極樂?
轉世,記憶還是存在的。只是人道眾生顛倒妄想太多,障礙住了。天道眾生,甚至鬼道眾生都會幾世、十幾世之前的事。所謂轉世也就是在六道中輪回。六道之中都有佛菩薩化現(xiàn),度諸眾生,只要想得度,發(fā)心修佛,求生凈土,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
*極樂是另外一個空間,還是人人成佛的空間?即本時空人人修佛共同達到極樂?
如果眾生,發(fā)心修行佛法,念佛求生極樂,極樂凈土當處即是。如同看電視換臺,電視機沒動,節(jié)目卻變了。心凈則國土凈,心穢則國土穢。大家修佛是修清凈心,心凈了,凈土即現(xiàn)前;如果繼續(xù)搞貪嗔癡,這是染法,就只能在這個穢土,煩惱痛苦了。
惡業(yè)必須消除,但是不消除善業(yè)那只能入天道,無法入極樂,是這樣的嗎?
入天道不是惡業(yè)消除了,只是當前的善業(yè)很大,隨善業(yè)投生天道,等天福享盡,再隨其惡業(yè)墮入惡道,這就是六道輪回。
眾生往生極樂世界是帶業(yè)往生,不論善惡業(yè),只要大家發(fā)菩提心,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極樂,就會蒙佛接引,帶業(yè)往生極樂世界。
要想詳細了解凈土法門,一定要多多參學《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答案都在經(jīng)里。
本來就沒有特定的神來主宰個人的生死。所謂審判。那也是自己業(yè)力感召。
比如說你念佛往生。那是沒有中陰的。
所以所謂的中陰也是業(yè)力感召。皆是虛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jīng)》(節(jié)選)
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贊嘆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關于佛教的一些疑問
8.佛說輪回,是每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第一念負責。第一念是對的,其他則與你無關。 這個世界你認為是對的,別人可能就認為是錯的,你又如何裁定呢?法院的裁定就是對的嗎?9.聽說佛教以前是讓吃肉的,這個沒有錯。佛說的是吃三凈肉,所謂不吃肉是為了對幫助個人的修煉。信不信佛...
關于佛教的一些疑問
9、佛教以前是可以吃肉的(三凈肉:不見殺,不聞殺,不專為已殺),現(xiàn)在南傳佛教(部份東南亞地區(qū))和藏傳佛教都還可以吃肉。8、打個比方來說這個問題,投胎轉世,就象人搬了家住一樣,房子的款式(轉世后可能男女,膚色,高矮胖瘦都不一樣哦)雖然不同了,可住在里面的主人還是沒變,他有著同樣的...
關于佛教的一些矛盾疑問
1.佛經(jīng)是講精神世界的,不要用物質的角度看。眾生指的是精神世界的種種思想念頭的眾多生滅形象。不是指的物質世界的你我他。眾生平等指的是這樣變化無常的思想境界都是由不變的自性而生,根源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區(qū)別。比如大海的種種的波浪都是海水形成的,除了樣子不一樣,本質是相同的,所以說...
關于佛教的一個疑問
1. 佛法善于利用時機和方式來引導不同根性的人走向正道。對于那些沉迷于世俗欲望而不知的人,告訴他們行善積德,能夠引領他們步入佛門。正如《維摩詰經(jīng)》所言:“先以欲勾牽,后令入佛智”。2. 以佛陀度化難陀的故事為例,我們可以理解這一點。難陀非常寵愛他的妻子孫陀羅,兩人形影不離。為了引導難...
關于佛教的一些疑問,請專業(yè)人士解答,大家探討……
佛教居士: 還是要遠離誘惑~俗事不能管太多~(把家人照顧好之后)~ 一有時間就多讀經(jīng)’打坐…(2)入世的宗教:要多磨鍊自己~(從中悟道)~不逃避迎面而來的問題~~(但是不可人為的找苦吃)...比如:主動的要求幫忙做家事~并不算是人為的找苦吃..(符合宇宙的"善")...(有些法門 可以 一世成佛)......
我也有佛教疑問
暗冥感暗冥應的意思,就是過去世中曾經(jīng)修行過竭盡誠敬之心禮拜、持念、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的行持,今生雖然沒有修習,由于過去世竭盡誠敬之心禮拜、持念、供養(yǎng)觀世音菩薩的善根,得以承蒙菩薩加持保護,不知不覺中,禍亂消除福報降臨,以及獲得業(yè)障消除等等利益;暗冥感明顯應的意思,就是過去世中曾經(jīng)種植...
關于信仰佛教的疑問
第一個問題:佛教里“香、花、水”等的供養(yǎng),都是用來表法的。都有一定的意義在里面。燒香是代表要熏修戒、定、慧,是讓人聞到香味能對佛的教導生起信心的。一般燒3根香,有供養(yǎng)佛、法、僧三寶的意思在里面。而《爐香贊》就說:“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一樓說的對,可以...
佛教疑問
1、佛教中的佛像為何華麗而不是簡樸。你是看見城里的寺院或者看見一些有名望的寺院,如果去一些沒有什么人氣的寺院就看不到這些。這是和寺院的經(jīng)濟有關系。在有就是莊嚴的佛像、殿堂能讓人肅靜、起信。因為佛教講八萬四千法門,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來引導,從而進入佛門。這也是其中一種途徑。2、...
關于佛教的七個疑問
5,〖天眼〗:加行道以上都具有,其因是行持有漏善法,或修持禪定等六度。天眼能照見十方眾生的前生后世、投生何處等,對自他一切眾生,包括地獄、餓鬼的前后世是什么,全部能夠一一現(xiàn)見。現(xiàn)在的瑜伽士、空行母,有些真正有天眼,有些只有與天眼相似的神通。《智者入門》的說法與此稍有不同,論云:...
信佛的人或佛教進來,我有幾個問題要問!!!,
看了朋友的問題,發(fā)現(xiàn)朋友是看過很多佛教故事和事理的人。很有緣分。有疑問,能解,能行,才有體會。破疑開悟,是前期一定會經(jīng)歷的。1.我們得一人身有多不容易,朋友仔細了解一下(三惡道)就明白了。2.再說六道輪回,不是我們普遍認識的那個定律,朋友若暫時不能理解,可以先按自己理解。但是這都是...
相關評說:
吉縣慣性: ______ 先回答你第一個問題, 佛菩薩是沒有辦法安排任何人的,安排自己的永遠都是你自己, 一是要看你的愿力,看你是如何發(fā)愿,另外就是看你的業(yè)力. 假如一個人不行善積德,破戒等等,這樣的人是要下三惡道的, 但是這個人若是行善,守戒的...
吉縣慣性: ______ 所有人斷情欲絕后代,你所說的是一種假設,沒法成就的假設. 六道輪回是一個永恒的運作系統(tǒng).佛祖因為看到無數(shù)眾生在六道輪回所受的苦,才傳授能夠達到不再輪回的修煉方法.所有人都能成佛,只是一種終極理想. 這方法對佛教而言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對我們世人來說是唯心的,斷了欲就等于離開了苦海.
吉縣慣性: ______ “因果輪回,種善因方得善果”人生在世喜怒得失都是要靠努力的;擁有先天的聰穎是你福,沒有后天的努力也會毫無所獲…
吉縣慣性: ______ 1、佛教講的神通有六種: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佛和菩薩的神通當然是不一樣的,區(qū)別就在漏盡通,其他一樣.佛陀是完全地斷盡了煩惱,證得阿羅漢圣果,可隨時入般涅槃,所以擁有漏盡通;菩薩是覺有情眾...
吉縣慣性: ______ 1燒香 求神拜佛 老人吃齋 祈福的手勢,動作 抽簽 首飾中的佛頭和觀音 音樂中的大悲咒等 放鞭炮 還有,珠寶開光 2文殊院位于成都市西北角,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 雞足山屹立在滇西的賓川、大理、鄧川、永勝、鶴慶等縣的交界處. 天津最著...
吉縣慣性: ______ 所謂地獄并非他造,一切皆因自造業(yè),按照李居明大師書里面的說法,身體五行分崩離析,那就是地獄的感受了
吉縣慣性: ______ 從一個人的言語上很難判斷一個是否信佛!有的人滿口佛說,但其實只是說說而已;而且信佛的人通常不會總把佛說掛在嘴邊!信佛的人只有遇到同是信佛的人時才會說很多的佛法的話題!即使有時與不信佛的人說一些佛法的話,通常也是如常人一樣的言語,只是把佛法的道理融于世間言語中,而不是有什特別的讓人難解的說法!所以,除非你也是學佛之人,且于佛法很有了解,才能夠知道一個人說的話是不是佛法!否則就不要想了!
吉縣慣性: ______ 朋友你好,對于您提出的問題是要辯證的看待.眾生平等是大徹大悟的佛從自性本性中流露出來的.佛教是教導眾生向善,獲得人生價值.食宿一來身體健康,二來培養(yǎng)我們的慈悲心,第三可以不與眾生結怨造業(yè).當然有很多人還是會照常吃肉...
吉縣慣性: ______ 你提出的這個疑問,表明在這方面有疑惑, 佛法,講的專心修行與所謂夾雜,并不矛盾, 原由是:因材施教, 對初學的人講:需要一門深入. 對入門的人講:博覽,開闊眼界,做到觸類旁通. 這要根據(jù)每個人的根性,循序漸進的學習.
吉縣慣性: ______ 1、因為佛說有極樂世界,基督說有天國,你不信就沒有你的份了.2、罪=罪業(yè),因為有業(yè),所以來了.業(yè)是前世自己造的,不是誰定的.3、佛說懺悔就是說要 先懺悔在改正,光懺悔不改正是無用的.4、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是對我們人而說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