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文言文對比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5—10題。
【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乙】 驥①不稱②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③,然非精潔寧則餓死不受,介胄④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⑤,猶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⑦而不茍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遠之材也。(岳飛《論馬》)
【注釋】 ①驥(jì):良馬。②稱: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④介胄:披上戰(zhàn)甲。⑤酉:酉時,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飲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 故常奇之( ) ⑵ 比行百余里( )
⑶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 一食或盡粟一石( )
6.下面各組中加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不以千里稱也。 ②驥不稱其力。
B、①其真無馬邪? ②稱其德也。
C、①執(zhí)策而臨之。②介胄而馳。
D、①雖有千里之能。②故常奇之。
7.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譯文: ⑵ 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譯文: 8.⑴ 在甲文中,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⑵ 在甲乙兩文中,都提到了好馬在日常生活中異于常馬的一個共同特點,根據(jù)這個特點請把原文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共同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怎樣的'共同道理?
10.伯樂與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誰更重要?請談談你的看法,并舉歷史或當今社會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參考答案:
5.⑴對……感到好奇 ⑵等到 ⑶怎么 ⑷有時
6.C
7.⑴想讓它和普通的馬一樣尚且不可能(做不到)。
⑵(給它)披上戰(zhàn)甲奔馳起來,它開始好像跑得不很快。
8.⑴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⑵共同特點:食量大。
甲文句子:一食或盡粟一石。
乙文句子:日啖芻豆數(shù)斗,飲泉一斛。
9.要善于考察人才,發(fā)現(xiàn)人才,選拔人才。
10.示例1:我認為伯樂更重要。社會上的人才很多,但一開始卻總是不為人所知。如果沒有“伯樂”去考察發(fā)現(xiàn)他們,他們又如何有機會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貢獻。比如周文王從渭水河邊發(fā)現(xiàn)任用了姜子牙,從而幫助自己興周滅紂。示例2:我認為千里馬更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如果沒有人才,空有伯樂也沒用。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千里馬”,在各個方面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比如“毛遂自薦”,一開始并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的才能,但真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的實力,也有真有那些本事,才讓他一舉成名。
《馬說》文言文比較閱讀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選自韓愈《馬說》)[乙] 有人賣駿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②而視之,去而顧之,...
《馬說》文言文對比閱讀理解
比較閱讀【甲】【乙】兩個文段,完成5—10題。【甲】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
《馬說》、《龍說》的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時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① 策之...
《馬說》和《千金市骨》對比閱讀題答案
2.結(jié)合你對選文的理解,說說甲乙兩文中“千里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3.甲文借伯樂相馬的故事,發(fā)出了“ ” 的感慨,表達的主題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費盡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購得已死千里馬的故事,表達的主題是___(3分)4.將下邊兩個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
馬說對比文言文-百度
1. 求八年級《馬說》的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25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
求八年級《馬說》的對比閱讀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25題。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
1、韓愈筆下的千里馬本應“一食或盡粟一石”才能展現(xiàn)“千里之能”;被岳飛稱為“致遠之材”的良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的特點。(用原文語句填空)2、兩文都是借論馬來表達對人才的看法,韓愈先從正面提出問題,然后從側(cè)面展開議論,岳飛則通過事例闡述,他們都希望有人能慧眼識英才,...
《馬說》文言文閱讀答案
《馬說》文言文閱讀答案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小題。(12分)馬 說 韓 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 ...
小題1:(1)pián (2)sù小題2:(1) 鞭打(用鞭子打,驅(qū)使) (2) 同“返”(返回) (2分)小題3:(1)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不認識千里馬吧!(2)死馬尚且花五百金購買,何況活馬呢? (4分)小題4:人才 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小題5:《馬說》中的“千里馬”因為不能得到統(tǒng)治者的...
文言文閱讀。(10分)馬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
小題1:千里馬:人才 伯樂:識別人才的人小題1:諷刺、控訴了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不重用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自己痛感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
相關(guān)評說: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馬說》寫作特點 1.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寫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寓深刻思想于具體形象之中.例如,用“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來描繪千里馬的終身遭遇,...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小題1:《昌黎先生集·雜說》,韓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學, “文起八代之衰”. 小題1:B 小題1:翻譯下列句子: 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譯文:喂養(yǎng)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 ②食之不能盡其才 譯文: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小題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盡其材,鳴之能通其意,或用現(xiàn)代漢語表述. 小譏供罐佳忒簧閨偽酣鐮題1:此題為開放題.問而后答,一錘定音;用問號,發(fā)人深省. 略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世界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發(fā)現(xiàn)千里馬.千里馬經(jīng)常有,但是伯樂卻不會經(jīng)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馬,也只是辱沒在馬夫的手里,和普通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以千里馬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要吃盡食料一石.飼養(yǎng)馬的人不知道它能...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相同點:作為國家的人才,都希望為國效力. 不同點:馬說一文表明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而已亥雜詩表明了作者愿為國家的下一代犧牲自己的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zhì).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2006年浙江舟山中考語文試卷 三、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19-25題. (一)(11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一個被賞識,一個被埋沒.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根本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駢(pián)死于槽(cáo)櫪(lì)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盡粟(sù)一石(dàn,今音為shí).食(sì)馬者不知...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學習必須與實干相結(jié)合.語文要想成績提高,多記多看多做題是錯不了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文言文知...
吉林省多質(zhì): ______ 唐代韓愈的《馬說》一文曾先后被編入1994年和2001年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四冊,可見此文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重要地位.但就是這篇名文,教材對此文結(jié)尾結(jié)尾句(“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中的“其”字注釋有不當或“模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