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原文和翻譯如下:
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翻譯:東漢時期的名臣陳蕃,言行舉止可謂天下之典范。當初登上公車,手持韁繩,第一次赴任當官之時,就心懷澄清天下的志向。他去豫章做太守,一到赴任之處,就問旁人:徐稚在哪兒?想要去拜訪這位南州高士。掌管文書的主簿回應:眾人希望太守大人先到官署視察工作。陳蕃說:想當年周武王剛戰(zhàn)勝殷商,馬上就去拜訪賢者商容,連休息都顧不上。我禮賢下士,有何不可?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的創(chuàng)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當時,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們生活困苦。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有識之士開始關注道德倫理,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完善。
《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的劉義慶所編撰的一部筆記小說集,主要記載了東漢末年到晉代之間士大夫的言談逸事。德行第一是《世說新語》中的第一篇,主要圍繞德行這一主題,描述了一些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
在德行第一中,陳蕃等人的言行舉止體現(xiàn)了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規(guī)范。這些人物在混亂的社會背景下,仍然能夠堅守道德底線,表現(xiàn)出對人民、對國家的忠誠和責任感。這些故事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是一種激勵和啟示,也成為了后世儒家思想中的經(jīng)典范例。
通過對于這些人物的描述,作者劉義慶旨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強調(diào)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性。這些故事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在當今社會,我們?nèi)匀恍枰P注道德倫理,注重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完善,以建設一個更加和諧、文明的社會。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文言文翻譯
第一則,管寧割席管寧,華歆(xīn)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仍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乘軒冕(miǎn)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第二則...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的第一篇給了我們什么感悟?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的第一篇:【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⑤。吾之禮賢,有何不可!”【譯文】陳仲舉的言論和行為是讀書人的準則,是世人...
世說新語德行翻譯
世說新語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書籍,被譽為中國古代散文的經(jīng)典之一。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古人的言行舉止,同時也教給我們不少的道德規(guī)范。德行是人們行為的品質(zhì)和態(tài)度,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將介紹一些世說新語中有關德行的內(nèi)容,并加以翻譯,以饗讀者之眼。第一章:品論第一 張聞之、嵇康、阮籍云...
世說新語德行原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德行原文及翻譯如下:原文: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郡斬醫(yī)生,醫(yī)生走,相率請降;大軍去郡十數(shù)里而止,不戰(zhàn)而退,不義至甚且已死。巨伯曰:...
世說新語第6則的翻譯。急需!!!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6)德行第一 陳太丘詣荀朗陵①,貧儉無仆役,乃使元方將車②,季方持杖后從,長文尚小③,載著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④,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注釋」①陳太丘:陳寔(shí ),東漢人,曾作太丘長。荀...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01、陳仲舉禮賢
他出任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太守時,剛到地方便打聽名士徐孺子的住處,想要先去拜訪他。主簿稟告說:“大家都希望府君您先到官署去。”陳仲舉說:“周武王滅商后連座席都沒來得及坐暖,便立即旌表商容的故居。我尊敬賢人,有什么不對呢!”??【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
世說新語第一篇陳仲舉尊重賢士的文意
德行第一之一、仲舉禮賢 (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譯)陳蕃(字仲舉)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
世說新語。德行的原文和翻譯
”李元禮風度出眾,品性端莊,自視甚高,他要把在全國推行儒家禮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責任。后輩讀書人有能得到他教誨的,都自以為登上了龍門。李元禮曾經(jīng)贊嘆荀淑和鐘皓兩人說:“荀君識見高明,人們很難超過他;鐘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卻是可以學習的。”此文出自南朝劉義慶所著的《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原文及翻譯
《世說新語》中的"德行第一"講述了陳仲舉,即東漢末年的陳蕃,他以其高尚的言行舉止,成為了士人的榜樣和世間的典范。他一上任,就懷揣著革新天下的決心,展現(xiàn)了他的領導風范。擔任豫章太守時,他甫一抵達南昌,便迫不及待地詢問徐孺子這位當?shù)刂[士的住處,表達了他對賢才的敬重和急于探訪的熱忱...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從華歆,王朗乘船避難到王之優(yōu)劣意思
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3、原文: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4、譯: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難...
相關評說:
江陰市標題: ______[答案] 四則展示的側(cè)面不一樣,不過重點是他見識過人. 德行第一之十、不失雍熙 (原文)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nèi),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譯)華歆和晚輩相處很嚴肅.即使在家中,也儀態(tài)莊重,猶如...
江陰市標題: ______ 德行第一之八、難來兄難弟 (原文)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于自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2113方難為弟.” (譯)陳紀的兒5261子陳群才華出眾,他和叔叔陳諶的兒子陳忠各自評論自己父親的功德,一時爭執(zhí)不下,就到爺爺陳寔那里4102問訊,請求公斷.陳寔說:“陳紀是1653哥哥,但難說勝過弟弟;陳諶是弟弟,也難說不如哥哥.”
江陰市標題: ______ 《謝安幼年諫兄》的翻譯:謝奕任剡縣令時,有一個老頭犯了法,謝奕就讓他喝烈酒來懲罰他,老頭都已經(jīng)喝得大醉了,還不讓停.謝安當時七八歲,穿著青布褲,在哥哥...
江陰市標題: ______ 周乘經(jīng)常說:“我?guī)讉€月不見黃憲,就又開始有庸俗小氣的想法了.” 嗯嗯,我這是查的我家的世說新語譯文版,應該比較權威吧......
江陰市標題: ______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 志向.擔任豫章太守時,一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家伙兒的意思,是請?zhí)啬鹊焦俑?"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jīng)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一下賢人,有什么不 應該呢?"
江陰市標題: ______[答案] 德行第一之十七、王戎死孝 (原文)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shù)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
江陰市標題: ______ 好:喜好,愛好. 母好食鐺底焦飯:他媽媽喜歡吃鍋巴. 遺:贈送,送. 歸以遺母:回家時送給母親. 德行第一之四十五、純孝之報 (原文)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恒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
江陰市標題: ______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
江陰市標題: ______[答案] 德行第一之七、泰山桂樹 (原文)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