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從明朝傳過去的“韓服”為什么會引起誤解?兩者有何區(qū)別?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明朝與朝鮮的歷史關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對周邊小國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力與震懾,于是,一些國家紛紛和大明建立朝貢或宗屬關系。當時的高麗就與明朝建立了宗屬關系。據史料記載,明建國之后,高麗王朝就派遣使臣出使大明,朱元璋賜其新國號“朝鮮”,自此,朝鮮半島上開啟了新的歷史階段。
明朝與朝鮮建立宗屬關系后,朝鮮該使用怎樣規(guī)格的服飾和服章典志,成為擺在大明朝禮部與皇帝面前的一個難題,難到整個洪武一朝都沒能給出答案。原因出在“李氏朝鮮”的開國君主李成桂身上。李成桂是元朝斡東千戶所千戶兼達魯花赤李子春的嫡長子。1356年,李成桂與父親幫助高麗王朝的恭愍王收復了雙城總管府,隨后歸附高麗。在高麗王朝時期,李成桂因成功抵御住元朝紅巾軍的入侵而獲得提拔。之后,李成桂的勢力不斷壯大,于1388年發(fā)動威化島回軍,掌握高麗政權,并在1392年自立為王。
朱元璋對李成桂的廢主自立有些耿耿于懷,一直不肯正式冊封李成桂為“朝鮮國王”,這樣一來,正式的賜服也就無從實現。建文帝即位后,為了拉攏朝鮮,朱允炆封其子李芳遠為“朝鮮國王”,并賜九章冕服,這是明朝對李氏朝鮮的首次賜服。
最終,在永樂時期,明朝與李氏朝鮮之間的邦交關系正式確立下來,兩國開展了長達269多年的朝貢關系與服章上的密切交融。
明朝服飾與韓服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官服和士人服裝上。在官服方面,明朝與朝鮮的穿搭層次一致,但在袖型、袍服寬度和擺的演化上有所不同。在士人服裝方面,明朝道袍的領子底端是直的,朝鮮的領子下方帶有角度;明朝道袍的袖根位置近似看成一道直線,而朝鮮道袍袖根則不是;明朝道袍的護領寬度要比朝鮮窄。
雖然朝鮮服飾的諸多款式在大體樣貌上與明代服飾相似,但制作工藝上同明代服飾有很大差異的,例如領型、側擺、接袖方式的不同,究其根源是當時的中國與朝鮮的織造能力的不同。當時的中國可以織造出幅寬75厘米以上的織物,而朝鮮僅能織造出40厘米左右的織物,二者的幅寬不同也導致了服裝款式雖外貌接近,但其內里有很多不同之處。
明朝服飾從永樂年間傳入李氏朝鮮,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滅亡。傳到朝鮮后,手工業(yè)從事者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但整體的風格受限于宗主國明朝,也就是說,在明朝滅亡之前,李氏朝鮮的服飾是趨同于明代服飾的。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清統(tǒng)治者出于統(tǒng)治需要,強推“剃發(fā)易服”政令。此后,中國的服飾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明制漢服造型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是,清朝卻沒有對李氏朝鮮的服飾加以限制,因此,明朝滅亡后,失去了制衣標準與模仿對象的朝鮮服飾徹底放棄了模仿,而是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與重鑄。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韓國人整理歷史上的首服變革時,也會說自己國家在某個時間點的風格極其紊亂,同時,也會把明朝滅亡看做一個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這些或許與明清更迭時期,韓服雖延續(xù)卻沒有得到正確引導有關。
韓服影響為何不斷擴大?這是因為明朝服飾從永樂年間傳入李氏朝鮮,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滅亡。傳到朝鮮后,手工業(yè)從事者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造,但整體的風格受限于宗主國明朝,也就是說,在明朝滅亡之前,李氏朝鮮的服飾是趨同于明代服飾的。
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清統(tǒng)治者出于統(tǒng)治需要,強推“剃發(fā)易服”政令。此后,中國的服飾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明制漢服造型逐步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是,清朝卻沒有對李氏朝鮮的服飾加以限制,因此,明朝滅亡后,失去了制衣標準與模仿對象的朝鮮服飾徹底放棄了模仿,而是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與重鑄。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承認,在古裝劇的服飾方面,國產劇的確錯漏百出,這讓觀眾對中國古代服飾產生了很多誤解。比如同樣是官服,韓劇的呈現雖不是完全正確,但基本接近;而電視劇《大明風華》里的一些服飾呈現則存在錯誤。
要想真正溯本清源,我們需要將優(yōu)秀歷史文化進行更系統(tǒng)、更有條理的科普,將歷史影視作品以更真實、更全面、更生動的面貌發(fā)揚光大。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諸多文化傳統(tǒng)爭議上占有真正的主動權。
嗡嗡作響的成語女博士費明傳中的服飾最接近明朝的服飾
因為在女醫(yī)生費明傳之前,還有一部關于宮廷女博士的韓劇女醫(yī)生。很多網友認為大長今和女醫(yī)生的服裝有太多相似之處,甚至有人質疑是抄襲韓國古裝劇:是不是越看越像韓國古裝劇?但是有網友寫了一篇科普文章:很多人認為韓服是視覺化的,因為他們先入為主。韓國曾經是明朝的藩屬國,服飾制度是明朝皇帝制定的...
為什么說電視劇《尚食》是于正版《大長今》?
隨著中韓兩國網友罵戰(zhàn)愈演愈烈,制片人于正發(fā)文回懟:這妥妥是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哪有宗主國竊取臣子國服飾的道理。劇中許凱飾演的朱瞻基戴的大帽是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有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魯荒王墓出土明代大帽文物實物為證。要知道《大長今》這部...
漢服的傳承意義
卻只有少數人知道,韓服只是明朝漢族的一種禮服,而和服也只是幾款唐朝漢服而已。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流傳出去的服飾傳承依舊,我們有著數千年文化傳承的服飾卻在時光之中漸漸沉寂。滿清入關后,下令漢族剃發(fā)易服,統(tǒng)一換上滿清服裝,至此拉開了漢服文化至今三百多年斷代的帷幕。近現代以來,西風東漸,漢服更成了一種塵封的...
為什么明朝皇帝沒一個性格正常的?
明朝是被清滅亡的,清是滿人統(tǒng)治,現在知道的一些歷史是被清修飾過的,丑化了明的一些事情,比如朱元璋的畫像是麻子臉,聽說就是清丑化而來,明是除秦以為最有骨氣的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末代皇帝崇禎當皇帝時明朝就被東林黨、魏忠賢的互斗弄的亂七八糟,當皇帝是太遲了,如果他早生幾代,...
漢朝有漢服,唐朝有唐裝,明朝有沒得自己獨有的服裝?
漢服是一個大概念,就是漢人的傳統(tǒng)衣服。這里的“漢”是漢人的意思,而不是漢朝的意思。漢服的典型包括漢朝服飾、唐宋服飾、明朝服飾,這些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具有一定樣式和風格。如果說的更廣的話,韓服和和服其實也可以稱為漢服,因為他們都受漢服影響,是漢服的翻版。明朝服飾即是漢人傳統(tǒng)服飾,又...
韓國的歷史起源是什么?
雖然中國作為中原政權別稱一直沿用,但歷代王朝都以正式國號為主,宋叫大宋國,明叫大明,清叫大清,清末更流行叫清國,辛亥革命后,革命軍建立中華民國,簡稱中國,中國作為歷代中原政權別稱,從此正式作為國號登上舞臺。二戰(zhàn)結束后,半島北部沿用古代王朝國號朝鮮作為國號,半島南部把大韓民國作為國號,但...
女醫(yī)明妃傳里太醫(yī)的衣服是什么衣服 為什么會和韓國的
明朝服飾是指明朝時的衣飾,專指這段時期的漢服,即明制漢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據漢族的傳統(tǒng),“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中后期更出現了前代未見的形制款式如立領,以及于一件衣服的顯眼處大量使用鈕扣。至清朝期間逐漸被禁止,但仍有少數款式和特征流傳至今。近代至現代朝鮮族、琉球族...
朝鮮和韓國本是什么民族,是大和組嘛?
朝鮮半島最古老的居民是鳥夷,殷遺民與貉系民族遷入這一地區(qū)之后,朝鮮半島出現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形成良夷、三韓、穢貉等民族。西漢末開始,漢人、夫余人的先后遷入,使朝鮮半島開始了第二次民族大融合,使朝鮮半島北部呈現出明顯的漢化傾向。高句麗、新羅、百濟建立之后,其國內都經歷著復雜的民族融合...
明制漢服分類,明制漢服款式有哪幾種,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9. 明制漢服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后期,出現了一些前代未曾有過的造型和樣式,比如立領,以及大量使用紐扣的設計,這些在清朝時期逐漸被禁止,但仍有部分風格和特征流傳至今。10. 近代,朝鮮、琉球、京族的民族服飾(如韓服、琉球服、樂府服)也受到了明朝服飾的深刻影響。
問幾個關于漢服的問題
從三皇五帝到明朝這一段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千年的傳統(tǒng)民族服裝,是最能體現漢族特色的服裝,每個民族都有屬于特色的民族服裝,漢服體現了漢族的民族特色。從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幾千年時間里,漢民族憑借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漢服文化,發(fā)展形成了具有漢民族自己獨特特色的服裝體系——...
相關評說:
城固縣孔加: ______ 可以啊,韓國人同中國人是差不多高的,再說衣服也是有尺寸大小的,再者說韓服最早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以下是韓服的詳細介紹:名稱的由來韓服本來應該叫作朝鮮服. 只是現在朝鮮半島分成了朝鮮與韓國兩個國家,而韓國影響又較大. 才改...
城固縣孔加: ______ 韓服其實就是由中國唐代宮女的服裝演變來的,原本是中國百姓穿的一種便服,后來我們漸漸不穿了,但是他們還一直保留著,于是就變成了現在他們的民族服裝. 但應該還是有一點小小的變動,因為在唐朝時的太宗或者高宗本紀里有一句是說朝鮮上書請求變更服飾,然后準了,之前的和漢服沒什么差別. 其實只要比對唐朝時宮女們穿的衣服就可以看出來那其實就是現在所謂的韓服~
城固縣孔加: ______ 自然是唐朝時的漢服了,和服和韓服都是由漢服演變過去的.唐朝初期的女子服裝以齊腰襦裙為主,并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修長輕盈之感.盛唐以后,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大袖衫便是其中的代表.紗羅作女服的主用衣料,佩以披帛,高挽發(fā)...
城固縣孔加: ______ 韓國女子的高腰儒裙,是來自中國明朝時期儒裙的一種(明代儒裙有很多款式),是一種繼承關系.屬于漢服的一種,韓國人拿過去做了少許的修改,后來形成了韓服.這個是帶圖片的 http://www.shop07.com/read.php?tid=25209
城固縣孔加: ______ 因為中國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服飾,因此不能將漢服概括為我國的傳統(tǒng)服飾
城固縣孔加: ______ 花甲服、唐衣在花甲宴上,為迎接花甲之年的到來,女士會穿著稱為唐衣的禮服,男士則會穿著被稱為金冠朝服的官人禮服.傳統(tǒng)色彩中有五方色和五間色兩種說法. 五方色 五方色是指黃、藍、白、紅、黑五種顏色,也稱為五正色.五方色是...
城固縣孔加: ______ 韓服是從中服演變的 ps唐服的演變是和服.
城固縣孔加: ______ 一,巨鹿之戰(zhàn) 巨鹿之戰(zhàn)是秦朝末年前207年至前206年,秦軍與起義軍項羽部隊在巨鹿(古縣名,在現在河北平鄉(xiāng)西南)展開的一場決戰(zhàn),最后項羽獲勝.這是秦末戰(zhàn)爭中...
城固縣孔加: ______ 漢服是一個大概念,就是漢人的傳統(tǒng)衣服.這里的“漢”是漢人的意思,而不是漢朝的意思.漢服的典型包括漢朝服飾、唐宋服飾、明朝服飾,這些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具有一定樣式和風格.如果說的更廣的話,韓服和和服其實也可以稱為漢服,因為他們都受漢服影響,是漢服的翻版.明朝服飾即是漢人傳統(tǒng)服飾,又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因為凡事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每個漢人朝代的漢服都是這樣的.
城固縣孔加: ______ “喜”字的由來 其一: 明朝浙江杭州有個方秀才,上京趕考進士,船過蘇州,只見 岸上燈火輝煌,笙歌滿耳.待船靠岸一看,原來是一戶富商懸聯招婿. 此聯曰:“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