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長亭的意象的詩句
1.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一意象
長亭 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很顯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
……………………
如: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李 白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梁元
帝賦云:“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此詞境界
似之。然其寫日暮景色,更覺凄黯。此兩句,白內(nèi)而外。“瞑色”兩句,自外
而內(nèi)。煙如織、傷心碧,皆瞑色也。兩句折到樓與人,逼出“愁”字,喚醒全
篇。所以覺寒山傷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則以人不歸耳。下片,點明
“歸”字。“空”字,亦從“愁”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tài),寫出鳥之
心情。鳥歸人不歸,故云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
山境界,蒼茫悲壯。粱元帝賦云“空佇立”。“何處”兩句,自相呼應(yīng),仍以
境界結(jié)束。但見歸程,不見歸人,語意含蓄不盡。
…………………………………………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并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diào),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于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凄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dāng)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shù)滅裂的二十世紀(jì)。這首歌已經(jīng)成了新的“陽關(guān)三疊”,“四千余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jì)中國人,已經(jīng)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2.分析古典詩詞中長亭意象
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xiàn)特定的場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復(fù)出現(xiàn)的。筆者在此用一首小詩把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進行總結(jié),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鑒賞題: 別時長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傳愁緒。
烏鴉燕子系興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guān)聯(lián),《詩經(jīng)》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楊柳搖擺不定的形體,最能傳遞親友離別時依依難舍之情。此外,“柳”與“留”也諧音。
長亭為古人送別之場所,因此也是送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鈴》同時寫到了這兩種意象,分別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6、落“花”流“水”傳愁緒 “花”落讓人愛憐、傷感,“水”流或喧囂或舒緩,綿延不絕,最惹人愁緒,因此,在古詩詞中常用落花流水來表達憂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7、“烏鴉”“燕子”系興衰 烏鴉這種鳥經(jīng)常在墳頭等地出現(xiàn),常被視為不祥之兆,詩人常用“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的氛圍。
燕子則因其有眷戀舊巢的特點,成為古典詩詞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歷史興衰感慨的寄托。出現(xiàn)“烏鴉”這一意象的高考題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2006年江蘇卷《鷓鴣天》“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
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對比鑒賞題,分別是劉禹錫的《烏衣巷》、吳激的《人月圓》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過“燕子”這一意象,表達了深沉的興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卻已悄然發(fā)生變遷。
古詩詞常用“草木”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對歷史興亡的感嘆。如《揚州慢》“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2007年湖北卷詩詞鑒賞題《過華清宮》也用到了樹木的意象:“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3.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一意象
秦漢時期在鄉(xiāng)村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亭有亭長。如《史記》漢高祖本紀(jì)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負責(zé)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yǎng)等服務(wù)。后來也成為人們郊游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里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xù)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jīng)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已經(jīng)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里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jīng)典場面。
經(jīng)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里長亭百草干。衣袂障風(fēng)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晴郊別岸鄉(xiāng)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一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4.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一意象
秦漢時期在鄉(xiāng)村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亭有亭長。
如《史記》漢高祖本紀(jì)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負責(zé)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yǎng)等服務(wù)。
后來也成為人們郊游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里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xù)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jīng)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已經(jīng)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里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jīng)典場面。
經(jīng)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里長亭百草干。衣袂障風(fēng)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
晴郊別岸鄉(xiāng)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一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5.含有月,菊,梅,松,梧桐,杜鵑,蟬,柳,芳草,長亭這些意象的
1)月
生查子(宋·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2)菊
菊花(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3)梅
山園小梅(宋·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 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 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須檀板共金樽
4)松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唐·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 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 風(fēng)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 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 孤琴候蘿徑
5)梧桐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 山曉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 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 臨風(fēng)懷謝公
6)杜鵑
更漏子(宋·趙長卿)
日彤彤
風(fēng)蕩蕩
簾外柳花飛揚
紅有限
綠無窮
雨晴芳徑中
腸寸結(jié)
縈離別
還是去年時節(jié)
春暮也
子歸啼
傷春三月時
7)蟬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fēng)
8)柳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9)芳草
蘇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黃葉地
秋色連波
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
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
追旅思
夜夜除非
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
化作相思淚
10)長亭
菩薩蠻(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
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
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
***
按:更多相關(guān)詩詞 請在己所給鏈接上查尋 須注意辨別有些錯字
6.長亭是什么意象
《長亭送別》的意象分析《長亭送別》選自元代具有“ 花間美人” 藝術(shù)風(fēng)格的雜劇作家王實甫之《西廂記》。
劇作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之美、曲詞之美和諧統(tǒng)一, 造就了王實甫“ 文采派” 代表作家之美譽。其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的元素是意象, 且不說整曲《西廂記》“滿園春色關(guān)不住”,單摘其“紅杏”一枝—— 《長亭送別》的意象美,與君共同摩玩品味一番。
《長亭送別》的意象美,美則如斯:1.經(jīng)典性。當(dāng)代社會推崇時尚, 酷愛流行, 但流行時尚的東西易如曇花一現(xiàn), 稍縱即逝, 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事物才能耐人尋味, 永開不敗。
美麗多情的崔鶯鶯不得不屈從于頑固的老母親, 于郊外長亭送別自己的心上人張珙。此時此刻多少離愁別恨涌上心頭, 可作為相府千金的她, 欲哭只能無淚, 欲喊只能無聲。
王實甫巧妙地將古典詩詞及其相關(guān)的經(jīng)典意象、意境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化用于崔鶯鶯所唱的曲詞, 以利于女主公委婉地抒情達意。全文多處化用古典詩詞, 如“ 碧云天, 黃花地” 化用于范仲淹《蘇幕遮》一詞“ 碧云天, 黃葉地”;“未飲心先醉”脫化于柳永之《訴衷情近》“ 未飲心如醉”; “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語出蘇軾詞《滿庭芳》;“ 伯勞東去燕西歸”, 源于樂府詩《東飛伯勞歌》。
作為一名高明的工匠,王實甫妙筆熔煉古典詩詞入曲, 更巧手化用了伴其與“ 生” 俱來的優(yōu)美意境。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端正好》一曲中“ 碧云天, 黃花地” 不就是描繪了一種秋景凄涼的意境? 所以它特別能烘托那種凄冷蕭條的送別氛圍, 處于送別之境的崔鶯鶯自然就會觸景生情, 因景及情地向張生傳達其柔情蜜意。曲詞唱調(diào)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的例子在《長亭送別》中比比皆是。
《長亭送別》短短一折戲, 十九支曲牌, 包含的意象多達30 多種, 且它們皆為經(jīng)典之意象。碧云、黃花、西風(fēng)、北雁、紅葉、柳枝、疏林、野草、夕陽、古道、伯勞、燕子.. 這些意象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曲文賦中無數(shù)次地被文學(xué)家們用以傳情達意, 造境設(shè)勢, 有的意象至今仍被多次反復(fù)沿用于現(xiàn)當(dāng)代歌曲中。
如《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夕陽山外山” 幾句歌詞中就包含著長亭、芳草、夕陽、古道、青山如此多的傳統(tǒng)意象。 2.聯(lián)想性。
聯(lián)想的作用在于將某種事物擴展到與其相似或相關(guān)的事物。意象的聯(lián)想性無形之中擴展了意象內(nèi)涵的豐富性, 自然就能拓展詩詞的表現(xiàn)力,加強曲牌的抒情性。
聯(lián)想性源于經(jīng)典性,經(jīng)典的意象一直喜為文人騷客所運用,這些傳統(tǒng)的意象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特有的審美情趣,其內(nèi)涵不斷拓展和豐富起來。 《長亭送別》像“ 花落水流紅, 閑愁萬種” 這樣包含富于經(jīng)典性和聯(lián)想性意象的例子, 多如散落草叢的野花, 美似彌布夜空的星星。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 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端正好》)”, 幾句曲詞就運用了五個經(jīng)典的意象。
一時間, 它們的聯(lián)想性也可以使我們的腦中頓時“ 湊聚” 許多相關(guān)的詩句, “ 黃花” 不是可以觸動我們的情思, 聯(lián)想到易安居士的“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 ? “西風(fēng)”又令我想及瀟湘妃子林黛玉《詠海棠》詩“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fēng)夜已昏!” 兩種意象竟還同時出現(xiàn)于李清照之“ 簾卷西風(fēng), 人比黃花瘦”。“紅葉”自然可以讓我們的聯(lián)想之旅奔向杜牧之“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的楓林秋意之妙境。
《一煞》寫鶯鶯的“別愁”,使用了“青山”、“ 疏林”、“ 淡煙”、“ 暮靄”、“ 夕陽”、“ 古道”、“ 禾黍”、“ 秋風(fēng)”、“ 馬嘶”多種意象。運用這些意象寫“ 愁” 的,我們可以在唐詩宋詞中俯拾即是。
青山即“ 行人無限秋風(fēng)思, 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古道”即“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千里斷腸,關(guān)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 “ 夕陽” 即“ 秋草獨尋人去后,寒山空見日斜時”、“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煙靄”即“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念去去, 千里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四煞》中鶯鶯感嘆“ 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即將離別之際,怎樣將自己的愛恨情仇盡情傾訴給張生?直露剖白不符其大家閨秀的身份, 且略顯輕薄又蒼白, 用意象造境傳情自然就委婉深沉多了。
“ 淚添九曲黃河溢, 恨壓山峰華岳低”,瞧!以水喻愁,不是還有南唐亡國之君李煜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嗎? 《收尾》一典“遍人煩惱填胸臆, 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寫離愁,以“車”這種工具設(shè)意象, 決不是王實甫之首創(chuàng)。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就有“ 休問離愁輕重, 向個馬兒馱也馱不動”,王實甫不過是易馬為車。
董之以馬形容離愁, 也并非其首創(chuàng), 宋人石孝友《玉樓春》詞已有“ 春愁離恨重于山, 不信馬兒馱得動” 的比喻。古詩詞中以馬、車、船這些交通工具為意象來載愁寫愁決不限于以上這些,李清照《武陵春》“ 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長亭送別》的意象美不僅在于它們的經(jīng)典魅力, 更在于它們的聯(lián)想性, 易于拓展讀者。
7.關(guān)于"長亭"的古詩有什么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雖然李叔同詞曲兼擅,但傳記作者陳星先生卻考證出此曲并非詞人的自度曲,而是借用了一首美國通俗歌曲的曲調(diào),歌詞也參考了一首日本歌曲——也有論者以為詞意濃縮了《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然而兩首歌曲在美國和日本可能早已湮滅于歷史的大海,但這首借雞生蛋的歌曲卻在中國獲得了長久以至永遠的生命。“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如此凄迷陰柔、詞淺意深但哀而不傷的詞句,配以相當(dāng)中國化的舒緩旋律,就很難不成為中國的名曲——尤其是在新舊交替、道術(shù)滅裂的二十世紀(jì)。這首歌已經(jīng)成了新的“陽關(guān)三疊”,“四千余年古國古”的二十世紀(jì)中國人,已經(jīng)用這首歌“送別”了太多的東西。”
《長亭送別》表現(xiàn)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整折戲崔鶯鶯主唱,由三個場面構(gòu)成:長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時。隨著戲劇場面的轉(zhuǎn)換,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風(fēng)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讀者欣賞優(yōu)美的唱詞,如同陪同劇中人在如畫的風(fēng)景中行進,進入了一種詩化的境界。下面的設(shè)計,淡化戲劇情節(jié),突出對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詞意境的感悟和戲曲語言的欣賞。
《雨霖鈴》(柳永)鑒評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咒語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是宋詞婉約派的杰出代表,后人評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可見作品流傳之廣。而他的名篇《雨霖玲·寒蟬凄切》更被譽為寫別情的典范之作,千百年來,深受讀者的喜愛。
宋無名氏《題壁》詩云:“白塔橋邊賣地經(jīng),長亭短驛最分明。如何只說臨安路,不較中原有幾程!”諷刺南宋某些人茍且偷安,不思收復(fù)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冷酷現(xiàn)實。
“日暮長亭正愁絕,哀笳一曲戍煙中”,以情景交融之筆結(jié)束全詩。夕陽西沉,長亭遙對,哀笳一曲,戍煙四起,在這般戰(zhàn)亂凄涼的環(huán)境中,一位“驚時感事俱無奈”(見其《重陽日荊州作》)的詩人,獨自憂愁、感傷。
8.詩歌里酒 鴻雁 雙鯉 長亭的意向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jié)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雙鯉】、鯉魚、鯉素:書信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xué)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9.試論古典詩詞中的“長亭”這一意象.讓論述啊,寫不出來.急用.試論
秦漢時期在鄉(xiāng)村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亭有亭長。
如《史記》漢高祖本紀(jì)記載:(劉邦)及壯,試為吏, 為泗水亭長。秦制三十里一傳,十里一亭,故又在驛站路上大約每十里設(shè)一亭,負責(zé)給驛傳信使提供館舍、給養(yǎng)等服務(wù)。
后來也成為人們郊游駐足和分別相送之地。十里長亭一詞出自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xù)撰之《白孔六帖》卷九: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為了詩詞長短及韻律的需要,又往往簡稱長亭。特別是經(jīng)過文人的詩詞吟詠,十里長亭逐漸演變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
長亭、楊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別詩詞中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已經(jīng)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都是送別詩詞中最具代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號。“送君十里長亭,折支灞橋垂柳”乃是古人送別的經(jīng)典場面。
經(jīng)典長亭詩詞: 唐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王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便縱有千種風(fēng)情,更與何人說! 唐王初《送王秀才謁池州吳都督》:池陽去去躍雕鞍,十里長亭百草干。 衣袂障風(fēng)金鏤細,劍光橫雪玉龍寒。
晴郊別岸鄉(xiāng)魂斷,曉樹啼烏客夢殘。南館星郎東道主,搖鞭休問路行難。
李叔同(弘一大師)《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灑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關(guān)于長亭的意象的詩句
筆者在此用一首小詩把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進行總結(jié),以助考生記憶,從而更好地解答詩詞鑒賞題: 別時長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傳愁緒。 烏鴉燕子系興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5、別時“長亭”“柳”依依 在古典詩詞里,楊柳常常與離情相關(guān)聯(lián),《詩經(jīng)》中的《采薇》便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有關(guān)“亭(長亭)”意象的詩句及評析
1、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1)原文: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2)翻譯:遠處舒展的樹林煙霧漾瀠,好像織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帶,極為碧綠。暮色進了高高的閨樓...
長亭的意象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馀歡,今宵別夢寒。”上述是原文,其他版本如林海音在小說《城南舊事》里后提到面兩句“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又如樸樹的改編版里的“情千縷,酒一杯,聲聲離笛催。”等等。此詞抒發(fā)離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什么意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賞析-- 第一節(jié),作者白描了“長亭”“古道”“芳草”三個意象。長亭外的古道邊,一片碧綠的芳草,綿延至遠方——儼然送別的背景。在中國古代,道路邊每隔一段里程,會設(shè)一亭驛,供路人避雨、休憩。久而久之,長亭成了友人、親人間的送別之...
長亭送別意象都有什么
如《城南舊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夕陽山外山”幾句歌詞中就包含著長亭、芳草、夕陽、古道、青山如此多的傳統(tǒng)意象。2.聯(lián)想性。聯(lián)想的作用在于將某種事物擴展到與其相似或相關(guān)的事物。意象的聯(lián)想性無形之中擴展了意象內(nèi)涵的豐富性,自然就能拓展詩詞的表現(xiàn)力,加強曲牌的抒情性。《長亭送別》...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為何古人善于用長亭表示送別?
所以我們不管是在唐詩當(dāng)中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亦或是宋詞當(dāng)中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更或是元曲之中的“今日送張生赴京,十里長亭安排下筵席”,即便是近代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dāng)中,我們都可以發(fā)現(xiàn),古人送別必在長亭。長亭...
關(guān)于長亭的詩句古詩詞
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7. 關(guān)于"長亭"的古詩有什么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
送別詩中的意象淺析
在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如“長亭、短亭,陽關(guān)、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楊柳,明月、夕陽,青燈、美酒”等。原文:送別詩【作者】佚名【朝代】隋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譯文:楊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楊花漫天飛舞。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行的人...
楊柳枝和長亭的關(guān)系
在詩人們的筆下,楊柳枝和長亭常常被賦予了深厚的友情和固定的離別意象。一、楊柳:由于“柳”與“留”諧音,楊柳枝在送別時寓意著挽留之情,成為寄托友誼的象征。如詩云:“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楊柳枝的纏綿情思與離別之意相映成趣,李白的“春風(fēng)知別苦,不遣柳條青”以擬人手法加深了...
常見詩詞意象群舉例(二)——送別題材
1.社會意象群:長亭:陸上送別之所,秦漢時開始在大道兩旁設(shè)置供旅者休憩或是送別踐行的亭子,最早出自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又如:“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柳宗元《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4]又如:“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
相關(guān)評說:
額敏縣相圖: 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額敏縣相圖: ______[答案] 1.月——思鄉(xiāng),懷人 懷鄉(xiāng):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蟬只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了. 例: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9.鴻雁——思鄉(xiāng)懷親,羈旅...
額敏縣相圖: ______ 古代詩詞的常見意象 1.月——思鄉(xiāng),懷人 懷鄉(xiāng):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懷人: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2.菊花——清高人格的寫照 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
額敏縣相圖: ______ 柳永《雨霖鈴》中意象的運用及涵義 “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烏夜啼》),“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孔雀東南...
額敏縣相圖: ______ 意象是詩歌藝術(shù)的精靈,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在我國古典詩歌漫長的歷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tǒng)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 一、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
額敏縣相圖: ______ 孤燈夜酌月作友,簾外曉寒木屐輕. 溫酒暖夢風(fēng)吹柳,與伊難解相思愁. 男兒志在四方行,功成卻恨相離苦. 又憶彼時長亭外,躊躇何料此番孤.
額敏縣相圖: ______[答案] 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如下幾種: 第一,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shè)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xiàn)在與送別有關(guān)的作品中.勞勞亭,離建康古城大...
額敏縣相圖: ______ 1. 馬致遠:凄涼、孤獨、落寞的意境!2. 王維:壯觀、雄偉的大漠景色,帶有豪邁的意境!3. 孔子:傷感、留念、疑問,感嘆的意境!4. 李煜:悲傷、哀怨、苦悶、難過的意境!5. 徐再思:點點滴滴的傷感落在心上化作憂愁,憂愁的意境!6. 老范:行色匆匆,惋惜遺憾的意境!7. 張:相思之苦的意境!8. 李煜:悲傷、難過、追思的意境!希望能幫助到你,歡迎追問,如果滿意請采納,您的采納使我們回答的動力,謝謝噢~
額敏縣相圖: ______[答案] 古詩的意象,大都有相對固定的寓意.把握了這些寓意,對我們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以及正確解答詩歌鑒賞題目很有益處. 一、動物類 1、蟬 感身世,訴悲涼:唐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fēng)...
額敏縣相圖: ______[答案]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從字面上我們不難看出是描寫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像許多古時候的游子一般,漂泊在外鄉(xiāng)音難聞,山一程水一程,長路漫漫,看見的卻仍舊是交換更替的亭子,望不到邊得歸途,此情此景豁達如太白也心不禁感嘆. 我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