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的滄浪亭記的譯文,知道的告訴我一聲啊```
滄浪亭記
蘇舜欽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游,旅于吳中①,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 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②,東顧 草樹郁然,崇 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③,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 佑之池館也。“ 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椅,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箕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汨汨榮辱之場,曰與錙銖 ④利害相磨戛,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唯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⑤,不與眾驅(qū),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自用是以為勝焉。
[注釋]①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于春秋時吳國地方。 ②郡學:即蘇州府學宮。③并(bàng):通“傍”。④錙銖(zīzhū):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細微。⑤沖曠:沖淡曠遠,這里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huán)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⑥ 閔:同“憫”,悲憫。
[導讀]這篇文章是作者被罷官后在蘇州買地筑亭作的一篇散文,記敘他選址建亭的始末和游玩其間的感受,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榮辱得失,鄙視官場,傲然自得的情懷。
文章第一段寫他剛到蘇州時居住環(huán)境的惡劣,也暗示其被罷官后的憤懣和郁悶,為后文買地筑亭以及文末的議論作鋪墊。第二段詳細的敘寫發(fā)現(xiàn)和購置空地并筑亭的經(jīng)過。第三段寫游玩滄浪亭的愉快情景并引發(fā)感悟。文章結(jié)尾進一步引發(fā)身世感慨并由此徹悟仕途之險,不能沉溺其中。
全文熔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筆墨酣暢,轉(zhuǎn)合自如,前有鋪墊,后有照應(yīng)。觸景生情,由情入議,渾然一體。寫景則富有詩情畫意,生議則深刻精辟,抒情則情真意切,不矯糅造作,是本文的顯著特色。
(注:“椅”字的“木”改為“石”旁)
【譯文】:
滄浪亭記
我因為獲罪而遭貶,乘船南游,在吳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得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不能辦到。
一天路過學宮,向東看草、樹郁郁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城里。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huán)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勝概。我喜愛,來回地走,于是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影子會合于軒戶之間,尤其同風月最為協(xié)調(diào)。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灑脫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人跡罕至,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得到了休息,心靈得到了凈化;看到的、聽到的沒有邪惡,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是動物。情感充塞在內(nèi)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派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jīng)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于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鉆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nèi)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尚且沒有忘記內(nèi)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jīng)超脫了。
地尹17518222377: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題目.滄浪亭記蘇舜欽一日過郡學①,東顧草樹郁然,崇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②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小題1:C 小題1:①我喜愛,來回地走,于是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3分) ②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3分) 小題1: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榮辱得失,鄙視官場,傲然自得的情懷.(3分) 略
地尹17518222377: 亭在園林中的應(yīng)用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園中之亭,應(yīng)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zhèn)路邊之亭的“再現(xiàn)”.水鄉(xiāng)山村,道旁多設(shè)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
地尹17518222377: 滄浪亭記閱讀答案?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滄浪亭記》的創(chuàng)作緣由和《岳陽樓記》有何異同? 答:都是應(yīng)人之邀做記以抒發(fā)情懷 但《滄》是闡述“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之理 即一個人如果想青史留名 靠的是人格 而不是權(quán)勢 正如那些帝王同蘇舜欽的對比一樣 《岳》的主題見上了 . 本文...
地尹17518222377: 徘徊的意思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徘徊】1.往返回旋;來回走動.《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xiāng),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楊倞 注:“徘徊,回旋飛翔之貌.” 宋...
地尹17518222377: 蘇州滄浪的原因我想知道蘇州滄浪的原由,謝謝
彌勒縣銑床: ______ 估計你的意思是問滄浪亭的原由.滄浪亭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的池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位于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據(jù)說全園有108種花窗...
地尹17518222377: 蘇舜欽 的滄浪亭記 中那句描寫了滄浪亭的美景?
彌勒縣銑床: ______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
地尹17518222377: 遠山近水是什么意思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就是字面意思遠處的山和眼前的水.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此聯(lián)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聯(lián),上聯(lián)取自于歐陽修的《滄浪亭》,下聯(lián)取自于蘇舜欽的《過蘇州》,...
地尹17518222377: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是什么聯(lián)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集句聯(lián). 這是清代文學家梁章鉅為蘇州滄浪亭鞋的一句集句聯(lián),上聯(lián)出自歐陽修《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lián)出自蘇舜欽《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
地尹17518222377: 滄浪亭記古文 -
彌勒縣銑床: ______ 滄浪亭記歸有光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于其...
蘇舜欽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游,旅于吳中①,始僦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 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爽虛辟之地,以舒所懷,不可得也。
一日過郡學②,東顧 草樹郁然,崇 阜廣水,不類乎城中。并水得微徑于雜花修竹之間③,東趨數(shù)百步,有棄地,縱廣合六十尋,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闊,旁無民居,左右皆林木相虧蔽,訪諸舊老,云:“錢氏有國,近戚孫承 佑之池館也。“ 坳隆勝勢,遺意尚存。予愛而徘徊,遂以錢四萬得之,構(gòu)亭北椅,號“滄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陽又竹,無窮極,澄川翠干,光影會合于軒戶之間,尤與風月為相宜。
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箕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形骸既適,則神不煩;觀聽無邪,則道以明。返思向之汨汨榮辱之場,曰與錙銖 ④利害相磨戛,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動物耳。情橫于內(nèi)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則溺,以為當然;非勝是而易之,則悲而不開。唯仕宦溺人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勝之道。予既廢而獲斯境,安于沖曠⑤,不與眾驅(qū),因之復能乎內(nèi)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閔萬古。尚未能忘其所寓,自用是以為勝焉。
[注釋]①吳中:今江蘇省,大致相當于春秋時吳國地方。 ②郡學:即蘇州府學宮。③并(bàng):通“傍”。④錙銖(zīzhū):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細微。⑤沖曠:沖淡曠遠,這里既指滄浪亭的空曠遼闊的環(huán)境,也兼指淡泊曠適的心境。⑥ 閔:同“憫”,悲憫。
[導讀]這篇文章是作者被罷官后在蘇州買地筑亭作的一篇散文,記敘他選址建亭的始末和游玩其間的感受,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榮辱得失,鄙視官場,傲然自得的情懷。
文章第一段寫他剛到蘇州時居住環(huán)境的惡劣,也暗示其被罷官后的憤懣和郁悶,為后文買地筑亭以及文末的議論作鋪墊。第二段詳細的敘寫發(fā)現(xiàn)和購置空地并筑亭的經(jīng)過。第三段寫游玩滄浪亭的愉快情景并引發(fā)感悟。文章結(jié)尾進一步引發(fā)身世感慨并由此徹悟仕途之險,不能沉溺其中。
全文熔敘事、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筆墨酣暢,轉(zhuǎn)合自如,前有鋪墊,后有照應(yīng)。觸景生情,由情入議,渾然一體。寫景則富有詩情畫意,生議則深刻精辟,抒情則情真意切,不矯糅造作,是本文的顯著特色。
(注:“椅”字的“木”改為“石”旁)
【譯文】:
滄浪亭記
我因為獲罪而遭貶,乘船南游,在吳地旅行。起初局促在屋子里。時值盛夏非常炎熱,土房子都很狹小,不能呼氣,想得到高爽空曠僻靜的地方,來舒展心胸,不能辦到。
一天路過學宮,向東看草、樹郁郁蔥蔥,高高的碼頭寬闊的水面,不像城里。循著水邊雜花修竹掩映的小徑,向東走數(shù)百步,有一塊荒地,方圓約六十尋,三面臨水。小橋的南面更加開闊,旁邊沒有民房,四周林木環(huán)繞遮蔽,詢問年老的人,說:“是吳越國王的貴戚孫承佑的廢園。”從高高低低的地勢上還約略可以看出當年的勝概。我喜愛,來回地走,于是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前面是竹后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沒有窮盡,澄澈的小河翠綠的竹子,陽光、影子會合于軒戶之間,尤其同風月最為協(xié)調(diào)。
我常常乘著小船,穿著輕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灑脫忘記回去,或把酒賦詩,或仰天長嘯,人跡罕至,只與魚、鳥同樂。形體得到了休息,心靈得到了凈化;看到的、聽到的沒有邪惡,那么人生的道理就明白了。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
唉!人本來是動物。情感充塞在內(nèi)心而性情壓抑,一定要借外物來派遣,停留時間久了就沉溺,認為當然;不超越這而換一種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開。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場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憂悶致死,都是因為沒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我雖已經(jīng)被貶卻獲得這樣的勝境,安于沖淡曠遠,不與眾人一道鉆營,因此又能夠使我的內(nèi)心和形體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憫萬古。尚且沒有忘記內(nèi)心的主宰,自認為已經(jīng)超脫了。
相關(guān)評說: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小題1:C 小題1:①我喜愛,來回地走,于是用錢四萬購得,在北面構(gòu)筑亭子,叫“滄浪”.(3分) ②回過頭來反思以前的名利場,每天與細小的利害得失相計較,同這樣的情趣相比較,不是太庸俗了嗎!(3分) 小題1:抒發(fā)了作者寄情山水,忘懷榮辱得失,鄙視官場,傲然自得的情懷.(3分) 略
彌勒縣銑床: ______ 亭,在古時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釋名》)園中之亭,應(yīng)當是自然山水或村鎮(zhèn)路邊之亭的“再現(xiàn)”.水鄉(xiāng)山村,道旁多設(shè)亭,供行人歇腳,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
彌勒縣銑床: ______ 《滄浪亭記》的創(chuàng)作緣由和《岳陽樓記》有何異同? 答:都是應(yīng)人之邀做記以抒發(fā)情懷 但《滄》是闡述“求名應(yīng)求萬世名”之理 即一個人如果想青史留名 靠的是人格 而不是權(quán)勢 正如那些帝王同蘇舜欽的對比一樣 《岳》的主題見上了 . 本文...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徘徊】1.往返回旋;來回走動.《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xiāng),則必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楊倞 注:“徘徊,回旋飛翔之貌.” 宋...
彌勒縣銑床: ______ 估計你的意思是問滄浪亭的原由.滄浪亭蘇州最古老的園林,原為五代吳越廣陵王的池館,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位于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據(jù)說全園有108種花窗...
彌勒縣銑床: ______ 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
彌勒縣銑床: ______ 就是字面意思遠處的山和眼前的水.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此聯(lián)更是一幅高超的集引聯(lián),上聯(lián)取自于歐陽修的《滄浪亭》,下聯(lián)取自于蘇舜欽的《過蘇州》,...
彌勒縣銑床: ______ 集句聯(lián). 這是清代文學家梁章鉅為蘇州滄浪亭鞋的一句集句聯(lián),上聯(lián)出自歐陽修《滄浪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下聯(lián)出自蘇舜欽《過蘇州》“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
彌勒縣銑床: ______ 滄浪亭記歸有光 浮圖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有國時,廣陵王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孫承佑,亦治園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