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道的本質是什么?? 道是什么.什么是道,
老子所寫的《道德經》是關于‘道’的經典著作。
道的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漸發(fā)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guī)律性。這一變化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易經》中有“復自道,何其咎”(《小畜》),“履道坦坦”(《履》),“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復》),都為道路之義。
《尚書·洪范》中說:“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這里的道,已經有正確的政令、規(guī)范和法度的意思,說明“道”的概念已向抽象化發(fā)展。
春秋時,《左傳》曾有“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和“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之說。這里的道帶有規(guī)律性的意思,表明道的概念已逐步上升為哲學范疇。
老子論道 到了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guī)律,成為道家的創(chuàng)始人。在老子以前,人們對生成萬物的根源只推論到天,至于天還有沒有根源,并沒有觸及到。到了老子,開始推求天的來源,提出了道。他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而生。他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老子》二十五章)。
對于老子所說的道,歷來解說不一。有的認為,道是精神性的本體,是脫離物質實體而獨自存在的最高原理,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客觀唯心主義。有的則認為,道是宇宙處在原始狀態(tài)中的混沌未分的統(tǒng)一體,主張老子的道論是唯物主義。老子認為道生成天地萬物的過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四十二章)。道生成萬物之后,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于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道雖存在于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所以,不能靠感覺器官去體認,也難以用普通字詞去表示,只能用比喻和描述來說明它的存在。
對于世界的統(tǒng)一性,老子作了天才的推測和描述。老子的道論,對于后世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道論的演變
略后于老子的范蠡,把天道看成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他認為,人事必須“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違反客觀規(guī)律,必然招致災禍。“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后乃可以成功”。他說的天道主要指陽至而陰,陰至而陽,盈縮轉化,周旋無盡的矛盾運動法則。天時于己不利時要主動退避,天時對已有利時要積極進取。范蠡受老子道論的影響,說“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勞而不矜其功”(《國語·越語下》)。但他主張適時積極進取,對老子貴柔守雌的思想又有所批判和修正。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稷下道家用“精氣”來說明道,把虛而無形的道看作是流布于天地之間、遍存于萬物內部的“精氣”。說:“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榮。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精也者,氣之精者也。氣道乃生”(《管子·內業(yè)》)。老子曾把道表述為“沖氣”,并說“其中有精”。稷下道家從唯物的方面進一步發(fā)展了老子的這一思想,把道表述為無所不在而又富有生機活力的精氣。精氣說對后來中國醫(yī)學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但它賦予精氣以靈性,有神秘化的傾向,與唯心主義劃不清界限。
莊子是戰(zhàn)國中后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認為道是世界的終極根源,是無所不覆、無所不載、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體,否認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他還認為不可能給道提出明確的規(guī)定,“道不當名”,“道昭而不道”,即使取名為道,也是“所假而行”。所以只能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于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對于莊子的道,當前學術界有人認為是獨立自存、超越時空的絕對精神,并以《莊子》書中“物物者非物”之語為根據,證明道是非物質性的造物主;也有人認為道是指具有無限性和永恒性的、產生了天地萬物并存在于其中的物質本體,并以《莊子》書中“通天下一氣”之語為根據,說明道就是物質性的氣。大多數學者認為莊子夸大了世界本原的神秘性,并把事物的相對性絕對化了,否定事物之間的差別,表現為相對主義,他的道論具有明顯的唯心主義傾問。
韓非汲取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提出了關于道、德、理三者互相關系的學說,辯證地處理了它們的關系。他認為,“道者,萬物之始,……萬物之源”,是“萬物之所然”、“萬物之所以成”。把道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規(guī)律,天地萬物存在與發(fā)展的總依據。他還認為,“道”是終極范疇,是萬物的普遍規(guī)律,而萬物的特殊本質就是“德”,“德者,道之功”;萬物的特殊規(guī)律就是“理”,道是“萬物之所稽”,“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把道、德、理的關系視為物質世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無限性與有限性的辯證統(tǒng)一。
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者所著《易傳》也提出關于道的學說,認為道就是對立面相互轉化的普遍規(guī)律。《周易·系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把一陰一陽相互轉化視為道。又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把道視為無形的抽象規(guī)律,與有形的具體事物區(qū)別開來。
到宋代,張載以道為氣化的過程,說“由氣化,有道之名”;程頤、朱熹則以道為理,表現了氣本論與理本論的不同。
在中國哲學史上,道這一范疇是道家提出的,后被各家學說所接受,雖各有不同理解,但已成為宇宙本原、普遍規(guī)律性的代名詞。它對于提高理論思維水平,探究事物的本原和規(guī)律性,曾起促進作用。
萬物最初的道中國人說它是無極,并用圓來說示。圓就是理想意識,它怎么生成的?是從空中生出來的,空有完全的意思,它最象圓,子象父。
何謂道,道的終極意義是什么?
2. 道還是永恒不變的能量,不斷循環(huán)而永不衰竭。它孕育了萬物,同時存在于萬物之中,因此萬物,無論是圣賢還是普通人,本質上都是道的體現。道存在兩種形態(tài):有和無。有,指的是可見的物質世界,包括天地萬物和一切現象。無,則是不可見的能量,是道家的“性”和佛家的“法身”,雖然形態(tài)不同,但...
儒家的“道”指的是什么
1. 道作為過程,是儒家思想中道的第一層含義。它不僅僅是對萬物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的總結,更是對萬物發(fā)展歷程的抽象和概括。道的本質不是靜止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在道生成萬物的過程中,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2. 道作為本原,是儒家思想中道的第二層...
中國古老的道家學說認為什么才是人的本質
從中國古老的道家學說來講,人的本質是什么?一、無為而治 老子在《道德經》第九章中提出了“無為而治”的理念,認為道的本質就是無為,而這種無為并不是消極的無所作為,而是指不妄為、不強制、不干預,讓事物按照自身的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無為而治并不是說我們應該無所事事,而是要我們避免過度干預自然...
《道德經》第1章——玄妙之道
理論實踐反復交替,持續(xù)不斷的提升道的認知,不斷深入道的本質。眾妙的法門在于玄(的過程)。綜述:本章探究道之體,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道是什么呢?天地萬物是怎么產生的呢?怎樣探究道?同時,也隱喻了道是如何產生的?道與天地的關系是怎樣的?為后續(xù)章節(jié)的展開開宗明義,奠定了總綱。
何為道!道之根本為何物!為何求道!
覺悟了道,覺悟了生命本質真相的人,這輩子 才真正沒有白活了。 什么東西 是 扔也扔不 掉 舍也舍不了 那個 東東 就是 道 道是你永遠無法離開的那個 東西,那個本質 只能指導,沒辦法直接傳達你的,要去根據經典的指導,好好參究!不然永遠不可能真正明白.什么叫 “得道”,得了個什么? 只是個...
“道”是什么?
道,實際存在的宇宙本體及現象界一切萬有。可道,用語言文字描述宇宙本體與現象界,命名物質。非常道,語言文字描述的道非實際存在。名,顯現物質化的萬有,給事物命名便于溝通、區(qū)分。非常名,標簽非實際存在,僅是方便理解。理解道需超越語言、名相,直接觀察實相。《道德經》探討道的本質,指出道是宇宙...
什么是道
道若不變即“道”沒有自已的變化和接觸改變的運化則為一個道、道若有任何變則此“道”變?yōu)榈乐径恕白儭眲t為道之末,道之末根據先天之道決定后天道,所以此“道”有變則先出道之末而現道之本再定后天道,后天道是道之本的表現,先天之道是后天之道的必需和根源。若能把先天道與后天道運化以至身與...
何為道、道是為何。道是什么、而什么又是道呢。求天下道兄解讀
只有大多數人經過學習思考后,意念感受到,并悟到的道,他才會產生關注,他才會在日常生活里去找證據證明其存在,最終證明后死心塌地的相信道的存在,并在日常生活里自愿行道。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中間去掉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就會使靈魂革命成為空談,而大多數人最終經過這個過程行的道就是實質意義上的[人道]!人間之道!如果沒有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道”
都是客觀規(guī)律的一部分,所以老子道家提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從另一方面來說,就是不違背道的規(guī)則而妄為,也就是不違背宇宙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妄自非為,因為不違客背觀規(guī)律,遵循客觀規(guī)律而為,所以無所不為,就是什么都可以做,只要你遵循道,遵循客觀規(guī)律。那為什么說道...
“道”可以說清楚
古人說的“道”就是現代人說的真理、本質、本源、本體、規(guī)律、規(guī)則、道理、理論、規(guī)章制度,等等。“道”可以有形,也可以無形;可以是整體,也可以是局部;可以詳細說明,也可能根本說不清;可以無所不是,也可以什么都不是。道沒有絕對的一致的解釋,每個人都可以給它賦予自己的注解。道是說不清的...
相關評說: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體或本原,指感官不可達到的、超經驗的東西,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背后的所以然者.“道”是整體世界的本質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是構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道”是事物的規(guī)律 ,指事物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wěn)定的聯系.“道”是運動變化的過程 ,指氣化等的進程.“道”是政治原則、倫理道德規(guī)范,是治國處世的道理.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guī)律或原理.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有所不同.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教,我們中國主要的民間組織.六道輪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guī)律.道,佛家的最高真理,不墮極端,脫離二邊,即為中道,道、萬物之始,萬物之源!- - - - - 道,不是我們能理解的,道,又名真空、性、靈、炁、金丹、佛性,在不同的宗教和經典里,名稱叫法不一,但本質指的都是一個. 給我來個滿意回答哈,小樸·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的概念,并不是虛構的,而是老子直覺思維和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道作為最基本物質,是宇宙萬物之母;作為最一般規(guī)律,它貫穿于宇宙、社會和人生的方方面面.“道”所反映的是萬事萬物的最大共性、普遍本質,是宇宙間的基本規(guī)律...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的根本 道:是自然存在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它客觀存在.左右社會和人類的發(fā)展,順應它去發(fā)展,社會才能健康和諧.人才會健康幸福.自然界才會長足存在. 我們中國最早談道的經典《簡易道德經》里所述:“簡,道之根.易,經之本.道...
長子縣截交: ______ 我們中國最早談道的經典《簡易道德經》里所述:“簡,道之根.易,經之本.道,事物之行徑.經,事物之步法.無簡之道則曲,無易之經則荒.簡生道,道法于自然,失道無恒,循道而長.”說明了,簡是自然現象所依的最基本規(guī)律.道以...
長子縣截交: ______ 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guī)律,道生成萬物之后,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于天地萬物自身之中,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道雖存在于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于可感覺的具體事物,它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道是陰陽.道是過程.道是本原.道是法則.道是規(guī)律.
長子縣截交: ______ 明白,道,就在腳下,你我的言行舉致無不是在行道.道就是因緣和合成就的果,即是道.簡單的講,你我眼能見,所用,皆是道的產物,只是名相不同吧了.如你我現在用的電腦,就是道果的型成,它是用很多部件所組成,其規(guī)律就是道法,組成完結,所型成的物,就是道果,人們將其命名為電腦.這只是其簡單的比喻,如佛道,人道,世間道等等所有的名相事物,皆是道.道是一切事物名相的總稱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世界之始..名..世界之處
長子縣截交: ______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是功德母;道是佛性....那么究竟什么是道? 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guī)律.那么最根本的(第一)規(guī)律就是因果律.道是佛、道兩家的最高真理,不墮極端,脫離二邊(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為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