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翻譯《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
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將落,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后,還沒有人能置身這佳美的山水之中。
原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 蘇軾與張懷民
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照在門上(注:很多地方翻譯這句都翻譯為“月光從窗口射進來”,其實是錯的,這里“戶”指門口,與《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中的“戶”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注釋: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
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解:把系著的東西解開。
記承天寺夜游(5張)這里譯為脫。
欲:想要。
月色;月光
入;進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
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
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尋:尋找。
張懷民:作者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豐六年也被貶到黃州,寓居承天寺。
寢:睡,臥。
相與步于中庭:一同到庭院中散步,相與,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積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凈明亮的樣子。
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總稱。荇,一種多年生水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
交橫:交錯縱橫。
蓋:句首語氣詞,這里可以譯為“原來是”。表推測。(語文版課文課下注釋為表推測,但無詳細解釋,或有人將其解釋為大概)(原因推測或結(jié)果推測,原來是,原因是)
也:是。
但少閑人:只是缺少清閑的人。但,只。
閑:清閑。
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里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閑,自稱“閑人”。
耳:語氣詞, 相當于“而已”意思是“罷了”。
自己翻譯《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
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照在門上(注:很多地方翻譯這句都翻譯為“月光從窗口射進來”,其實是錯的,這里“戶”指門口,與《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中的“戶”意思相同),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
八上語文課文27【短文兩篇】翻譯
《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游》是八上語文課本中的兩篇重要短文,它們的翻譯如下:《答謝中書書》: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
...上冊第27課《短文兩篇》里的 《答謝中書書》 《記承天寺夜游...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意將遂入以攻其后也。(打洞)《狼》 蓋:蓋竹柏影也。(原來是)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原不是)《狼》 但: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只)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只) 《口技》 尋:尋張懷民。(尋找) 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的翻譯...急!
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重點實詞解釋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 解:把系著的東西解開。欲:想要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的樣子。行:散步 念無與為樂者:想到?jīng)]有...
翻譯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
初2的27課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里的譯文,通假字...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黃岡縣城南。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趙頊年號。當時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解:把系著的東西解開。記承天寺夜游(5張)解:脫 欲:想要。月色;月光 入;進 戶:一說指堂屋的門,又一說指窗戶,這里指門。欣然:高興、愉快的樣子。欣,高興,愉快。然,...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這二篇課文的翻譯是什么?
記承天寺⑴夜游 元豐六年⑵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⑶,欣然⑷起行⑸。念⑹無與為樂者⑺,遂⑻至⑼承天寺尋⑽張懷民⑾。懷民亦未寢⑿,相與⒀步于中庭⒁。庭下如積水空明⒂,水中藻荇⒃交橫,蓋⒄竹柏影也⒅。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⒆如吾兩人者耳⒇。字詞注釋 (1)承...
幫忙翻譯 答謝中書書 和 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翻譯: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
初2的27課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里的譯文,通假字...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 欣然 起行。門 高興的樣子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脫了衣服想要入睡,月色照入門內(nèi),(我)高興地起來散步。念 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 步中庭。想到 一起 院里 想到?jīng)]...
相關(guān)評說:
新民市有色: ______ 你好,如下1山河的壯美,是自古以來人們共同談賞的.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見底,河流兩岸懸崖峭壁,在陽光下各種光彩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蔥翠.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歇,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
新民市有色: ______ 《答謝中書書》意境優(yōu)美句子:一、山水相襯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見底.二、色彩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三、晨昏變化之美: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入云(靜),清流見底(動).青林翠竹(靜).五色交輝(動). 曉霧將歇(靜),猿鳥亂鳴(動);夕日欲頹(靜),沉鱗競躍(動).《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如真似幻的月夜圖.
新民市有色: ______ 桃花源記 東晉 陶淵明(選自《陶淵明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桃花源 夾(jia)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
新民市有色: ______ 答謝中書書: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 記承天寺夜游: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心情郁悶,只有到大自然中尋找快樂尋找解脫. 還有一點不同的就是:《答謝中書書》是五個字,《記承天寺夜游》是六個字.
新民市有色: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①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中庭.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
新民市有色: ______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橫(héng),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
新民市有色: ______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注釋: ...
新民市有色: ______ 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開衣服想睡覺時,月光從窗口射進來,我愉快地起來行走.想到?jīng)]有可與自己一起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都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綠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兩個這樣的閑人 希望你能采納我的!
新民市有色: ______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元豐是宋神宗年號,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晚上,我脫衣欲睡,忽然見到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戶照進了臥房,便心情愉悅,遂起身外出.想到?jīng)]有和自己一同欣賞這大好夜景的人,遂前往承天寺(在黃州,當年作者蘇軾被...
新民市有色: ______ 《答謝曾書書》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