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德行翻譯
第一章:品論第一
張聞之、嵇康、阮籍云:「人生在世,難免有失,失之于人者,必多過失之于天者。其以人恕人者,是以君子不重則不威,學(xué)問無成則不懼。」
意思是說,人生在世難免會犯錯,犯錯對于人來說比犯錯對于天來說更加常見。正因為如此,一個人若是能夠?qū)捤e人的錯誤,便會變得有威嚴(yán),但卻不會對自己的學(xué)識或成就感到畏懼。
第二章:志怪第十一
宋景公欲加賞賜,問樂正公:“何如?”樂正公曰:“臣聞古之善治者,先治其心。”
這句話的意思是,景公想要給予賞賜,問樂正公怎么辦。樂正公說,我聽說古代善于治理的人,會先治理自己的內(nèi)心。
第三章:語錄第七
司馬相如見李陵,李陵嘆曰:“居喪而有大志,其于我愈切。”相如曰:“吾亦有此志,然不同于汝。汝欲以勝人為志,吾欲以失人為恥。”
司馬相如見到李陵,李陵悲嘆,說:“我在營中喪失了父母,但仍然有強(qiáng)烈的理想追求。”司馬相如說:“我也有同樣的追求,但不同于你。你想要打敗別人,但我想要不辱人。”這說明了一個人要有志氣,但是要以正義的方式去實現(xiàn),不能本末倒置。
第四章:逸民第十七
朱慶馀居示深沉,日有榜歌,或有客至,或者不辭而退。王豐聞而往訪,問其故,慶馀曰:“賈誼有言:‘人生在世,吾自側(cè)而坐。’是以期于涉大川者不濡足,望于高山者不盼步。才不過老翁之微,志到漢皋之遠(yuǎn),誰與共彭澤之游?”于是王豐拜之曰:“非吾等所及。”
朱慶馀常常保持深沉的態(tài)度,每天都有些歌謠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有時有客人來訪,他也或許不說話就退去了。王豐聽到后前來探訪,問他這是怎么回事。朱慶馀說:“賈誼說過一句話:‘人生在世,吾自側(cè)而坐。’這意味著,只有遠(yuǎn)離利潤之地,遠(yuǎn)離誘惑之物,才能跨越大河,攀登高山。我雖然才華不算高超,但我的理想遠(yuǎn)大,堪比漢代詩人神仙彭澤之游。所以,我們的志向大不相同。”于是,王豐向他鞠躬表示敬意,說:“你的境界非我等所能企及。”
第五章:志怪第六
桓寬及周顗、周旨嗜虛名,或謂其曰:“夫吉禮之重,可以凝神修氣,而實親疏之讓。”答曰:“善。”遂一夕草書,十日內(nèi)篆成,以逐華音,無遺字。
桓寬和周顗、周旨非常迷戀虛名,有人向他們說:“有良好的禮節(jié)可以讓人凝神修氣,是一種親疏的表示。”他們說:“對,對。”然后那個人便離開了。這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要一夜草書十本,并在十天內(nèi)刻成,并檢查每個字,以求毫無瑕疵。
第六章:情識第五
董永、焦仲卿俱自汝南出,相與結(jié)為異姓兄弟。忽一日道難相見,仲卿謂其子曰:“吾弟有至情于我,雖有遐荒必相救,而吾為什么不能了了此行?”
董永和焦仲卿從汝南一起出發(fā),結(jié)為異姓的兄弟。有一天,移民路途艱辛,土共搶劫,他們無法相見。焦仲卿對兒子說:“我的弟弟對我有至誠之友情,即使距離遙遠(yuǎn),也要相互幫助,而我卻無法完成這次旅程。我真的是慚愧。”
第七章:品論第四
太守謂左石生曰:“聞君識屈原矣?何不作《九歌》?”石生對曰:“諸夏百越皆有哀樂,鳥獸亦有哀樂。而夫《九歌》者,屈原所以發(fā)憤于其窮困,稽留乎南楚,登高上谷,憂憤交集,故賦此以自昭。君以為工于其事邪?”
太守問左石生是否熟悉屈原,為什么不寫《九歌》。左石生回答:“春秋戰(zhàn)國時期,所有的諸侯國和百越人都有悲傷的音樂,甚至鳥和獸也有悲傷的音樂。但是,《離騷》正是屈原在那個困窮的時期發(fā)憤創(chuàng)作的,他在南楚長期流浪,登高望遠(yuǎn),親歷國家出現(xiàn)的種種變故,痛苦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才寫出這首詩以自勉。這難道不是很難嗎?”
第八章:逸民第四
許異居茲氏,每出行,必扶病而行。叔孫通聞之,使人稽核視之,籍無疾病。
許異住在茲氏,每次外出都扶著病假裝走路。所以,叔孫通派人調(diào)查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他并沒有生病。
第九章:物理第二
魯望以問孔子。孔子曰:“如其名其見也,其可得而見之矣。非實而求之實而得之者鮮矣。”
魯望問孔子怎么才能看到神仙。孔子說:“只要是真名的人,就可以看到神仙。但是,只有真實面對自己才能找到他,這樣的人很少。”
第十章:逸民第八
管仲病,重足不止。子產(chǎn)問其故,對曰:“吾聞能為醫(yī)于國者,主之病已表形而當(dāng)其未形時已知,當(dāng)其未知時已定其形;所惡者,主之病央央不忘,則不可與言醫(yī)。”
管仲生病了,腳痛得厲害。子產(chǎn)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聽說能在國家擔(dān)任醫(yī)生的人,在病情尚未顯現(xiàn)和發(fā)病前就已經(jīng)知道,而在病情沒有確定之前就已經(jīng)確診。但是,一個患者經(jīng)常忘記自己的病情,那么我們無法幫忙治療。”這段話告訴我們,有時候光是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是不夠的,我們應(yīng)該時刻提醒自己,認(rèn)真對待自己的健康。
世說新語德行9譯文
世說新語德行9譯文 答案:《世說新語》中的“德行第九”講述的是古人崇尚的品德修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其譯文大致如下:一、原文概括性翻譯 該篇章主要記述了有關(guān)道德行為的片段,其中包括如何對待朋友與家人的真摯情感,怎樣做到謙遜有禮以及在特定情境下表現(xiàn)出的仁愛之舉等。內(nèi)容多以歷史人物的...
《世說新語·德行》的翻譯范宣與韓伯
八歲的范宣在后園挖菜時不小心傷到了手指,痛得大哭起來。有人問他是否感到疼痛,他回答說:“不是因為痛,而是因為身體發(fā)膚是父母所賜,我不敢傷毀,所以才哭泣。”范宣以潔行廉約為己任,曾多次拒絕了豫章太守韓伯的饋贈。韓伯最初贈予他一百匹絹,他堅決不接受;韓伯減為五十匹,范宣依舊拒絕...
文言文世說新語之德行的內(nèi)容及翻譯
2011-07-03 《世說新語 德行》的翻譯和原文 458 2013-09-30 世說新語。德行的原文和翻譯 151 2017-12-21 《德行》文言文翻譯 62 2015-10-09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文言文翻譯 60 2019-11-12 世說新語 德行全文和翻譯? 7 2017-12-01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文言文怎么翻譯? 25 2017...
世說新語 德行篇 11 的文章及翻譯
作品介紹:《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時期(420-581年)產(chǎn)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
世說新語德行翻譯
世說新語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書籍,被譽為中國古代散文的經(jīng)典之一。它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古人的言行舉止,同時也教給我們不少的道德規(guī)范。德行是人們行為的品質(zhì)和態(tài)度,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下面將介紹一些世說新語中有關(guān)德行的內(nèi)容,并加以翻譯,以饗讀者之眼。第一章:品論第一 張聞之、嵇康、阮籍云...
《世說新語·德行第一》文言文翻譯
第一則,管寧割席管寧,華歆(xīn)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仍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乘軒冕(miǎn)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第二則...
世說新語翻譯德行
德行篇一共四十七則,把所有的都翻譯了,這里寫不下,提供給你前后幾條。德行第一之一、仲舉禮賢 (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
世說新語德行9譯文
世說新語德行第九篇譯文 原文:客有疾,不忍委之,伺其瘳假,乃出赴賓客。與服親人正言不諱無所避忌。示知安危所在。于時不盡者其怨遠(yuǎn)而相知得者,或有寒賤家厚示撫翊常有深察閑閑之內(nèi)疏止茲亭宴一時益興之事遠(yuǎn)近播焉。譯文:有位朋友生病,他心懷不忍,沒有丟下朋友不管,而是留下來照顧...
割席斷交文言文翻譯 割席斷交文言文翻譯注釋
割席斷交的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原文翻譯為: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看見它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曾經(jīng),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
世說新語德行(義無反顧)翻譯
你要的應(yīng)該是這一則:德行第一之九、舍生取義 (原文)荀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去,...
相關(guān)評說:
平潭縣齒輪: ______[答案] 他遠(yuǎn)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對他說,“我今天就要死了,你可以離開了.”荀巨伯說,“我遠(yuǎn)道來是看你的,你讓我離開,敗義求生,怎么是我的行為呢?”胡人來了問他,“整個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獨自留下?...
平潭縣齒輪: ______ 周乘經(jīng)常說:“我?guī)讉€月不見黃憲,就又開始有庸俗小氣的想法了.” 嗯嗯,我這是查的我家的世說新語譯文版,應(yīng)該比較權(quán)威吧......
平潭縣齒輪: ______ 1、所寫生活常態(tài)是:( 看望朋友),特定環(huán)境是指:(胡人攻城 ) 2、不愿舍棄朋友,主動愿意替別人承擔(dān)危險,甚至不惜舍棄自我,成全他人. 3、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平潭縣齒輪: ______ 《謝安幼年諫兄》的翻譯:謝奕任剡縣令時,有一個老頭犯了法,謝奕就讓他喝烈酒來懲罰他,老頭都已經(jīng)喝得大醉了,還不讓停.謝安當(dāng)時七八歲,穿著青布褲,在哥哥...
平潭縣齒輪: ______[答案] 原文: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翻譯:巨伯說:“我遠(yuǎn)道來看您,您卻叫我走;損害道義來求活命,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嗎!” "相"在這里是互相的意思.如:帝王不相復(fù),何禮之循?《商君書》
平潭縣齒輪: ______ 荀巨伯到遠(yuǎn)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yuǎn)道而來探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求生,怎么是我的行為呢?”
平潭縣齒輪: ______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
平潭縣齒輪: ______ 陳仲舉(陳蕃)的言行成為當(dāng)時讀書人的楷模,為官剛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 志向.擔(dān)任豫章太守時,一到南昌就問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說:" 大家伙兒的意思,是請?zhí)啬鹊焦俑?" 陳仲舉說:" 從前,周武王乘車經(jīng)過賢人商容家門口,俯首而立.敬賢禮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訪一下賢人,有什么不 應(yīng)該呢?"
平潭縣齒輪: ______ 殷仲堪做荊州刺史,上任時正趕上水澇歉收,每餐吃五碗菜,再沒有別的佳肴,飯粒掉在餐桌上,總要撿起來吃掉.這樣做雖然是有心為人表率,卻也是由于生性樸素.他常常對子弟們說:“不要因為我出任一州長官,就認(rèn)為我會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丟棄.如今,我處在這個位置上很不容易.清貧是讀書人的本分,怎么能夠登上高枝就拋棄它的根本呢!你們要記住這個道理.”
平潭縣齒輪: ______ 炊飯成糜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jìn)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箄,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箄,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