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識偽文言文注釋
1. 強項令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強項令》作者:董宣原文: 陳留董宣為洛陽令。
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以奴驂乘。
宣于夏門亭侯之,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 主即還宮訴帝。
帝大怒,召宣,欲捶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人,將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須捶,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披面。
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
主曰:“父叔為白衣時,藏亡匿死,吏不敢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
因敕:“強項令出!”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
由是能搏擊豪強,京師莫不震粟。譯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為洛陽令。
當時湖陽公主的仆人白天殺了人,因為躲進公主府,官吏無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時候,又叫這個仆人陪乘。
董宣就在夏門亭等候,他見到公主的乘 車走過來,就勒住馬紐叫車停下來,用刀畫地不準再走,大聲責備公主的過錯,喝令仆人下車,當場殺死。 公主立即回宮向光武帝告狀。
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頭說: “請讓我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你想說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jié)h家 天下得到復(fù)興,可是卻放縱奴仆殘害良民,這又怎能治理國家呢?我不須用杖打,請準我自殺!”隨即用頭撞柱子,流血滿面。
光武帝命令小太監(jiān)拉住董宣,叫他給公主叩頭認錯。董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頭,董宣用兩只手支在地上,始終不肯低頭。
公主對光武帝說:“ 文叔當老百姓的時候,保護逃亡的人,官吏不敢進門抓人。現(xiàn)在當了皇帝,還制服不了一個 小地方官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當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賜予董宣為“強項令”,賞錢三十萬,董宣把它全部分給了下邊官員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7613932。
從此,他打擊豪強,那些豪強沒有不心驚膽戰(zhàn)的。京城里稱他為“臥虎”,歌頌說:“桴鼓不鳴董少平。”
【注釋】 [1]《后漢書》:南朝劉宋時范嘩編著,原有十紀八十列傳,共九十卷。北宋時,把晉司 馬彪所著《續(xù)漢書》八志三十卷,合編成為現(xiàn)在流傳的《后漢書》,兩書合為一百二十卷。
本篇選自《后漢書·董宜傳》。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陳留人。
東漢光武年間,曾任北海相,以打擊豪強聞名,樁光武 帝征為洛陽令。 [3]洛陽令:后漢首都在洛陽。
洛陽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長官。 [4]湖陽公主:光武帝劉秀的胞姐。
[5]蒼頭:奴仆的通稱,是從秦代“黔首”演化而來的。因為勞動群眾面黑,頭戴青巾, 故稱蒼頭。
[6]驂乘:即陪乘。古時乘車,向?qū)Ь幼螅呔又校碛幸蝗司佑遗愠耍序壋恕?/p>
驂音 參(can),駕車的馬。 [7]數(shù):音署(shu),列舉、責備。
[8]格殺:聲殺。舊時代把行兇,拒捕或違犯禁令的人當場打死,稱作格殺。
對于上述行 為,不以殺人論罪,故稱“格殺勿論”。 [9]箠:音垂(chui),鞭子。
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11]黃門:在宮內(nèi)侍從皇帝、傳達沼令的官貝,為首的稱黃門恃朗。后漢時黃門多由宦官 擔任,以后通稱宙官為黃門。
小黃門,即小太監(jiān)。 [12]文叔:光武帝劉秀,字文叔。
[13]白衣:古時未能取得功名,或者罷官歸里的人,都叫白衣,相當于現(xiàn)代的老百姓。 [14]勅:音翅(chi),皇帝的詔令。
[15]強項:脖子硬,不肯隨便向人低頭。“強項今”是劉秀賜給董宣的稱號。
[16]悉:壘郎。 [17]班:分發(fā)。
[18]桴:音忱(fu),擊鼓槌。
2. 記與歐陽言文言文翻譯解詞
《記與歐公語》:
【原文】
歐陽文忠公嘗言:有患疾者,醫(yī)問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風(fēng),驚而得之。”醫(yī)取多年舵牙為舵公手汗所漬處,刮末雜丹砂茯神之流,飲之而愈。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云:“止汗,用麻黃根節(jié)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因言:“醫(yī)以意用藥多此比,初似兒戲,然或有驗,殆未易致詰也。”予因謂公曰:“以筆墨燒灰飲學(xué)者,當治昏惰耶?推此而廣之,則飲伯夷之盥水,可以療貪;食比干之餕馀,可以已佞;舐樊噲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療惡疾矣。”公遂大笑。元祐六年閏八月十七日,舟行入潁州界,坐念二十年前見文忠公于此,偶記一時談笑之語,聊復(fù)識之。
【翻譯】
歐陽修曾經(jīng)說過:“有一個患有出冷汗毛病的人,醫(yī)生問他患病的原因,他說 :‘乘船時遇到風(fēng)浪,偶然而患上此病。’醫(yī)把多年的船舵把手放在柂工手出冷汗的地方,刮成末,攙合丹砂、茯神這一類東西,柂工喝了這藥就痊愈了。如今《本草注?別藥性論》云:‘止汗,用麻黃根及故竹扇為末服之。’”文忠于是說:“醫(yī)生憑想當然來用藥的都跟這是一樣的,乍看好像兒戲,但是偶爾有點療效,幾乎不容易對他質(zhì)疑了。”我于是對他說 : 把毛筆和墨燒成灰和上水讓學(xué)生喝下去,就能夠治好他的糊涂和懶惰了嗎?由此推廣開來,那么和伯夷的洗澡水,就能夠治好貪婪;吃比干的剩菜剩飯,就能夠治好奸偽;舔樊噲的盾牌,就能夠治好膽怯;聞西施的耳環(huán),就能夠治好容貌丑惡。”歐陽修聽后就大笑。 元佑六年閏八月十七日,乘船到了穎州界,正好想起二十年前在此地見到歐陽修,偶爾想起一時談笑的話語,就如同在一次認識他。
3. 文言文翻譯
阮籍曾從容不迫地對他說:“我平時曾經(jīng)游歷過東平,喜歡那里的風(fēng)土人情。”
司馬昭很高興,便授予他東平相的職位。附:阮籍傳全文選自《晉書》中列傳第十九: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jīng)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
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時人多謂之癡,惟族兄文業(yè)每嘆服之,以為勝己,由是咸共稱異。 籍嘗隨叔父至東郡,兗州刺史王昶請與相見,終日不開一言,自以不能測。
太尉蔣濟聞其有雋才而辟之,籍詣都亭奏記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據(jù)上臺之位,英豪翹首,俊賢抗足。開府之日,人人自以為掾?qū)伲槐贂枷拢伦邽槭住?/p>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擁彗;鄒子處于黍谷之陰,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韋帶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禮下之者,為道存也。
今籍無鄒、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見采擇,無以稱當。方將耕于東皋之陽,輸黍稷之余稅。
負薪疲病,足力不強,補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謬恩,以光清舉。”
初,濟恐籍不至,得記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濟大怒。
于是鄉(xiāng)親共喻之,乃就吏。后謝病歸。
復(fù)為尚書郎,少時,又以病免。及曹爽輔政,召為參軍。
籍因以疾辭,屏于田里。歲余而爽誅,時人服其遠識。
宣帝為太傅,命籍為從事中郎。及帝崩,復(fù)為景帝大司馬從事中郎。
高貴鄉(xiāng)公即位,封關(guān)內(nèi)侯,徙散騎常侍。 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
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鐘會數(shù)以時事問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獲免。
及文帝輔政,籍嘗從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東平,樂其風(fēng)土。”帝大悅,即拜東平相。
籍乘驢到郡,壞府舍屏鄣,使內(nèi)外相望,法令清簡,旬日而還。帝引為大將軍從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殺母者,籍曰:“嘻!殺父乃可,至殺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殺父,天下之極惡,而以為可乎?”籍曰:“禽獸知母而不知父,殺父,禽獸之類也。
殺母,禽獸之不若。”眾乃悅服。
籍聞步兵廚營人善釀,有貯酒三百斛,乃求為步兵校尉。遺落世事,雖去佐職,恒游府內(nèi),朝宴必與焉。
會帝讓九錫,公卿將勸進,使籍為其辭。籍沈醉忘作,臨詣府,使取之,見籍方據(jù)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書案,使寫之,無所改竄。辭甚清壯,為時所重。
籍雖不拘禮教,然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
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shù)升。及將葬,食一蒸肫,飲二斗酒,然后臨訣,直言窮矣,舉聲一號,因又吐血數(shù)升,毀瘠骨立,殆致滅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楷吊唁畢便去。或問楷:“凡吊者,主哭,客乃為禮。
籍既不哭,君何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軌儀自居。”
時人嘆為兩得。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由是禮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護之。 籍嫂嘗歸寧,籍相見與別。
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設(shè)邪!”鄰家 *** 有美色,當壚沽酒。籍嘗詣飲,醉,便臥其側(cè)。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其外坦蕩而內(nèi)淳至,皆此類也。
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嘆,于是賦《豪杰詩》。
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籍能屬文,初不留思。
作《詠懷詩》八十余篇,為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為之貴。
文多不錄。 籍嘗于蘇門山遇孫登,與商略終古及棲神導(dǎo)氣之術(shù),登皆不應(yīng),籍因長嘯而退。
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巖谷,乃登之嘯也。遂歸著《大人先生傳》,其略曰:“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
手執(zhí)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檢,言欲為無窮則。
少稱鄉(xiāng)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獨不見群虱之處裈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裈襠,自以為得繩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處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處域內(nèi),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懷本趣也。
譯文為:《阮籍傳》譯文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父親阮,魏國的丞相掾,在當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偉,志氣開闊奔放,傲然獨立,任性不受羈絆、喜怒不顯露在表情上。
他博覽群書,尤其喜好《老子》《莊子》。嗜酒并能夠長嘯,又很會彈琴。
當他得意時,竟忘記了自己的形骸和舉止。當時人多說他癡呆,只有他同族兄長阮文業(yè)每每贊揚佩服他,認為他超過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齊稱贊他奇異的才能。
阮籍本有劑世之志,正當魏晉之際,天下多有變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為此不參與世事,便經(jīng)常飲酒至醉。文帝司馬昭想為武帝司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沒有說話的機會才中止。
鐘會多次問他。
4. 跪求“辨似”的文言文以及翻譯謝謝阿
【原文】辨 似 章學(xué)誠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言者心之聲,善觀人者,觀其所言而已矣。
人不必皆善,而所言未有不讬於善也。善觀人者,察其言善之故而已矣。
夫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恐其所言不出於意之所謂誠然也。
夫言不由中,如無情之訟,辭窮而情易見,非君子之所患也。 學(xué)術(shù)之患,莫患乎同一君子之言,同一有為言之也,求其所以為言者,咫尺之間,而有霄壤之判焉,似之而非也。
天下之言,本無多也。(言有千變?nèi)f化,宗旨不過數(shù)端可盡,故曰言本無多。)
人則萬變不齊者也。以萬變不齊之人,而發(fā)為無多之言,宜其跡異而言則不得不同矣。
譬如城止四門,城內(nèi)之人千萬,出門而有攸往,必不止四途,而所從出者,止四門也。然則趨向雖不同,而當其發(fā)軔不得不同也。
非有意以相襲也,非投東而偽西也,勢使然也。 樹藝五谷,所以為烝民粒食計也。
儀狄曰:“五谷不可不熟也。”問其何為而祈熟,則曰:“不熟無以為酒漿也。”
教民蠶桑,所以為老者衣帛計也。蚩尤曰:“蠶桑不可不植也。”
詰其何為而欲植,則曰:“不植無以為旌旗也。”夫儀狄、蚩尤,豈不誠然須粟帛哉?然而斯同衣食,不可得而賴矣。
《易》曰:“陰陽不測之謂神。”又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孟子曰:“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此神化神妙之說所由來也。
夫陰陽不測,不離乎陰陽也。妙萬物而為言,不離乎萬物也。
圣不可知,不離乎充實光輝也。然而曰圣曰神曰妙者,使人不滯於跡,即所知見以想見所不可知見也。
學(xué)術(shù)文章,有神妙之境焉。末學(xué)膚受,泥跡以求之,其真知者,以謂中有神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者也。
不學(xué)無識者,窒於心而無所入,窮於辨而無所出,亦曰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故君子惡夫似之而非者也。
伯昏瞀人謂列御寇曰:“人將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也,乃汝不能使人毋汝保也。”然則不能使人保者下也,能使人毋保者上也,中則為人所保矣。
故天下惟中境易別,上出乎中而下不及中,恒相似也。學(xué)問之始,未能記誦,博涉既深,將超記誦。
故記誦者,學(xué)問之舟車也。人有所適也,必資乎舟車;至其地,則舍舟車矣。
一步不行者,則亦不用舟車矣。不用舟車之人,乃讬舍舟車者為同調(diào)焉。
故君了惡夫似之而非者也。(程子見謝上蔡多識經(jīng)傳,便謂玩物喪志,畢竟與孔門“一貫”不似。)
理之初見,毋論智愚與賢不肖,不甚遠也。再思之,則恍惚而不可恃矣。
三思之,則眩惑而若奪之矣。非再三之力,轉(zhuǎn)不如初也。
初見立乎其外,故神全,再三則入乎其中,而身已從其旋折也。必盡其旋折,而后復(fù)得初見之至境焉,故學(xué)問不可以憚煩也。
然當身從旋折之際,神無初見之全,必時時憶其初見,以為恍惚眩惑之指南焉,庶幾哉有以復(fù)其初也。吾見今之好學(xué)者,初非有所見而為也,后亦無所期於至也,發(fā)憤攻苦,以謂吾學(xué)可以加人而已矣,泛焉不系之舟,雖日馳千里,何適於用乎?乃曰學(xué)問不可以憚煩。
故君子惡夫似之而非者也。 夫言所以明理,而文辭則所以載之之器也。
虛車徒飾,而主者無聞,故溺於文辭者,不足與言文也。《易》曰:“物相雜,故曰文。”
又曰:“其旨遠,其辭文。”《書》曰:“政貴有恒,辭尚體要。”
《詩》曰:“辭之輯矣,民之洽矣。”《記》曰:“毋剿說,毋雷同,則古昔,稱先王。”
傳曰:“辭達而已矣。” 曾子曰:“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經(jīng)傳圣賢之言,未嘗不以文為貴也。蓋文固所以載理,文不備,則理不明也。
且文亦自有其理,妍媸好丑,人見之者,不約而有同然之情,又不關(guān)於所載之理者,即文之理也。故文之至者,文辭非其所重爾,非無文辭也。
而陋儒不學(xué),猥曰“工文則害道”。故君子惡夫似之而非者也。
陸士衡曰:“雖杼軸於予懷,怵他人之我先;荀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 蓋言文章之士,極其心之所得,常恐古人先我而有是言;茍果與古人同,便為傷廉愆義,雖可愛之甚,必割之也。
韓退之曰:“惟古於文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剿襲。”亦此意也。
立言之士,以意為宗,蓋與辭章家流不同科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宇宙遼擴,故籍紛揉,安能必其所言古人皆未言邪?此無傷者一也。人心又有不同,如其面焉。
茍無意而偶同,則其委折輕重,必有不盡同者,人自得而辨之。此無傷者二也。
著書宗旨無多,其言則萬千而未有已也,偶與古人相同,不過一二,所不同者,足以概其偶同。此無傷者三也。
吾見今之立言者,本無所謂宗旨,引古人言而申明之,申明之旨,則皆古人所已具也。雖然,此則才弱者之所為,人一望而知之,終歸覆瓿,於事固無所傷也。
乃有黠者,易古人之貌,而襲其意焉。同時之人有創(chuàng)論者,申其意而諱所自焉。
或聞人言其所得,未筆於書,而遽竊其意以為己有;他日其人自著為書,乃反出其后焉。且其私智小慧,足以彌縫其隙,使人瞢然莫辨其底蘊焉。
自非為所竊者覿面質(zhì)之,且窮其所未至,其欺未易敗也。又或同其道者,亦嘗究心反覆,勘其本末,其隱始可攻也。
然而盜名欺世,已非一日之厲矣。而當時之人,且曰某甲之學(xué),不下某氏,某甲之業(yè),勝某氏焉。
故君子惡夫似之。
5. 翻譯下面的文言文
皇帝間或問起大臣們的好壞,宋濂只舉岀那些好的大臣說說。皇帝問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們;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們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萬多字。皇帝大怒,詢問朝中的臣子。有人指著茹太素的奏章說:“這里不敬,這里的批評不合法制。”(皇帝)問宋濂,回答說:“他只是對陛下盡忠罷了,陛下正廣開言路,怎么能夠重責(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納的內(nèi)容。把朝臣都招來斥責,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說:“(如果)沒有景濂,(我)幾乎錯誤地怪罪進諫的人。”
有些不好,請多多見諒!
一言識偽文言文注釋
恐其所言不出於意之所謂誠然也。 夫言不由中,如無情之訟,辭窮而情易見,非君子之所患也。 學(xué)術(shù)之患,莫患乎同一君子之言,同一有為言之也,求其所以為言者,咫尺之間,而有霄壤之判焉,似之而非也。 天下之言,本無多也。(言有千變?nèi)f化,宗旨不過數(shù)端可盡,故曰言本無多。) 人則萬變不齊者也。以萬變...
關(guān)于方干的文言文
帝深納其言,賜絹五百匹。 3. 關(guān)于管寧的文言文 “管寧割席” 原文: 管寧,華歆,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xuan mian)者過門.寧讀如故,華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 ...
三年級短小文言文閱讀
1、課外閱讀.如學(xué)生學(xué)習(xí)了例子》的《:愚公移山》,再給學(xué)生印發(fā)例子》的另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薜譚學(xué)謳》.只要對個別不易理解的詞句作淺顯的注釋,學(xué)生都能讀得津津有味,自然就引發(fā)了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興趣.教師還應(yīng)激勵學(xué)生廣泛地閱讀一些淺顯易懂的、故事性強的文言作品,如《史記》、《聊齋志異》、《搜神記》等...
文言文及翻譯注譯
《道德經(jīng)》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于選擇地方,心胸...
言志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言志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如下:翻譯:我不像道士那樣去煉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樣去坐禪;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農(nóng)夫去耕田。空閑的時候我就畫一些畫去賣,不用那些來路不正的錢。注釋:1.金丹:古代方士用黃金、丹砂等煉成的藥物。2.坐禪:指佛家教徒靜坐潛修領(lǐng)悟教義。3.造孽錢:“造孽”本...
必考文言文注釋
1. 求個初中必考文言文的書下注釋,不要答案,謝謝 浦陽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錢。憂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為之痛,肢體心膂②無不病者。懼而謀諸醫(yī),醫(yī)視之,驚曰:“此疾之奇者,雖病在指,其...
狼子野心文言文聞
1. 文言文《狼子野心》的翻譯及注釋 譯文: 有個有錢人家偶然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和)家狗混在一起圈養(yǎng),也和狗相安(無事)。 兩只狼漸漸地長大了,還是很馴服。(主人)竟然忘了它們是狼。 一天,主人晚上睡在客廳里,聽到群狗嗚嗚地發(fā)出發(fā)怒的叫聲,驚醒起來四周看看,沒有一個人。再次就枕準備睡覺,狗又像前面...
關(guān)于孔子的文言文故事注釋
1. 關(guān)于孔子的古文注解.高手進. 1.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之求之與?" 子禽向子貢問道:“孔子到了這些諸侯國,...
關(guān)于瞎子和小販的文言文
1. 盲人偷錢 文言文翻譯 有一天,某旅館來了個瞎子要住店.當時正值黃昏,店中已客滿.瞎子 苦苦哀求道:"行行好吧,這么晚了我一個瞎子還能上哪兒找住宿去呢 " 店小二見瞎子孤苦伶仃,十分可憐,便動了惻隱之念.專門收拾好一間 側(cè)廂給瞎子住下.瞎子感激不盡. 入夜,旅館門被敲開,進來一個小販,身背鼓鼓的貨物,...
宋書卷五十一文言文翻譯
1. 汪克寬文言文翻譯 明史汪克寬傳【原文】 汪克寬,字德一,祁門人。 祖華,受業(yè)雙峰饒魯,得勉齋黃氏之傳。克寬十歲時,父授以雙峰問答之書,輒有悟。 乃取《四書》,自定句讀,晝夜誦習(xí),專勤異凡兒。后從父之浮梁,問業(yè)于吳仲迂,志益篤。 元泰定中,舉應(yīng)鄉(xiāng)試,中選。會試以答策伉直見黜,慨然棄科舉業(yè),盡...
相關(guān)評說:
燈塔市力多: ______ 東坡到錢塘就職時,有人告狀說有個人欠購綾娟的錢兩萬不還,公差把那人招來詢問,他說,我家以制扇為生,正好父親亡故,而自今年春天以來,連著下雨,天氣又冷,做好的扇買不出去,并非故意欠他錢.東坡凝視他許久說暫且把你做的扇拿過來,我來幫你賣.片刻扇送到,東坡取空白的夾娟扇面二十把,拿起判案筆書寫行書,草書并畫上枯木竹石,一揮而就.交給那人說快去外面賣了還錢.那人流淚拿扇往外走,剛過府門,就有好事者爭相用千錢購扇,手里拿的馬上賣完了,而后來的買不到,無不非常懊悔而去.賣扇人就賣完了扇還清了欠款.
燈塔市力多: ______ 譯文: 我的屋子里,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 抬頭低頭,四周環(huán)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 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 而刮風(fēng),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 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 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看. 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著說: “確實這象鳥窩.”
燈塔市力多: ______ 【原文】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fā),系之葦苕,風(fēng)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
燈塔市力多: ______ 這句話的意思為:關(guān)羽曾經(jīng)被流箭所傷,把左臂都射穿了.后來,雖然傷口愈合了,但每到陰雨天,左臂總感覺到骨頭痛,醫(yī)生說:“箭頭里有毒,毒已經(jīng)滲入骨頭了. 出處:三國·陳壽《三國志》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
燈塔市力多: ______ 略無 闕 亭午 夜分 曦 襄 沿 溯 奔 疾 素湍 回請 絕艷 飛漱
燈塔市力多: ______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于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
燈塔市力多: ______ 孟子少時,東家殺豚,孟子問其母曰:“(東家殺豚何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懷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 |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買東加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家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東家為什么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后來后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xiàn)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于是買了東家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證明她沒有欺騙他. 欲啖(給....吃)女
燈塔市力多: ______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問題,(但是并)沒有益處,這樣還不如去學(xué)習(xí).
燈塔市力多: ______[答案] 大凡天下治理國家都有九條規(guī)律,即:提升修養(yǎng)、尊敬賢者、親近親人、敬重大臣、體恤群臣、愛民如子、興旺百業(yè)、懷柔四方、威懾諸侯.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就“立道”.尊敬賢者,就“不感”(會不會是不惑呢?).親近親人,那么...
燈塔市力多: ______[答案] 答案:2.C; 解析: (1) (1)擔心 (2)周到或周全 (3)每天 (4)贈送或饋贈(3) (1)所以我即使愚笨,終于還是有所收獲. (2)我現(xiàn)在就享用豐盛的飯菜,那以后的日子怎么能再吃得下這樣的粥呢!(4) (1)宋濂 (2)讀書清苦(每日吃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