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版文言文活在哪兒原文
1. 《活板》原文翻譯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采用它。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制成一個字模,用火來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一灰東西覆蓋它。想要印刷,就拿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板,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刷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別快。印刷時通常制作兩塊鐵板,一塊板正在印刷,另一塊板已經(jīng)另外排上字模,這一塊板印刷剛剛印完,那第二板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里面有重復出現(xiàn)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做的標簽分類標出它們,每一個韻部制作一個標簽,用木格儲存它們。有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火燒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頭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的疏松有的細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藥物互相粘連,不能取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字模,使用完畢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擦試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
畢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了,到現(xiàn)在還珍藏著。
2. 《活板》 原文及翻譯
活板
板印書籍①,唐人尚未盛為之②。五代③時始印五經(jīng)④,已后⑤典籍⑥皆為板本⑦。
慶歷⑧中,有布衣⑨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⑩,每字為一印(11),火燒令堅(12)。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13)紙灰之類冒(14)之。欲印,則以一鐵范(15)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16);藥(17)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18)。若止(19)印三二本,未為簡易(20);若印數(shù)十百千(21)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22)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23),更互(24)用之,瞬息可就(25)。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6)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27)。有奇字(28)素無備者,旋(29)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30),文理(31)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32)與藥相粘,不可取(33);不若燔土(34),用訖(35)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36)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37)所得,至今保藏。
【字詞注釋】
①板印書籍:即用木板刻字印書。板印,雕版印書。②盛為之:大規(guī)模地做(使用)。之,指“板印書籍。”③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五個朝代。④五經(jīng):儒學的經(jīng)典,指《易》、《尚書》、《詩經(jīng)》、《禮記》、《春秋》。漢后合稱《五經(jīng)》。⑤已后:以后。已,通“以”。⑥典籍:重要的文獻書籍。⑦板本:板印的本子。⑧慶歷:宋仁宗年號(1041~1048)。⑨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⑩錢唇:銅錢的邊緣。(11)印:印模。(12)令堅:使堅硬。(13)和(hu^):混合。(14)冒:蒙、蓋。(15)范:框子。(16)持就火煬(y2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煬,烤。(17)藥:指上文所說的松脂、蠟等物。(18)字平如砥(d!):(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樣平。(19)止:只。(20)未為簡易:不能算是簡便。(21)數(shù)十百千:幾十乃至百、千。(22)自:別自,另外。(23)具:準備好。(24)更(g5ng)互:交替,輪流。(25)就:完成。(26)以紙?zhí)海ò鸦钭址诸悾┯眉垪l標記。帖,用標簽標出。(27)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意思是把字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28)奇字:生僻字。(29)旋:隨即,很快地。(30)不以木為之者: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31)文理:紋理,質(zhì)地。(32)兼:并且。(33)不可取:拿不下來。(34)燔(f2n)土:就是上文所說的“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燔:燒。(35)訖(q@):完畢。(36)殊不:一點也不。(37)為予群從(z#ng):被我的弟侄輩。群,眾,諸。從,次于最親的親屬,例如堂兄弟為從兄弟,侄為從子,伯叔父為從父。單說“從”,指比自己小的。
【詩文翻譯】
用雕版印書,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地這樣做。五代時才開始用雕版印五經(jīng),此后,經(jīng)典文獻都是版印的本子。
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版印刷。他的辦法是:用膠泥來刻字印,薄得跟銅錢的邊緣一樣,每個字一個印,刻好以后,用火烤一下,讓它變得堅硬、牢固。先準備好一塊鐵板,把松脂、蠟和紙灰之類的東西鋪在上面。想印的時候,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框子,然后一個緊挨著一個地排上字印,排滿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蠟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壓,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得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顯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經(jīng)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印刷,一塊同時排字,這一塊剛剛印完,那一塊已經(jīng)排好版面,兩塊交替使用,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印完。每一個字都備有幾個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個字都有二十多個字印,以便它們在同一版內(nèi)重復出現(xiàn)時使用。不用的時候,就拿紙條做標記貼上,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有些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出來,那就當時動手刻,用草火烘烤,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字印所以不用木料來刻,是因為木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時)拿不下來;不如用膠泥來燒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來,一點也不會弄臟。
畢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堂兄弟和侄輩得到了,到現(xiàn)在還保存得十分完好。
3. 【〈活板〉文言文怎么翻啊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采用它.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膠泥刻成字,字薄得像銅錢的邊緣,每個字制成一個字模,用火來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它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一東西覆蓋它.想要印刷,就拿一個鐵框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列字模,排滿一鐵框就作為一板,拿著它靠近火烤它;藥物稍微熔化,就拿一塊平板按壓它的表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平展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刷三兩本,不能算是簡便;如果印刷幾十乃至成百上千本,就特別快.印刷時通常制作兩塊鐵板,一塊板正在印刷,另一塊板已經(jīng)另外排上字模,這一塊板印刷剛剛印完,那第二板已經(jīng)準備好了,兩塊交替使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字模,用來防備一塊板里面有重復出現(xiàn)的字.不用時,就用紙條做的標簽分類標出它們,每一個韻部制作一個標簽,用木格儲存它們.有生僻字平時沒有準備的,馬上把它刻出來,用草火燒烤,很快可以制成.不拿木頭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木頭的紋理有的疏松有的細密,沾了水就高低不平,加上同藥物互相粘連,不能取下來;不如用膠泥燒制字模,使用完畢再用火烤,使藥物熔化,用手擦試它,那些字模就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 畢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們得到了,到現(xiàn)在還珍藏著.。
4. 活板原文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
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
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
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
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
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
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靖褓A之。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
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
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
〔活板〕選自《夢溪筆談》,略有改動。《夢溪筆談》是有關(guān)歷史、文藝、科
學等各種知識的筆記。活板,就是活字板。板,同“版”。
〔盛為之〕大規(guī)模的做(使用)。之,指“板印書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慶歷〕宋仁宗年號(1041-1048)。
〔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錢唇〕銅錢的邊。
〔令〕使。
〔和(huò)〕混合。
〔冒〕蒙,蓋。
〔范〕框子。
〔持就火煬(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煬,烤。
〔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物。
〔字平如砥(dǐ)〕(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像磨刀石那樣平。
〔未為簡易〕不能算是簡便。
〔數(shù)十百千〕幾十乃至百、千。
〔自〕別自,另外。
〔具〕準備好。
〔更(gēng)互〕交替,輪流。
〔就〕完成。
〔以紙?zhí)常ò鸦钭址诸悾┯眉垪l標記。帖,用標簽標出。
〔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意思是,把字按韻分類,分別放在木格里。
〔奇字〕生僻字。
〔不以木為之者〕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紋理,質(zhì)地。
〔兼〕并且。
〔不可取〕拿不下來。
〔燔(fán)土〕就是上文說的“用膠泥刻字,火燒令堅”。燔,燒。
〔訖(qì)〕完畢。
〔殊不〕一點也不。
〔予群從(cóng)〕我的弟伯侄輩。群,眾、諸。從,次于最新的親屬,例如
堂兄弟為從兄弟。
5. 【文言文閱讀(共10分)閱讀《活板》(節(jié)選),完成后面問題
小題1:(1)蒙,蓋 (2)準備好 (2分。
每空1分) 小題2:(1)用 (2)一向,平素 (2分。每空1分)小題3:交替使用它們(或“這兩個板”),很快就可以完成。
(2分。一句1分,關(guān)鍵詞“更互”“之”“瞬息”“就”錯一處扣1分)小題4:制活字模 制板 薄如錢唇 字平如砥 小題1:試題分析:要求解釋的詞,一般為常見實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往往是命題的重點,當然也應該成為同學們備考的重點。
如“冒”這里是“蒙、蓋”。小題2:試題分析:文言實虛詞的考查,最常見的命題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個詞讓學生作解釋。
要求解釋的詞,虛詞要能辨出一詞多義;實詞,要識記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用法。如,虛詞“以”的一詞多義用法。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文句是各級各類考試的重點類型題之一,掌握翻譯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這里注意“更互”“就”等關(guān)鍵詞的理解。
小題4:試題分析:回答這一題的關(guān)鍵首先在于對語段的整體理解。即,讀懂故事。
然后,要先審題干,再找內(nèi)容。這類題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題目問的是哪方面的內(nèi)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若要用自己的話表述,那么找到原句之后還要將原句轉(zhuǎn)化成現(xiàn)代漢語的方式表述出來。
6. 活板原文及翻譯
一、原文(出自北宋 沈括《夢溪筆談·技藝》):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nèi)有重復者。
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靖褓A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保藏。
二、譯文: 用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地做這種事。五代時才開始用雕版印五經(jīng),此后,重要書籍都是版印出來的。
慶歷年間,有個平民叫畢升,又發(fā)明了活版印刷。它的辦法是:用黏土來刻字模,字模薄得跟銅錢的邊緣一樣,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
先設置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這類東西覆蓋著。想印的時候,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框子,然后就密密地排滿字模,排滿了就成為一版,再把它靠近火邊烤,等到松脂和蠟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壓,字印像磨刀石那樣平。
如果只印兩三本,還不算簡便;如果印幾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通常做兩塊鐵板,這一塊印刷,另一塊已經(jīng)另外在排字了,這一塊剛剛印完,那一塊已經(jīng)準備好,兩塊交替使用,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印完。
每一個字都備有幾個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一個字都有二十多個字印,用來防備它們在一版內(nèi)有重復的。 不用的時候,就用紙條給它做標記,每一個韻部的字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來。
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立即刻制,用草燒火烘烤,一會兒就能制成。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是,木的紋理疏密不勻,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卸版時拿不下來;不像用膠泥燒制的字印,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藥物松脂等物熔化,用手一抹,字印自然就掉了下來,一點也不會被藥物松脂等物弄臟。
畢升死后,那些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輩們得到,到現(xiàn)在依然被珍藏著。 擴展資料 一、關(guān)于《夢溪筆談》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相關(guān)情況 作者沈括在《夢溪筆談·序》中有比較清楚的說明:1082年(宋元豐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約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潤州,在那里修筑一座夢溪園(在今江蘇鎮(zhèn)江東)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較少外出,也較少與人來往。
書名《夢溪筆談》,則是因為作者沈括在夢溪園完成作品。筆談,則是由于平時和客人在園內(nèi)交談,作者經(jīng)常將“與客言者”記錄于冊,友朋聚散無常,時長日久,作者覺得好像自己是“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故用名“筆談”。
二、作者簡介 沈括(1031年—1095年) ,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jiān)、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御西夏,后因永樂城之戰(zhàn)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隱居夢溪園。
紹圣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活版文言文活在哪兒原文
想印的時候,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框子,然后一個緊挨著一個地排上字印,排滿了就算一版,(再)拿到火上去烘烤,等到松脂和蠟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放在版面上往下一壓,那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樣。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得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顯得非常快了。(最好是)經(jīng)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印刷,...
《活版》文言文翻譯
《活版》是中國現(xiàn)代作家魯迅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對《活版》的文言文翻譯:光陰如梭,歲月匆匆。吾有一友,名曰老周,以刻板印刷為業(yè)。其家設于市井之間,其事繁忙而瑣碎。然老周樂其中,以工作為樂,以活版為伴。吾往其家,見其工作室,滿目皆是活字,有大有小,有新有舊,有磨損有完整。老周...
活字印刷的文言文
不用木料制作活字模的原因,是因為木料的紋理有的疏松有的細密,一沾水就會變得高低不平,又會同藥物粘在一起,拆板時拿不下來;不像用膠泥燒制的字模,使用完畢后再用火一烤,使藥物熔化,用手輕輕擦拭它,那些字模就會自己掉下來(自行脫落),一點也不會被藥物弄臟。 3. 活字印刷文言文沈括 活字印刷【原文】慶歷中,...
活在當下的文言文
我如果能夠?qū)W會活在當下,學會體悟周圍世界的美妙,那么我就會給自己贏得很多時光。 而在我健康的歲月里,從來都沒有享受過這樣的時光(從前我免不了會感傷失去的小時、星期和年月。現(xiàn)在不再這樣想了,不再沉迷于悲傷)。 對于我只能再活3個月的事實,我是無能為力的,但是如果我調(diào)整心態(tài),就可能找到新的方向,這樣的調(diào)...
活板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活板文言文翻譯及原文如下:翻譯: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廣泛使用。從五代時馮道雕版印《五經(jīng)》開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刻版印刷了。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像銅錢的邊緣那樣厚薄,每一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使它堅硬。先準備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
活版文言文翻譯古文
為,被。《活板》原文翻譯 用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地這么做。 五代的時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重要書籍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慶歷年間,有個平民叫畢升,又發(fā)明了活字版(印刷)。 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堅硬。先設置一塊鐵板,在它的...
活板文言文翻譯及原文
活板文言文翻譯及原文如下:1、翻譯 用雕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地這么做。從五代馮道開始用雕版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經(jīng)典文獻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慶歷年間,有個叫畢升的平民,又發(fā)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銅錢邊緣似的,每個字刻一個字模,用火燒使它...
文言文《指南針》中的指南針“活”體現(xiàn)在哪里?
文言文《指南針》中的指南針“活”體現(xiàn)在 針尖就能指南,在手中或碗邊都有可能這樣,運轉(zhuǎn)的速度很快。 原文: 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zhuǎn)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于針 腰,無風處懸之,則...
文言文《指南針》中的指南針“活”體現(xiàn)在哪里
文言文《指南針》中的指南針“活”體現(xiàn)在 針尖就能指南,在手中或碗邊都有可能這樣,運轉(zhuǎn)的速度很快。原文: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zhuǎn)尤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于針 腰...
活板對比文言文
2. 求解文言文活版,前面半部分 用文中句子填空:活版印刷的特征在于“ 答案:在介紹活板之前,先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對于雕版印刷的繼承發(fā)展關(guān)系,也為下文重點介紹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術(shù)作鋪墊。 2.(1)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 作用:打比方,形象地說明了刻字的深度。 (2)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
相關(guān)評說:
麻江縣主提: ______ 慶歷在文言文課文《活板》中出現(xiàn)過.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技藝》卷一八. 原文語句: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翻譯:慶歷年間,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版印刷.
麻江縣主提: ______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
麻江縣主提: ______ 1、本文要說明的對象是“活板”,作者為什么要先介紹雕板印刷術(shù)發(fā)明的歷史?答案:在介紹活板之前,先簡述雕版印刷的歷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對于雕版印刷的繼承發(fā)展關(guān)系,也為下文重點介紹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術(shù)作鋪墊.2.(1)用膠泥刻...
麻江縣主提: ______ 活板 用刻板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大規(guī)模采用它.五代時才開始印刷五經(jīng),以后的各種圖書都是雕板印刷本. 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chuàng)造了活板.它的方法是用...
麻江縣主提: ______ 小題1:(1)盛:盛大,這里是大規(guī)模的意思(2)以: 用(共2分.每個詞1分) 小題2:)翻譯:在鐵板的上面用松脂、蠟混合著紙灰一類的東西蓋上 (2)翻譯:遇到平時沒有準備的生僻字,隨即刻制. 小題3:①用膠泥刻字②字印③有奇字素無備者...
麻江縣主提: ______ 活板的特點就是“活”,體現(xiàn)在沾水不變形、容易拆版、不被弄臟等方面
麻江縣主提: ______ 韓非子?解老》: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生存 《鴻門宴》:項伯殺人,臣活之 使……活;救活;養(yǎng)活 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本賣文為活 活計;謀生的手段 《活板》: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活動;不固定 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雨余山態(tài)活 生動;活潑
麻江縣主提: ______ 活 ①<動>生存,與“死”相對.《韓非子·解老》:“以腸胃為根本,不食則不能活.” 【又】<動使動>使……活;救活;養(yǎng)活.《鴻門宴》:“項伯殺人,臣活之.” ②<名>活計;謀生的手段.杜甫《聞斛斯六官未歸》:“本賣文為活.” ③<形>活動;不固定.《活板》:“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④<形>生動;活潑.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雨余山態(tài)活.”
麻江縣主提: ______ 黎巴嫩真主黨的建立是伊朗一手策劃而成的,在黎議會中占有席位,是著名的反對黨.真主黨的崛起,是黎伊斯蘭復興運動在組織上的表現(xiàn).黎國內(nèi)的混亂狀態(tài)與伊斯蘭回歸傾向,為真主黨的活動提供了溫床.從某種意義上講,真主黨是黎十葉派穆斯林為改變現(xiàn)狀而作出的一種激進選擇. 以以色列對黎南部的入侵與占領(lǐng)為契機不斷發(fā)展.
麻江縣主提: ______[答案] 1、說明膠泥活字的本質(zhì)的語句是:__已后典籍皆為板本_ 2、說明活字印刷功效的語句是:_極為神速_ 3、活字印刷的主要... 9、活字印刷是我國四大發(fā)明之一,另外三大發(fā)明是 造紙術(shù)、黑火藥、指南針. 9、說明活板印刷的優(yōu)越性的文字是:若印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