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底料與高湯比例 求麻辣燙的香料配量比例和高湯的熬制
麻辣燙底料與高湯沒有固定的比例。
麻辣燙底料主要有牛骨、豬骨、雞骨、海鮮、香辛料、鹽、味精、雞粉、料酒、豆瓣醬、豆豉、牛油、雞油、菜籽油、色拉油和麻油等。
麻辣燙好不好吃,底湯起著決定性作用,直接關(guān)系到麻辣燙的口感與風(fēng)味。因此調(diào)出好喝的底湯首先就必須選用上好的原材料和調(diào)味料。
擴(kuò)展資料:
麻辣燙底料熬湯的時候要講究科學(xué),首先各種骨頭原料必須提前洗凈斷塊,否則費火且營養(yǎng)物質(zhì)析出的少;其次選用不銹鋼材質(zhì)的煮具,加熱快,湯色有保證。
家庭做法也可以用高壓鍋,出油多但湯量小,再者熬湯過程中,骨頭原料要經(jīng)過焯水,撇除血沫,冷水下鍋,水量還要一次加足加夠,不能中途添加,加入蔥、姜、料酒和少量的醋,不要提前放鹽和味精,谷氨酸鈉在高溫情況下,會產(chǎn)生特殊的化學(xué)變化,鮮味隨即消失。
大火燒開,小火熬制,湯色的把握只有關(guān)鍵的1條,大火熬制出奶白湯,小火熬制出清湯,道理簡單說來,火大火小,蛋白質(zhì)乳化的效果不一樣所造成。
第一種:
一、蘸料配方:
香油 50 克, 蒜末 25 克, 香菜末 10 克, 鹽、 味精各 1 克, 蠔油 10 克,
花生碎 10 克,蔥花 5 克。
二、底料原料:
牛油 30 斤,糍粑辣椒 10 斤,郫縣豆瓣 3 斤,老姜 2 斤,白酒 2 斤,
八角、桂皮、丁香、靈草、白豆蔻、小茴香各 3 兩、山萘、草果、砂
仁各 2 兩。
三、湯料原料:
底料 0.5 斤,老油 4 斤,雞精 100 克,干辣椒 50 克,花椒 50 克,白
汁湯料 2.4 斤,醪糟 50 克。
四、葷菜:
兔腰50 克 毛肚50 克 鱔魚50 克 豬環(huán)喉50 克 午餐肉50 克 鴨
腸30 克
五、素菜:
藕片80 克 萵筍80 克 冬瓜50 克 香菌50 克 豆腐干50 克 白菜
80 克 花菜50 克 青菜頭80 克
六、底料作:
將牛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 下入郫縣豆瓣、 糍粑辣椒和老姜煸炒出
香后放入其它原料小火炒 2 小時即可作底料使用。
七、湯料作:
將老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放入干辣椒、 花椒、 底料煸炒出香,放
入白汁湯料、醪糟、雞精大火燒開即可。
第二種:
一、配料:(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原料的種類、多少可增可減)
葷菜:兔腰 50 克、毛肚 50 克、鱔魚 50 克、豬環(huán)喉 50 克、午餐肉
50 克、鴨腸 30 克。
素菜:藕片 80 克、萵筍 80 克、冬瓜 50 克、香菌 50 克、豆腐干 50
克、白菜 80 克、花菜 50 克、青菜頭 80 克。
二、調(diào)料:
牛油 250 克、菜油 100 克、郫縣豆辦 150 克、永川豆豉 50 克、冰糖
10 克、花椒 5 克、胡椒 2 克、干辣椒 30 克、醪糟汁 20 克、紹酒 20
克、姜米 10 克、精鹽 100 克、草果 10 克、桂皮 10 克、排草 10 克、
白菌 10 克、辣椒面 250 克、鮮湯 1500 克。
三、制作程序:
1、鹵水。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 6 成熟后,下郫縣豆辦(先
朵細(xì)) 煵酥, 速放入姜米、花椒炒香后立即下鮮湯。 再放入舂茸的豆
豉、研細(xì)的冰糖、牛油、醪糟汁、料酒、精鹽、胡椒粉、干辣椒、草
果等佐料。熬開后打去泡沫即成鹵水。
2、主料。將勞菜洗凈、兔腰、鱔魚、鴨腸切成 2 厘米長寬的方塊;
毛肚、 豬環(huán)喉切成 4 厘米左右見方。 午餐肉切成 4 厘米左右見方的薄
片; 素菜切成 3 厘米左右的薄片。 用洗凈的簽, 將肴穿成約三四十
克一串。
3、燙制。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簽
燙制,根據(jù)不同菜肴的火候燙成熟。
4、蘸食。燙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nèi),根據(jù)自己
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
四、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燙的成品不熟。 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yīng)是比較容易成熟的。 不能采用
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鱔魚、帶魚一類的
菜肴, 燙制的時間也應(yīng)長一些, 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 過快,
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xiàn)不熟的問題了。
第三種:
一、按 5 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四川產(chǎn)的《鵑城牌》郫縣豆瓣 300 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
籽油 250 克;
2、干紅辣椒 150 克(剪成約 2 公分的小段);花椒 50 克;
3、白糖 3 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 150 克;蔥(兩寸半節(jié))250
克; 副食品店出售的 150 克大料一袋 (回香八角山奈等); 鹽適量 (視
你購買的豆瓣咸度定,因有些家生產(chǎn)的豆瓣過咸);雞精一大勺。
二、炒料火侯很關(guān)鍵:
1、熱鍋下油,油熟后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即關(guān)火)撈起待用。
2、油鍋內(nèi)下白糖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炒的過程中可視情況開
一點小火, 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 此時糖泡呈金
黃色, 若轉(zhuǎn)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 立即下姜、 蔥、蒜及大料煸炒,
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
3、開大火,將骨頭湯到入,加鹽(以湯料的咸度投放,略比平常的
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后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zhuǎn)小火慢
熬 10 分鐘后即可。
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 每次味道不足時, 往湯內(nèi)加料即可(喜麻辣
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
三、注意事項:
1、炒糖時,只能用小火,糖須炒至融化,并向油面上泛泡才行(泡
為金黃色, 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樣湯料是苦的), 這樣的湯色
才會紅亮而湯內(nèi)并無甜味。
2、豆瓣必須用《鵑城牌》郫縣豆瓣才是正宗的,別的有很多產(chǎn)品不
合格或味道不正。
3、最好使用菜籽原油(即非精煉油),做出來的底料色香味均比色
拉油等精煉油效果好些。
一般麻辣燙或魚鍋湯料不須用牛油,如改做火鍋底料可換做牛油 200
克和 100 克菜籽油同炒(菜油燒熟后再下牛油,其余過程不變)。
四、麻辣燙配方:
骨、肉湯大量(隨時加湯),以下是 10 份(鍋)湯料:
1. 油炒郫縣豆瓣800 克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 辣椒、鹽釀制而成, 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chǎn)。 其
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diào)味料,
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和香味,使湯汁具有溫醇辣味和濃稠紅亮。
2. 油炒豆豉 200 克
豆豉,是用大豆.食鹽.香料釀制而成,其氣味醇香.色澤黃黑.油光
滑.粑軟散籽.味鮮回甜.以重慶永川豆豉味上乘.豆豉用在湯鹵中能
增加咸鮮醇香的味道。
3. 干辣椒 1000 克
干辣椒性辛溫,能祛寒健胃,其色澤鮮紅,辣味較重.干辣椒品種很多,
有大金條.二金條,五葉椒,朝天椒,七星椒,大紅袍和小米椒等。火鍋
湯鹵鍋底中加入干辣椒,能去腥解膩壓抑異味,增加香辣味和色澤。
4. 花椒 150 克
花椒,味辛性溫麻味濃烈,能溫中散寒,具除濕止痛的作用,花椒品種
以陜西椒四川茂汶椒.清溪椒為上乘。 花椒是火鍋的重要調(diào)味料.用于
湯鹵中可壓腥除異,增鮮香。
5. 老姜 10 個
老姜性辛濕.含有揮發(fā)油姜辣素.具有特殊的辛辣香味.老姜用于紅湯,
清湯湯鹵中,能有效的去腥壓臊.可提香調(diào)味。
6. 大蒜 2 頭
大蒜喂辛辣氣芳香.含有揮發(fā)油,二硫化合物。 大蒜主要用于調(diào)味增香,
壓腥味去異味。
7. 醪糟 500 克
醪糟.是用糯米釀制而成,米粒柔軟不爛,酒汁香醇.甘甜可口,稠而不
混,釅而不粘。 調(diào)制火鍋湯鹵底料加入醪糟.能增鮮壓腥去異味使湯鹵
產(chǎn)生回甜味。
8. 食鹽適量
食鹽學(xué)名氯化鈉,使一種結(jié)晶小顆粒.帶咸味,能解毒涼血,潤燥止氧.
食鹽在火鍋中起定味調(diào)味提鮮解膩去腥作用。
9. 冰糖 適量
冰糖使復(fù)制品蔗糖,為結(jié)晶體味甘性平.益氣潤燥,清熱。在熬制火鍋
湯鹵時,加入冰糖克使湯汁醇厚回甜,具有緩解辣味刺激的作用。
10. 料酒 100 克
料酒是糯米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柔和的酒味和特殊香氣。料酒
在火鍋湯鹵中主要作用是增香.提色,去腥,除異味。
11. 味精適量
味精是從大豆.小麥.海帶及其它含蛋白質(zhì)物質(zhì)中提取,味道鮮美,在
火鍋中提鮮助香.增味作用。
12. 雞精適量
雞精是近幾年使用較廣的強(qiáng)力助鮮品,用雞肉 HP 及麩酸鈉精制而成,
雞精的鮮味來自動植物蛋白質(zhì)分解出的氨基酸。
雞精的作用是增鮮提味。
13. 胡椒 100 克
胡椒,味辛性溫帶濃烈的芳香氣味,具溫中散寒,健胃順氣的功效。 在
清湯火鍋中用于去腥壓臊.增香提味。
五、火鍋香料的作用及其用量:
1. 甘菘 50 克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菜中常用的一種毛絨絨、 黑褐色的根狀香料, 成
都人稱為香草,重慶人稱其為香菘,其實應(yīng)該叫甘菘,又名甘菘香。
甘菘氣味辛香, 近似強(qiáng)烈的松節(jié)油氣味, 具有理氣止痛、 開郁醒脾的
作用, 是被用作治療胸腹脹痛、 胃痛嘔吐、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一
味中藥。 在麻辣火鍋湯料或鹵水中加入此香料, 其香味濃郁。 不過要
注意量的把握,一次用量不宜超過 5 克,否則香氣“膩人”。
2. 丁香 20 克
又叫公丁香、 子丁香, 為丁香的花蕾, 烹調(diào)中常用的是干品, 香味濃,
嘗之有刺舌、麻舌感,其性味辛溫,有暖胃、止嗝逆、驅(qū)風(fēng)、鎮(zhèn)痛的
作用。在烹調(diào)中的用量應(yīng)在 1~2 克以內(nèi),千萬不可多用。
3. 八角 50 克
應(yīng)叫八角茴香,又叫大茴香、大料、八月珠, 這是人們較為熟悉的一
味香料。 其特點是聞之芳香, 嘗之微甜。 其性味辛、 溫, 有溫中開胃,
祛寒療疝的作用。 在烹調(diào)中無論是火鍋、 紅燒、 鹵水均可使用。 由于
其香味是有人喜歡有人煩,故在使用中比較靈活,以 5~10 克為宜。
4. 小茴香 50 克
又叫茴香、香絲菜、懷香、野茴香。全國多數(shù)地區(qū)都有栽培,且為人
們所熟悉, 其鮮品莖葉在烹調(diào)中常見用于作茴香胡豆、 茴香餡餃子
等。 其成熟果實猶如小稻谷粒或孜然, 有特異芳香氣。 作為香料使用,
廣泛用于紅燒、鹵水、麻辣火鍋中。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行
氣止痛、健胃、散寒的作用。
5. 草果 50 克
一種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
燥濕健脾、 祛痰溫中、 逐寒抗瘧疾的作用。 烹調(diào)中可破或整粒使用,
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 其風(fēng)味尤佳。 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
也不得多用,放 3~5 個較為合適。
6. 砂仁 50 克
又叫春砂仁、 陽春砂仁,系植物陽春砂的成熟果實, 嘗之澀口, 聞之
有香味,藥性溫,味辛。有行氣寬中,健胃消食之功,藥用于胃腹脹
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腸炎、痢疾、胎動不安等癥。用于火鍋和
鹵菜中則不可過多,以 3 克以內(nèi)為宜。
7. 三奈 30 克
有的地方也叫沙姜、 山辣, 為根狀莖。雜貨店、中藥店出售的為其干
切片,其味芳香。藥性溫、味辛,能溫中化濕、行氣止痛,主治急
性腸胃炎,消化不良,腹痛泄瀉,胃寒疼痛,牙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跌打損傷等。 在烹調(diào)中多用于燒、 鹵、麻辣火鍋, 用量多在 5~10 克
之間。 廣東人把沙姜用于作鹽雞。近年來,四川江湖菜中有“三奈
菜” 的作, 即是說主料加上大量的三奈和干紅辣椒、 干花椒烹制而
成。這道菜因其味芬香奇特,故受人稱道,不過還未見有報道。
8. 靈草 30 克
為近幾年廣泛用于火鍋的一味香料。 因為市場所售皆為干品, 故不好
辨認(rèn)。 經(jīng)過多方請教, 將干品拿給我校徐江普副教授驗證: 應(yīng)叫靈香
草, 又名零陵香,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植物。 屬多年生草本,有濃烈
香氣, 性味甘平。 在麻辣火鍋中運用,一般用量不超過 5 克。市場上
還有另外一種靈草, 名羅勒,可代替上面一種,但屬唇形科植物, 也
叫零陵香,又叫九層塔、香草、香佩蘭、鴨頭、雀頭草等,其性味辛
溫。在藥用方面,其性味辛溫,有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等作用。
9. 排草 30 克
與靈草一樣, 也是近年來在麻辣火鍋中運用普遍的一味香料。 前幾天,
我請熊四智教授幫助查找相關(guān)資料,很快得到結(jié)果:排草又叫排香,
香排草,香羊,毛柄珍珠菜,也屬報春花科植物,其性味甘平。具有
治感冒、咳嗽、風(fēng)濕病、 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用量也不宜
多,3~5 克即可,也可在鹵水中使用。
有人說,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 “靈草增香,排草防腐”,其實很多
辛香味調(diào)料都不同程度地具有抑菌防腐作用。
10. 白豆蔻 30 克
又叫圓豆蔻, 市場上或藥店有寫為百叩、 叩仁的。 口嘗之有澀味,因
其藥性味辛溫, 故有行氣理氣, 暖胃消食, 化濕止吐, 解酒毒的作用。
在麻辣火鍋中加入 3~5 克即可。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
11. 肉豆蔻 30 克
別名玉果。 近年來在火鍋中運用十分普遍, 不過嘗之味亦不好受, 其
藥性味辛溫,具有暖脾胃、澀腸、下氣的作用。此物不可多用,2-3
個即可。
12. 桂皮 50 克
又稱肉桂。性味辛甘、熱,有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血脈的功
效。主治腎陽虛衰、心腹冷痛、久瀉等。油性大,香味濃烈。嘗之味
辛辣、 回味略甜。 在麻辣火鍋和鹵菜中運用很普遍, 用量 5~10 克為
宜。
13. 孜然 100 克
別名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屬傘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種子,主要產(chǎn)
于我國邊域一帶,果形呈橢圓形.兩端細(xì)長約 5 毫米,寬 3 毫米,淡綠灰
色,形同小茴香,使用時注意保存,盡量密封,以免跑味達(dá)不到效果。
14. 香葉 20 克
即桂樹之葉呈灰綠狀,以體無霉癍,香氣濃郁味上品.作用,增香去異
味,促進(jìn)食欲。
將以上料一起熬一大鍋湯,再分成 10 小鍋。
六、菜
葷菜: 肉原子、 火腿腸,香腸片、臘肉片, 熟鵪鶉蛋、 (雞、 魚、 豬、
牛、羊等肉片用油、豆瓣、酒腌制)用簽串好
素菜:豬雞鴨血、米涼粉、粉皮、豆腐干、豆腐皮、各種菇類、各種
蔬菜等竹簽串好
七、油碟:
芝麻油和色拉油各半、蒜泥、鹽、味精也可加點蠔油及醋
第四種:
一、底湯配料:
菜油 200 克(約耗 135 克),豬油 100 克,豆瓣醬 30 克,泡姜片 30
克,泡辣椒節(jié) 40 克,蒜瓣 10 瓣,老姜 50 克,花椒 15 克,白糖 25
克,精鹽 10 克,味精 5 克,胡椒面 3 克。另加雞湯或鴨湯 500 克。
麻辣燙底料與高湯比例
麻辣燙底料與高湯沒有固定的比例。麻辣燙底料主要有牛骨、豬骨、雞骨、海鮮、香辛料、鹽、味精、雞粉、料酒、豆瓣醬、豆豉、牛油、雞油、菜籽油、色拉油和麻油等。麻辣燙好不好吃,底湯起著決定性作用,直接關(guān)系到麻辣燙的口感與風(fēng)味。因此調(diào)出好喝的底湯首先就必須選用上好的原材料和調(diào)味料。
麻辣燙的高湯熬制方法
1. 主料組成 水:10斤、奶粉:100克(普通奶粉即可,全脂奶粉最好)、牛骨頭:半根、雞架:半個、牛油:1斤、麻辣燙底料:200克、冰糖:50克、精鹽:50克、牛肉粉:10克、白胡椒粉:5克、辣椒:20克、雞精:10克、鮮香寶:10克、大蔥:1根。?2. 制作流程 1) 將牛骨雞架放入清水中...
麻辣燙配方用料
100斤水,鹽500克,味素200克,花雕酒200克,雞精(大廚四寶老母雞粉最佳)300克,冰糖200克,奶粉600克(普通奶粉即可),麻椒80克,胡椒100克,泡椒250克,底料(見二,底料制作)2斤,牛油3斤,牛骨2根,雞架2個,蔥300克,姜100克。高湯制作過程:1、桶放100斤水大火加熱到45度下入奶粉,攪...
正宗麻辣燙的底料的做法與配方
一、麻辣燙底料配方:干辣椒1碗(炒底料用),清水適量,大蔥2根,生姜1塊,蒜1頭,洋蔥半個,油適量,花椒粒2大匙(30克),豆豉1大匙,五香料1大匙(包括香葉、桂皮、丁香、砂仁、豆蔻、小茴香、三萘等),白酒1大匙,高湯適量,干辣椒段1大匙(煮湯底用),雞精少許,冰糖1茶匙,鹽少許。
麻辣燙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一、高湯材料介紹:(按以下比例加減)10斤水、鹽50克、味精20克、花雕酒20克、雞精(大廚四寶老母雞粉最佳)30克、冰糖20克、奶粉60克(普通全脂速溶奶粉即可)、麻椒8克、白胡椒10克、泡椒25克、炒制好的麻辣燙底料(下面會詳細(xì)介紹底料做法)130克、牛油(牛腰窩油)150克、牛腿骨1小根、雞架(就是那種...
麻辣燙怎么做才好吃?
一、材料準(zhǔn)備 1. 底料 牛油:200克 菜籽油:100克 郫縣豆瓣醬:50克 干辣椒:30克(剪成段)花椒:20克 姜:50克(切片)大蒜:50克(拍碎)大蔥:1根(切段)八角:2個 桂皮:1塊 香葉:2片 草果:1個 小茴香:1茶匙 丁香:2顆 白胡椒粒:1茶匙 2. 高湯 雞骨架:500克 豬骨:500克...
麻辣燙低料的配方
我們經(jīng)常聽業(yè)內(nèi)人士說的高湯就是這么來的,這個就是燙菜的湯。底料和鮮湯的比例,下面有詳細(xì)的解釋。為了適應(yīng)大部分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我們這里特地講了兩種麻辣燙底料的配方,分為辣和不辣,你不用都去學(xué),只需根據(jù)自己當(dāng)?shù)氐目谖叮瑢W(xué)一個就可以了:紅湯麻辣燙(辣)和白湯麻辣燙(不辣)注意:這兩種麻辣...
麻辣燙的配方
3、 炒醬:鍋中放入油250克,放入豆瓣醬250克,火鍋底料399克炒香倒進(jìn)高湯桶里。注:在熬高湯同時,放入中草藥料包,下紅辣椒、花椒包和湯一塊熬制,帶香味和麻味熬出來時,香料包取出下次再用。最后待湯熬好后,撈出料渣進(jìn)行調(diào)味,放入料酒、鹽、老抽醬油適量,雞精、味精A粉,既成麻辣燙底湯...
麻辣燙的湯底怎么做才好吃?
麻辣燙高湯的做法:主料:豬骨頭一塊、雞骨架一塊 輔料有辣椒1g,花椒1g,麻椒1g,料酒2g,姜1g,蔥1g。1、首先我們選擇的主料有豬骨頭,雞骨架,還有鴨骨架,輔料有辣椒,花椒,麻椒,料酒,姜,蔥。2、把花椒和麻椒放入紗布袋里面,防止在湯中吃到嘴里有澀的感覺,麻椒和花椒的用量根據(jù)當(dāng)?shù)厝说?..
麻辣燙配方?
麻辣燙湯料配方:底料0.5斤,老油4斤,雞精100克,干辣椒50克,花椒50克,白汁湯料2.4斤,醪糟50克。葷菜:兔腰50克毛肚50克鱔魚50克豬環(huán)喉50克午餐肉50克鴨腸30克。素菜:藕片80克萵筍80克冬瓜50克香菌50克豆腐干50克白菜。80克花菜50克青菜頭80克。底料制作:將牛油放入鍋中燒至七成熱,...
相關(guān)評說:
榆中縣對心: ______ 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四川《鵑城牌》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 2、菜籽油200克(麻辣燙不要牛油,若是做火鍋,改作100克菜油、150克牛油) 3、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 4、花椒50克 5、白糖3大勺 6、干姜...
榆中縣對心: ______ 麻辣燙的配方比例,看你是自己吃的還是開店的..【冠香興】)公(司@制作麻辣燙的比例佐料:川花椒,川胡椒,八角,桂皮,涼姜,香葉,草果,肉扣,白糖,老抽、豆瓣醬,姜,蔥 主料:嫩雞腿,乳鴿(兩只,視湯多少而定),豬骨,雞骨,羊骨,水牛肉,水牛肚 用油:豬油,牛油,菜仔油 制作:放菜籽油適量,油溫六成,放白糖炒成流湖狀,待油溫上升直到九成,下嫩雞腿,待顏色成鮮紅略重,加高湯,稍煮,放牛油,豬油,雞骨,羊骨,水牛肉,放川花椒,八角,桂皮,涼姜,肉扣,香葉,草果,少許老抽,慢火輕燉.另起鍋,放菜油,炒豆瓣醬出香味,放姜末;待肉爛,湯成色,后三次除異味,湯成.... 【只供家常做法,如果開店有必要到專業(yè)的地方學(xué)習(xí)】求采納,謝謝
榆中縣對心: ______ 四川麻辣燙配方1 佐料:川花椒,川胡椒,八角,桂皮,涼姜,香葉,草果,肉扣,白糖,老抽豆瓣醬,姜,蔥主料:嫩雞腿,乳鴿(兩只,視湯多少而定...
榆中縣對心: ______ 麻辣燙的底湯配料!!! (zt) 菜油200克(約耗135克),豬油100克,豆瓣醬30克,泡姜片30克,泡辣椒節(jié)40克,蒜瓣10瓣,老姜50克,花椒15克,白糖25克,精鹽10克,味精5克,胡椒面3克.另加雞湯或鴨湯500克. 炒鍋置火上,下菜油...
榆中縣對心: ______ 添加劑加上以后會很香,不過非常不推薦.四川麻辣燙配方1 佐料:川花椒,川胡椒,八角,桂皮,涼姜,香葉,草果,肉扣,白糖,老抽豆瓣醬,姜,蔥主料:嫩雞腿,乳鴿(兩只,視湯多少而定),豬骨,...
榆中縣對心: ______ 以下是十二種大料的配比及操作過程: 按照先后順序分類分為: 串菜—配制大料—炒制大料—湯料熬制—湯料調(diào)味—燙菜過程—裝碗過程 1.可燙制菜類: (根據(jù)當(dāng)?shù)氐牟祟惼贩N大概可以有40種左右) 1.1 素菜類: 青菜白菜花菜香菜 生菜 菠菜 ...
榆中縣對心: ______ 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1、四川產(chǎn)的《鵑城牌》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籽油250克2、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3、白糖3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蔥(兩寸半節(jié))250克;副食品店出售的...
榆中縣對心: ______ 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 1、四川產(chǎn)的《鵑城牌》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籽油250克 2、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 3、白糖3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蔥(兩寸半節(jié))250克;副食品店出售...
榆中縣對心: ______ 麻辣燙的底湯配料!!! 菜油200克(約耗135克),豬油100克,豆瓣醬30克,泡姜片30克,泡辣椒節(jié)40克,蒜瓣10瓣,老姜50克,花椒15克,白糖25克,精鹽10克,味精5克,胡椒面3克.另加雞湯或鴨湯500克. 炒鍋置火上,下菜油燒熱,...
榆中縣對心: ______ 一、麻辣燙配方 骨、肉湯大量(隨時加湯) 以下是10份(鍋)湯料 油炒郫縣豆瓣 800克 郫縣豆瓣是用蠶豆.辣椒.鹽釀制而成.是成都郫縣的地方特產(chǎn).其色澤紅亮滋潤.辣味濃厚郫縣豆瓣是紅湯火鍋中最重要得調(diào)味料,用在湯鹵中能增加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