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廟碑原文及譯文
《顏氏家廟碑》,亦稱《顏惟貞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jiān)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廟碑銘并序》。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刻石,碑額為李陽冰篆書“顏氏家廟之碑”六字,顏真卿撰文并楷書。
螭首龜趺,高330厘米、寬130厘米、厚33厘米。
〔唐〕《顏氏家廟碑》(碑陰)
四面刻字,碑陽、碑陰各24行,滿行47字,碑兩側(cè)各6行,滿行52字,有界格。
碑陽有北宋李準、李延襲題記,碑陰額上亦有文字為顏真卿所書,稍殘。
唐末戰(zhàn)亂,城池縮小,此碑曾被拋棄郊野,宋代時與《開成石經(jīng)》同被收入西安碑林,現(xiàn)陳列于西安碑林第二室東側(cè)。
《金石萃編》《西安碑林全集》《西安碑林名碑書法藝術(shù)賞析》等有著錄。
唐德宗即位,顏真卿任吏部尚書,爵位上柱國封魯郡開國公。顏氏家族自顏之推以來,可謂五世其昌,但一門六代,均未達到顏真卿之時顯赫。
顏真卿身榮志雄,改敦化坊祖宅為顏世家族祠堂,并為其父立廟,書撰神道碑銘,即《顏氏家廟碑》。
同年顏真卿升任太子少師、子侄八人封爵進位,感奮之際,再書撰《碑后記》。
《顏氏家廟碑》系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所立碑,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世宦經(jīng)歷及后裔仕途治學(xué)經(jīng)世的情況。
顏氏祖籍瑯琊(今山東臨沂),從十三世祖顏含時隨晉元帝南渡僑居建康(今江蘇南京),至北齊時其五世祖顏之推入周,又隨駕來到長安,從此世居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所以史書稱為萬年人。
顏氏幾代官居高位,多為記室、侍讀、王友、學(xué)士等實為儒雅傳家的名門望族。
其十三世祖顏含、九世祖顏騰之、六世祖顏協(xié)、十世叔祖顏廷之、五世祖顏之推、八世祖顏炳之、曾伯祖顏師古、伯父顏元孫、祖父顏昭甫等均以儒學(xué)孝悌、家學(xué)淵源著稱,特別以文學(xué)、經(jīng)訓(xùn)的研究和詩文書法享譽后世。
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是一位從五品下階的薛王友,自幼寄養(yǎng)于舅氏殷仲容家,和其兄共同學(xué)書,研究繼承殷氏筆法。
此書學(xué)家法無不對顏真卿后來的雄強博大的書風(fēng)產(chǎn)生影響。
天授元年(690)顏惟貞以糊名考試,判入高等后因叔父顏敬仲被誣事相累,授衢州參軍,后任溫縣、永昌二縣尉。每次吏部大選,皆以書判入高等。
后經(jīng)蘇味道引薦升為長安縣尉,再遷太子文學(xué)。
《顏氏家廟碑》書法藝術(shù)
第一,《顏氏家廟碑》是顏真卿晚年(72歲)力作。
古人評說顏真卿晚年書法有十大特點:一曰大樸,二曰沉郁,三曰寬厚,四曰雄力,五曰莊嚴,六曰靜穆,七曰神凝,八曰通達,九曰蒼潤,十曰韻醇。
可謂人書俱老、莊重篤實、遒厚沉雄、氣韻醇厚。
第二,內(nèi)涵豐美,大巧若拙。
以篆籀之筆入楷,將欹側(cè)與靈巧并用,筆法外拓,蒼勁古拙。
點畫之間呈現(xiàn)雄渾之氣,字里行間凝聚恢宏氣象。
唐人評曰:“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怒目,力士揮拳。”《顏氏家廟碑》以年高筆老、筆力遒厚,書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第三,《顏氏家廟碑》自宋代以來評述甚多,不僅評論書法,也對此碑的保存狀況和碑文內(nèi)容進行了說明和評價。
其史料價值也十分值得重視。
宋李準在碑后重立記中評:“顏真卿之隸書(唐時楷書之名),李陽冰之古篆二俱奇絕也,好古之士重如珠璧。自唐室離亂,其碑側(cè)于郊野塵土之內(nèi),更慮年深為牧童樵夫之所毀壞,且夫物不終否能者,即興有都院孔目官李延襲者,真好古博雅君子也,特上告知郎中移載入于府城,立于先圣文宣王廟廡,其永示多人,流傳千古,乃命南岳夢英大師秉筆書記,時太平興國七年八月二十九日移。”
宋朱長文《續(xù)書斷》評:“顏家廟碑則莊重篤實,見其承家之謹。”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稿》評:“結(jié)法與《東方畫像贊》相類,而石獨完善少殘缺者,覽之風(fēng)棱秀出,精彩注射,勁節(jié)直氣,隱隱筆畫間,吁可重也。天寶間安氏蹴天柱折而力扶之者,郭尚父、張睢陽、平原與常山四耳,顏氏獨擅其二。碑之所以重者寧獨書哉!余嘗評顏魯公《家廟碑》以為今隸中之有玉筋體者,風(fēng)華骨格,莊密挺秀,真書家至寶,而其文比之生平所結(jié)撰尤有詳雅,以語顏氏之后人則又其家之至家寶也。”
明盛時泰《蒼潤軒碑跋》評:“陸士龍有言,文以述祖德為美,故三代彝器皆孝子慈孫為其祖父而立者,魯公此碑蓋近之矣。又此碑后有太平興國七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李延襲記十七字篆書乃夢英手筆。蓋此碑倒于郊野,延襲告于上官移載人于府城,立于文廟,故自記之也。夫顏氏之物子孫不能守,而后之人為移徒樹立,則不惟顏氏之名節(jié)可重而字畫亦不容泯矣。然則為人子孫思以稱述先德而異世之后欲圖不朽者可以思矣。”
《顏家廟碑》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君諱勤禮,字敬,瑯琊臨沂人。
高祖諱見遠,齊御史中丞,梁武帝受禪,不食數(shù)日,一慟而絕,事見《梁》、《齊》、《周書》。
曾祖諱恊,梁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傳。
祖諱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xué)士,《齊書》有傳。
始自南入北,今爲京兆長安人。
父諱思魯,博學(xué)有才,與虞監(jiān)許 Esc 表粲可觀,昭融於百代,君之 Bros 信焉。
【譯文】
君名勤禮,字敬,是瑯琊臨沂人。
高祖名見遠,是齊朝御史中丞,梁武帝接受禪讓后,他幾天不吃飯,悲痛過度而死,事情見《梁》、《齊》、《周書》。
曾祖名協(xié),是梁朝湘東王記室參軍,《文苑》有其傳記。
祖名之推,是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朝東宮學(xué)士,《齊書》有其傳記。
由于從南朝進入北朝,現(xiàn)在成為京兆長安人。
父名思魯,博學(xué)有才,與虞監(jiān)許 Esc 表粲可觀,昭融于百代,君之 Bros 信焉。
(其中某些詞語的讀音和釋義可能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此處不作詳細考究和解釋)
顏家廟碑原文及譯文
其十三世祖顏含、九世祖顏騰之、六世祖顏協(xié)、十世叔祖顏廷之、五世祖顏之推、八世祖顏炳之、曾伯祖顏師古、伯父顏元孫、祖父顏昭甫等均以儒學(xué)孝悌、家學(xué)淵源著稱,特別以文學(xué)、經(jīng)訓(xùn)的研究和詩文書法享譽后世。顏真卿的父親顏惟貞是一位從五品下階的薛王友,自幼寄養(yǎng)于舅氏殷仲容家,和其兄共同學(xué)書,研...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yīng)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1、《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yīng)碑》,天寶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勛撰文,顏真卿書丹,徐浩題額,...
田弘正文言文
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xué),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2.校勘始末: 《唐田弘正家廟碑跋尾》:余家所藏書萬卷,惟《昌黎集》是余為...
勸學(xué)古詩帶拼音顏真卿
一、原文 sān ɡēnɡ dēnɡ huǒ wǔ ɡēnɡ jī , zhènɡ shì nán ér dú shū shí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hēi fà bù zhī qín xué zǎo , bái shǒu fānɡ huǐ dú shū chí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二、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的解釋?
【作品譯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xué)習(xí),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背景】顏真卿3歲喪父,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親自督學(xué)。顏真卿也格外勤奮好學(xué),每日苦讀。這首詩正是...
文言文歐陽修漢東
漢東僻陋,無學(xué)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頗好學(xué),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2.校勘始末: 《唐田弘正家廟碑跋尾》:...
急求《顏勤禮碑》的解析,不要譯文
但這篇課文中卻出現(xiàn)了一處疏漏,就是插圖中選的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并不是《顏氏家廟碑》而是顏真卿的另一碑刻《顏勤禮碑》。《夔州都督府長史顏勤禮碑》簡稱《顏勤禮碑》,是顏真卿為其曾祖父顏勤禮所書的神道碑。四面刻字,現(xiàn)存兩面及一側(cè),文至“銘曰”止。碑陽19行,碑側(cè)五行,每行37字。左側(cè)...
秦婦吟譯文
唐《顏惟貞家廟碑》有「●」字,即「哭」字,釋為「哭」,亦可。俞云:「各本均很凌亂。以文義論:若作戈聲,則戈不必有聲;若作哭聲,則哭聲又豈必處處皆聞,我以為犬聲較長。」[一六]翟理斯云:「三午萬數(shù)過多,羅校易千為十,似是」,所以今傳印本多作「三十」,然敦煌各本實皆作「三千」。戊本「千」...
秦婦吟譯文
唐《顏惟貞家廟碑》有「●」字,即「哭」字,釋為「哭」,亦可。俞云:「各本均很凌亂。以文義論:若作戈聲,則戈不必有聲;若作哭聲,則哭聲又豈必處處皆聞,我以為犬聲較長。」[一六]翟理斯云:「三午萬數(shù)過多,羅校易千為十,似是」,所以今傳印本多作「三十」,然敦煌各本實皆作「三千」。戊本「千」...
一個人看破紅塵的成語?
【譯文】:聞城泛濫郭,旁邊流百家店鋪,紅塵四合,煙云相連。 ⑷ 看破紅塵是成語么 看破紅塵算是成語。 看破紅塵 [kàn pò hóng chén] 基本釋義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現(xiàn)也指受挫折后消極回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tài)度。 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
相關(guān)評說:
武穴市串級: ______ 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
武穴市串級: ______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予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
武穴市串級: ______ 這篇散文是韓愈《雜說》中的第四篇,所以有的書又題作《雜四說》,現(xiàn)在人們大多稱它為《馬說》或《說馬》. 《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
武穴市串級: ______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