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官位等級
2. 地方官職,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
3. 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zhèn),設節(jié)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記等。宋代州官稱知州,縣官稱知縣。明清改州為府,稱知府。
4. 漢代也設州,天下分十三個州,基本上是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去刺探情況,稱刺史。唐代全國分二十二個道,也稱監(jiān)察區(qū),中央派官員前往巡視,稱黜陟使。
5. 宋代全國分二十幾個路,路中設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務。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明代改稱承宣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稱為“省”。
6.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
7. 丞相是封建官僚機構中的最高官職,是秉承君主旨意綜理全國政務的人。有時稱相國,常與宰相通稱,簡稱“相”。
8. 官名。中國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tǒng)。丞相制度 起源于戰(zhàn)國。秦從武王開始,設左、右丞相,但有時也設相邦,魏冉、呂不韋等都曾居此職。
9. 太師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后多為大官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如宋代趙普、文彥博等曾被加太師銜。
10. 其二,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太師是太子太師的簡稱,后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古代地方官位等級
1. 古代官位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情況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2. 地方官職,秦漢主要行政區(qū)是郡,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3. 唐代在一些軍事重鎮(zhèn),設節(jié)度使,屬官有行軍司馬、參謀、掌書...
古代地方官職名稱和品級
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中央官職如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負責行政事務,太尉負責軍事,御史大夫則負責監(jiān)察。地方官職方面,郡的長官秦稱郡守,漢稱太守。隋唐時期,主要行政區(qū)劃為州,州官稱刺史,下設長史和司馬等屬官。古代官位的等級劃分非常細致,從皇帝到最低級別的...
古代職位等級及封號
古代官位等級 古代官位等級即古代官職,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員的職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大體可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中央官職: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jiān)察和秘書工作。地方官職:州官稱刺史,屬官有長史、司馬等。
古代官位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地方官職:大行政區(qū)稱為郡、州或省,長官分別稱為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撫。基層政權稱為縣,縣官稱為縣令或知縣,而介于大行政區(qū)和縣之間的中級行政單位(或府),長官稱為知州(知府)。爵位: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族和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世的爵位名稱...
古代官位等級排序是什么?
在古代中國的官位體系中,等級排序極為嚴格,體現(xiàn)了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以下為官職等級的簡要列表:1.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官如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2.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官如將軍、都統(tǒng)、提督)。3. ...
古代地方官位等級是什么?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tǒng),總兵。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nèi)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
古代官位等級的細致劃分?
地方官職:大政區(qū)稱郡、州或稱省,長官分別稱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撫。 基層政權稱縣,縣官稱縣令或知縣,間乎大政區(qū)和縣之間高州(或府),長官稱知州(知府)。 【爵】即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如五代有史弘肇為鄭...
古代所有官職
1,太守。戰(zhàn)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于現(xiàn)在的省轄市市長。2,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于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qū)司令員。3,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于北京市市長。4,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
古代官員等級是怎么排列的,我只知道皇上下面是宰相,再往下就不知道了...
1簡介 ? 中央官職 ? 地方官職 2爵 3丞相 4太師 5太傅 6少保 7尚書 8學士 9上卿 10大將軍 11參知政事 12軍機大臣 13軍機章京 14御史 15樞密使 16左徒 17太尉 18上大夫 19大夫 20士大夫 21太史 22長史 23侍郎 24侍中 25郎中 26參軍 27令尹 28尹 29都尉 30冏卿 31司馬 32...
求古代地方官職名,品級大小。
內(nèi)閣大學士(四殿二閣六位大學士,分為首輔、次輔、群輔三個等級)清朝 內(nèi)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為首稱“領班”)、內(nèi)閣總理大臣 中國古代地方官職名目變化表 我們可以先總結一下,中國古代的行政區(qū)劃比較有規(guī)律的幾個現(xiàn)象:1、基層的縣一直非常穩(wěn)定,變化不大。2、第一級行政區(qū)往往由監(jiān)察區(qū)演變而來...
相關評說:
普安縣凸面: ______ 尹 史 卿 宰 尉 令 丞 卿士 太史 左史 右史 司徒 司馬 司空 司寇 職方 太師 太傅 大保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宰 少宰 六卿 封人 工正 相國 庶長 令尹 柱國 公主 駙馬 三公 丞相 宰相 ...
普安縣凸面: ______ 我國封建官職主要經(jīng)歷了三次大的變革,第一秦始皇的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自... 設立鴻臚寺以及通政司,管理祭祀以及詔命的上傳下達. 地方上設立十八行省,,后...
普安縣凸面: ______ 商王廷設有百官,輔佐商王治理國家.百官之中可分為政務官、宗教官和事務官三類... 此外,又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因此,元代的中書省職權極重. ...
普安縣凸面: ______ 一.漢朝: 一品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二品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 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長官布政使(從二品).地方各衛(wèi)的指揮使也是三品官,千戶所的千...
普安縣凸面: ______ 奉政大夫是一種古代官名,屬于正五品文職官,主管地方行政事務.在明清時期,奉政大夫通常由五品官員擔任,主管地方行政事務. ...
普安縣凸面: ______ 大清朝官員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nèi)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于從九品.
普安縣凸面: ______ 古代,表示官階尊卑的標準單位曾經(jīng)有兩個.秦漢時期的標準單位是"石",包括"二千石"、"千石"、"四百石"等若干等級,數(shù)字大的,官階級別也高.隋唐以后,官階單位改成了"品",有"一品"、"二品"直至"九品"若干級別,以數(shù)字少的為尊.由"石"到"品"的轉化,則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完成的.
普安縣凸面: ______ 中國古代等級制度稱為“九流”. “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是: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nóng)、工、商. “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道、僧. “下九流”是:師爺、衙差、升秤(秤手)
普安縣凸面: ______ 你沒有具體說明那個朝代,但君主制的古代官職多數(shù)大同小異.多數(shù)為1-9品,其中7-9品為現(xiàn)在的縣鄉(xiāng)處科級,5-7品為地市廳局級,而后3、4品為現(xiàn)在的副部或正部級,2品為現(xiàn)在的正部或副國級,1品則為現(xiàn)在的副國或正國級.
普安縣凸面: ______ 武將官職從低到高,依次為: 1)校尉;2)裨將軍;3)偏將軍;4)牙門將軍;5)中郎將軍;6)司馬;7)大將軍; 君主等級 官職及數(shù)量 5~9 校尉*1 10~14 校尉*2 15~19 校尉*3 20~24 校尉*4 25~29 校尉*4 裨將軍*1 30~34 校尉*4 裨將軍*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