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誰發(fā)明的?在沒有拼音之前人們是怎么認字的吶?他是怎么說服別人用拼音的哪? 拼音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么認字的?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lǐng)域。”根據(jù)這套規(guī)范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現(xiàn)代標準漢語拉丁轉(zhuǎn)寫標準。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過的漢語拼音方案,被用來拼寫中文。撰寫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話讀法記錄其讀音。”
漢語拼音方案由委員會研究制定,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
拼音不是誰發(fā)明的,拼音是由漢字的口音用英文來組合的,這叫英語式中文。在韓國你打拼音他們是看得懂的哦
西方的傳教士最早開始編創(chuàng)中文的拼音系統(tǒng)。經(jīng)過多年的完善和演化,1957年11月由國務(wù)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通過,并于次年2月,由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推行。最后簽字者是周恩來總理.這就是現(xiàn)在的“漢語拼音方案”。
沒有拼音之前,人們很多象形文字以及后來的私塾學(xué)堂等,都是老師言傳身教學(xué)習的。任何一種語言都有個發(fā)音標準,哪怕是方言也有特別的語調(diào)和發(fā)音,所以在標準化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拼音和音標。同樣的字詞有不同的讀音,表達不同的含義,同樣的讀音卻有很多不同的字詞,所以學(xué)習拼音要比學(xué)習那么多單獨的字詞容易的多,這樣的話,相對比而言,拼音的學(xué)習更加簡單易學(xué),是學(xué)習一門語言的基礎(chǔ)。也就容易被人接受了
這個問題問的好,我也想知道。
拼音什么時候發(fā)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么認字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在發(fā)明拼音之前漢字注音采用的是切注發(fā)。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一個漢字的前...
拼音是誰發(fā)明的?在沒有拼音之前人們是怎么認字的吶?他是怎么說服別人用...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頒布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
在沒拼音前,古人是如何認字的?
在中國古代,由于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后產(chǎn)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于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xiàn)的尤為突出。《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
古代的時候,沒有拼音人們?nèi)绾握J字?
古人對漢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兩類:以字注字、雙拼制。1、以字注字 用一個漢字來注另一個漢字的讀音方法。比如“讀若”法:儡,相敗也,??讀若雷。(《說文解字》)比如“讀為”法:父義和(《文侯之命》),鄭玄注:“義讀為儀。”比如“直音”法:“肇”注“兆”。(《爾雅...
拼音文字是誰發(fā)明的?
拼音字母是埃及人發(fā)明的。埃及人在沒有拼音字母前,是看到什么就畫個什么來表示,因此創(chuàng)造了許多圖畫文字。為了方便書寫,他們選擇了二十幾種簡單的符號代替文字,這就是可以拼音的拉丁字母,現(xiàn)在我們用的拼音字母就是從拉丁字母發(fā)展過來的。
在漢語拼音沒有發(fā)明之前,漢字讀音是怎樣標注和傳承的?
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xué)漢字,學(xué)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元朝,蒙古統(tǒng)治者用改變了的藏文的字母來拼寫漢語等語言,叫八思巴字。雖然不是專門拼寫漢語的,但是,也算漢語拼音的一種吧。明朝,西方傳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字...
拼音是誰發(fā)明的
1.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這應(yīng)該是拼音在中國的最早出現(xiàn).2.現(xiàn)在的拼音源于近代 在中國古代,由于沒有標準的漢語拼音方案,人們在教學(xué)生字時,常使用兩個常見的字進行反...
古代人不識拼音,他們是怎么認識字的?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xué)漢字,學(xué)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
在漢語拼音沒出來前,我們是怎么學(xué)習漢字的發(fā)音的?
盧戇章(1854-1928)是我國第一個創(chuàng)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chuàng)制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diào)符號,增加聲母后還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認為,漢字“或者是當今天下之文字之至難者”,而切音...
在沒有普及漢語拼音之前,以前的中文漢字是如何注音的?
沒明白你所指的哪個以前。最原始的注音在字典中可以看到,絕對不是現(xiàn)在使用的拉丁字母注音,日本的文字跟漢字不僅很象,和我們以前的注音也很象。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同世界接軌,注音改用拉丁字母 漢字是如何注音的 很久以前,正體字時代,漢語是沒有拼音的。但是祖宗上發(fā)明了很多注音方法的,很多今天還在用,只不過很多人沒有...
相關(guān)評說:
龍江縣諧波: ______ 郭沫若
龍江縣諧波: ______ 是金尼閣發(fā)明出來的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 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xué)漢字,學(xué)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
龍江縣諧波: ______ 答案是B:1625年.漢字拼音的發(fā)明人金尼閣金尼閣,字四表,原名尼古拉·特里戈.《西儒耳目資》作于1625年, 1626年在杭州出版.詳見參考資料.
龍江縣諧波: ______ 拼音字母是埃及人發(fā)明的.他們在沒有拼音字母前,是看到什么就畫個什么來表示,因此創(chuàng)造了許多圖畫文字.為了方便書寫,他們選擇了二十幾種簡單的符號代替文字,這就是可以拼音的拉丁字母,現(xiàn)在我們用的拼音字母就是從拉丁字母發(fā)展過來的.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xué)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意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
龍江縣諧波: ______ 周有光先生,漢語拼音的發(fā)明者
龍江縣諧波: ______ 19世紀末發(fā)展起來的漢語拼音運動
龍江縣諧波: ______ 漢語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bai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du,于1955年—1957年文字zhi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dao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
龍江縣諧波: ______ 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xiàn)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她是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不是某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龍江縣諧波: ______[答案] 中國的漢語拼音是從1954年10月到1957年10月先后由吳玉章領(lǐng)導(dǎo)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郭沫若領(lǐng)導(dǎo)的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根據(jù)拉丁字母制定、修改、審定,最后在1958年2月11日由全@國@人@大審核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