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雜化軌道論
等性雜化軌道是指全部由成單電子的軌道參與的雜化,而有孤對電子參與的雜化則稱為不等性雜化軌道。雜化軌道具有與s、p等原子軌道相同的性質,必須滿足正交、歸一性。價鍵理論對共價鍵的本質和特點做了有力的論證,但在解釋分子空間結構時遇到了困難。
為了解釋這些矛盾,Pauling提出了雜化軌道概念,豐富和發(fā)展了價鍵理論。在同一個原子中,能量相近的不同類型的幾個原子軌道可以互相疊加重組,成為相同數目、能量相等的新軌道。如C原子中1個2s電子激發(fā)到2p后,1個2s軌道和3個2p軌道重新組合成4個sp3雜化軌道,形成4個C-H鍵,C位于正四面體中心。
雜化軌道種類繁多,如BCl3分子中B有sp2雜化軌道,BeCl2中有sp雜化軌道,過渡金屬化合物中還有d軌道參與的sp3d和sp3d2雜化軌道等。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雙鍵和三鍵的形成則提出了σ鍵和π鍵的概念。σ鍵是原子軌道沿鍵軸方向“頭碰頭”方式重疊形成的,而π鍵則是沿鍵軸方向“肩并肩”方式重疊形成的。
以乙烯為例,其分子中有碳碳雙鍵(C=C),碳原子的激發(fā)態(tài)中2px、2py和2s形成sp2雜化軌道,這3個軌道能量相等,位于同一平面并互成120℃夾角。碳碳雙鍵中的sp2雜化軌道中有2個軌道分別與2個H原子形成σ單鍵,還有一個sp2軌道則與另一個C的sp2軌道形成頭對頭的σ鍵,同時位于垂直方向的pz軌道則以肩并肩的方式形成了π鍵。
含有雙鍵的烯烴很容易發(fā)生加成反應,如乙烯(H2C=CH2)和氯(Cl2)反應生成氯乙烯(Cl—CH2—CH2—Cl)。而乙炔分子(C2H2)中有碳碳三鍵(HC≡CH),激發(fā)態(tài)的C原子中2s和2px軌道形成sp雜化軌道。這兩個能量相等的sp雜化軌道在同一直線上,其中一個與H原子形成σ單鍵,另一個sp雜化軌道形成C原子之間的σ鍵,而未參與雜化的py與pz則垂直于x軸并互相垂直,它們以肩并肩的方式與另一個C的py、pz形成π鍵。
通過成鍵電子對數與孤電子對數可判斷中心原子的雜化模型,成鍵電子對數:ABn中n的值;孤電子對數:(A價電子數-A成鍵電子數)/2。價電子對總數即兩者之和,如價電子對總數為2時為sp雜化(直線形),為3時為sp2雜化(平面三角形),為4時為sp3雜化(四面體),5——sp3d(三角雙錐),6——sp3d2(八面體)。而成鍵電子對數與孤電子對數的不同使得分子的幾何構型不同。
有關雜化軌道論
雜化軌道是指原子在化合成分子過程中,通過線性組合原有原子軌道形成的新軌道。雜化時,原子軌道的數目不變,但軌道在空間的分布方向和分布情況會發(fā)生改變。雜化后的軌道稱為雜化軌道,一般會與其他原子形成較強的σ鍵或安排孤對電子。等性雜化軌道是指全部由成單電子的軌道參與的雜化,而有孤對電子參與...
關于雜化軌道理論
雜化軌道理論誕生于1931年,由萊納斯·鮑林等人在價鍵理論的基礎上提出。這一理論在本質上仍屬于現代價鍵理論的范疇,但在解釋成鍵能力、分子的空間構型等方面,它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現代價鍵理論。在常態(tài)下,核外電子總是處于基態(tài),這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狀態(tài)。然而,在某些特定外加作用下,電子可以...
雜化軌道理論通俗解釋雜化軌道理論的相關知識
1、雜化軌道理論(HybridOrbitalTheory)是1931年由鮑林(PaulingL)等人在價鍵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它實質上仍屬于現代價鍵理論,但是它在成鍵能力、分子的空間構型等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現代價鍵理論。2、在成鍵的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同一分子中幾個能量相近的不同類型的原子軌道(即波函數),可...
高中化學!有關雜化軌道理論的問題!
二者之和0+2=2,故為sp雜化 對于BF3,孤對電子對數目=(3—1×3)÷2=0,成鍵電子對數目=3 二者之和為0+3=3,故為sp2雜化 以此類推,4為sp3雜化,5為sp3d雜化,6為sp3d2雜化
關于雜化軌道理論
根據雜化軌道理論,B為sp2雜化,雜化后就沒有2s軌道了, B的3個電子分別在新形成3個sp2軌道里面,每個sp2軌道一個,這樣就和3個F形成3個共價鍵了,B雜化后還剩下一個2p軌道,雜化只用了2個2p軌道,這個2p軌道和3個F形成一個4原子6電子的大π鍵。我沒有復制一個字,不懂可以再問。
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1)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①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才能參與雜化。②雜化后的軌道一頭大,一頭小,電子云密度大的一端與成鍵原子的原子軌道沿鍵軸方向重疊,形成σ鍵;由于雜化后原子軌道重疊更大,形成的共價鍵比原有原子軌道形成的共價鍵穩(wěn)定。③雜化軌道能量相同,成分相同,如:每個sp3雜化軌道占有1...
關于雜化軌道理論
并不一定是,因為有些物質不需要雜化就可以成鍵。雙原子分子中的氫氣等就是沒有雜化的。CO是C的SP雜化,兩個電子和氧的兩個電子形成兩個鍵,氧的一對孤對電子和C的一個空軌道形成配位鍵。O沒有正價,因此都是其它元素形成雜化。也就是位于中心的元素。
化學有關雜化軌道的問題
1.基態(tài)硫原子外層是6個電子,有4個氟原子與之成鍵,就會剩余2個電子以孤對電子的形式在硫原子周圍。雜化軌道理論認為硫原子附近的這1對孤對電子和那4對成鍵電子共占據5個雜化軌道,硫原子的價電子存在于3s和3p軌道,而3s和3p發(fā)生雜化形成的軌道數不能滿足上述需求,也就是說需要有一個3d軌道參與...
高中化學雜化軌道公式是什么?
Theory)是1931年由鮑林(Pauling L)等人在價鍵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它實質上仍屬于現代價鍵理論,但是它在成鍵能力、分子的空間構型等方面豐富和發(fā)展了現代價鍵理論。另外關于雜化軌道數,若二者相加等于2,那么中心原子采用SP雜化;若等于3,那么中心原子采用SP2雜化,若等于4那么中心原子采用SP3雜化。
如何根據雜化類型判斷雜化軌道理論
2、根據配體:對于同一中心原子,不同配體產生的晶體場分裂能不同,當分裂能大于電子成對能時,配合物為內軌型,反之為外軌型。3、判斷雜化類型:根據分裂的d軌道電子分布狀態(tài)判斷d軌道是否參與雜化,如果高能量的d軌道(如eg軌道)有空的就參與雜化,再結合配位數判斷參與雜化的軌道有哪些,推斷出雜化...
相關評說: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雜化軌道理論,臭氧中心的氧原子sp2雜化,2個σ鍵2對孤對電子,其中一對孤對電子和兩個氧的各一個電子,形成大Pi鍵(Pi(3)(4)).這是我學的. 你的論述“臭氧分子的中心氧原子有3個σ軌道”,好像不妥:中心氧原子周圍只有兩個氧原子相伴,根據σ鍵的特性,中心氧原子只能形成2個σ鍵(3配位,才可能有3個σ鍵),所以那對孤對電子只能占據3個sp2雜化軌道的一個軌道而已,不是占據σ軌道,只是其中的2個sp2軌道形成了2個σ鍵而已,并不是說第3個sp2軌道也是σ鍵! 有沒有孤對電子占據雜化軌道,請用夾層電子對互斥理論VSEPR理論判斷.這個理論,很好很強大,迄今,只有極個別的反例存在.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雜化,是原子形成分子過程中的理論解釋,具體有sp(如BeCl2)、sp2(如BF3)、sp3(如CH4)、sp3d(如PCl5)、sp3d2(如SF6) 雜化等等. 雜化軌道理論的要點: 在成鍵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在形成分子的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若干類型不同而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相互混雜,重新組合成一組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新軌道,這一過程稱為雜化.經過雜化而形成的新軌道叫做雜化軌道,雜化軌道與其他原子軌道重疊時形成σ...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C原子成鍵軌道都是雜化軌道,與4個單鍵者必為SP3;雙鍵必SP2;叁健和聚合雙鍵必SP.環(huán)上亦然.并且適用于C-C、C-N、C-O 配位化合物的中心原子雜化另各有規(guī)律,不贅述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雜化是同種原子,在能量相近的情況下,平均混合而形成的新的原子軌道其他的不太了解,只學過SP3的情況SP3軌道雜化有正四面體,三角錐型和V型比如CH4就是一種SP3的正四面體軌道,因為電子的遷移,形成了西格瑪鍵.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雜化軌道理論 在形成分子的過程中,由于原子間的相互影響,若干類型不同而能量相近的原子軌道相互混雜, 重新組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264626531合成一組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新軌道,這一過程稱為雜化.經過雜化而形成的新軌...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答案] 更正,不一定是等性雜化. sp:一個s軌道和一個p軌道進行雜化,混合后重新分成2個完全等價的軌道,直線型.剩下的兩個p軌道與該直線垂直,可用于成派鍵. sp2:一個s軌道和兩個p軌道進行雜化,形成3個完全等價的軌道,處于平面正三角形.剩下...
庫爾勒市位移: ______ 雜化軌道(hybrid orbital) 于1931年,鮑林提出 一個原子中的幾個原子軌道經過再分配而組成的互相等同的軌道.原子在化合成分子的過程中,根據原子的成鍵要求,在周圍原子影響下,將原有的原子軌道進一步線性組合成新的原子軌道.這種在一個原子中不同原子軌道的線性組合,稱為原子軌道的雜化.雜化后的原子軌道稱為雜化軌道.雜化時,軌道的數目不變,軌道在空間的分布方向和分布情況發(fā)生改變.組合所得的雜化軌道一般均和其他原子形成較強的σ鍵或安排孤對電子,而不會以空的雜化軌道的形式存在.在某個原子的幾個雜化軌道中,參與雜化的s、p、d等成分相等,稱為等性雜化軌道;若不相等,稱為不等性雜化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