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蘇教版七下文言文通假字&詞類活用
通假 讀音 字義 例句 出處
要——邀 yāo 邀請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具——俱 jù 詳盡 具答之 《桃花源記》
有——又 yòu 用來連接整數(shù)和零數(shù) 八分有奇 《核舟記》
詘——屈 qū 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衡——橫 héng 橫著的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甫——父 fǔ 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核舟記》
簡——揀 jiǎn 挑選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與——舉 jǔ 選拔 選賢與能 《大道之行也》
矜——鰥 guān 老而無妻的人 矜、寡、孤、獨 《大道之行也》
曾——層 céng 重疊 蕩胸生曾云 《望岳》
闕——缺 quē 中斷 略無闕處 《三峽》
通假的類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二) 詞類活用:
類型 例句 出處 解釋
意動用法 漁人甚異之 《桃花源記》 對……感到詫異
名詞作狀語 復(fù)前行、聽婦前致詞 《桃花源記》 往前、上前
形容詞作動詞 欲窮其林 《桃花源記》 窮盡,走到頭
名詞作動詞 有仙則名 《陋室銘》 有名氣
名詞作動詞 有龍則靈 《陋室銘》 有靈性
使動用法 無絲竹之亂耳 《陋室銘》 使……雜亂
使動用法 無案牘之勞形 《陋室銘》 使……勞累
名詞作動詞 不蔓不枝 《愛蓮說》 長枝蔓、長枝節(jié)
名詞作狀語 箬蓬覆之 《核舟記》 用箬蓬
名詞作狀語 石青糝之 《核舟記》 用石青
名詞作動詞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核舟記》 戴著高帽、長滿胡須
名詞作動詞 居右者椎髻仰面 《核舟記》 梳著椎型發(fā)髻
名詞作形容詞 其色墨 《核舟記》 黑的
意動用法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 以……為親人、
以……為子女
形容詞作名詞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大道之行也》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形容詞作名詞 造化鐘神秀 《望岳》 神奇、秀麗的景色
意動用法 一覽眾山小 《望岳》 認為……小
使動用法 恨別鳥驚心 《春望》 使……受驚
形容詞作名詞 雖乘奔御風 《三峽》 飛奔的馬
形容詞作名詞 空谷傳響 《三峽》 回聲
形容詞作動詞 夕日欲頹 《答謝中書書》 墜落
名詞作動詞 相與步于中庭 《記承天寺夜游》 散步
名詞作狀語 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 《觀潮》 用銀、用玉
形容詞作動詞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觀潮》 窮盡
名詞作動詞 皆披發(fā)文身 《觀潮》 畫著文彩
形容詞作動詞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變白
名詞作動詞 客此 《湖心亭看雪》 客居
名詞作狀語 拄杖無時夜叩門 《游山西村》 在夜里
詞類活用的類型:名詞作動詞、名詞作狀語、形容詞作名詞、形容詞作動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
(三) 一詞多義:
之 a. 漁人甚異之:代詞,指桃花林的美景 為 a.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作為
b.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給,替
b. 水陸草木之花:結(jié)構(gòu)助詞,的 c. 不足為外人道也:對,向
c. 無絲竹之亂耳:取消主謂獨立性的結(jié)構(gòu)助詞,不譯 d. 為宮室:做。這里指雕刻。
e. 中軒敞者為窗:是
d. 何陋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f.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
屬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 焉 a. 不復(fù)出焉:兼詞,從這里。
b. 神情與蘇、黃不屬:類似 b.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句尾語氣助詞,不譯。
c. 屬引凄異:連接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怎么
舍 a. 便舍船:離開 志 a. 處處志之:動詞,做標記
b. 屋舍儼然:房屋 b.尋向所志:名詞,標記
尋 a. 尋向所志:尋找 奇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奇特
b. 尋病終:不久 b. 八分有奇:指零數(shù)
可 a. 高可二黍許:大約 云 a.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說
b.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b. 蓋大蘇泛赤壁云:句尾語氣助詞,不譯。
行 a. 復(fù)前行:走 閉 a. 是故謀閉而不興:封閉,阻塞
b. 大道之行也:施行 b. 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
曾 a. 計其長曾不盈寸:竟然 雖 a. 老嫗力雖衰:雖然
b. 蕩胸生曾云:重疊 b. 雖乘奔御風:即使
自 a. 自三峽七百里中:在 絕 a. 沿溯阻絕:斷,中斷
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b. 絕崦多生怪柏:極
c. 自康樂以來:自從 c. 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與 a. 選賢與能:通“舉”,選拔 觀 a.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看
b.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欣賞 b. 天下之偉觀:景觀
c. 念無與為樂者:介詞,和 能 a.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b. 以此夸能:能力,本領(lǐng)
d. 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e. 天與云與山與水:連詞,和
僅 a.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 勢 a. 勢極雄豪:來勢,氣勢
b.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b.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更 a. 是日更定: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 一 a. 上下一白:副詞,全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還 b. 惟長堤一痕:數(shù)詞,一
白 a. 上下一白:形容詞,白色的 者 a.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的人
b. 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名詞,酒杯 b.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的標志
(四) 古今異義
類型 例句 古義 今義 出處
詞義轉(zhuǎn)移 芳草鮮美 鮮艷美麗 指食物的味道好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屋舍儼然 整齊的樣子 好象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運輸、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悉如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問所從來 從……來 從過去到現(xiàn)在 《桃花源記》
詞義縮小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和兒女 專指男子法定的配偶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走投無路的境地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無論魏晉 不要說,更不必說 表條件關(guān)系的連詞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不夠,不充足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詣太守,說如此 代詞,指桃花源的情況 這樣 《桃花源記》
詞義轉(zhuǎn)移 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散步很遠的香氣 《陋室銘》
詞義轉(zhuǎn)移 往來無白丁 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平民、百姓 《陋室銘》
詞義轉(zhuǎn)移 宜乎眾矣 應(yīng)當 合適 《愛蓮說》
詞義轉(zhuǎn)移 罔不因勢象形 順著、就著 因為 《核舟記》
詞義轉(zhuǎn)移 罔不因勢象形 模仿 指一種動物 《核舟記》
詞義轉(zhuǎn)移 佛印居右 在 居住 《核舟記》
詞義轉(zhuǎn)移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長 修理、修建 《核舟記》
詞義轉(zhuǎn)移 男有分 職業(yè)、職守 過分 《大道之行也》
詞義轉(zhuǎn)移 女有歸 女子出嫁 返回 《大道之行也》
詞義轉(zhuǎn)移 盜竊亂賊而不作 造反 沒有秩序 《大道之行也》
詞義轉(zhuǎn)移 造化鐘神秀 聚集 指一種計時的器具 《望岳》
詞義轉(zhuǎn)移 良多趣味 確實,實在 好 《三峽》
詞義擴大 四時俱備 季節(jié) 時間 《答謝中書書》
詞義轉(zhuǎn)移 曉霧將歇 消散 休息 《答謝中書書》
詞義轉(zhuǎn)移 夕日欲頹 墜落 變壞 《答謝中書書》
詞義消失 相與步于中庭 院里 《記承天寺夜游》
詞義轉(zhuǎn)移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但是,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連詞 《記承天寺夜游》
詞義轉(zhuǎn)移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罷了 耳朵 《記承天寺夜游》
詞義轉(zhuǎn)移 吞天沃日 用水淋洗 肥沃 《觀潮》
詞義轉(zhuǎn)移 海涌銀為郭 外城 指一種姓氏 《觀潮》
詞義轉(zhuǎn)移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 馬 騎馬 《觀潮》
詞義轉(zhuǎn)移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 舉槍 指一種體育器材 《觀潮》
詞義縮小 人物略不相睹 人和物 文學(xué)和藝術(shù)作品中所描寫的人 《觀潮》
詞義轉(zhuǎn)移 江干上下十余里 岸,邊 干燥 《湖心亭看雪》
詞義轉(zhuǎn)移 余拿一小船 撐,劃 用手或其他方式抓起 《湖心亭看雪》
詞義轉(zhuǎn)移 用毳衣爐火 火爐 爐子和火/爐子中的火 《湖心亭看雪》
詞義轉(zhuǎn)移 仍憐故鄉(xiāng)水 愛 可憐 《渡荊門送別》
古今異義的類型:詞義縮小、詞義擴大、詞義轉(zhuǎn)移、色彩變化、詞義消失。
(五)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1)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4)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5)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6)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7)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2、 倒裝句:
(1) 孔子云:何陋之有?(賓語前置)
(2)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賓語前置)
(3)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定語后置)
(4)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定語后置)
(5)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定語后置)
(6)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定語后置)
(7)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定語后置)
(8) 細若蚊足,鉤畫了了。(狀語后置)
(9) 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狀語后置)
(10)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狀語后置)
(11) 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狀語后置)
(12) 出沒于鯨波萬仞中。(狀語后置)
文言句式的類型:判斷句、被動句、否定句、倒裝句(主謂倒置、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省略句。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僵硬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高興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你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聰明 《〈論語〉十則》
5、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xiàn)” 顯現(xiàn)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牽,引 《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才能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huán) “帖”(tiē) 通“貼” 粘貼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呢 《孫權(quán)勸學(xué)》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智慧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座位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邀請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彎曲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橫放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挑選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選拔《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中斷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zhuǎn) 通“囀” 鳥叫聲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返回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喂養(yǎng) 《馬說》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xiàn)” 顯現(xiàn) 《馬說》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才能 《馬說》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嗎 《馬說》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穿《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都 《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囑咐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佳肴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é) 通“謫” 強迫守邊 《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首發(fā) 《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已經(jīng)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被”(pī) 通“披” 穿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放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于地上 “倉”(chāng) 通“蒼” 青色《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伸張 《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挑選 《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缺點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高興 《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抵御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抵擋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理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增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4、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梗塞,不順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輔佐《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躲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辨別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感激 《魚我所欲也》
59、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xiāng) 通“向” 以前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普遍,遍及 《曹劌論戰(zhàn)》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返回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聰明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亡”(wǘ) 通“無” 沒有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放置 《愚公移山》
1、 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動動動動詞詞詞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分為“使動”和“意動”兩種情況。 形容詞的形容詞的形容詞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 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
翻譯為“使…… ” 例:碎裂奏牘擲地(使動用法,使……碎裂)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翻譯為“認為…… 以為…… ”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太祖常勸以讀書。(省略句、倒裝句) 讀之竟日。(倒裝句) 富人于五所園也(判斷句) 遂以名樓(省略句) 嘗駕黃鶴返憩于此(倒裝)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用“者者者者……也也也也”表判斷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北朝民歌《木蘭詩》)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示判斷。
七年級(上冊)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僵硬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高興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你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聰明 《〈論語〉十則》
5、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xiàn)” 顯現(xiàn) 《西江月》
6、一切烏有 “烏”(wū) 同“無” 《山市》
7、裁如星點 “裁”(cái) 同“才” 《山市》
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陳太丘與友期》
七年級(下冊)
9、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牽,引 《傷仲永》
10、賢于材人遠矣 “材”(cái) 通“才” 才能 《傷仲永》
11、對鏡帖花環(huán) “帖”(tiē) 通“貼” 粘貼 《木蘭詩》
12、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 “邪”(yé) 通“耶” 呢 《孫權(quán)勸學(xué)》
13、孰為汝多知乎 “知”(zhì) 通“智” 智慧 《兩小兒辯日》
14、滿坐寂然 “坐”(zuò) 通“座” 座位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
八年級(上冊)
16、便要還家 “要”(yāo) 通“邀” 邀請 《桃花源記》
17、身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記》
18、詘右臂支船 “詘”(qū) 通“屈” 彎曲 《核舟記》
19、虞山王毅書遠甫刻 “甫”(fǔ) 通“父”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核舟記》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éng) 同“橫” 橫放 《核舟記》
2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簡”(jiǎn) 通“揀” 挑選 《核舟記》
22、選賢與能 “與”(jǔ) 通“舉” 選拔《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獨 “矜”(guāng) 通“鰥” 老而無妻的人 《大道之行也》
24、蕩胸生曾云 “曾”(céng) 通“層” 《望岳》
25、略無闕處 “闕”(quē) 通“缺” 中斷 《三峽》
八年級(下冊)
26、蟬則千轉(zhuǎn)不窮 “轉(zhuǎn)”(zhuǎn) 通“囀” 鳥叫聲 《與朱元思書》
27、窺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返回 《與朱元思書》
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ì) 通“飼” 喂養(yǎng) 《馬說》
29、才美不外見 “見”(xiàn) 通“現(xiàn)” 顯現(xiàn) 《馬說》
30、食之不能盡其材 “材”(cái) 通“才” 才能 《馬說》
31、其真無馬邪 “邪”(yé) 通“耶” 嗎 《馬說》
32、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zhī) 通“肢” 《送東陽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pī) 通“披” 穿《送東陽馬生序》
34、百廢具興 “具”(jù) 通“俱” 都 《岳陽樓記》
35、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zhǔ) 通“囑” 囑咐 《岳陽樓記》
36、玉盤珍羞直萬錢 “羞”(xiū) 同“饈” 佳肴 《行路難》
37、玉盤珍羞直萬錢 “直”(zhí) 同“值” 《行路難》
九年級(上冊)
38、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適”(zhé) 通“謫” 強迫守邊 《陳涉世家》
39、為天下唱 “唱”(chàng) 通“倡” 首發(fā) 《陳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已經(jīng) 《陳涉世家》
41、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被”(pī) 通“披” 穿 《陳涉世家》
42、故不錯意也 “錯”(cuò) 通“措” 放 《唐睢不辱使命》
43、倉鷹擊于地上 “倉”(chāng) 通“蒼” 青色《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xìn) 通“伸” 伸張 《隆中對》
45、自董卓已來 “已”(yǐ) 通“以” 《隆中對》
46、是以先帝簡拔以 “簡”(jiǎn) 通“揀” 挑選 《出師表》
47、必能裨補闕漏 “闕”(qūe) 通“缺” 缺點 《出師表》
九年級(下冊)
48、公輸盤不說 “說”(yuè) 通“悅” 高興 《公輸》
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ù) 通“拒” 抵御 《公輸》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ù) 通“御” 抵擋 《公輸》
51、公輸盤詘 “詘”(qū) 通“屈” 理屈 《公輸》
52、親戚畔之 “畔”(pàn) 通“叛” 背叛《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增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54、困于心,衡于慮 “衡”(héng) 通“橫” 梗塞,不順 《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5、入則無法家拂士 “拂”(bì) 通“弼” 輔佐《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ì) 通“避” 躲避 《魚我所欲也》
57、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辯”(biàn) 通“辨” 辨別 《魚我所欲也》
58、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dé) 通“德” 感激 《魚我所欲也》
59、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鄉(xiāng)”(xiāng) 通“向” 以前 《魚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 “徧”(biàn) 通“遍” 普遍,遍及 《曹劌論戰(zhàn)》
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返回 《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 “惠”(huì) 通“慧” 聰明 《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亡”(wǘ) 通“無” 沒有 《愚公移山》
64、一厝朔東 “厝”(cuò) 通“措” 放置 《愚公移山》
1、 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形容詞活用為動動動動詞詞詞詞 形容詞用作動詞分為“使動”和“意動”兩種情況。 形容詞的形容詞的形容詞的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使動用法 是指謂語動詞具有“使之怎么樣”的意思,即此時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不是主語發(fā)出的,而是由賓語發(fā)出的。
翻譯為“使…… ” 例:碎裂奏牘擲地(使動用法,使……碎裂)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只限于形容詞和名詞的活用,動詞本身沒有意動用法。形容詞用作意動,是主觀上認為后面的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這個形容詞所代表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翻譯為“認為…… 以為…… ”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太祖常勸以讀書。(省略句、倒裝句) 讀之竟日。(倒裝句) 富人于五所園也(判斷句) 遂以名樓(省略句) 嘗駕黃鶴返憩于此(倒裝)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用“者者者者……也也也也”表判斷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北朝民歌《木蘭詩》)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示判斷。
人教版 七上、下 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
人教版 七上、下 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虛詞 我來答 2個回答 #熱議# 你發(fā)朋友圈會使用部分人可見功能嗎?東野狂客1224 2013-01-20 · TA獲得超過2203個贊 知道小有建樹答主 回答量:654 采納率:0% 幫助的人:245萬 我也去答題訪問個人頁 關(guān)注 展開全部 1、通...
七蘇教版七年級(下)文言文復(fù)習(xí)資料?
7 詞類活用: (1)策:原指記事的冊子,這里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zhuǎn)。 (2)市:原指集市,這里是名詞作動詞,買。愿為市鞍馬。 8多義詞: (1)市:愿為市鞍馬:買 東市買駿馬:集市 (2)買:東市買駿馬:買 欲買舟而下:租,雇傭 9通假字: (1)對鏡貼畫黃:“帖”通“貼”,粘貼。 (2)出門看...
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與本字 例句 出處 “坐”通“座” 先自度其坐,而置之其左 《鄭人買履》 “反”同“返” 反歸去之。 《鄭人買履》 “闕”同“缺”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山峽》 “伏”通“服” 人皆伏其精練 《夢溪筆談-夢天寺木塔》 “負”通“伏” 于是燕王負斧質(zhì),之闕下謝罪 《漢書-文三壬傳》 ...
語文文言文通假字
語文文言文通假字匯總 引導(dǎo)語:下面我為大家?guī)碚Z文文言文通假字匯總,希望能夠幫助到您,謝謝您的閱讀。1.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如:棘矜。2.距通拒,把守;內(nèi)通納,接納,如: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3.要通邀,邀請,如:張良出,要項伯。4.倍通背,違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蘇教版初一上學(xué)期所有文言文通假字詞和一詞多義
通假字 篇目 例句 詞語 釋義 《鄭人買履》 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 座位 《鄭人買履》 反歸取之 反同返 返回 《幼時記趣》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強同僵 僵硬 《幼時記趣》 以土礫凸者為邱 邱同丘 土山 《三峽》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闕同缺...
七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重要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文言文重要知識點(一)孫權(quán)勸學(xué)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卿qīng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yé即更gēng刮目相待 點撥:"邪""更"是多音宇,可根據(jù)字義推測讀音。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辭:推托。(2)但當涉獵 涉獵:粗略地閱讀。(3)見往事耳 見:...
將七年級所有的文言文歸類整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 ...
通假字七年級上冊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5、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見”(xiàn) 通“現(xiàn)” 《西江...
初中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有多少種類型?
《核舟記》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 詘,通“屈”,彎曲。《核舟記》 4、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橫”。《核舟記》 5、虞山王毅叔遠甫。 甫,通“父”,男子美稱,多賦予字之后。《核舟記》 6、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通“揀”,挑選。《核舟記》 7、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
2017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歸納
你在看一篇古文時分這么幾個步驟:一、文學(xué)知識 了解古文的出處、作者、背景以及這篇文章的文體二、基礎(chǔ)知識 分為字詞句.字分為字音、字形和字義.把不會的羅列一下,用心積累著.字義可以分為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其他古文聯(lián)系著.三、句子翻譯 一句一句翻譯,一個字也別放過.(不會的常用加字...
人教版語文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 人教版七年級文言文整理: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詞類活 1、通假字而置之其坐(坐: )反歸取之(反:)略無闕處(闕: )土人謂之“傍不肯”(傍: )人皆伏其精練(伏: )2、古今異義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及: )是吾劍之所從墜(是:指示代詞,這兒,今是判斷動詞)從其...
相關(guān)評說: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七年級上: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 反歸取之(反:) 略無闕處(闕: ) 土人謂之“傍不肯”(傍: ) 人皆伏其精練(伏: ) 2、古今異義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及: ) 是吾劍之所從墜(是:指示代詞...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案:同“按”;審察,察看.動詞.“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 板:同“版”;字版.名詞.“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 暴:同“曝”曬.動詞.“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顯露.動詞...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一、古今異義[1] 1、基本詞:這類詞古今詞義沒有什么變化,容易理解.如人、馬、日、月、山、水等. 2、一般詞(這是記憶的重點) (1)變詞.這類詞字形不同,讀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現(xiàn)在叫“帽子”;...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通假字—— 只有第六句的“蕃”是通假字.蕃通繁,原字是繁,意思是:繁多. 省略詞補充—— 1.過中(友)不至,太丘舍(之)去,去后(友)乃至. 2.于門外(為)戲. 3.貧者自南海還,以(其往南海事)告富者.(把他去南海的事告訴富僧.) 5.聞王購子(之)頭(以)千金.(聽說楚王用千金懸賞你的頭.) 6.必以(之)分人.——之,指上文說的衣食. 7.可以(此)一戰(zhàn).——此,指上文說的“小大之獄,必以察”. 8.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話說我都感覺這題目有些難,更不要說是對于你七年級的同學(xué)來說.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一、通假字 1、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內(nèi)——納,接納; 2、張良出,要項伯: 要——邀,邀請;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蚤——早; 5、令將軍與臣有郤: 郤——隙,隔閡,嫌隙...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初中語文文言文通假字集(語文版) 【七(上)】 1、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論語六則》)“說(yuè)”:通“悅”,愉快. 2、思而不學(xué)則罔,學(xué)而不思則殆.(《論語六則》)“罔(wǎ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識之...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有人教版和蘇教版,不知你是哪個的.第一冊文言文知識梳理 《燭之武退秦師》 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給. 3.夫晉,何厭之有 厭,通“饜”,滿足. 4.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徧,) 鄒忌修八尺有余(有,) 徐公來,孰視之(孰,)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與)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 曾益其所不能(曾,) 衡與慮(衡,) 法家拂士(拂,) 指通豫南(...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通假字 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 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 3、誨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論語〉十則》 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知”(zhì) 通“智” 《〈論語〉十則》 5、一切烏有 “烏”...
豐臺區(qū)定向: ______ 《山市》通假字:烏,同“無”.裁,同“才”.古今異議:直接,古義:一直連接到;今義:不經(jīng)過中間的事物. 或,古義:有的;今義:連詞,或者. 危,古義:高;今義:危險. 詞類活用:窗扉皆洞開的洞:名詞作狀語,像洞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